王亞威,吳冬梅,劉艷春
(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項城 466200)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心衰發(fā)生率逐漸增加,調查指出,心衰患病率約為1.5%~2.0%,且隨年齡升高,患病率逐漸增加,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為25%~50%,為嚴重影響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1]。高血壓患者由于心臟后負荷長期過重造成心臟肥厚,導致心臟舒張、收縮功能減退,進而易發(fā)生心衰,為心衰發(fā)生的主要誘因。研究指出,準確評估高血壓心衰患者嚴重程度,對臨床治療方案制定、預后效果改善具有重要意義[2]。既往研究證實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NT-proBNP)水平對心衰診斷及心功能評估具有重要意義,但關于其在高血壓心衰患者中的臨床指導意義研究較少;血清胱抑素C(Cys-C)不受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其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及預后密切相關[3]?;诖耍狙芯窟x取我院96例高血壓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血清CysC、NT-proBNP水平與其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取2019-01~2020-08我院96例高血壓心衰患者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我院102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女41例,男55例,年齡56~71歲,平均(63.53±2.69)歲;體質量指數(shù)18.6~26.1kg/m2,平均(22.63±1.45)kg/m2;NYHA分級:32例Ⅱ級、42例Ⅲ級、22例Ⅳ級;對照組女45例,男57例,年齡57~72歲,平均(64.03±2.66)歲;體質量指數(shù)18.8~26.3kg/m2,平均(22.58±1.49)kg/m2;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納入標準:觀察組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層合理用藥指南》[4]診斷標準,均為高血壓導致的心衰,NYHA分級均為Ⅱ~Ⅳ級;均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重要器官(肝、肺、腎)功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伴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肺不張、肺結核。
所有入選者均在入院后或體檢時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4mL,離心(速度3000r/min,時間10min,半徑10cm),分離血清,取上清液,以熒光磁微粒酶免法檢測血清NT-proBNP水平,試劑盒由上海博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ysC水平,試劑盒由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由資深檢驗科醫(yī)師按試劑盒說明書步驟規(guī)范完成。
(1)比較兩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2)比較不同NYHA分級血清CysC、NT-proBNP水平。(3)分析血清CysC、NT-proBNP水平與NYHA分級相關性。(4)隨訪6個月,統(tǒng)計患者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發(fā)生情況,包括心衰加重、再入院、心肌梗死等,比較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患者血清CysC、NT-proBNP水平。
Ⅱ級: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明顯癥狀,在輕度體力活動時可出現(xiàn)心悸、過度疲勞、心絞痛或氣喘等癥狀;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無明顯癥狀,小于輕度體力活動時即可出現(xiàn)心悸、過度疲勞、心絞痛或氣喘等癥狀;Ⅳ級:無法從事任何體力活動,在休息時也存在心衰癥狀,體力活動后癥狀加重。
觀察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比較
隨著NYHA分級的增加,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逐漸增加(P<0.05),見表2。
表2 不同NYHA分級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比較
根據(jù)Spearman相關分析,血清CysC、NT-proBNP與NYHA分級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CysC、NT-proBNP水平與NYHA分級相關性
隨訪6個月,無脫落患者,22例發(fā)生MACE(發(fā)生組),74例未發(fā)生MACE(未發(fā)生組),發(fā)生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高于未發(fā)生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患者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比較
調查指出,心衰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為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后較差,因此準確評估患者心功能情況對提高療效、改善預后十分重要[5]。針對心衰患者臨床多通過癥狀表現(xiàn)、超聲心動圖、X線等方式評估其心功能情況,但由于以上方式均無明顯特異性,且對專業(yè)醫(yī)師要求較高,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尋找敏感性實驗室指標評估心衰患者心功能情況及病情程度,對早期診斷及治療意義重大。
湛勇等[6]學者研究指出,通過檢測血清CysC、NT-proBNP水平可評估慢性心衰患者病情程度,預測其短期預后情況。本研究通過分析高血壓心衰患者血清CysC、NT-proBNP水平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高血壓心衰患者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會發(fā)生明顯改變,同時隨著NYHA分級的增加,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逐漸增加,與NYHA分級呈正相關(P<0.05),表明通過檢測血清CysC、NT-proBNP水平可評估高血壓心衰患者病情程度及心功能情況。NT-proBNP屬于神經(jīng)肽類活性物質,主要由心肌細胞合成、分泌,在心功能發(fā)生損傷時,由于心臟泵功能減弱,影響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導致NT-proBNP基因轉錄增加,使NT-proBNP水平升高,其水平升高可維持血壓動態(tài)平衡、調節(jié)血壓擴張等,以延緩病機進展,其水平越高表明心功能越差,病程越重[7]。Cys-C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參與心血管疾病多種病理機制,如動脈粥樣硬化、心室重構、炎性反應等,且不受性別、年齡、肌量等因素影響,可有效預測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為心衰獨立危險因素;研究指出,高水平Cys-C表明心衰患者死亡率較高,預后效果較差,其可作為評估心衰患者預后效果的敏感性預測指標[8,9]。本研究為進一步探究血清CysC、NT-proBNP水平在高血壓心衰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通過比較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患者水平發(fā)現(xiàn),發(fā)生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高于未發(fā)生組(P<0.05),由此推測心衰患者在血流動力學改變、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激活情況下,可造成心肌和其他組織損傷,使心力衰竭持續(xù)惡化,進而又加重心心肌和其他組織損傷,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通過檢測CysC、NT-proBNP水平不僅可評估心功能及病情程度,還可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預測,有助于臨床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改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高血壓心衰患者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會發(fā)生明顯改變,且與NYHA分級密切相關,通過檢測CysC、NT-proBNP水平可評估患者病情程度,為臨床治療及預后評估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