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王小燕
(招遠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煙臺 265400)
宮頸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較高,近些年來在我國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使得該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1]。因該疾病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巨大威脅,故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對該疾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對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其預后至關重要。雖然術前分期對該疾病的治療有指導性作用,但對浸潤性宮頸癌的檢查則存在局限性,影響了治療[2]。而CT、MRI 等影像學技術在該方面則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可對宮旁浸潤病灶進行良好的診斷,有利于針對性制定治療方案。本次選取2019 年6 月—2021 年8 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疑似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開展CT 和MRI 檢查分析不同影像學檢查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2021 年8 月期間來招遠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的疑似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共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為36 ~65 歲,平均年齡(51.56±8.34)歲。病理檢查結果顯示100 例疑似浸潤性宮頸癌患者中確診87 例,分期:其中ⅠB ~ⅡA 期18 例(20.69%),ⅡB 及以上分期43 例(49.43%),ⅠB 及以下分期26例(29.89%);浸潤性宮頸癌病變類型:陰道浸潤22 例(25.29%),子宮體侵犯40 例(45.98%),盆腔淋巴結轉移25 例(28.74%)。
納入標準:①所有入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陰道出血、分泌物分泌量增加以及疼痛等癥狀;②具有CT 及MRI 檢查適應證者;③患者本人與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在遵循自愿原則下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及意識障礙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③合并其他婦科疾病變患者。
所有患者均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具體操作如下。CT 檢查:儀器選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Sensation n 64 CT 檢測儀,在檢查前應告知患者適量飲水以充盈膀胱,協(xié)助其進行相關準備工作。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首先開展CT 常規(guī)平掃,后進行增強掃描。經(jīng)患者肘靜脈按照3 mL/s 的速率注射80 mL 碘佛醇作為對比劑。掃描參數(shù)設置包括螺距1.2 mm,層距1.5 mm,矩陣256×256,重建層厚8 mm。觀察期腹主動脈CT 值,當達到180 HU 時開展動脈期掃描,延遲時間65 s 后進行實質(zhì)期掃描,再延遲180 s 后對患者膀胱、輸尿管圖像進行觀察,明確是否出現(xiàn)腎積水情況,觀察宮頸腫物的大小、形態(tài)和位置,病灶及周圍組織或臟器的結構關系等。
選用飛利浦磁共振lntern Athioa 1.5T 檢查儀檢查:在檢查前應告知患者適量飲水以充盈膀胱,針對佩戴避孕環(huán)的患者應先取下避孕環(huán)后再完成檢查。檢查時患者呈仰臥位,通過體表線圈進行斜橫斷面、冠狀面及矢狀面掃描,其中矢狀面SE T1WI 序列參數(shù)設置包括TE 15 ms,TR 364 ms;快速SE T2WI 序列參數(shù)設置包括TE 106 ms,TR 2 890 ms;脂肪抑制T2WI 序列參數(shù)設置包括TE 102 ms,TR 38 040 ms。斜橫斷面T2WI 序列參數(shù)設置包括TE 85 ms,TR 4 890 ms。上述四種掃描序列層厚設置相同,均為4 mm。經(jīng)患者肘靜脈注射噴酸葡胺20 mL 作為對比劑。然后進行矢狀面和冠狀面的T1WI序列增強掃描,按照20 mL/s 的速度注射0.2 mL/kg 劑量的對比劑,再注射0.9%氯化鈉溶液。以增強掃描圖像觀察記錄病灶位置、大小、是否有淋巴結轉移等情況,并分析病變分期。
需要至少2 名資歷較高且有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影像學醫(yī)師進行閱片分析。
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對兩種檢查方式對浸潤性宮頸癌不同分期和不同類型病變的診斷有效率進行比較,以及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進行分析。
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真陽性+假陽性+真陰性+假陰性)×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使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I 及CT 檢查ⅠB ~ⅡA 期以及ⅡB 及以上分期的浸潤性宮頸癌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MRI 對ⅠB 及以下分期的浸潤性宮頸癌檢出陽性率顯著高于CT 診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對不同分期浸潤性宮頸癌檢出陽性率比較[n(%)]
CT 對浸潤性宮頸癌診斷陽性共71 例,其中真陽性65 例、假陽性6 例,陰性共29 例,其中真陰性7 例、假陰性22 例;MRI 對浸潤性宮頸癌診斷陽性共85 例,其中真陽性78 例、假陽性7 例,陰性共15 例,真陰性6 例、假陰性9 例,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與病理金標準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結果分析單位:例
CT 檢查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準確度為72.00%、靈敏度74.71%、特異度53.85%、陽性預測值91.55%、陰性預測值24.14%;MRI 檢查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準確度為84.00%、靈敏度89.66%、特異度46.15%、陽性預測值91.76%、陰性預測值40.00%,MRI 診斷浸潤性宮頸癌的準確度和靈敏度顯著高于CT 診斷(P<0.05);兩種檢查方式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式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效能比較[%(n/m)]
MRI 對陰道浸潤、子宮體侵犯檢出陽性率顯著高于與CT 檢查(P<0.05),二者檢查盆腔淋巴結轉移陽性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種檢查方式對浸潤性宮頸癌不同類型病變的檢出率比較[n(%)]
宮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生與患者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關聯(lián)性較大,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良好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方式也有了較大的轉變,這使得宮頸癌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并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這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zhì)量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也成為了造成女性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一項重要原因[3-4]。由于該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和表現(xiàn),因此難以引起患者的重視,很多患者確診時病情均已進展到中晚期,治療難度大大增加,且效果較差。因此該疾病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需要提升術前分期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jù),以延長其生存期,改善預后[5]。
宮頸癌的診斷金標準是病理檢查,雖然其準確度高,但是該種檢查方法耗時較長,術前診斷難度高,對患者機體創(chuàng)傷性大,無法有效在基層醫(yī)療機構推廣,因此臨床應用相對受限。近年來臨床醫(yī)療技術處于飛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各種影像學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不斷增加,在腫瘤患者分期評估和診斷中CT 和MRI 均為常用的影像學技術,其診斷結果與疾病的治療有指導作用。其中CT檢查技術的后處理能力較強,能夠準確評估和判斷宮頸癌的病變分期情況,可明確組織潰爛及壞死情況,便于明確病灶和周圍組織的結構關系[6]。若病情惡化導致腫瘤體積增加的情況下進行CT 檢查中的增強掃描能夠清晰顯示出病灶。但是該種檢查方法的分辨率相對偏低,對于直徑5 mm 以內(nèi)的微小病灶檢出率不高。MRI 技術能夠對病灶進行多序列和多方位成像掃描,具有較高的圖像分辨率,對病情嚴重程度、病灶大小、形態(tài)及相關特征,與周圍組織受損情況有理想的診斷作用,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更高,并且直徑5 mm 以下的微小病灶也可通過MRI 獲得準確的診斷結果[7]。MRI 檢查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率,T2WI 序列信號較高且不均勻,和周圍子宮肌層或宮頸基質(zhì)的中等信號、低信號有顯著差異,便于確定腫瘤的大小,而CT 檢查中腫瘤和其周圍組織表現(xiàn)相似,無法有效判斷病灶邊界和明確腫瘤大小,因此診斷陽性率低于MRI 檢查。同時陰道侵犯在宮頸癌分期中有重要作用,由于MRI 的組織分辨率更高,故可在宮旁侵犯處顯示出明顯的低信號,有利于提升診斷效果[8-9]。同時MRI 能夠以患者病情特征為依據(jù)對其和正常子宮肌層進行鑒別區(qū)分,因此對于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效果確切。此外MRI 用于宮頸癌診斷中圖像以類圓形為主,邊界不清晰,T1WI 和T2WI 序列以稍高或等信號為主要表現(xiàn),T2WI 序列肌內(nèi)、外層信號多為低信號,黏膜層呈高信號,可有效區(qū)分其與正常宮頸組織。CT 檢查和MRI 檢查的腫瘤表現(xiàn)分別為:前者可見腫瘤越過患者子宮間質(zhì)環(huán),軟組織腫物有不規(guī)則邊緣,和盆壁之間有脂肪間隙,輸尿管末端無清晰脂肪間隙;腫瘤可對盆壁造成侵犯并向外浸潤,與盆壁間有較粗的條索影表現(xiàn);直腸和膀胱有增厚情況,腫物向直腸和膀胱腔內(nèi)逐漸突出,與周圍脂肪無間隙;盆腔淋巴結較大,無清晰邊緣[10-11]。后者有稍高信號表現(xiàn),信號均勻,和健康宮旁組織和宮頸基質(zhì)有明確差異;注入對比劑后有顯著強化表現(xiàn)。本文結果顯示MRI 對ⅠB ~ⅡA 期以及ⅡB 及以上分期的浸潤性宮頸癌檢出陽性率無明顯差異,對ⅠB 及以下分期的檢出陽性率與CT 相比更高。MRI 檢查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相比CT 檢查更高;兩種檢查方式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相近。MRI 對陰道浸潤、子宮體侵犯檢出陽性率與CT相比更高,二者對于盆腔淋巴結轉移檢出陽性率無明顯差異,提示CT 和MRI 對于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效果均良好,但MRI 對于早期病變以及陰道浸潤、子宮體侵犯的診斷效果更確切。
綜上所述,在浸潤性宮頸癌的術前診斷中應用CT和MRI均可獲得良好的檢查結果,可有效明確病變分期,但MRI 對早期病變的檢出率更高,故可將其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