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琪,桂錦萍,陳 媛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指外傷等損害脊髓結構、功能,導致?lián)p傷平面以下肢體感覺、運動、自主神經(jīng)功能喪失[1]。脊髓損傷是一種具有突發(fā)性、意外性的嚴重創(chuàng)傷,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及高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特點[2],可使病人喪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康復乃至癥狀改善,需要他人長期照顧。在我國,脊髓損傷病人的主要照顧者多為親屬,在漫長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同病人一樣在身體和精神上都經(jīng)歷著巨大的創(chuàng)傷[3-4],他們不僅承擔大量的照顧任務,還要關注病人情緒變化,承受著沉重的照顧負擔。此外,有研究表明,SCI病人照顧者相較于其他疾病的照顧者心理健康狀況更差,其嚴重的憂郁、焦慮等悲傷情緒,給病人康復帶來不利影響[5-6]。本研究對脊髓損傷病人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和悲傷情緒現(xiàn)狀及其相關性進行分析,旨在促進主要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103例脊髓損傷病人的主要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住院期間照顧病人時間最長、承擔照顧任務最重、非雇傭人員,無認知障礙,知情且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治療過程中因病情等原因轉科或轉院需退出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問卷 包括病人和主要照顧者一般資料問卷。
1.2.2 照顧者負擔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 該量表共2個維度2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0分(從不)~4分(總是),總分0~88分,得分越高照顧負擔越重[7]。評價標準[8]:總分<20分為無負擔;20~39分為輕度負擔;40~59分為中度負擔;≥60分為重度負擔。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8,重測信度為0.87。
1.2.3 照顧者悲傷情緒量表(Marwit and Meuser Caregiver Grief Inventory,MM-CGI) 該量表由Meuser等[9]編制,包含3個維度18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總分18~90分,得分越高悲傷程度越重[10]。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4,重測信度為0.99。
1.3 調查方法 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當場發(fā)放、收回問卷。發(fā)放103份問卷均有效回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描述、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一般資料
2.1.1 病人 年齡27~73(50.76±8.53)歲;男74例,女29例;高處墜落傷37例,車禍47例,其他19例;生活部分自理31例,生活無法自理72例。
2.1.2 主要照顧者 年齡19~72(59.66±7.49)歲,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主要照顧者一般資料(n=103)
2.2 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情況 照顧負擔總分(60.50±11.07)分,屬于重度水平。各維度得分:個人負擔(16.58±3.82)分、責任負擔(32.60±6.21)分。有照顧負擔102人,其中輕度負擔8人,中度負擔31人,重度負擔63人。
表2 照顧負擔各維度得分前3位的條目
2.3 主要照顧者悲傷情緒情況 悲傷情緒總分(61.57±9.77)分。個人犧牲及負擔(20.37±4.14)分、內(nèi)心極度悲傷及渴望(20.49±3.74)分、憂慮及被孤立感(20.72±3.65)分。
2.4 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悲傷情緒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悲傷情緒總分、各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r=0.415~0.597,P<0.01),見表3。
表3 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悲傷情緒的相關性分析(n=103)
3.1 主要照顧者負擔處于重度水平 91.3%的主要照顧者處于中重度照顧負擔,7.8%的主要照顧者為輕度負擔,30.1%為中度負擔,61.2%為重度負擔,與馬海萍等[7]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脊髓損傷病情的高致殘率及自理能力差有關。研究證實,對照顧者來說長期的照顧工作是一個強烈的應激源,給其身心帶來沉重壓力[11]。魯萍[12]研究表明,影響照顧負擔的因素包括病人活動指數(shù)、自理能力及家庭經(jīng)濟情況。分析原因:①脊髓損傷病人致殘率較高,治療費用高昂,疾病的嚴重性和康復的漫長性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及經(jīng)濟負擔。②脊髓損傷病人年齡(50.76±8.53)歲,因高處墜落、車禍等意外突發(fā)事件導致脊髓損傷者有84例,占81.6%。本研究的脊髓損傷病人多為中青年男性,他們作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者,導致家庭一方面失去主要經(jīng)濟來源,另一方面需要支付高額醫(yī)療費用,均給其家庭帶來極大打擊,常常導致家庭系統(tǒng)內(nèi)部發(fā)生改變,成員角色出現(xiàn)轉換,家庭各成員(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產(chǎn)生照顧負擔。③表2責任負擔條目中,“感到病人依賴于您”“對病人未來感到擔心”“在病人身邊感到緊張”3個條目得分較高,這與脊髓損傷病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截癱導致的壓瘡、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一系列嚴重并發(fā)癥有關。研究結果顯示,主要照顧者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水平占53.3%),對疾病認知普遍缺乏。此外,出院后漫長的康復過程,需要主要照顧者承擔更多的家庭護理任務,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
3.2 主要照顧者悲傷情緒處于較高水平 主要照顧者悲傷情緒總分為(61.57±9.77)分,處于較高水平。分析原因:①脊髓損傷多為突發(fā)的意外傷害,照顧者幾乎沒有思想準備,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憂郁、焦慮等心理負擔[13],其心理接受程度相比其他疾病更加艱巨[14]。主要照顧者作為病人生活、情感支持的主要依賴者,常伴隨病人經(jīng)歷疾病診治、康復的全過程,多重壓力使照顧者產(chǎn)生焦慮甚至絕望情緒。②主要照顧者中配偶占41.7%,子女占39.8%,這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病人中多數(shù)為中青年男性,其配偶常需同時承擔著照顧病人、子女撫養(yǎng)、工作等多方面的負擔。此外,43.7%的主要照顧者自身患有慢性病,漫長的康復過程占用照顧者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加重其悲傷情緒。③2013年有一項評估顯示,依據(jù)損傷年齡、損傷時間、損傷程度和平面的不同,脊髓損傷病人終身的花費為110萬美元~470萬美元[15]。我國雖已踏入全民醫(yī)保時代,但自費治療、藥物、耗材等仍占有一定比例,單純依靠家庭收入難以負擔[16]。而86.4%的家庭月總收入少于5 000元,經(jīng)濟上的窘迫無疑是加重照顧者悲傷甚至絕望情緒的重要因素。
3.3 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悲傷情緒呈正相關 兩者的相關系數(shù)為0.415~0.597(P<0.01)。分析原因:①表2個人負擔條目中,“由于護理病人導致自己時間不夠”“在照顧病人和處理家務工作之間感到壓力”“由于護理病人沒有時間辦自己的私事”3個條目得分較高。意外事故打破了照顧者原來的生活,需要日常往返于醫(yī)院和家之間,平衡照顧病人、自身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主要照顧者需做出極大的個人犧牲,如個人社交、娛樂、自由等,容易產(chǎn)生悲傷情緒。研究顯示,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護理積極性可極大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17]。因此責任護士應早期、全程對照顧者進行心理干預[18]。②約三分之一的家庭無人力支持,74.8%的主要照顧者每天照顧病人長達12 h以上,消耗其大量精力。由于長時間的照顧負擔、社交活動受限和自我時間被占用,來自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不斷減少,主要照顧者容易出現(xiàn)疲倦甚至孤立、悲傷、抑郁的狀態(tài),導致生活缺乏滿足感,最終影響生活質量[19]。③由于脊髓損傷疾病的特殊性,照顧過程中有諸多注意事項,需要照顧者精心照護。例如,病人變換體位時需保護頸椎軸線翻身,避免對頸椎造成二次傷害,加重病情;由于病人長期臥床受壓部位容易產(chǎn)生壓瘡,照顧者需要采取各種防護措施保護受壓部位皮膚;急性脊髓損傷是造成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加之長期臥床,雙下肢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嚴重者危及生命;脊髓損傷伴截癱病人可因大小便失禁造成會陰部、肛周皮膚潰爛;部分嚴重的高位頸脊髓損傷可對呼吸、循環(huán)造成極大影響,發(fā)生呼吸衰竭、心搏驟停等危及生命的情況。研究過程中與主要照顧者溝通發(fā)現(xiàn),他們常擔心病人突然病情惡化或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愧疚于無法為病人提供更好的照護,自覺照顧無力而情緒低落。
3.4 建議 ①健全社會支持體系,加強醫(yī)院與基層醫(yī)療機構的銜接。由于此類病人的恢復重點在于后期的康復,出院前醫(yī)護人員可幫助病人聯(lián)系地方康復機構繼續(xù)進行下一步的康復訓練。居家護理中鼓勵其他家庭成員參與到病人的照顧活動中,保證主要照顧者充足的休息時間,以利于其身心健康。②完善衛(wèi)生保健政策。經(jīng)濟負擔是脊髓損傷病人家庭的重擔之一,可通過增加工傷補償額度、擴大報銷比例、增加報銷耗材等方式,減輕病人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③加強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主要照顧者的緊張、焦慮、悲傷等不良情緒,鼓勵其用合適的方式宣泄,必要時請心理干預小組成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主要照顧者了解疾病知識和康復訓練方案、基本病情變化識別方法,掌握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增強治療信心。④提供良好的延續(xù)性服務。李可等[11]采用聚焦解決模式,臧苑彤等[20]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方式為照顧者提供建議和指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病人出院后,醫(yī)護人員可增加與主要照顧者的溝通頻次,通過電話隨訪、視頻通話、微信群等多種形式了解病人和照顧者的身心情況,及時解答居家護理中的疑問,促進病人康復,減輕照顧者壓力。
綜上所述,脊髓損傷病人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沉重、情緒悲傷,且兩者關系呈正相關。照顧負擔和悲傷情緒均易受其個人主觀情緒影響,通常取決于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病勢發(fā)展情況、照顧者自身身心狀況等因素。因此,護理人員應對脊髓損傷病人主要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情感支持及健康指導,提供良好的延續(xù)性服務,以降低其照顧負擔,減輕悲傷情緒,避免主要照顧者成為另一個潛在的“病人”。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期間我院為轉診醫(yī)院,收治病人多來自地市級,導致受訪對象較局限,今后可進行多中心研究,為脊髓損傷病人主要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切實有效的干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