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賀
(單縣中心醫(yī)院病理科,山東 菏澤 274300)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常見類型,作為女性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較多,比如肥胖、多年乳腺增生病史、居住城市生活壓力大、月經初潮較早或絕經年齡較晚、長期精神抑郁刺激、乳腺癌家族史等[1],而我國近年調查報道顯示,乳腺癌發(fā)病率持續(xù)升高,影響女性身心健康[2]。TNBC指的是分子標記物PR、ER、Her-2均為陰性表達的一類乳腺癌,也是比較特殊的類型,但其在乳腺癌中占15%~24%,相比其他乳腺癌類型,TNBC惡變率更高,侵襲能力更強,進展更快,且復發(fā)更早[3]。研究表明,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達與多種惡性腫瘤有關,比如惡性黑色素瘤、子宮內膜癌等,且其表達與腫瘤分期及預后也有關[4]。此外,在國外一些報道中指出,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劑對BRCA突變的乳腺癌有效[5]。國內關于BRCA-1、PARP-1表達與乳腺癌的研究較多,但多數為單一指標報道,關于TNBC中BRCA-1、PARP-1表達相對少見。本次就單縣中心醫(yī)院收治的TNBC患者進行了研究,旨在探究BRCA-1、PARP-1表達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單縣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為TNBC分為觀察組(TNBC)和對照組(非TNBC),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2.15±5.31)歲;腫瘤直徑:≤2 cm有22例,>2 cm有1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2.45±5.12)歲;腫瘤直徑:≤2 cm有24例,>2 cm有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單縣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版)》[6]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并經術后病理確診,其中觀察組患者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乳腺腫瘤的組織學分類》[7]中TNBC的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無缺失。排除標準:①既往乳腺疾病或已接受過放化療者、精神疾病和其他嚴重惡性腫瘤;②妊娠或哺乳期者。
1.2 檢測方法 入院經手術切除后取患者新鮮乳腺組織標本檢測,將采集的組織標本分割為0.1 g左右,存放于EP凍存管(1.5 mL),且取材后30 min內置入-80 ℃保存,以石蠟包埋組織塊,實施4 μm厚組織切片,待檢。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BRCA-1、PARP-1,方法如下:切片經60 ℃過夜烘干與脫蠟及水化后備用;以蒸餾水處理后,高壓抗原修復,冷卻到室溫;經0.1 mol/L磷酸緩沖鹽溶液(PBS)(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準字S10850002,規(guī)格:1 mL)洗滌,5 min/次,PBS共3次,加入10 mL過氧化物酶阻斷劑(合肥卡秋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皖合械備20210096號,規(guī)格:100 mL/瓶),時間10~15 min;經0.1 mol/L PBS洗滌,5 min/次,共3次,予以血清封閉15 min;將多余液體甩去,滴入5 mL一抗即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Genzyme Polyclonals S.A.S.,國藥準字J20130139,規(guī)格:5 mL∶25 mg),4 ℃過夜,且選擇PBS代替一抗作為空白對照;加100 μL生物素標記二抗(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型號:WK376,規(guī)格:100 μL),時間10~15 min;經0.1 mol/L PBS洗滌,5 min/次,共3次,加100 mL中性樹膠(上海研生實業(yè)有限公司,型號:XW-RS-005,規(guī)格:100 mL/瓶);核對顯色,予以50 μg蘇木精(北京藍博斯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CH6001,規(guī)格:10 g)復染,脫水封固后,采用光鏡(成都明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FGM-XX)檢查。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BRCA-1、PARP-1表達水平。②分析觀察組患者BRCA-1、PARP-1表達水平與臨床參數的關系。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BRCA-1、PARP-1表達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BRCA-1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而PARP-1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BRCA-1、PARP-1表達水平比較(x)
2.2 觀察組患者BRCA-1、PARP-1表達水平與臨床參數分析 觀察組患者BRCA-1表達水平與年齡、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P<0.05),而PARP-1表達水平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BRCA-1、PARP-1表達水平與臨床參數分析(x)
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北美與北歐等是該病高發(fā)地區(qū),而亞洲與非洲發(fā)生率較低。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亞洲乳腺癌發(fā)病率不斷升高,而我國呈現整體升高趨勢[8]。TNBC作為特殊的乳腺癌,在我國不同地區(qū)發(fā)生率有所不同,而且這種乳腺癌除了有侵襲性強與進展快等特點,還有較高的淋巴結轉移率,組織學分級普遍較高,治療難度大,預后較差[9]。從全球范圍內相關研究看出,TNBC與種族之間有相關性,BRCA-1基因相關性乳腺癌在乳腺惡性腫瘤中占60%~80%,其中大部分為TNBC,說明這兩種亞型之間存在相似的病變機制[10]。另外,抑制PARP-1能降低DNA修復功能,增強對多種腫瘤的治療效果。為此,針對TNBC患者,可從BRCA-1、PARP-1等方面進行探索,成為研究熱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BRCA-1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而PARP-1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BRCA-1表達水平與年齡、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而PARP-1表達水平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在同類研究[11]中有相似結論,但還指出良惡性乳腺腫瘤組織中BRCA-1表達低于正常乳腺組織,且惡性腫瘤組織表達低于良性腫瘤組織表達,說明BRCA-1參與TNBC發(fā)生與發(fā)展,而且病情越重,則其水平越低。另有BRCA-1表達水平與臨床參數研究分析顯示,年齡越大其表達水平越高,而臨床分期Ⅰ~Ⅱ期中表達水平高于Ⅲ~Ⅳ期,與本研究結論相似,說明BRCA-1是抑癌基因之一[12]。TNBC體內PARP-1表達水平高于非TNBC患者,同類報道中則指出正常乳腺組織、乳腺良性腫瘤、乳腺惡性腫瘤中,PARP-1表達呈遞增趨勢[13],說明PARP-1的異常缺失也與乳腺癌發(fā)生有關,同時PARP-1表達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說明TNBC采取PARP-1抑制劑治療能取得一定的作用。PARP-1作為存于真核細胞中催化聚ADP核糖化的一種細胞核酶,主要在DNA損傷修復與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wěn)定性維持中發(fā)揮主要作用[14]。從既往體內或體外研究中證實,PARP-1受到抑制后,會導致DNA修復功能降低或被抑制,從而增強放化療對腫瘤的治療作用。BRCA-1作為一類抑癌基因,其突變與家族性乳腺癌有關,也是常見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發(fā)生BRCA-1突變后,進展為乳腺癌的風險顯著升高[15]。BRCA-1基因多存在于真核細胞中,是一種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的蛋白質翻譯后的修飾酶,主要作用在于DNA復制與損傷修復、細胞增殖分化調控,甚至對癌基因穩(wěn)定與細胞凋亡也有作用。隨著對其研究不斷深入,發(fā)現BRCA-1基因高表達和多類惡性腫瘤息息相關,特別是在乳腺癌中有高表達,與惡變程度、淋巴結轉移等呈正相關[16]。此外,從研究結果中看出,對于TNBC與非TNBC而言,BRCA-1表達水平與PARP-1表達水平呈相反的趨勢,其中TNBC患者中BRCA-1表達水平更低,而PARP-1表達水平更高,說明PARP抑制劑在BRCA-1突變型乳腺癌中應用,可作為新研究方向。但本研究中采集的樣本量有限,而且未能與正常乳腺組織進行對比分析,結論可能存在不足,還有待在以后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綜上,BRCA-1、PARP-1參與了乳腺癌的發(fā)生及發(fā)展,TNBC患者BRCA-1表達水平低于非TNBC患者,PARP-1表達水平高于非TNBC患者,且均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臨床應重點加強對淋巴結轉移、TNM分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