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祝嘉的書學理論體系

        2022-07-13 04:09:48黃承利
        大學書法 2022年3期
        關鍵詞:書學碑學書法

        ⊙ 黃承利

        祝嘉先生的書學理論構筑了一個完整體系。這個體系涵括了碑學理論、書法史學、書法美學、書法技法、書法闡釋、書法鑒賞、書法比較、書法教育、金石學、文字學、題跋學、目錄學、考據(jù)學等諸多領域。而這諸多的領域,又以碑學為主線,繼承和發(fā)揚了清季以來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的書法碑學理論,在近現(xiàn)代書法理論研究領域,成果最豐,貢獻最大。

        一、以碑學為核心的書學理論

        書法發(fā)展到清代,如日落黃昏,漸漸衰退。一些有識之士找出了問題的癥結:帖學誤人。帖學起源于北宋刻帖,古代由于技術條件所限,前人的墨跡法書不能廣泛傳播,于是發(fā)明了刻帖,將墨跡法書通過刻板、刻石后錘拓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揣摩學習??墒?,墨跡作品一經(jīng)刻制、捶拓,已是第二次創(chuàng)作,明顯遜于真跡,甚至走樣失真。而且,越往后發(fā)展,許多刻帖不再是用原作墨跡摹刻,而是用刻帖捶拓本為模本,致使明清兩季書法全在“閣帖”“館閣體”書風籠罩之下,書壇一片烏、光、亮,千人一面,如“土龍木偶,毫無意趣”,因此,書法須另辟蹊徑。另一方面,清代的乾嘉學派催生了金石學的興盛。金石學大大開闊了書法家們的藝術視野,人們似乎突然意識到,書法完全可以從青銅器物上、摩崖碑版上的字跡汲取藝術元素。這些字跡自然、質樸、天真、率性,符合人的審美天性。再者,清朝為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滿族皇帝大多雅好書法,康熙喜董香光體,于是乎朝野上下都學董香光書,乾隆喜趙松雪體,朝野上下因此皆學趙松雪。漢族士人的懷舊情緒、審美的逆反心理以及日趨覺醒的平民意識,匯成一股強大的暗流,對當朝閣帖派產(chǎn)生叛逆。這諸多因素的促動,最終在清朝中期之后,碑學逐漸占據(jù)書壇重要地位。

        而事實上,早在明朝末年,已有覺悟者意識到了這點,高喊匡正的呼聲。傅山在他的《作字示兒孫》里提出“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的美學觀點,徐渭也提出了“筆態(tài)入凈媚,天下無書矣”的(《評字》)相似論調。到了清中期之后,有了較為完備的碑學理論。阮元拋出了《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在當時書壇掀起軒然波濤,緊接著,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相繼問世,這三人的理論,相互闡發(fā),各成體系,從宏觀角度構建了碑學理論的大框架。理論上的鼓導,引發(fā)了創(chuàng)作實踐上的滔滔洪流。

        祝嘉先生生于清末,是時,碑學發(fā)展正形成高潮,康有為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成為當時碑學潮流的急先鋒和領袖。祝嘉是在30歲以后,受康有為弟子張叔仁的影響和點撥,才真正開始有意識地思考碑學方面的許多問題,逐漸確立自己的書學觀。這已經(jīng)是民國中期,碑學的喧囂大潮已歸于平靜。三四十歲這段時間,祝嘉并沒有太多碑學理論上的建樹,他的一些零星觀點散見于這時期為數(shù)不多的專著和論文里,如《書學》《愚盦書話》《腕力論》等,未成氣候,這時期祝嘉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實踐上的操持。50歲以后,祝嘉撰寫了幾篇重要論文,或對碑版書法的個案研究,或對碑系書法的技法闡析,或對碑學史料的梳理,如《王羲之與鄭道昭》《霍揚碑研究》《漢代書學與漢碑》等,這些都涉及碑學的要旨。直到60歲后,從教學崗位上退下來,祝嘉才有大量時間認真思考和整理前人的觀點和自己的認識。1962年,祝嘉一直掛念卻遲遲未能動筆的《藝舟雙楫疏證》和《廣藝舟雙楫疏證》終于脫稿,同時,《論“漢三頌”》《論〈六十人造像〉》《論“南北二銘”》《論〈龍門二十品〉》《論“二爨”》《論〈天發(fā)神讖碑〉》《石鼓文研究》《鄭道昭及其“云峰石刻”》等系列論文或發(fā)表或結集出版,祝嘉的碑學理論體系才告形成。

        祝嘉 草書 陶淵明《擬古》詩軸(部分)

        祝嘉的碑學理論,合理汲取包世臣、康有為的碑學思想,又對他們的觀點大膽批判、多加發(fā)展。概括起來,在以下幾方面有所創(chuàng)見。

        祝嘉與弟子談自己書法與書學研究手跡

        一、確立全新碑學觀。首先,祝嘉認為,碑學是不同于帖學書法的另一正途。自清中期以來,書法的發(fā)展,多取法碑版,書壇靡弱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轉,在這點上,他與包世臣、康有為的認識是一致的。但祝嘉的碑學觀,較包、康客觀而科學。包世臣著《藝舟雙楫》,基本上是在承接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衣缽,為北碑書派鼓吹張目??涤袨榈谋畬W觀,與阮、包雖不盡相同,其志在“法古”與“求變”,其觀點與他的激進思想一樣,難免偏頗,甚至偏激。康氏成書于31歲時(1888年)的《廣藝舟雙楫》,正值其以布衣身份提出激進的政治改良運動失敗后,蟄居京師心情郁悶,“日以漢碑為事”,乃“著《廣藝舟雙楫》成,浩然有歸志”。因而,書中觀點偏激,又隱含復古之意:

        約而論之,自唐為界,唐以前之書密,唐以后之書疏;唐以前之書茂,唐以后之書凋;唐以前之書舒,唐以后之書迫;唐以前之書厚,唐以后之書??;唐以前之書和,唐以后之書爭;唐以前之書澀,唐以后之書滑;唐以前之書曲,唐以后之書直;唐以前之書縱,唐以后之書斂。學者熟觀北碑,當自得之。[1]

        康以唐朝為界,把唐以后書法貶得一塌糊涂,全然否定,并由此推斷出唐以后的碑版書法不能學,甚至認為,唐以后一切法書,都不可學。還舉了柳公權為例子,加以討伐:“柳誠懸《平西王碑》學《伊闕石龕》而無其厚氣,且體格未成。”[2]而對唐以前的書法則可謂推崇備至,甚至上升到人倫綱常上去:“六朝人書無露筋者,雍容和厚,禮樂之美,人道之文也。”[3]

        祝嘉分析認為,康有為之所以全盤肯定六朝書而否定唐以后書,原因大概是:唐朝以后,因科舉取士,書法總體偏于規(guī)整,字如布算,少變化,缺生氣,“唐人既受科舉制度的毒害,楷書千字一律,整齊太甚,遂沒有新奇可喜”[4]。但也并非絕對,唐以后書法,仍有許多可取處。祝嘉覺得:“唐碑不是絕對不能學,自唐至清末,科舉中也未嘗沒有書家,這些書家都兼學篆隸,使其筆勢雄強,發(fā)生變化?!盵5]他又對唐朝書家顏真卿書如《爭座位》《裴將軍》大加贊賞。至于清朝,則認為,清朝并非沒有書家,鄧石如書出自本真,未受館閣體熏染,自然成就最高。這些觀點顯然客觀而中肯,不似包、康那般偏頗。

        二、樹立碑學審美觀。祝嘉的書法美學觀,建立在碑學基礎之上,在祝嘉看來,碑系書法,以雄強、拙厚為美:“雄強茂密見精神,靡弱凋疏便失真?!盵6]“‘拙’字的特點是‘澀、老、勁’,不求一見就愛的。但這個‘拙’乃是‘大巧若拙’的‘拙’,不是‘笨拙’的‘拙’,若是真拙,則呆板而無神氣,哪有什么可觀呢?”[7]因此,祝嘉非常認同傅山“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的觀點,認為這個觀點“議論極為精確……誰違背了這些道理,就無法把字寫好了”[8]。笨拙不美,自然不是書法的審美標準,而巧、媚、滑、嫩,也不美,也不是書法應有的審美取向。祝嘉強烈反對書法寫得輕巧、直滑,認為那樣的字,萎靡不振,如裹腳的村婦。書法應該“放足”,使其有鄉(xiāng)野氣:自然、清新、有味。這就要大量學習出自民間寫手的碑碣、摩崖、墓志、造像等碑版書法,它們是最具變化、自然天成的藝術。至于書法中的結構,祝嘉也修正了康有為的觀點:“《廣藝舟雙楫》盛贊六朝人的字結體很密,這不能專從形體上看,要從精神上求。固然六朝字結構是密的多,但也不是一味密,而且有全以疏朗勝的……北碑的《石門銘》、南碑的《瘞鶴銘》,疏處尤為明顯。北齊的《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四山摩崖》,則純?yōu)槭枥?。以形體講,則處處可以走馬,以精神講,則處處密不透風?!盵9]

        三、構建碑系技法理論。祝嘉在數(shù)十年的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總結出許多技法方面的獨到見解,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碑學技法理論體系。這個體系以“全身力到論”為中心,涉及執(zhí)筆、懸臂、運腕、運筆、用鋒等諸多方面,對書法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早在1946年,祝嘉便撰寫了《腕力論》(刊于沈子善主編的《書學》雜志,并收在1948年上海教育書店出版的《祝嘉書學論叢》中),文中指出,唐宋以前書家使腕力者多,使指力者少;唐宋以后則反之。運腕者書雄強,運指者書靡弱。1963年,祝嘉有感于他人曲解了他的“腕力論”而撰寫了《懸臂論》(該文收于1982年出版的《書學論集》中),進一步提到“指腕皆不動,以肘來去”的方法。1963年至1973年十年間,祝嘉陸續(xù)寫了《論書十二絕句(附解說)》,分執(zhí)筆、運筆、臨書三部分,圍繞碑系書法雄強、拙厚的美學特點展開闡述。1984年他在《嶺南文藝》上發(fā)表《臂力論》,后又寫了《寫字要全身力到》《書法上的全身力到法》,至1986年寫成《全身力到論》,全面論證、闡發(fā)他的“全身力到”理論觀點,他在文章的引言中寫道:“現(xiàn)在想起來,要使這個題目能表達出全身總動員才好。像《腕力論》《臂力論》《懸臂論》,都不能說明要兩腳出力,左手出力,‘全身總動員’,使人一看題目就明確了?!弊<蔚摹叭砹Φ秸摗笔菍iT針對碑學書法而言的,總的意思包括兩方面:一是技法層面,對執(zhí)筆、運力、坐姿、左手出力、兩腳出力,尤其左手在運筆書寫時的運力,等等,都提出了具體而翔實的意見,總的目標是要指向“力透紙背”和雄強、拙厚;二是精神層面的,全身力到中的“力”,并非物理上的死力、蠻力,更指人的“精力”和“精神”,要全副精力寫字。祝嘉的“全身力到論”是總結古人的筆法理論得來的,有理論基礎和依據(jù),但更主要的是從自己的長期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他用這一理論進行了長期的臨摹、創(chuàng)作實踐。

        祝嘉的碑學技法理論,除“全身力到論”外,對筆法、結字也論述詳備,如筆法中的裹鋒、藏鋒、調鋒、疾澀,筆畫的肥瘦長短,布白中的平正關系,等等,內容非常豐富。祝嘉認為,“書法之關鍵全在執(zhí)筆”,祝嘉的執(zhí)筆,用四指指尖甲肉之間抓筆,小指附無名指后相助出力,拇指和食指連成圓形。下筆則取深受包世臣影響的黃小仲、王仲瞿之法,逆勢澀進,行筆時步步停頓,積點成線,再用錢魯斯“指腕皆沒,以肘來去”之法,又將腕收近,使小臂橫于前,筋反扭而用力,合乎鵝掌撥水、鳥爪畫地之勢,從而使行處皆留而不弱,留處皆行故不滯?!皟勺闫介_似立時,挺胸直背最相宜”,“左手挺開作翼如之勢”,作書就能發(fā)揮出全身力量,做到筆力驚絕,力透紙背,自然會出現(xiàn)“澀發(fā)春蠶食葉聲,沉雄古拙自然生”的效果,待無名指之力與大指相等時,其書自會入木三分,不會不工了。

        另外,比較祝嘉與包、康的碑學理論,包、康多從宏觀上搭建理論框架,不著重具體細微的個案研究,許多問題只有觀點沒有論證,顯得空泛,因而,感覺是致廣大而欠精微。祝嘉則更側重具體而精微的論析、闡釋,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總體的理論框架,內容翔實、精細,使讀者易于接受,可謂極精微而致廣大。

        二、以《書學史》為根基的書法史學

        祝嘉先生對書法史的思考與研究時間較早,始于20世紀40年代,且一直沒中斷,直到20世紀80年代。他于1984年寫成的《書法管窺》,研究的對象仍是書法史學。他在《書法管窺》的“小引”里說:“《書法管窺》,是寫我個人對于歷代書法和今日書法的種種看法,是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寫好一則就抄一則,不再編次?!盵10]而在之前,他已有多部專著問世,最早的是成書于1942年的《書學史》,另有《書學簡史》《書法源流》《漢代書學與漢碑》《水經(jīng)注與漢碑》《談漢簡》《六朝的書學》《談唐碑》等。其中《書學史》為通史,其他為斷代史和門類史,又以《書學史》最重要。

        這部《書學史》由上海教育書店1947年首次出版,之后,曾有十數(shù)個版本出版發(fā)行,影響極大。首版的《書學史》,封面由呂鳳子行書題名,卷首有二序:一為民國元老、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序,二為祝嘉先生自序。全書共分十四章,以朝代為序,上起夏之前的唐虞時代,下迄清末,對書學源流、書體變遷、書家作品等,敘述論列甚詳,于書學之微言精義,亦網(wǎng)羅且盡。寫法上,史論結合,既有“史”之特征,客觀而翔實,又在“述史”的過程中間雜大量自己的觀點,而且具備通史的結構體系,是中國書學史上的開山之作。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延續(xù)不斷,之前一直沒有一本完整的史書。歷代書法理論著作,汗牛充棟,不勝枚舉。但內容以書家評鑒、人物軼事和作品賞鑒居多,基本不具備通史的特征與架構。雖偶爾有一些這方面的著作,如宋陳思的《書小史》、清厲鶚《玉臺書史》等,卻不成體系;而沙孟海的《清代書法篆刻三百年》雖具備“史”的特點,但僅限有清一代,無法統(tǒng)括數(shù)千年中國書法全貌。因此,祝嘉先生《書學史》的問世,可謂填補空白,具有非同尋常之意義。概括起來,該書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它是一部記述自原始社會至清代末年的書法通史。本書按慣常歷史斷代分類,每一朝代單列一章。同一朝代依政權交替分立以及書風演變較大者另分而論之。如漢代書學分西漢與東漢,晉代書學分西晉與東晉,宋代書學亦內分北宋與南宋。每一朝代均先有總論,再詳列本朝書家,擅帖或擅碑者,并無偏廢。

        其次,采用記述與評論相結合的編寫方法。傳統(tǒng)史學家往往恪守“述而不論”的信條,因為據(jù)史記述容易,持理公允、評論困難眾所周知。但祝嘉先生并不畏難,編撰過程中,在每一章節(jié)前對整個時代的書法狀況進行全面闡釋,間或穿插他個人的獨到見解,并糾正書學史上的諸多錯誤,許多章節(jié)的史學評論非常精彩,成為后來書法史學研究者經(jīng)常引用的經(jīng)典。

        再次,史料翔實豐富,羅列廣泛細致?!稌鴮W史》所列書家二千余人,引用書目五百多種,搜羅詳備,不僅前無古人,即使目前,諸多當代書法史學家恐怕也難以企及。誠如于右任先生為該書所作序中所言:“《書學史》取材甚豐,羅列亦詳,有志于書道者,手此一編,可免于搜檢之勞:而于文字改良……之今日,尤為需要。”[11]

        祝嘉先生的《書學史》,是他的書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關于書法史的論述,散見在他的上述專著里,概列起來,有幾點值得關注。

        一、注重民間書法史料。大凡治書法史者,幾乎都是關注歷代書家和書法作品。翻開一部書法史著作,接踵而來的是成群結隊的書法名家,連篇累牘的墨跡書翰、碑刻銘文,一部書法史,成了名人陳列室、碑帖博物館,而對于大量的民間書寫,仿佛視而不見,要么就是草草地一筆帶過。這在寫作上,自然簡便,不必勞費太多心思,可如此一來,造成的結果是,讀者會認為,前人的書法不過是些名家名作而已。殊不知,在這些名家書法、經(jīng)典碑帖背后,存在大量民間書寫行為和書法遺跡。缺少了對這部分史實的關注和梳理,顯然不能還原書法史的真實面目,不是完整的書法史。祝嘉先生在他的書法史著作里,于民間書法這塊,著墨繁多,篇幅較大,由此也反映出祝嘉的平民思想的書史觀,也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的。

        祝嘉先生的平民思想的書史觀,可分兩層意思來說。

        (其一)認為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書法并推動了書法的發(fā)展。祝嘉在他的幾部書法史書里,幾乎每章節(jié)都有論述民間書法的內容,此外,還有專論《勞動人民的法書》(未出版)、《我國書法的產(chǎn)生與書法的階級性》,在專著《書法新論》一書里,還專辟章節(jié)《書法是誰創(chuàng)造的》,對此多加檢討,從漢字的出現(xiàn)、書體的演變到官方書體的確立,論述詳備。祝嘉先生認為,官方通用的書體,到了民間百姓那里,總是變了模樣,也就是說,百姓的日常書寫與政府通行的書體,是不完全一致的。百姓寫的,被認作是“俗體”,而正是這些“俗體”,卻催生了新的書體的出現(xiàn),最后迫使政府啟用書法“新體”:

        祝嘉 行書 《執(zhí)筆四首》詩軸

        起初統(tǒng)治者是不愿意的,到了“俗體”大行,統(tǒng)治階級才不得不用。何以見得呢?秦代官方通行的是小篆,但后來也用隸書(其實周代已有隸書了)。為什么秦代隸書不見于石刻呢?秦代統(tǒng)治階級不用隸書來刻石,是認為這些“俗體”,是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所以“高文典冊”,不用此體。再看到了漢代,楷書已經(jīng)在民間通行了,但是官方仍然要用隸書來刻碑,其道理是一樣的。到了后來,連官方也不得不通用楷書了……

        “俗體”是跟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出現(xiàn)的,但每變一體,書法也就隨之而變,則書法的創(chuàng)造與改革,不是統(tǒng)治階級而是勞動人民。[12]

        祝嘉先生的這些論述,從書法史的實際出發(f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有極強的說服力。而之前的許多書法史書普遍認為,漢字是由黃帝的助手、長有“雙瞳四目”的倉頡創(chuàng)造的,小篆由秦相李斯所創(chuàng),隸書由隸徒程邈創(chuàng)造,行書由漢臣劉德升創(chuàng)造,等等。

        (其二)認為民間書法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在祝嘉看來,民間書法的可貴之處在于率意、生動,不同于正統(tǒng)的書體那樣規(guī)矩、嚴謹。比如所論述北朝書法,認為:“北朝石刻至多,書體也以北朝為至備,楷書到這個時期,可謂盡善盡美,無以復加了?!盵13]“北朝石刻多不署名,就是署名,仍不知其為何許人,其名多不見于史籍。這些多是勞動人民或接近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的作品,不是高官,又不是以學問名的?!盵14]又說:“北朝的碑,當以造像為最佳,變化最大,樸素、雄強,不靠粉飾,得天然之美,表現(xiàn)勞動人民的性格,最為可愛?!盵15]論及墓志時,祝嘉說:“北魏墓志最多,多是寸以內端楷,惟結體多變化,不像唐以后書之呆板。墓志有蓋,又是埋在墓中,所以出土像新刻一樣,且地下尚有多少,無法統(tǒng)計,這是一筆極大的珍貴的遺產(chǎn)?!盵16]且認為它們的藝術價值,不次于經(jīng)典的碑帖,學習書法,應從中汲取,他說:“北朝墓志,體既為碑,而又多疏放妍妙,有像法帖,所以以書法來說,墓志不下于帖;以拓本來說,墓志不若法帖失真;以價值來說,墓志廉于法帖遠甚。所以,我們不要震于閣帖之名,貴耳賤目,而失了好的臨本呢!”[17]

        祝嘉 楷書 《開張奇逸》聯(lián)

        二、提出新的書法史觀。祝嘉先生治書法史,客觀、嚴謹,而又新見頻出。祝嘉既尊重前人學術成果,他的《書學史》,查閱了五百多種典籍文獻,但又從不照搬、重復前人觀點,而是以懷疑和批判為視角,充滿批判精神??v攬祝嘉的書法史著作,發(fā)現(xiàn)有不少與他人不同的新見,提出了許多新的書法史觀,突出的有兩點。

        (一)新“書圣”觀。自唐太宗確立王羲之為“書圣”之后,后代莫不以王羲之為書法標準,習王成風,以至于“二王”書風成為書法史上的正統(tǒng)??陀^來說,王羲之是中國文人書法的理想與偶像,祝嘉并不否認這點。但祝嘉認為,王羲之只代表了文人墨跡書法的最高理想與成就,卻不能代表碑版書法,因王羲之一生沒有留下書法碑刻,因此,書圣不應只有一人。于是,祝嘉先生把鄭道昭奉為“北方書圣”,與“南方書圣”王羲之并列:“王羲之為我國書圣,能執(zhí)筆的人都知其名。但北魏的鄭道昭,于書法上的成就,決不下羲之之下。以他們兩人現(xiàn)存的法書來說,可謂異曲同工,南北輝映,應奉道昭為北方書圣,以與王羲之這位南方書圣并尊,使后人有所取法?!盵18]

        鄭道昭,北魏滎陽(今屬河南鄭州)人,史稱:“少而好學,博覽群言,……博學經(jīng)書,才冠秘穎?!睍ê觊熅睿P力雄強,有大量摩崖、碑刻遺世,尤其清嘉慶、道光間,在山東云峰山、天柱山等地發(fā)現(xiàn)鄭道昭所作摩崖題刻四十多處,總稱“云峰刻石”(包括掖縣的云峰山、太基山,平度縣的天柱山,益都縣的玲瓏山),成為北魏書法藝術的三大寶庫之一。其中以《鄭文公上、下碑》《論經(jīng)書詩》《觀海童詩》等摩崖刻石最為著名??涤袨榘言品蹇淌氖N列于“妙品”,稱“云峰山刻石,體高氣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嘯樹,??头洪叮钊讼胂鬅o盡”[19]。包世臣也對鄭道昭書法多有贊許:“《鄭文公》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盵20]可見,祝嘉先生認為應將鄭道昭奉為碑版書法的“書圣”,不無道理。祝嘉的這一觀點,很快得到反響,劉海粟在香港《書譜》雜志上發(fā)表《論鄭道昭》一文時,對此予以正面評價:“祝嘉先生稱鄭道昭為北方書圣,與南方的王羲之并列,可謂大膽而有見地?!盵21]之后,凡論及北朝書法者,必對鄭道昭的書法藝術和歷史地位重新評估。

        (二)碑帖兼融論。阮元、包世臣、康有為對帖學基本持否定態(tài)度,受此鼓導,清中期后的書壇,均以反叛帖學為圭臬。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將碑系書法與帖系書法置于涇渭分明的兩極,水火不容;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包括論文、論書兩部分,其中論書部分,力反當時書壇的董、趙之風,呼應阮元尊碑觀點,提倡碑學,否定帖學,觀點出于唯心,與歷史邏輯相悖;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在包氏《藝舟雙楫》基礎上,專論書法,總結碑學經(jīng)驗,檢討了阮元、包世臣重北輕南之說,以“變法”為旨歸,強調“書學與治法,勢變略同。周以前為一體勢,漢為一體勢,晉魏至今為一體勢,皆千數(shù)百年一變。后之必有變也,可以前事驗之也”[22]。這本是正確的,符合書法史發(fā)展規(guī)律,但具體論點上,承認六朝以前的變,不承認唐后之變,說變是大勢所趨,又認為秦漢六朝的字完美無缺,那么,無缺點何必要變法?這就不免自相矛盾了。因此,康的碑學觀,雖與阮、包“南北說”不同,但對唐以后以帖系為主脈的書法持基本否定態(tài)度,尊碑抑唐,實則尊碑抑帖,看似變法,實則復古。

        祝嘉先生的觀點,主線仍是碑學,是倡碑的,但他并不否定帖學的合理性,而是積極肯定帖學和帖系書法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價值,又在書法實踐上反復主張碑帖并舉、碑帖相兼。首先,他的《書學史》,每一朝代先有總論,再詳列本朝書家擅帖或擅碑者,并無偏廢。翻開《書學史》,論述帖學的觀點頻繁出現(xiàn),且多有創(chuàng)新,現(xiàn)摘錄幾例:

        若求簡捷,而便于用,則舍行(書)何求。故行書者,當創(chuàng)于草書之后,鑒于草之捷而不便也。

        且行草雖妙,實亦不能出趙吳興肘下。妍者易稚,媚者易俗,能免病斯者,蓋亦不能多得也。

        明代帖學既大行,故法帖之傳刻亦盛。

        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蓋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歟?

        其次,具體論述到某書家,祝嘉也常修正包、康錯誤,持論公允。如論述劉墉時,康有為說他“集帖學之大成”[23],而祝嘉認為是碑帖兼攻,尤其晚年力學北碑,“意興學識,是超出流俗之上的”[24]。論述到嶺南書家吳榮光,康說他是“帖學名家”,祝嘉認為:“但玩他的筆法,又好像從《張黑女》來?!盵25]此外,祝嘉先生還有許多專談帖學的內容。如說顏真卿“《祭侄稿》尤為雄肆,毫無拘束,得自然之美”。又說:“我看小楷像趙孟的《洛神賦》,是勻整中的上乘,他功夫深,取材博,以娟秀來說,也是很突出的,所以覺得可愛。”[26]此類論述,不勝枚舉。再次,祝嘉在書法實踐上,主張學書法應碑帖兼之:“其實學書的人,兩者都不可偏廢。碑以楷書為多,帖以行草為多,學者應兼學之。”[27]

        三、以技法闡釋為旨意的書法比較學

        比較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19世紀在西方學界得到充分發(fā)展。作為方法論的比較學,并非只是在思維和方法上的比較或比附,這種停留在形式上的簡單方法,是人類普遍的思維方式,早已用來闡述知識。比較學建立在學術視野上的多元性以及多層次的文化內涵上,以比較意識、比較思維方式和比較方法為特征,將研究對象的本體論、方法論和實踐論完整統(tǒng)一起來,而具體到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的研究領域,則存在多種視角和方法。19世紀晚期,我國學者王國維較早運用比較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國學術,之后的陳寅恪、錢鐘書、胡適、朱光潛等學者也運用這一原理和方法開辟了各自的學術領域。書法研究領域,祝嘉先生應是較早使用比較學方法的。在這之前,書法研究者多采用傳統(tǒng)的考據(jù)和實證方法。

        祝嘉的比較書法學,在傳統(tǒng)考據(jù)和實證基礎上,以碑版書法為對象,以構建碑學理論體系為旨歸,以書法實踐為目的,從比較思維和辯證思維出發(fā),運用歷史實證(考據(jù)研究)、邏輯評價(平行研究)、共時評價(交叉研究)等方法,開辟了碑學研究的新途徑,為古典書法理論研究的近現(xiàn)代學術轉型提供了新的嘗試。

        祝嘉的書法比較研究,開始于20世紀40年代,他早期的著作如《書學史》《祝嘉書學論叢》《書學》《愚盦書話》《愚盦碑話》等,已體現(xiàn)出明顯的比較研究意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1962年退休的十多年時間里,是祝嘉書法比較學形成的重要階段。這時期,他已經(jīng)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比較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書學研究,在《漢代書學與漢碑》《祝嘉書學論文集》《王羲之與鄭道昭》《鄭道昭及其云峰山石刻》等著作和論文中,已涉及書法與社會生態(tài)、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也涉及書法本體中的史學與碑帖學、書法碑學與書法形態(tài)學、書家個案比較等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為書法比較學的產(chǎn)生奠定了堅實基礎。從1962年退休之后,祝嘉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學術研究,盡管條件艱苦、環(huán)境不利,但祝嘉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厚實的學養(yǎng),把書法比較研究推到一個新的高度。祝嘉在這時期對大量古典書論的考釋、疏證中,充滿著比較研究的意識、思維和比較學的方法、原理,在歷史實證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邏輯評價和共時評價等方法,方法新穎,論證嚴謹,結論確鑿,標志著書法比較學的誕生。這時期的研究成果較重要的有《書學論集》《題跋學與書學》《六朝的書學》《書法罪言》等專著以及《藝舟雙楫疏證》《廣藝舟雙楫疏證》等十多部古典書論疏證著作。論文方面則有《論“漢三頌”》《論“南北二銘”》《論“二爨”》《談〈開母廟石闕銘〉》《怎樣學〈蘭亭序〉》《論〈龍門二十品〉》等,較明顯地運用了比較學的原理與方法。

        祝嘉 行書 題王琢藏《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橫幅

        祝嘉的書法比較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祝嘉的書法比較學建立在實證研究基礎之上。重視考據(jù)和實證,是祝嘉書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術特點。從傳統(tǒng)的考據(jù)、實證出發(fā),力求做到言必可信、事必有據(jù),這幾乎是祝嘉研究書法的習慣性思維。他的這一學術習慣與方法,一方面?zhèn)鞒辛饲按鷮W人重視考據(jù)的學術傳統(tǒng)和嚴謹?shù)闹螌W風范,另一方面又與他早年的讀書經(jīng)歷有關。祝嘉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曾閱讀大量史籍,如《二十四史》《叢書集成》《萬有文庫》《美術叢書》等均為他的常讀之書,這為他進行考據(jù)性的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學術基礎。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書學史》,參考文獻多達五百多種,史料翔實,考據(jù)充分。他的其他專著,甚至一些即使篇幅不長的論文,也寫得非常充實,給人沉甸甸的感覺。

        祝嘉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書法比較研究,主要在書法史學、古典書論、技法理論三方面展開。他在書法史研究的幾部著作里,不論對史實的闡述、對人物的評論,還是對作品的品鑒,都有比較,有思辨。在論述到清朝館閣體書法、官僚書法時,祝嘉經(jīng)常與魏晉時期的文人書法、漢魏時代的民間書法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研究。認為館閣體書法、官僚書法之所以藝術水平不高,不為書壇重視,是因為館閣體書法、官僚書法都深受科舉制度的戕害,作品中的技法和藝術都已僵化。祝嘉多次舉鄧石如為例子,認為鄧石如未經(jīng)科舉,所以鄧的字有生氣、水平高。在對古典書論的研究中,祝嘉也大量運用比較思維、比較方法。包世臣、康有為的碑學理論是祝嘉關注較多、重點研究的,祝嘉的碑學理論也是建立在對包、康碑學理論批判的基礎之上的。祝嘉在論述包、康理論的過程中,充滿了辯證思維、批判思維,還更多運用了比較思維將包、康的理論進行比較研究,并與古代其他碑學理論結合起來,系統(tǒng)而又實證。

        第二,祝嘉的書法比較學理論始終與技法實踐相結合。在祝嘉的碑學理論中,技法理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全身力到論”又是其技法理論的核心。祝嘉在論述他的“全身力到論”時,將魏晉以來衛(wèi)鑠、米芾、李溥光、解縉、蔣驥、蔣和、程瑤田、包世臣等人的相關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后,才提出自己的觀點,意指他的“全身力到論”的碑學技法理論,是有傳統(tǒng)淵源、有理論根基的。

        在具體的研究個案中,祝嘉重視比較對象之間有“可比性”,也就是說重視這些對象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共性,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這是開展比較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提,然后,從共性中尋找個性。共性包括的范圍很廣,例如書法作品產(chǎn)生于同一時代或同一地域,書體、用筆、風格相同或相近,取法相同的幾位書家或作品,書風相近等;個性則表現(xiàn)為同一時間由于地域差異而呈現(xiàn)不同的書風,同一書體由于時間、地域差異在用筆、風格上有區(qū)別等。只有存在“可比性”這一先決條件,才能去深入探討作品的共性與個性,從而為揭示規(guī)律性的東西打好基礎。

        祝嘉 行書 杜甫《前出塞》詩軸

        祝嘉在《論“漢三頌”》一文中,把漢隸中的《石門頌》《西狹頌》《郙閣頌》放在一起比較研究。“三頌”相同的地方有:“均為成熟的漢隸”,“作品完成的時間相距不遠”,“三者都是開山修路造橋之作”,“三者都是因山刻石,為摩崖之作”[28]。在這樣一個相同的大背景下,祝嘉一步步地從微觀到宏觀對其書風做全面的比較,最終得出結論。而《論“二爨”》一文,論述的是同出于云南的六朝碑刻《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雖在兩個朝代,但是相隔不過五十三年,時代也很相近”[29],二者雖同為魏體,但用筆、書風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論“南北二銘”》則把風格相近的《瘞鶴銘》與《石門銘》放在一起,“其結構布白,疏宕飛動,勁健超秀,大小、斜正、長短參錯其間,出于天然,極變化之妙,是其相同處?!叶际悄ρ轮?,同時代之作,故合而論之”[30]。

        祝嘉 篆書 臨《師遽敦》扇面

        祝嘉在他的《書學論集》一書中,通過對大量漢魏時期摩崖、碑刻作品的分析和比較研究,提出了許多對書法實踐,尤其碑系書法實踐的見解。其一,關于書法學習門徑、學習方法。祝嘉認為:“如學‘二爨’(六朝碑都一樣),第一要學其善變化,第二要學其筆力驚絕。初學求其像,繼求其不像。求其像者,就是說要入其框框之內;求其不像者,就是說要跳出其框框之外?!保ā墩摗岸唷薄罚啊憽墓炭梢愿髯员容^看看,也可以二者比較看看。二者都善于變化,但都不相同,各有各的變化方式,各有各的妙境。學者綜合而研究之,融會貫通,當有很大的悟入。再加以執(zhí)筆、運筆的熟練,腕力臂力的堅強,不患不能跳出古人的框框而自辟康莊?!保ㄕ摗啊赌媳倍憽贰保┢涠?,通過比較研究,總結筆法。祝嘉非常重視用筆,他總結“漢三頌”的用筆:“《石門》是圓筆多,方筆少,大概來說,用巧處以圓為便,圓就輕,輕易巧;方筆沉著,就不容易巧。不過這個是以形體說,以精神說,就未有不巧的?!段鳘M》《郙閣》用方筆,這是隸書的正體,其沉著穩(wěn)重,是所謂‘雄深雅健’者,以作‘擘窠’(大字)字尤為美觀。其穩(wěn)實像泰山之安,其氣勢如大河之流。這個非運全分之力,奔赴于指腕而達于筆端者,不能有此妙境?!保ā墩摗皾h三頌”》)值得注意的是,祝嘉強調的用筆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筆力驚絕”“全身力到”,他的深層含義是倡導雄強的書風。

        客觀來說,祝嘉并沒有創(chuàng)建比較書法學的主觀意識,他甚至沒有比較學的學科概念。但祝嘉憑借自己廣博的學識、求新求變的思想意識和頑強的毅力,篳路藍縷,開創(chuàng)了書法比較學這一多元化的書學研究新領域,是對傳統(tǒng)書學研究方法的一種突破,是用現(xiàn)代意識觀照書法研究的典范。

        祝嘉 楷書 臨《霍揚碑》軸

        注釋:

        [1]康有為.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837.

        [2]康有為.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835.

        [3]康有為.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834.

        [4]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社出版,1982:320.

        [5]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社出版,1982:320.

        [6]祝嘉.論書十二絕句[M]//臨書叢談.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7:207.

        [7]祝嘉.書法罪言[M].香港:中華文化出版社,1995:84.

        [8]祝嘉.書法罪言[M].香港:中華文化出版社,1995:84.

        [9]祝嘉.書法新論[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53.

        [10]祝嘉:書法罪言[M].香港:中華文化出版社,1995:118.

        [11]祝嘉.書學史·序一[M].成都:成都古籍出版社,1984:3.

        [12]祝嘉.書法新論[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7.

        [13]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社出版,1982:14.

        [14]祝嘉.書學簡史[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35—36.

        [15]祝嘉.書學簡史[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30.

        [16]祝嘉.書學簡史[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31.

        [17]祝嘉.怎樣寫字[M].上海:上海教育書店,1948:18.

        [18]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社出版,1982:242.

        [19]康有為.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856.

        [20]包世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651.

        [21]劉海粟.論鄭道昭[J]書譜,1984(3).

        [22]康有為.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753—754.

        [23]康有為:“石庵亦出于董,然力厚思沉,筋搖脈聚;近世行草書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大成也?!保涤袨?廣藝舟雙楫[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860.)

        [24]祝嘉.書學簡史[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119.

        [25]祝嘉.書學簡史[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128.

        [26]祝嘉.書法新論[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50.

        [27]祝嘉.書法新論[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51.

        [28]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出版社,1982:55—58.

        [29]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出版社,1982:159.

        [30]祝嘉.書學論集[M].南京:金陵書畫出版社,1982:224.

        猜你喜歡
        書學碑學書法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從學碑到“碑學”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2
        心與形:帖學與碑學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2
        清代碑學興起并不僅因為文字獄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2
        碑學·形學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0
        五代書法與中國書學的唐宋轉型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30:04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朱熹書法倫理思想之形成與嬗變芻議
        學理論·下(2017年7期)2017-07-07 18:42:11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91爱爱视频| 131美女爱做视频| 91亚洲人成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久久综合99re88久久爱|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日韩精品久久久一区|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www射我里面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区| av天堂手机在线免费| 人妻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丝袜美女污污免费观看的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日韩在线|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日本少妇被爽到高潮的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视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 中出高潮了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在线更新8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韩av综合色区人妻| 国产无套中出学生姝|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综合| av网站免费在线浏览|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aⅴ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高潮呻吟久久av| 中文人妻熟女乱又乱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久草91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av激情舒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