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倩 馬群寶 向赟 陳藝慧 黃玉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內(nèi)科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以持續(xù)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可單獨發(fā)作或與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重疊發(fā)作,并進展至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1]。全球診療技術的發(fā)展使COPD診治逐漸規(guī)范,但如未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其治療有效性降低[2]。臨床評估患者病情及生活質(zhì)量時,常采用單一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雖可有效評估氣流阻塞程度,但因患者伴隨諸多肺外系統(tǒng)并發(fā)癥,受檢測方法、檢測儀器等因素影響,其評估準確性較低,需結(jié)合其他指標共同分析[3]。COPD評估測試(CAT)是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用量表,包含呼吸道癥狀、情緒、運動耐力等8個方面,量表分級能直接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已在臨床廣泛應用[4]。但CAT評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否能準確評估COPD嚴重程度,需進一步探討。因此,本研究分析COPD患者CAT評分與基本健康情況、mMRC評分及肺功能指標的關系,旨在為COPD病情嚴重程度及患者生命質(zhì)量評估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85例COPD患者,男48例,女37例;年齡40~82歲,平均(65.84±5.16)歲;病程1~18年,平均(10.35±2.48)年;體質(zhì)指數(shù)18~28kg/m2,平均(24.20±0.82)kg/m2;有吸煙史68例。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5];②能獨立完成問卷調(diào)查;③臨床資料完整;④對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支氣管哮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或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②伴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③不能理解、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問卷調(diào)查 問卷調(diào)查前,對參與研究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并向患者講解問卷調(diào)查的意義、注意事項,減少結(jié)果誤差。CAT評分[6]:量表包括咳嗽、咳痰、胸悶、爬坡或上樓梯是否氣喘、有無家務能力、出門信心、睡眠、精力情況,按無~極嚴重計0~5分,總分40分,按0~10分、11~20分、21~30分、31~40分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及極重度。mMRC分級[7]:主要用于評估呼吸困難程度,0級:僅在劇烈活動過程中存在呼吸困難,記為0分;1級:平地快走或爬緩坡時存在氣短,記為1分;2級:平地慢走存在氣短,需要停下休息,記為2分;3級:平地行走100米或行走數(shù)分鐘需要停下來喘息,記為3分;4級:呼吸困難明顯,無法離家活動,記為4分。健康功能狀況:CCQ量表[8]主要評估患者臨床癥狀、心理功能,共10個問題,按從來沒有~很多次計0~6分,分值越高,健康功能狀況越差。
1.2.2 肺功能測定 患者入院24h內(nèi)吸入沙丁胺醇400μg,間隔20min后經(jīng)肺功能儀(德國耶格)檢測肺功能,準確輸入患者年齡、體重等基本信息,自動獲取肺功能指標預計值。患者取坐位,常規(guī)呼吸方法,待呼吸平衡時開始檢查,重復測量3次,每次間隔3~5min,取3次內(nèi)最佳測量值。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FVC、FEV1%Pred。肺功能GOLD分級:Ⅰ級,F(xiàn)EV1%Pred超過80%,氣流輕度受限;Ⅱ級,F(xiàn)EV1%Pred值為50%~79%,氣流中度受限;Ⅲ級,F(xiàn)EV1%Pred值為30%~49%,氣流重度受限;Ⅳ級,F(xiàn)EV1%Pred值不足30%,氣流極重度受限。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CAT評分患者肺功能指標、mMRC評分、CCQ評分及肺功能GOLD分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方差分析(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兩指標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CAT評分患者肺功能指標、mMRC評分、CCQ評分比較 按CAT評分將患者進行分組,隨著CAT評分增加,患者FEV1%Pred、FEV1、FVC、FEV1/FVC逐漸降低,mMRC評分、CCQ評分逐漸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CAT評分患者肺功能指標、mMRC評分、CCQ評分比較(±s)
表1 不同CAT評分患者肺功能指標、mMRC評分、CCQ評分比較(±s)
注:與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比較,aP<0.05;與輕度組、中度組比較,bP<0.05;與輕度組比較,cP<0.05
?
2.2 不同CAT評分患者肺功能GOLD分級比較 隨著CAT評分增加,患者GOLD分級逐漸增加,極重度組GOLD分級Ⅳ級占比(57.14%)明顯高于其他3組,重度組GOLD分級Ⅲ級占比(32.14%)高于輕度組、中度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CAT評分患者肺功能GOLD分級比較[n(%)]
2.3 相關性分析 CAT評分與FEV1%Pred、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與mMRC評分、CCQ評分、GOLD分級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CAT評分與肺功能、mMRC評分、CCQ評分及GOLD分級相關性
COPD是中老年人群高發(f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全球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達9.0%~10.0%[9]。通常COPD患者氣流受限程度、臨床癥狀與生活質(zhì)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僅根據(jù)氣流受限程度無法完全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療效果。肺功能檢查是檢測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金標準”,也可有效評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0]。但由于COPD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情受多種因素影響,單一肺功能檢測無法真實反映患者病情狀況,部分患者FEV1%Pred較低,但生活質(zhì)量并未受到顯著影響,而部分患者活動能力低、生活質(zhì)量差,但FEV1%Pred維持在正常值[11]。因此臨床在評估COPD病情程度時,需要綜合其他指標共同評價。
當前COPD病情評估主要采用CAT評分、mMRC評分等,但在臨床實際操作中同一患者不同評分存在差異。其中mMRC評分僅需要患者做出一次選擇,可快速得出評分,且操作簡單,適用于病情嚴重、依從性差的患者,但僅適用于氣流受限患者[12];CAT評分涵蓋了COPD諸多內(nèi)容,應用廣泛,是健康狀況的多維度評估方法[13]。田建霞等[14]比較CAT評分、mMRC評分與COPD患者肺功能相關性,CAT評分預測患者肺動脈高壓AUC為0.870,高于mMRC評分的0.5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CAT評分較mMRC評分更具應用價值。主要是因為CAT評分涉及內(nèi)容廣,可準確反映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健康狀況、生活質(zhì)量,有利于臨床醫(yī)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以提高疾病診斷水平。
本研究中,CAT評分極重度組FEV1%Pred、FEV1、FVC、FEV1/FVC水平最低,mMRC評分、CCQ評分最高,其他依次為重度組、中度組及輕度組,且極重度組GOLD分級Ⅳ級占比(57.14%)明顯高于其他3組,重度組GOLD分級Ⅲ級占比(32.14%)高于輕度組、中度組(P<0.05)。結(jié)果表明采用CAT評分可準確反映患者肺功能,并能預測患者呼吸困難程度、健康狀況。由于COPD患者主要因呼吸困難就診,主觀因素會影響患者對臨床癥狀的描述,使評分簡單的mMRC量表應用受限。CAT評分從整體評估疾病程度,準確區(qū)分不同嚴重程度的病情狀況,評分更加細致、全面,可清楚地反映病情發(fā)展及治療效果,能夠為疾病診斷及效果評價提供參考。本研究中,CAT評分與FEV1%Pred、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與mMRC評分、CCQ評分、GOLD分級呈正相關(P<0.05)。張慶等[15]研究顯示CAT評分評估CPOD合并癥、癥狀嚴重程度及ICU住院率的敏感度高于mMRC評分。說明CAT評分增加,COPD患者病情程度也隨之增加,能更好地評價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生活質(zhì)量。因此可將CAT評分作為COPD病情評估的主要指標之一。
綜上所述,COPD患者CAT評分與基本健康情況、mMRC評分及肺功能指標關系密切,根據(jù)CAT評分可準確反映患者肺功能,整體評估患者病情程度,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可為臨床疾病評估及治療提供參考。但本研究存在局限性:樣本量少、未對患者基礎合并癥進行評估,且樣本來自同一家醫(yī)院,調(diào)查問卷存在一定主觀性,對研究結(jié)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未來仍需擴大樣本量,準確劃分樣本層,以提高研究結(jié)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