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可,陳 浩,穆西虎,陶秋成
(1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2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南京 210003)
(3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南京 210003)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觀念的改變,我國孕婦的總體數量逐年遞增,隨之而來孕婦產檢所產生的問題也不斷遞增,如胎兒側腦室增寬、后顱窩增寬、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等[1]。因超聲檢查有限,部分問題無法得到明確診斷。而磁共振成像在腦部、體部成像方面具有優(yōu)勢[2],且圖像空間分辨率較高,可以進行任意方向的斷層成像,已越來越適用于產檢,是一種重要的產前胎兒評估方式[3]。近年來胎兒磁共振檢查數量逐年遞增且備受重視,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特別是胎兒易動,檢查成功率并不是很高,較高者檢查次數在4 ~5 次以上。通過在檢查過程中增加供氧系統(tǒng),探討提高胎兒磁共振檢查成功率的辦法?,F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在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行盆腔1.5T MR(胎兒)掃描的孕婦412例的資料,其中吸氧孕婦為206 例(吸氧組),不吸氧的孕婦為206 例(未吸氧組)。本研究意在探討供氧與檢查成功率的關系,使用控制變量法,為保證研究的準確性,納入標準:孕婦年齡為22 ~45 歲,均為單胎妊娠,胎兒為活胎且無重大畸形、異常包塊、器官缺陷等發(fā)育問題,檢查項目包括胎頭、胎體、胎兒頸胸部,孕婦孕齡均在18 周以上,無幽閉恐懼癥及其他基礎疾?。ǜ哐獕骸⑻悄虿〉龋?,檢查均為一次。排除標準:同一天檢查次數為2 次及以上的病例。
1.2.1 掃描前準備 ①檢查前對孕婦進行檢查前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告知該檢查不存在電離輻射,消除孕婦恐懼心理,減輕孕婦焦慮感[4];②由于檢查存在噪音,每組孕婦均發(fā)放一次性3M 耳塞一副以減少噪音帶來的緊張感[5];③通過解剖學可知,子宮介于膀胱、直腸的位置,檢查前需排光膀胱,盡量不要吃容易引起積氣的食物(如豆類等),減少腸道蠕動影響圖像質量[6];④大部分孕婦在晚間睡前胎動頻繁,也有部分胎動頻繁的時間不確定,因此檢查前如果孕婦胎動頻繁,需休息片刻,待胎動平緩再進行檢查;⑤以上準備兩組均相同,在此基礎上,需要對吸氧組使用供氧系統(tǒng)氧氣吸入器、一根5m 的吸氧管,進行不間斷全程吸氧,流速為5 L/min,可根據孕婦狀態(tài)適當增快或降低流速。
1.2.2 掃描方案 設備采用SIEMENS MAGNETOM AERA 1.5T 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有第四代全景矩陣一體化線圈技術,70 cm 超大磁體孔徑可滿足不同孕婦檢查需求,采用相控陣腹部線圈。檢查前確定胎兒的胎位,胎位為頭位及橫位的孕婦采取足先進仰臥位的進床方法,胎位為臀位的孕婦采取頭先進仰臥位的進床方法,部分仰臥位不適的孕婦可進行側臥位的方法,身體冠狀面與床面角度為15°~45°。掃描序列有T2_haste_tra_p2_mbh、T2_haste_sag_p2_mbh、T2_haste_cor_p2_mbh、Trufi_singleshot_15sl_ipat_tra、ep2d_diff_tra_b50-800、T1-vibe-dixon-tra-caipi4 六種,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胎兒磁共振檢查序列及參數
1.2.3 評判指標與方法 評判的方法為3 種,其中客觀評價為:一次檢查成功率,是指一次檢查成功的例數在總檢查例數中的占比,即為一次檢查成功例數/總檢查例數×100%;主觀評價為2 種:①圖像質量評價,由2 位以上工作經驗超20 年的高級職稱醫(yī)師共同閱片,對圖像進行質量評價分數等級如下:甲級片(掃描的6個序列均有診斷價值,圖像無任何偽影,可清晰分辨出胎兒顱腦、腹部結構)乙級片(掃描序列只有部分有診斷價值,部分圖像有運動偽影,可大致分辨出胎兒顱腦、腹部結構)丙級片(掃描序列不全,無診斷價值圖片較多,圖像有運動偽影,胎兒顱腦、腹部等結構分辨不清);②孕婦身體狀態(tài),分為三種好(可全程配合檢查,過程中心率呼吸正常,無緊張等不適感)、一般(可勉強配合完成檢查,呼吸急促伴多汗,每掃完一個序列需休息數十秒)、差(無法配合檢查3 min 以上,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412 名受檢者進行檢查與記錄,總結數據可得,吸氧組一次檢查成功率為90.78%,未吸氧組一次檢查成功率為80.58%。吸氧組檢查耗時為8 ~17 min,平均(12.45±2.92)min;未吸氧組檢查耗時為8 ~29 min,平均(16.15±4.91)min 。吸氧組206 名孕婦的一次檢查成功為187 例,失敗例數為19 例;未吸氧組206 名孕婦的一次檢查成功為166 例,失敗40 例。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2,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胎兒磁共振檢查一次檢查成功率比較[%(n/m)]
通過統(tǒng)計記錄,在兩位醫(yī)師共同閱片評分情況如下吸氧組甲級片數量為157 例,未吸氧組甲級片數量為129 例;吸氧組乙級片為30 例,未吸氧組乙級片為37 例;吸氧組丙級片為19 例,未吸氧組丙級片為40 例。兩組的甲級片、丙級片數量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圖像質量等級評價表
吸氧組檢查過程中孕婦身體狀態(tài)如下,狀態(tài)好為172例,狀態(tài)一般為15 例,狀態(tài)較差為6 例,狀態(tài)好的孕婦病例占83.5%;未吸氧組檢查過程中孕婦身體狀態(tài)如下,狀態(tài)好為145 例,狀態(tài)一般為32 例,狀態(tài)較差為29 例,狀態(tài)好的孕婦病例占70.4%。兩組孕婦身體狀態(tài)較好、一般、較差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檢查過程中孕婦身體狀態(tài)分布比較 單位:例
由于磁共振檢查安全無輻射是一種重要的產前胎兒評估方式。國內目前以1.5T 檢查為主,但有研究表明,使用3T MRI掃描儀進行胎兒磁共振波譜研究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從額葉與基底葉獲得MRS 數據[7]。然而3T 的機器相較1.5T 場強增大的同時,噪音也相對增加,在強大的噪聲下,存在緊張不安的心理,呼吸急促。在檢查過程中觀察孕婦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孕婦的自身狀況對是否能順利完成檢查有著重大的意義。有研究表明[8],在高場強情況下,射頻電磁場可能會使射頻能量沉積在人體內,引起局部或全身溫度升高,可能會對接受磁共振檢查的人體產生安全問題。并且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大部分孕婦檢查結束后體溫會上升1~2 ℃,且呼吸不暢,因此本研究以氧氣為著重點,致力于探討提高孕婦的胎兒磁共振檢查成功率的方法,在檢查過程中為孕婦提供不間斷的正常流速氧氣,可以緩解孕婦呼吸困難的癥狀,改善孕婦不適癥狀,提高檢查的成功率。
影響胎兒磁共振檢查成功率的因素非常多,自身因素有胎兒胎位、胎兒是否臍帶繞頸、孕婦的心理承受能力、孕婦饑餓或飽腹的狀態(tài)、孕婦的血糖情況等;外在因素有檢查的時間段、磁共振場強的大小、檢查室的內在環(huán)境、是否提供氧氣、掃描的序列等[9]。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通過查找數據資料、對檢查的孕婦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等,總結出影響成功率最大的因素就是孕婦自身狀態(tài),其中影響孕婦自身狀態(tài)的主要因素就是呼吸運動,大部分孕周在30 周以上的孕婦,由于胎兒與羊水存在一定的重量會對身體各種臟器、自主神經、腹主動脈等進行壓迫,平躺的方式會導致呼吸不適,胸悶喘不上氣,不間斷地出汗,在檢查時提供氧氣對檢查的成功率有決定性影響[10]。對兩組進行對比,在檢查時提供不間斷的氧氣,能夠將一次檢查成功率由80.58%提高至90.78%,并且掃描的時間也相應減少。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時,由于孕婦自身狀態(tài)佳,所以胎兒的配合度高,圖像質量也相應地得到了改善,如下圖1 病例所示。
圖1 胎兒頭顱MR 掃描HASTE 序列影像圖
試驗樣本數量與種類仍有提升的空間,檢查項目范圍局限,檢查項目僅包含胎頭、胎體與胎兒胸腹,其他一些如胎盤、胎兒FGR、胎兒MRS 查等檢未包含在本次研究之內。檢查項目種類豐富,樣本囊括不同種類孕婦(單胎、雙胎、多胎、死胎),實驗數據可能更有說服力與準確性;雖然在吸氧的條件下,檢查成功率有所上升,但是甲級片率僅為76.2%,在提高檢查成功率的基礎上,應大大提高甲級片的占比,在提高檢查成功率的同時更要注重圖像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進行胎兒磁共振檢查時,可以通過全程為孕婦提供氧氣,提高胎兒磁共振檢查的成功率。并且緩解孕婦因長時間平躺檢查而產生的呼吸困難癥狀,大大地增加了患者的檢查舒適度與胎兒的配合程度,有效地提高圖像質量,減少因胎動產生的運動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