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皙雅
初識英才計劃
“為有青春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作為新時代的我們理應增強本領,在祖國為我們提供的沃土中成長。
為期1年的英才計劃培養(yǎng)業(yè)已結束,回首這1年,感慨良多。剛入校時,聽聞英才計劃,對其目標宗旨僅止于表面,經(jīng)過1年的培養(yǎng),我對英才計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看來,英才計劃是一個平臺、一方沃土。平臺之上,我們離自己的目標更近,有利于我們看清未來,更早規(guī)劃人生的方向;沃土之中,我們汲取養(yǎng)分,向著高遠邁開腳步,朝著目標大步前進。英才計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成長的機會,也讓我們站在科學最前沿,面向未來,躊躇滿志。
在英才計劃選拔過程中,基于對人工智能的濃厚興趣,我申報了計算機學科,被錄取后,選擇在馮丹教授的指導下學習。英才計劃的集中培養(yǎng)時間集中在課業(yè)壓力相對較小的寒暑假,我也分別在這兩個假期接受了來自英才計劃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
冬令營小試牛刀
寒假期間,我參加了英才計劃組織的冬令營,受新冠疫情影響,冬令營轉為線上進行。在冬令營中,聆聽來自各大高校教授的授課讓我受益匪淺,分工坊、分小組的形式也十分新奇,讓我結識了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我們對計算機有著同樣的愛好,在討論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在確定冬令營研究方向時,我選擇了較自身水平難度較大的任務——有關人工智能的圖像聚類。選擇這個任務我有自己的考量:我本身對人工智能非常感興趣,如果在這次任務中有所收獲,對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完成任務期間,雖然面臨很大的壓力,但導師的悉心教導、伙伴的熱心建議給予了我很大的信心。在解決了一個個困難后,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決定算法的過程中,由于組內(nèi)意見不合,加之線上交流本就不便,組內(nèi)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所幸最后大家接受了導師的建議,通過在網(wǎng)上查閱更多的資料,最終決定采用一種簡單又快捷的算法。經(jīng)過組員的不懈努力,最終達到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完美。通過參加冬令營,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能力。
創(chuàng)客比賽磨礪心智
隨后一段時間,導師與學員進行了線下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導師根據(jù)我們的興趣愛好和所學的編程語言,為每個人量身定制了個性化的學習建議。
交流會期間,導師還帶領我們參觀了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算法與硬件結合的魅力。交流會結束后,我一直在尋找機會嘗試將編程與硬件結合。學校的信息教師得知我是英才計劃學員后,將我推薦至學校,獲得了參加創(chuàng)客比賽的機會,終于得以接觸硬件。
創(chuàng)客比賽期間,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選擇課題,經(jīng)過一番慎重的考慮,并與英才計劃導師溝通后,我將課題選為“盲人智能手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樓房林立,汽車出行,我們享受著科技的便利,卻忽視了邊緣人群的感受,街道上越來越多的障礙物,是否會阻礙了盲人出行?這些問題似乎很少有人考慮。讓科技力量更多地惠及盲人群體,讓他們的出行更加安全,是我制作盲人手杖的初衷。
課題一經(jīng)確定,接下來就是義無反顧地朝著目標前進。在制作過程中,由于學校提供的硬件只能在特定的軟件——Mind+中進行編程,完全陌生的開發(fā)環(huán)境,使我剛開始就遇到了很多麻煩,制作中途還從掌控板換到了樹莓派,除了編程邏輯,語法、硬件的使用等都得從頭學起。在此過程中,學校信息教師和英才計劃導師都給我了很大的幫助。我一點點查閱教師提供的資料,硬件從最簡單的接線學起,在一天天枯燥的日常中慢慢熟練起來。
將編程與硬件結合對我有別樣的吸引力,對計算機的興趣也逐漸從人工智能轉向了自己動手制造創(chuàng)意用品。每當看到電腦上一串串代碼輸入主控板,手中的器械隨著自己的心意而動時,那種成就感無可比擬。然而,就在制作將要完成時,我發(fā)現(xiàn)硬件的反應出了很大的漏洞。幾經(jīng)檢查,反復探索,終于發(fā)現(xiàn)由于代碼上的小紕漏,導致結果無法完美實現(xiàn),經(jīng)過細心修改,終于達到了預期效果。這個小插曲使我意識到,在計算機學科中,最重要的不僅在于編程語法的掌握程度和清晰的邏輯,還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安靜的內(nèi)心。
當手杖最終制作完畢,心中的雀躍無法言說,我仿佛感到冰冷的零件在我手中獲得了生命。
在這次創(chuàng)客比賽中,最大的收獲并不是拿到的獎項,而是我內(nèi)心的轉變。我重新審視自己,發(fā)現(xiàn)我對計算機感興趣并不僅僅是因為影視作品中的人工智能很酷,更是因為科技能給人們帶來便利。比起人工智能,我希望能制作出更新奇的產(chǎn)品,通過實踐將自己頭腦中新奇的點子轉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
夏令營促我成長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由華中科技大學舉辦的“Robomaster夏令營”。讓我稍感意外的是,夏令營采取的是任務制,每天我們需要先完成任務,晚上再對任務進行講解。剛開始的幾天,由于對這種形式和快節(jié)奏的學習方式不適應,我有些措手不及,好在后來及時調(diào)整了心態(tài),學會了借助網(wǎng)絡自主查資料學習基本知識,不僅為完成任務提供了基本理論支持,在講解任務時也變得更加有重點、有針對性。
Robomaster夏令營的側重點并不只是編程,還要求對相機成像原理有初步掌握,對基礎建模知識也有一定的要求,這些都對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我受益匪淺。經(jīng)過夏令營的培訓,讓我意識到:有些原以為用不著、毫不相干、細枝末節(jié)的“課外知識”——如3D建模之于編程,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可以幫上大忙。
面向未來,躊躇滿志
對于未來,我有很多美好的期望。也許繁忙的高二讓我抽不出時間繼續(xù)參加英才計劃,接受更加深入和細致的培養(yǎng),但我仍然會保持對計算機科學的熱愛,在接下來的高中生活中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學習,爭取日后能為國家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回憶太滿,白紙黑字又怎能完整寫下感慨良多!這1年間,心中最多的莫過于感謝,感謝英才計劃給了我一個平臺追逐自己的夢想,也感謝英才計劃導師、朋友和家人給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