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微,王中軍,毛佳佳,喬小芬
(南京蔚邦傳動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38)
在設計條件下,壓縮比e=2~3 的風機為高壓鼓風機,本文提到的高壓鼓風機為離心鼓風機,高壓離心鼓風機由于具有運行平穩(wěn)、運轉效率高、噪聲相對較低、機械磨損微小等特點,目前已經(jīng)普遍運用在環(huán)保水處理、廢水處理、電廠城市污水處理等領域[1]。
滑動軸承是高壓鼓風機增速箱中極其重要的部件,在高壓風機轉子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shù)的作用,滑動軸承在風機增速箱運行中,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是盡可能減小軸承溫升,軸承溫度超標是使軸承損壞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增速箱軸承溫度過高會導致風機故障、油封燒壞、葉輪卡死等情況,因此軸承本身的質量至關重要,軸承本身振動過大、質量不過關都會影響潤滑油膜的穩(wěn)定性,導致軸承溫度過高[2]。
針對某公司整機運轉過程中,振動值未超標,而推力軸承出現(xiàn)溫度較高、不滿足設計要求、推力面易損傷的情況,對推力軸承推力面進油孔、油楔深度、油槽等部分進行適度的改進,經(jīng)過2 次改進試驗,軸承溫度滿足設計要求,最終解決軸承溫度過高的現(xiàn)象。
高速轉子由2 個可傾瓦徑向軸承支持,軸向設有止推軸承,轉子包括高速軸,固定在軸上的葉輪、螺桿、鎖緊螺母及推力盤。高速轉子與軸承裝配圖如圖1 所示。
圖1 高速轉子與軸承裝配圖
可傾瓦徑向止推軸承是風機的核心零件,也是機械維修的重點和難點,可傾瓦徑向軸承用以支持轉子使之高速運轉,止推軸承則承受轉子上剩余軸向力,限制轉子的軸向竄動,保持轉子在齒輪箱中的軸向位置,止推軸承推力面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止推軸承推力面結構圖
可傾瓦徑向軸承在工作時,軸頸不停地回轉,潤滑油帶入到軸頸和軸承之間,從而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由于軸頸和軸承中心并不同心,而是有一個偏心,這種楔形油膜可以使轉子浮起來。止推軸承推力面是固定瓦式的推力軸承,止推面上開有單方向的楔形傾斜角,轉子旋轉時,由于潤滑油有一定的黏性,軸徑上的油有一部分從進油孔被帶到推力面上,在推力面與止推盤間形成油膜壓力,承受轉子的軸向推力[3]。
最小油膜厚度是非常重要的參數(shù),用以保證在過載時,兩工作面不發(fā)生接觸,且能夠避免油污可能卡在工作表面之間的間隙中[4],在相同的進口油壓和轉速下,油膜厚度越小,油膜壓力越大,其剛度越大,對軸瓦的壓力就越大,油膜厚度越大,油膜的剛度越低,油膜不穩(wěn)定,則起不到承載的能力,因此油膜厚度在推力滑動軸承工作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油膜厚度的表達式分為支點處油膜厚度、繞支點軸瓦徑向傾角引起的油膜厚度、繞支點軸瓦周向傾角引起的油膜厚度[5]。
高速軸承的設計輸入如表1 所示。
表1 軸承設計輸入?yún)?shù)
推力面計算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推力面計算結果
高壓比風機轉速20 540 r/min,電機2 980 r/min,軸承的設計要求:軸承溫度小于等于95 ℃。
軸承推力面進油孔直徑Φ3 mm,油楔深0.038 1~0.063 5 mm,運行時間為4 h,進油壓力0.26 MPa,進油溫度41.3 ℃。
運行結果:徑向瓦溫度73.6 ℃,推力瓦溫度最高為105 ℃。
推力瓦溫度遠大于95 ℃,不滿足設計要求。
3.2.1 振動因素
風機振動過大,不利于軸承油膜的形成,易導致推力軸承溫度過高,在該風機運行過程中,對軸位移進行測試,滿足振動要求,排除因振動過大導致軸承溫度過高的原因。
3.2.2 潤滑油品質因素
若潤滑油中含有雜質顆粒,當細小顆粒進入推力瓦塊的表面與推力盤之間后,小顆粒硬物易劃傷瓦塊表面,造成瓦塊表面粗糙度增加、光潔度降低,或者細小顆粒殘存在進油孔處,導致潤滑不暢,從而引起軸承溫度過高,在對潤滑油檢測后,潤滑油的清潔度滿足要求,排除潤滑油品質因素。
3.2.3 推力面的光潔度因素
軸承瓦塊推力面的加工精度不夠,粗糙度高,使得軸承瓦塊表面和推力盤形成油膜的厚度過小,使軸承瓦塊表面和推力盤接觸,導致油膜不能形成,造成瓦塊的研磨,使瓦塊溫度高。推力面的光潔度不好是軸承溫度過高的原因之一,后續(xù)可對軸承的光潔度進一步進行改進。
3.2.4 進油孔徑及推力面油楔的深度因素
對增速箱高速軸支承軸結構進行分析,軸承運轉過程中,推力面上的潤滑油是通過進油孔被帶到推力面上,因此進油孔的大小會影響推力面上潤滑油量,另一方面推力面上的進油孔同時還起到卸油的作用,徑向軸承和軸徑中的油通過進油孔被帶到推力軸承上,進油孔徑過小,推力面油楔的深度不足,會使得潤滑油在此處形成死區(qū),回油不暢,熱量無法帶走,從而會導致軸承溫度過高[6],可見軸承供油結構不合理是導致軸承溫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潤滑不良是導致軸承溫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在進油壓力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第一次改進測試中,優(yōu)先優(yōu)化進油孔的直徑,使得進入推力軸承的油量增加,這樣就可在推力盤與工作面之間建立良好的油膜。
改進措施:推力面進油孔直徑由Φ3 mm 增大至Φ6 mm,油楔深度增加至0.06~0.09 mm。
運行時間4 h,進油壓力0.26 MPa,進油溫度41.3 ℃。
運行結果:徑向瓦溫度75.4 ℃,推力瓦溫度最高為97.5 ℃。
進油孔直徑及油楔深度增加后,推力瓦最高溫度仍有97.5 ℃,大于設計溫度95 ℃,不滿足設計要求,但較未改進前整體溫度都有很大的改善。
由于推力面的光潔度影響軸承溫度,因此在第一次改進的基礎上,對進油孔處、油楔斜面再進一步改進,改進措施如下。
用金相砂紙修磨油楔斜面,同時提高推力面光潔度。原油楔斜面深度為0.06~0.09 mm,現(xiàn)將原油楔斜面修磨至0.09~0.13 mm。油楔斜面修磨量如圖3 所示。
圖3 油楔斜面修磨量
油槽一邊進行倒角。在油楔斜面低處的油槽一邊進行倒角,對潤滑油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很好地將油槽中的油導入到楔形間隙中,油槽倒角圖如圖4所示。
圖4 油槽倒角圖
修推力面和平面過渡處有的臺階。推力面和平面過渡處的臺階及止推面加工精度不足,對油膜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使得潤滑油不能充分分布在推力面上,加劇軸承推力面磨損,使得推力軸承溫度升高,如圖5所示。
圖5 修前后推力面圖
運行結果:徑向瓦溫度81.7 ℃,推力瓦最高溫度為84.4 ℃。
第二次改進后,推力瓦溫度小于設計溫度95 ℃,滿足設計要求。
軸承改進前后風機3 次運行測試對比情況如表3及圖6 所示。
表3 3 次風機測試情況表
圖6 3 次風機測試推力瓦溫度隨時間變化趨勢圖對比
由圖6 可以看出,第二次改進后,軸承的溫度明顯下降,推力瓦溫穩(wěn)定在90 ℃以下,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本測試是在進油壓力和進油溫度基本相同及同一設備的條件下運行,保證測試條件的一致性,由上可知,整改后,推力瓦溫度降低較為明顯,改進效果顯著,因此建議軸承制造過程中提高軸瓦和推力面的光潔度、對油楔斜面低處的油槽一邊進行倒角、推力面和平面交界處應平滑過渡、油楔斜面的深度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