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異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稱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之一。臨床上主要以噴嚏不斷、鼻塞、鼻涕以及嗅覺功能障礙等鼻部反應為特征。雖然AR并非嚴重的疾病,但其目前無法治愈,對AR患者的經濟、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AR的預防與治療逐漸成為相關領域的討論話題。
關鍵詞:變應性鼻炎發(fā)病因素治療手段
近年來,AR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全球約10%-40%的人口受其影響。AR是一種以IgE介導的鼻黏膜慢性炎癥疾病。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和治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AR與支氣管哮喘(BA)存在著相關性【1】,深入研究與防治AR是預防減輕哮喘疾病的一種有效的措施。本文就AR的病理特征、發(fā)病因素、治療手段對AR患者的影響進行綜述。
一、變應性鼻炎
1.1病理特征
變應性鼻炎患者常表現為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和眼癢等癥狀,另外口渴、咽喉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頭痛等癥狀也時會發(fā)生【2】,并可誘發(fā)支氣管哮喘、鼻息肉、上氣道咳嗽綜合癥、分泌性中耳炎等,或與變應性結膜炎同時發(fā)生。
1.2 AR類型
變應性鼻炎通常分為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seasonal rhinitis,又稱枯草熱或花粉癥)和常年性變應性鼻炎(perennial rhinitis):
·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每年發(fā)病的時間與致敏花粉的播粉期一致,發(fā)病季節(jié)一定,臨床研究表明其病程至少為兩年,AR的變應原主要來自室外,比如花粉。
·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在一年內AR的癥狀持續(xù)在九個月以上,變應原主要來自室內,比如室內塵土、螨蟲。
另外,變應性鼻炎按不同標準又可分為間發(fā)性(intermittent)和持續(xù)性(persistent)兩種類型以及輕度和中-重度。
二、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因素
·遺傳因素:擁有特應癥即過敏體質的個體體內的血清IgE以及肥大細胞數目較常人的多,特應癥與遺傳密切相關。研究顯示,雙胞胎中如有一人患有AR,那么另一人在同卵雙胞胎中同時患有該病的可能性遠大于在異卵雙胞胎中。要注意的是,AR的遺傳為多基因遺傳,致敏原并非是單一種類,目前僅能檢測單個基因與AR的關聯(lián)去尋找AR的主要易感基因,但無法全面揭示AR遺傳因素的全貌【3】。
·環(huán)境因素:變應原是AR發(fā)病的其中一個因素,可誘發(fā)AR的變應原多種多樣,包括植物花粉、空氣灰塵以及動物毛發(fā)等等,它們廣泛存在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變應性鼻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在生活水平較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下患AR的概率遠大于在生活水平普遍較差的環(huán)境中。而農場長大的群體的患病率低可能是因為發(fā)育期感染的結果。Yazdanbakhsh等研究發(fā)現感染其他疾病的患者并沒有增加其患變應原疾病的概率,反而還有所降低。Hygiene假說還需進一步的研究與證實。
·經濟狀態(tài):從疾病的地理分布位置上看,變應性疾病的分布與國家社會發(fā)達水平的地理分布特征在北半球相同,在南半球相反。歐洲南部國家的收入水平低,生活條件較差,導致人群中交叉感染的風險升高【4】。
·其他因素:如氣候、濕度、飲食結構等。
三、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手段
3.1中醫(yī)治療
現代中醫(yī)大多認為,AR是風寒外侵,肺脾腎內虛所致,屬本虛標實并存之病,治療以扶正為主,兼祛外邪。而中藥治療AR的不良反應小,且能使患者明顯受益,中藥治療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減弱AR患者的過敏狀態(tài),具有選擇性廣,穩(wěn)定性佳等特點,代表方有小青龍湯、玉屏風散等,但其作用時間較短。
3.2西醫(yī)治療
3.2.1藥物治療
·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可能通過抑制因子、減輕水腫、收縮血管等途徑對AR發(fā)揮作用。糖皮質激素是中度和重度AR患者的首選藥物并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尤其是鼻噴糖皮質激素對AR患者的鼻塞癥狀有較好的緩解效果,然而對于癥狀較嚴重的患者,單獨使用糖皮質激素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共同使用。目前,AR仍沒有辦法治愈,因此糖皮質激素也只能緩解AR所帶來的癥狀。
·抗組胺藥:是一種H1受體阻斷劑。研究顯示,抗組胺藥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抗組胺藥通過與H1受體競爭性結合,使組胺無法與H1受體結合,組胺因此失去其生物活性,從而達到緩解AR的目的。然而口服抗組胺藥可能會給AR患者帶來不良反應,導致出現嗜睡、口干等不良癥狀,應謹慎使用。
·抗白三烯藥:通過與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競爭性結合,以此減少鼻黏膜炎癥因子的釋放,達到抑制炎癥因子的目的,產生極好的抗炎效果。對于癥狀較輕的AR患者口服抗白三烯藥可有效地緩解鼻塞、噴嚏等癥狀,而對于癥狀較嚴重的AR患者,可通過與其他藥物一起聯(lián)用來提高治療效果,比如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
·復合藥:由多種不同的藥物混合而制成的復合制劑,對AR有著較高的療效。比如將Dupilumab添加到奧洛帕他定/莫米他松(GSP301)中,能明顯改善AR患者的鼻部炎癥反應,提升生活質量。但目前對這一藥物的臨床研究較少,其確切的使用價值仍需加以證實。
3.2.2免疫治療
·皮下免疫治療:指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使AR患者機體內變應原的濃度與劑量增加,當再次接觸到致敏變應原時,機體表現出免疫耐受而不發(fā)病。皮下免疫治療因具有安全有效、療效好等優(yōu)勢而被廣泛應用。但馮仙等的研究發(fā)現,AR患者若皮下注射大劑量的變應原則會提高發(fā)生全身不良反應的概率,因此皮下免疫治療的安全性還待進一步的研究。
·舌下免疫治療:有研究顯示,舌下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少,僅有輕微的瘙癢、腫脹等,有類似皮下免疫治療的療效。舌下免疫治療能提升AR患者體內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4和特異性唾液免疫球蛋白A水平,調控全身免疫反應,進而改善AR的主要癥狀。但舌下免疫治療仍存在過敏性休克與嚴重全身反應等風險,使用時需重視【5】。
四、變應性鼻炎的預防措施
·避免接觸過敏變應原
·多加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
·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活環(huán)境
·注意飲食
五、小結
變應原鼻炎作為常見的變應原呼吸系統(tǒng)疾病,因發(fā)病機制復雜,至今仍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近年來,有大量的AR治療手段被發(fā)現,但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隱患。臨床研究上應進一步深入地探索、研究出對AR的安全有效的預防、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王德云.應重視對變應性鼻炎的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03):5-7.
[2]殷明德.變應性鼻炎:全球性健康問題[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05):195.
[3]魏欣.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機制[J].海南醫(yī)學,2011,22(10):8-12.
[4]張羅,周兵,韓德民,顧之燕.變應性鼻炎研究進展(一):發(fā)病機制[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3(05):316-320+324.
[5]董博,金修橋.變應性鼻炎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21,27(01):141-145.
作者簡介:張文(2003-11)男,土家族,貴州省銅仁市,本科在讀,貴州醫(yī)科大學,研究方向:變應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