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青 張永紅 代明明 邢曉倩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鄭州 450000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胃黏膜中Hp的增強會引起胃黏膜損傷和胃部炎癥,是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與胃癌的發(fā)生關系密切[1-2]。Hp感染通常開始于兒童時期,中國兒童Hp平均感染率為41%,且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3]。2015年《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4]指出,存在Hp感染的兒童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組織淋巴瘤必須根治;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原因不明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等情況可考慮根治。有研究顯示,首次抗Hp根除治療失敗,易致Hp對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從而影響二線方案的根除效果[5]。集束化護理是一種集中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模式,通過結合一系列循證治療和護理措施,可為同類患者采用,并可以幫助醫(yī)務人員盡可能為患者提供最佳的醫(yī)療服務和護理結果[6],通常由3~5項操作性強且簡便明了的循證實踐措施組成[7],作為一種循證的護理理念,特定病種患者的集束化護理的方案可根據(jù)情況制定[8]。為提高Hp耐藥患兒的用藥依從性,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降低焦慮情緒,促進疾病康復,本研究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Hp感染耐藥患兒,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Hp感染耐藥患兒的臨床資料,依照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城市29例,農(nóng)村11例,年齡為(10.58±1.91)歲,病程3~7(4.78±1.19)d;干預組男21例,女19例,城市27例,農(nóng)村13例,年齡為(10.68±2.31)歲,病程3~7(4.83±1.24)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均在院內(nèi)腔鏡中心行電子胃鏡檢查,C13呼氣試驗、快速尿素酶實驗、胃黏膜病理活檢結果均為陽性,且胃黏膜Hp培養(yǎng)陽性,根據(jù)Hp藥敏結果和基因檢測結果,指導使用敏感抗生素和質(zhì)子泵抑制劑,療程為14 d。研究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1)納入標準:①已經(jīng)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14 d,停用抗生素1個月后復查C13呼氣試驗仍然陽性;②年齡為8~16歲,男女不限;③受試者前1個月未用抗菌藥物、質(zhì)子泵抑制劑、鉍劑、黏膜保護劑等;④能夠按時復診;⑤父母/監(jiān)護人充分了解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幽門梗阻;②患有心臟、肝臟等其他臟器功能受損者。
3.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患兒提供整潔、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告知患兒及家長用藥方法、劑量、注意事項等;對過于焦慮的患兒和家長囑其放松心情,安撫情緒,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增強治療信心等;按照醫(yī)院統(tǒng)一要求,出院后2~5 d電話隨訪。
3.2、干預組 采用集束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組建集束化護理小組:由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2名、主治醫(yī)師1名、心靈家園醫(yī)務社工1名、麻醉醫(yī)師1名構成集束化管理小組。護士長和主治醫(yī)生負責收集循證證據(jù),查閱指南及資料,制定集束化護理干預方案;責任護士負責各項集束化護理措施執(zhí)行;麻醉醫(yī)師負責無痛胃鏡檢查術的術前訪視和術后交接指導;心靈家園醫(yī)務社工負責協(xié)助責任護士進行患兒心理護理的干預。(2)護理干預方案:包括入院全面評估、術前訪視、術后早期飲食及活動指導、飲食及衛(wèi)生指導、藥物指導、出院指導及隨訪等。(3)實施護理措施:①入院全面評估。Hp感染耐藥的患兒,由于反復就醫(yī),治療時的焦慮感通常會高于其他患者,為此,入院時給予營養(yǎng)、疼痛、合并臨床癥狀、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SCARED)評分、兒童少年生活質(zhì)量量表(QLSCA)評分等方面的評估。②術前訪視。手術前一天下午,由麻醉醫(yī)師和責任護士對患兒及家屬進行術前訪視,SCARED評分≥23分的患兒,邀請心靈家園醫(yī)務社工一起參與訪視,并進行心理疏導,訪視時間為20 min左右。③術后早期飲食及活動指導。術后根據(jù)患兒年齡及無痛胃鏡檢查的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患兒進水進食的時間及注意事項,講解術后活動的要點,避免過早運動造成的不適或因過度擔心而臥床。④飲食及衛(wèi)生指導。指導患兒及家長合理的飲食和日常衛(wèi)生的重要性,尤其是恢復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以免加重胃腸道的負擔,通過飲食調(diào)節(jié),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根據(jù)患兒及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對Hp耐藥的認知,采用生動、活潑、豐富的方式向其講解相關知識,如多媒體錄像、口頭講解、PPT、書面宣教等。內(nèi)容包括目前臨床Hp感染耐藥基本狀況、病因、預防措施、治療方法及預后情況等,注意衛(wèi)生知識宣傳教育,告知Hp具有較強傳染性,應做好患兒日常消毒隔離措施,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實行分餐制,患兒專碗??辏途呦?,不要親吻他人,預防Hp傳染他人或再度傳染。⑤藥物指導。向患兒及家長講解治療藥物的具體作用、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等情況,叮囑所選藥物是通過Hp藥敏結果和基因檢測結果,有針對性地選用的個體化敏感藥物,囑其務必按時按量用藥。加強與患兒溝通用藥期間的感受,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處理,避免自主停藥。⑥出院指導及隨訪。根據(jù)患兒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再次向患兒和家長詳細講解飲食、用藥、休息等注意事項。除常規(guī)出院電話隨訪外,服藥第7天、第14天再次電話隨訪,了解患兒治療相關信息,進行用藥指導及健康宣教等,必要時及時另約時間進行心理指導等。
評估兩組患兒入院當天SCARED評分和QLSCA評分;停用抗生素1個月后,兩組患兒均電話預約至醫(yī)院腔鏡中心復查C13尿素呼氣試驗,并評估服藥依從性、SCARED評分、QLSCA評分、家長滿意度等。
4.1、Morisky依從性量表 采用MMAS8-item version調(diào)查患兒的服藥依從性[9]。量表滿分為8分,得分≥6分為依從性好,<6分為依從性差。
4.2、治療效果判斷標準 14 d標準療程后,??股?個月,至醫(yī)院腔鏡中心復查C13尿素呼氣試驗。有效:C13尿素呼氣試驗DOB值<4;無效:C13尿素呼氣試驗DOB值≥4。
4.3、SCARED[10]SCARED是由Birmaher于1997年編制,2008年編制了我國標準化常模。它是一種實用有效的焦慮癥狀自我評定工具,用于評估6~18歲兒童。該表共由5個分量表組成,分別為軀體化/驚恐、社交恐怖、學??植?、廣泛性焦慮、分離性焦慮,包含41個項目。采用Likert 3級評分,其中0:沒有此問題,1:偶有,2:經(jīng)常有,評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嚴重。量表總分≥23分提示可能有焦慮障礙。
4.4、QLSCA[11]QLSCA是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于2000年編制,并于2002制定的全國常模,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12個維度共49個條目,分別組成生活質(zhì)量滿意度、社會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環(huán)境4個因子,適用于7~18歲中小學生,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記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
4.5、滿意度調(diào)查表 使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滿意度調(diào)查表,由患兒家長填寫,滿分100分,分為3個等級,<60分為不滿意,60~89分為滿意,90~100分為非常滿意??倽M意度=(滿意人數(shù)+非常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兩組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服藥依從率為87.5%(35/40),高于對照組的67.5%(27/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88,P=0.032)。
干預組治療有效率為90.0%(36/40),高于對照組的72.5%(29/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21,P=0.045)。
集束化護理實施前兩組患兒SCARED評分和QLSCA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集束化護理實施后,干預組SCARE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01),QL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耐藥患兒干預前后SCARED和QLSCA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耐藥患兒干預前后SCARED和QLSCA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干預組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干預;SCARED為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QLSCA為兒童少年生活質(zhì)量量表
組別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例數(shù)40 40 SCARED評分干預前24.40±2.15 24.93±1.59 1.243 0.218 QLSCA評分干預前54.96±4.78 54.29±3.48-0.710 0.480干預后58.50±4.33 61.08±3.29 3.005 0.004干預后21.48±2.01 19.50±1.72 4.713<0.001
干預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耐藥患兒家長滿意度比較[例(%)]
Hp是兒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還可引發(fā)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生長發(fā)育遲緩,甚至可發(fā)生胃黏膜萎縮、胃癌或黏膜相關淋巴瘤[12-13]。大多數(shù)Hp感染者對Hp的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對規(guī)范服藥對于Hp根治率的重要性認知不足,服藥依從性較差[14-15],且在兒童更甚,然而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Hp耐藥患兒的護理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規(guī)范、可操作性強、安全有效的集束化護理對于該類患兒的診治至關重要[16-18]。
研究結果顯示,在服藥依從性方面,干預組依從性好人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說明集束化護理能提升患兒服藥依從性。干預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集束化護理對提高Hp耐藥患兒的臨床療效起到明顯的作用,可以幫助患兒盡快恢復健康。干預組SCARE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QL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采用集束化護理可改善Hp耐藥患兒的心理健康狀況,減輕其焦慮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患兒家長滿意度方面,干預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集束化護理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集束化護理可持續(xù)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且每一項干預措施均通過查閱臨床資料,與疾病過程有關,相較于單一實施某項護理措施,共同實施的效果更好,且集束化護理強調(diào)認真落實每一項護理步驟,注重護理質(zhì)量,保障了Hp感染耐藥患兒的治療與護理效果[19-21]。另外,醫(yī)護人員對Hp感染耐藥患兒進行情況追蹤和分析,與患兒及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多,提高了其對治療的認知以及對疾病的重視[22-23]。當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幫患兒查找原因,幫助其解決問題,在兒童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增強了患兒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輕其焦慮癥狀,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24-25]。研究顯示,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心理狀況等與Hp感染的復發(fā)有密切的關系,患者遵醫(yī)囑按時規(guī)律服藥對治療成功起到關鍵的作用[26-27],對照組Hp耐藥患兒及家長由于認識不夠,個別患兒出現(xiàn)服藥后不適,對治療產(chǎn)生疑惑,甚至私自停藥或者更改劑量,這也是患兒依從性差的一個重要原因[28-29]。本研究結合集束化護理,將醫(yī)療服務延伸至患兒出院后的護理,醫(yī)護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及時答疑解惑,使患兒及家屬充分認識到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進而提高患兒用藥的依從性,提高了Hp耐藥患兒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同時提高了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Hp感染耐藥患兒應用集束化護理可提高其服藥依從性及臨床療效,提升家長滿意度,減輕患兒焦慮情緒,提高患兒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