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晨
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社會壓力的增強以及情感壓力等方面因素,導致乳腺癌發(fā)病率呈明顯遞增趨勢[1]。關于乳腺癌等一系列腫瘤疾病,主張盡早診斷、盡早治療,以保障患者的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診斷乳腺疾病的優(yōu)選影像手段,具有相對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但是仍有進步空間[4]。當前,隨著影像技術的進步,DCE-MRI 開始廣泛用于乳腺病變診斷、治療中,提高了診斷準確率,促進患者治療預后[5,6]。本文就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乳腺病變患者為例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病變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共85 個病灶。納入標準[7]:①患者病歷資料完整;②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③患者意識清楚、具備配合能力;④患者無檢查禁忌。排除標準[8,9]:①經手術以及放化療等治療患者;②拒絕配合、喪失配合能力患者;③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80 例患者年齡30~65 歲,平均年齡(45.50±5.50)歲;病理檢查結果:良性病變病灶55個,惡性病變病灶30 個。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將病灶分為良性組(55 個)與惡性組(30 個)。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檢查方法 指導乳腺病變患者俯臥位,檢查使用GEDiscovery 7503.0T 磁共振掃描儀,使用16 通道雙側乳房相控線圈、雙側乳房自然垂于相控線圈內,掃描雙側乳腺組織、腋窩等位置[10-13]。橫斷、矢狀位等平面掃描后進行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檢查,而后進行DCE-MRI 檢查,增強前多翻轉角掃描,軸位壓脂T1 動態(tài)、延遲期薄層掃描,圖像預掃描效果良好后注射磁共振對比劑釓噴酸葡胺(北京北陸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045),注射流率0.3 ml/s,注射完畢后追加15 ml 生理鹽水推注。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檢查結果作為此次診斷的金標準,分析DCE-MRI 診斷準確率。對比兩組經DCEMRI 檢查的乳腺良惡性病變的形態(tài)、邊界、強化均勻度特征情況[14,1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DCE-MRI 診斷準確率分析 病理檢查顯示:良性病灶55 個,惡性病灶30 個。DCE-MRI 檢查顯示:良性病灶55 個,診斷準確率為100.00%;惡性病灶28 個,診斷準確率為93.33%。見表1。
表1 DCE-MRI 診斷準確率分析(n,%)
2.2 兩組DCE-MRI 檢查各項特征對比 經DCEMRI檢查,良性組形態(tài)規(guī)則占比為72.73%,邊界清晰占比為70.91%,強化均勻占比為74.55%,均高于惡性組的43.33%、26.67%、4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DCE-MRI 檢查各項特征對比[n(%)]
臨床數據調查發(fā)現,當前女性乳腺疾病發(fā)病率一直呈遞增趨勢[16-18]。DCE-MRI 作為常用的定量 MRI技術,在快速 MRI 序列的基礎上對靜脈注射對比劑的圖像進行連續(xù)采集,從而實現靶器官等活動動態(tài)監(jiān)測,在充分掌握吸收、分布、代謝等過程的基礎上根據信號增強、分布規(guī)律了解組織灌注、毛細血管通透性等特性,進行影像學技術量化分析,達到為疾病治療提供有效參考價值的目的[19-22]。另外,DCE-MRI 技術具有無創(chuàng)性、操作簡單、掃描時間短、重復性高等特點。經臨床證實,乳腺疾病診斷中進行形態(tài)學分析有重要意義[23]。乳腺疾病分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經DCE-MRI 檢查后良惡性乳腺病變通常形態(tài)表現不一致,乳腺惡性病變患者一般表現為不規(guī)則形態(tài)、邊界模糊、強化不均勻特征,良性病變患者一般表現為規(guī)則形態(tài)、邊緣清晰、增強后強化表現均勻特征,DCEMRI 進行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的診斷準確率非常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診治與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DCE-MRI 檢查用于乳腺疾病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方面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是優(yōu)選檢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