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貞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明顯升高趨勢,其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引發(fā),已是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產(chǎn)生嚴重影響,有報道指出糖尿病會增加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風險,但具體機制尚未明確[1]。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惡性腫瘤標記物為腫瘤輔助診斷、療效評估發(fā)揮了重要的監(jiān)測作用,但是臨床很少有對腫瘤標記物在糖尿病患者中變化的相關報道,癌胚抗原(CEA)屬于非特異性腫瘤標記物,臨床主要用于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糖類抗原125(CA125)則是氨基酸序列具有粘蛋白分子特異性的糖蛋白,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升高,而兩者在糖尿病患者體內變化情況是否會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有影響臨床尚無定論[2]。本研究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及意義,以期為臨床提供指導和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作為糖尿病組。納入標準:①符合WHO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有惡性腫瘤、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140例作為對照組。糖尿病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實驗方法 采用日立公司7600i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變化,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檢測試劑,糖化血紅蛋白(HbA1c)測定采取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采用位點夾心法測定患者血清CEA、CA125濃度變化,檢測試劑購自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兩組間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血清CA125、CEA及FPG、HbA1c水平比較 糖尿病組血清CA125、CEA、FPG和HbA1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糖尿病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比較 糖尿病組有并發(fā)癥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明顯高于無并發(fā)癥患者(P<0.05),見表3。
2.3 相關性分析 將糖尿病患者血清CA125、CEA與FPG、HbA1c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CEA與FPG、HbA1c呈正相關(r=0.329、0.394,P<0.05),CA125與FPG、HbA1c無相關性(P>0.05)。
表2 兩組血清CA125、CEA及FPG、HbA1c水平比較
表3 糖尿病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比較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升高,糖尿病的發(fā)生和遺傳、免疫紊亂、精神等多種因素有關,各種病因造成胰島功能衰退,胰島素分泌紊亂,機體出現(xiàn)糖代謝、脂肪代謝紊亂的代謝性綜合征,有報道指出世界范圍內近3億人患有糖尿病,由于糖尿病目前無法治愈,因此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且死亡率不斷升高[3,4]。近年來大量的研究指出,糖尿病同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具有明顯的關聯(lián)性,以往臨床并未重視,但是隨著惡性腫瘤發(fā)生造成死亡風險增高,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話題[5]。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腫瘤風險會顯著增加,一方面惡性腫瘤的生長會導致人體代謝狀態(tài)異常,腫瘤細胞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葡萄糖,長期的血糖升高導致血管基底膜增厚,膜通透程度降低,線粒體呼吸酶損傷后導致細胞呼吸障礙,糖酵解異常會造成人體正常細胞朝惡性腫瘤細胞轉化[6];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高胰島素癥狀態(tài)也是促進惡性腫瘤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胰島素會刺激細胞生長,胰島素水平持續(xù)升高對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7]。此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嚴重,胰島素周圍組織對葡萄糖攝取和清除能力下降,而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同惡性腫瘤發(fā)生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學者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顯著升高,尤其是腫瘤晚期患者數(shù)值更高,但是當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后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則降低,因此認為胰島素抵抗同惡性腫瘤發(fā)病、治療效果等存在一定聯(lián)系[8]。
目前臨床為了早期篩查糖尿病患者惡性腫瘤發(fā)生風險,越來越多的研究旨在尋找可靠的血清學指標,腫瘤標記物是臨床研究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腫瘤細胞分泌、合成的對腫瘤反應明顯異常的生物學活性物質,對于腫瘤的診斷、評估、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臨床很少有研究分析腫瘤標記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變化情況[9,10]。本研究分析了血清CEA和CA125濃度在糖尿病患者體內變化。CEA是廣譜的腫瘤標記物,屬于糖蛋白的一種,腫瘤細胞在合成轉運細胞器活躍期間則會分泌CEA,通過細胞膜脫落進入到血液中,因此可以被檢測到。近年來有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由于服用不同降糖藥物可能對腫瘤具有促進及抑制作用,而且CEA的變化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形成的特殊物質,因此在部分糖尿病患者中可出現(xiàn)陽性表達,也提示了降糖藥物可能對糖尿病患者體內CEA水平產(chǎn)生影響,但是否促進腫瘤形成還需要更深入研究[11]。CA125屬于上皮糖蛋白抗原,最早發(fā)現(xiàn)同卵巢癌發(fā)病關系密切,近年來也發(fā)現(xiàn)在多種腫瘤發(fā)生、肝硬化等疾病中呈現(xiàn)異常表達[12]。研究顯示CA125可以抑制自然殺傷細胞的反應過程,可以幫助腫瘤細胞逃避免疫打擊,對腫瘤細胞運動性也有促進作用,因此對惡性腫瘤轉移具有重要作用[13]。在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一定程度的腫瘤標記物升高提示患者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升高,而且與糖尿病病情控制具有明顯關聯(lián),提示了臨床對于糖尿病患者既要定期檢測血清腫瘤標記物,同時也不能盲目判斷,需要結合臨床檢查以及影像學診斷進行合理判斷,避免出現(xiàn)漏診、誤診等情況[14,15]。
本研究顯示,糖尿病組血清CA125、CEA、FPG和HbA1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在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一定程度的CA125、CEA升高。糖尿病組有并發(fā)癥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明顯高于無并發(fā)癥患者,說明存在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體內CA125、CEA水平明顯升高。將糖尿病患者血清CA125、CEA與FPG、HbA1c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CEA與FPG、HbA1c呈正相關,說明CEA同患者血糖升高具有一定相關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CEA同患者血糖濃度之間具有一定關聯(lián),這有助于早期評估糖尿病患者發(fā)生惡性腫瘤風險性,為臨床檢測糖尿病患者惡性腫瘤發(fā)病奠定了基礎,但是本研究納入患者數(shù)量有限,而且檢測結果受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試驗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還需要開展大樣本量、長期隨訪深入分析。
綜上可知,糖尿病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升高,尤其合并并發(fā)癥患者升高更明顯,而且CEA與患者FPG、HbA1c水平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