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麗,孟 靜,胡娟娟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 山東濟南250014)
突發(fā)性耳聾(SSNHL)又被稱為特發(fā)性耳聾,主要是一種在72 h內突然發(fā)生、但病因不明確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性疾病,一般該疾病與微循環(huán)障礙有關,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聽力在短時間急劇下降且呈漸進式加重,甚至聽力喪失達到高峰,少數(shù)表現(xiàn)為眩暈[1-2]。有研究顯示,該疾病好發(fā)于40~60歲人群,該人群處于社會、經濟等多重壓力下,容易成為高發(fā)人群,臨床采用以擴張血管、營養(yǎng)神經藥物等對癥治療[3-5]。此外,由于發(fā)病迅速,導致聽力效果不佳,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暴躁、厭煩等負性情緒,從而不利于治療疾病,改善患者聽力功能,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給予有效的認知行為干預尤其重要。2019年1月1日~2021年 8月31日,我們對收治的48例SSNHL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基礎上實施認知行為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山東省某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收治的96例SSNH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醫(yī)生聽力試驗檢查,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訂的《突發(fā)性耳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6]中關于SSNHL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68歲;③意識清楚,具有相關的認知和閱讀能力者;④患者及家屬對本試驗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⑤超導航檢測結果顯示患者鼓室壓力正常。排除標準:①意識模糊或有精神疾病病史者;②具有明確病因導致的耳聾者;③合并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④不配合本研究者;⑤伴有噪聲性聽力下降和中耳炎患者;⑥伴有內分泌、神經和免疫系統(tǒng)嚴重異常患者;⑦先天性耳道畸形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61耳)男36例、女12例,年齡18~68(39.1±5.6)歲;病程1~14(7.2±2.6)d;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中專19例,大專及以上17例;耳聾部位:左15例,右20例,雙側13例;耳聾程度:輕度 19例,中度21例,重度8例。研究組(59耳)男30例、女18例,年齡19~65(38.1±6.8)歲;病程1~15(9.0±0.9)d;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中專17例,大專及以上16例;耳聾部位:左12例,右25例,雙側11例;耳聾程度:輕度 17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受教育程度、耳聾部位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性治療和護理干預,在辦理住院手續(xù)后,向患者和家屬介紹住院環(huán)境、主治醫(yī)生和責任護士,使其減輕陌生感,并向患者講解SSNHL的誘發(fā)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時間及各種輔助檢查的目的,并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發(fā)病誘因,如精神壓力、疲勞、睡眠質量差、血壓和血糖高等,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康復病例,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認知行為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組建認知行為干預小組:首先,由護士長和2名具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認知行為干預小組,護士長作為組長,負責對組員進行培訓,向其講解認知行為干預的相關知識,使其掌握并將認知行為干預落在實處。組員耐心細致與患者溝通,雙方建立相關信任關系,了解患者目前對所患疾病的認知狀態(tài)及采取的應對方式,并分析患者及家屬發(fā)生認知偏差的具體原因;通過采用情景模擬來幫助患者辨別消極思維,從而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進行替代和重構思維。護理人員對患者使用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制作PPT、小視頻、微信公眾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向其講解SSNHL的相關知識,如SSNHL的誘因、病理病因、治療措施、康復預后等內容,扭轉、消除并更正患者目前對疾病存在的錯誤認知和消極思維。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在近期生活事件中是否發(fā)生過嚴重的負性事件,幫助患者分析現(xiàn)存的應激性壓力,共同探討負性事件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正確對待并直視解決方案[7]。②行為干預措施:針對SSNHL患者,主要采取放松訓練的形式進行認知行為干預。a.頭部按摩:組員選取合適的時間,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將雙手拇指固定于兩側的太陽穴,使用示指、中指和無名指從眉心向前推揉30~40次;十指微分后,將雙手從前額發(fā)跡處劃向腦后進行梳頭運動,每次30~40次;指導患者雙手呈半握拳形狀,采用合適的力度拍打頭頂30~40次;指導患者按揉百會、風池、印堂、太陽等穴位,每個穴位1~2 min,在睡前進行按揉1次。b.肌肉放松訓練: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在播放輕音樂使其處于放松狀態(tài)下進行視覺想象,然后按照護理人員的指導進行繃緊-保持-放松形式的訓練,每次30~40 min,每天早晚各1次。c.腹式深呼吸練習:指導患者使用鼻子吸氣,將腹部隨著吸氣而向外鼓動,屏氣5 s后進行縮唇呼氣,在呼氣時使腹部向內收縮,注意呼吸速度應深長且緩慢,3次/d,每次50個呼吸[8]。③針對性心理疏導:因SSNHL發(fā)病迅速,且聽力在短時間內快速下降,使患者的正常溝通、交流能力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從而產生煩躁、焦慮等負性情緒乃至急性應激反應綜合征等。因此,針對不同心理類型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行為干預措施,如對自卑心理嚴重患者,護理人員在與其溝通時應提高聲調,站在患者健耳側使用簡短、清晰的語言進行交流,并指導家屬采用親切、自然的態(tài)度與患者交流,切記用不耐煩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對存在焦慮或疑惑心理者,一般采取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使用積極樂觀、正面的態(tài)度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對孤獨感嚴重的患者,鼓勵家屬多陪伴,充分利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給予情感支持和生活細致的照顧;對悲觀失望患者,引導患者使用文字和涂鴉等方式發(fā)泄自身痛苦,并耐心傾聽其主訴,使其減輕嚴重的心理負擔,緩解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①負性情緒: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2周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其中HAMA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評定神經癥及其他障礙癥狀的嚴重程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其中0分無癥狀、1分為癥狀輕、2分為癥狀中等、3分為癥狀重、4分為癥狀極重,評分<7分表示無焦慮,7~14分為輕度焦慮,15~28分為中度焦慮,≥29分表示嚴重焦慮。HAMD反映患者疾病發(fā)生的嚴重程度,總分<7分表示正常,7~17分表示可能存在抑郁,18~24分表示肯定存在抑郁,>24分表示嚴重抑郁。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發(fā)生焦慮和抑郁的情況越嚴重。②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測評兩組干預前、干預2周后睡眠情況,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方面,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③聽力功能:采用測量儀器純音氣導聽閾值水平和聽力功能缺損分貝測評兩組干預前、干預2周后聽力,在測評前先檢查外耳道并清除耵聹,測試時應掩蔽對側耳道,一般選擇 10~25 dB 為正常聽力。首先從1000 Hz測試音40 dB開始,持續(xù)1~2 s,然后再以10 dB為一檔加大測試音,直至患者能聽到測試音并反應,然后降低 5 dB 給音測出純音氣導聽閾值。④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護理人員工作態(tài)度、病區(qū)環(huán)境、護理技術和護理質量 4個維度,共 25個條目,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前一天由責任護士發(fā)放問卷,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填寫注意事項,當場發(fā)放并當場回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96份,回收9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聽力功能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聽力功能比較
2.4 兩組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對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認知行為干預能夠緩解患者負性情緒。SSNHL能有效阻礙患者獲取周圍的信息,進一步影響患者對事物進行理解、記憶和判斷;同時,能夠削弱或中斷患者的大腦聽覺反饋機制,出現(xiàn)反應性遲鈍和理解能力減退的癥狀,從而使人際關系受限。因SSNHL大多發(fā)病迅速,且聽力在短時間內快速下降,使患者的正常溝通、交流能力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從而產生煩躁、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急性應激反應綜合征等。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在近期生活事件中是否發(fā)生過嚴重的負性事件,幫助患者分析現(xiàn)存的應激性壓力,共同探討負性事件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因此,針對不同心理類型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行為干預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2周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說明對SSNHL患者實施有效的認知行為干預,能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轉移患者注意力,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認知行為干預緩解患者睡眠障礙、改善聽力功能和提高滿意度。根據(jù)資料顯示,SSNHL患者既往未出現(xiàn)耳鳴和耳聾的現(xiàn)象,因不明原因導致突然性耳鳴和耳聾,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高峰,同時出現(xiàn)眩暈、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xiàn),以中老年男性患者發(fā)病率居高,一般好發(fā)在春季和秋季[9-12]。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在7~15 d能夠逐漸恢復聽力,若30 d仍不能徹底恢復聽力者,甚至會發(fā)展成永久性感音性耳聾[13-16]。通過采用情景模擬來幫助患者辨別消極思維,從而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進行替代和重構思維。護理人員對患者使用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制作PPT、小視頻、微信公眾號,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2周后,研究組PSQI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聽力功能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認知干預在治療SSNHL患者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夠緩解患者睡眠障礙和改善聽力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聽力功能,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