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歷史地圖集》清代“云南”圖順寧、永昌府界及蒗蕖、南甸土司治所新考四則

        2022-07-08 04:17:16沈卡祥
        歷史地理研究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景東永昌土司

        沈卡祥

        (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一、 府級界線訂正

        西南邊疆地區(qū)長期存在的“土司陪嫁地”,不僅涉及各土司領(lǐng)地盈縮,而且會影響各級土司統(tǒng)轄政區(qū)幅員、界線的變化,甚至國界勘劃。(1)方國瑜、尤中在西南邊疆史地研究中已注意到“陪嫁地”對中越國界勘劃的影響,參見方國瑜: 《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306—1307頁;尤中: 《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175頁。其中,明清時期耿馬宣撫司與木邦宣慰司、景東土府與勐緬長官司兩片“陪嫁地”,就對永昌、順寧及景東府級界線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筆者對當(dāng)?shù)剡M行土司地理考釋后,以為《中國歷史地圖集·清時期》(以下簡稱“譚圖”)(2)譚其驤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清時期》“云南”圖,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第48—49頁。“云南”圖中永昌、順寧南部府界及順寧府與景東直隸廳界線均應(yīng)作調(diào)整。

        (一) 順寧、永昌府界

        以嘉慶二十五年(1820)為標(biāo)準(zhǔn)年的“云南”圖中,永昌府南端跨南汀河,領(lǐng)有鎮(zhèn)康土州、孟定土府及喳哩江(怒江)以東的麻栗壩(果敢)全境?!肚宄貓D集》亦從譚圖。(3)侯楊方主編: 《清朝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18年版,第180—182頁。但筆者認為譚圖中關(guān)于這一地區(qū)的府級界線值得商榷。

        自明至清,永昌、順寧二府府界有顯著變化,這與耿馬宣撫司、孟定土府和鎮(zhèn)康土州三土司的隸屬更迭及轄境變遷有關(guān)。建文三年(1401),明廷設(shè)孟定府,以刀渾立為土知府。(4)《明太宗實錄》卷一五“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丙辰”條,《明實錄》第6冊,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印行,第271頁。永樂七年(1409),“設(shè)鎮(zhèn)康州,隸云南布政司”(5)《明太宗實錄》卷九四“永樂七年七月戊子”條,《明實錄》第13冊,第1248頁。。萬歷十二年(1584),析孟定土府地置耿馬安撫司(6)耿馬土司承襲親供冊載,明廷創(chuàng)設(shè)耿馬宣撫司之時“將孟定附近耿馬數(shù)村撥與管食”?!豆ⅠR宣撫司土職罕華基親供宗圖清冊》,光緒十四年六月,耿馬縣檔案館藏,全宗號148,目錄號1,案卷號14。,隸孟定土府(7)《明神宗實錄》卷一五七“萬歷十三年正月庚辰”條,《明實錄》第54冊,第2892—2893頁。。清順治年間,鎮(zhèn)康、孟定、耿馬三司同隸永昌府。(8)《清史稿》卷七四《地理二一》,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2331—2334頁。乾隆二十九年(1764),耿馬宣撫司改隸順寧府后(9)《清高宗實錄》卷七〇七“乾隆二十九年三月辛未”條,《清實錄》第17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896頁。,永、順二府南部府界發(fā)生改移。此后,三司隸屬情況不再變化。因此,乾隆二十九年以后,清代順寧、永昌二府南部之府界,即為耿馬宣撫司與鎮(zhèn)康土州、孟定土府界線,而永、順二府府界的厘晰亦可通過三土司界線的考訂實現(xiàn)。

        《明史·地理志》載,耿馬土司之轄境“西有三尖山,南有喳哩江,與孟定分界”(10)《明史》卷四六《地理志七》,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194頁。。三尖山位于今耿馬縣城東端,而喳哩江(怒江)位于縣境西側(cè),故《明史·地理志》記載當(dāng)誤。天啟《滇志》亦載耿馬宣撫司地“東至威遠,南至孟璉,西至木邦,北至鎮(zhèn)康”(11)天啟《滇志》卷六《耿馬宣撫司》,《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8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1a頁。,說明明末耿馬宣撫司轄境西端已達怒江東岸,且與木邦宣慰司毗連。乾隆二十九年,耿馬宣撫司改隸順寧府后,順寧始“地處極邊,界連外域”(12)⑩ 《清高宗實錄》卷七二五“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丙午”條,《清實錄》第17冊,第1091頁。。因此,明末以降的長時期內(nèi),鎮(zhèn)康土州、耿馬宣撫司和孟定土府自北向南,分領(lǐng)怒江以東“麻栗壩”的上、中、下三段。⑩由于耿馬土司居中,位于鎮(zhèn)康、孟定二司之間,故對三司連接界線具體走向的考察,可通過耿馬宣撫司轄區(qū)、界線的復(fù)原來實現(xiàn)。

        萬歷十二年明廷析孟定土府地置耿馬安撫司至明末,耿馬土司從孟定土府東部向西急劇擴張至怒江沿岸。耿馬土司所屬軒崗、軒萊、軍弄、峨德等地,位于南汀河以西,被稱為“河外四圈地”(13)“圈”為傣族土司內(nèi)部的一類政區(qū)。。該區(qū)域初為鎮(zhèn)康、孟定二司領(lǐng)地,后被木邦宣慰司侵據(jù)。嘉靖七年(1528),木邦宣慰使罕烈與云南緬甸、隴川等處紛爭(14)《明世宗實錄》卷九三“嘉靖七年十月戊辰”條,《明實錄》第40冊,第2165—2166頁。,并攻入孟定土府,“據(jù)地奪印,令土舍罕慶守之,名為耿馬,地之所入,悉歸木邦”(15)《明史》卷三一三《云南土司一》,第8082頁。。事后,明廷雖重設(shè)孟定土府,但其部分領(lǐng)地實際上仍為木邦宣慰司及耿馬土舍所控制。耿馬土司設(shè)立后,木邦與其聯(lián)姻,并將四圈之“陪嫁地”相贈。傣文史籍《耿馬土司史》載,1614年耿馬土司護印罕悶金娶木邦土司之女西娥里為妻。木邦將四圈之地轉(zhuǎn)贈耿馬。(16)〔清〕 《耿馬土司史》(同治傣文手抄本),楊鑄編著: 《耿馬歷史資料匯集》(內(nèi)部資料),1998年,第101頁。

        《耿馬罕氏土司世系簡譜》亦載,西娥里“從木邦出嫁時,陪嫁來部分地方歸耿馬土司管轄”(17)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云南省編輯組編: 《臨滄地區(qū)傣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頁。。光緒八年(1882),云貴總督劉長佑曾奏稱耿馬“四圈地系罕氏祖業(yè),所得木邦陪奩”(18)軍機處檔折件: 光緒八年七月一日,云貴總督劉長佑《奏報辦理安插耿馬土族告竣在事出力官紳請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 124090。。

        轉(zhuǎn)贈“陪嫁地”雖是土司間私相授受的傳統(tǒng)和地方行為,但清政府對既成事實會予以承認。乾隆二十九年,云貴總督劉藻奏稱“木邦又與耿馬各土司毗連”(19)《清高宗實錄》卷七二五“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丙午”條,《清實錄》第17冊,第1091頁。。同年,耿馬土司罕國楷令土目“罕朝璣在外域交界之滾弄江(即怒江)口把守巡防”(20)宮中檔乾隆朝奏折: 乾隆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調(diào)任湖廣總督吳達善、云貴總督劉藻《奏報安插土目以靖邊界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 403018565。,說明此時耿馬土司領(lǐng)地西達“滾弄江口”。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21)清代部分史志和輿圖顯示河外四圈地為孟定土府所轄,或存在前后記述矛盾現(xiàn)象。如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既有耿馬宣撫司“西至舊木邦宣慰司界一百二十里”、鎮(zhèn)康土州“南至耿馬宣撫司界六十里”和《永昌府圖》永昌府南端與順寧府連接等,證明耿馬土司與永昌府轄鎮(zhèn)康土州毗連,并“隔斷”永昌府屬孟定土府的記載,也有孟定土府“東至順寧府云州界”和“北至鎮(zhèn)康土州界”,轄地越過耿馬宣撫司向東直達云州的記述。類此,晚清孟定土司譜牒載孟定土司轄地東到“云州勐添地方篾笆橋交界400里”,《耿馬土司地方史志》也載耿馬西至“木邦交界200里,東北至萬年樁與云州交界200里”。以上文獻記載互有抵牾原因有二。其一,修史者未能完全更新地情信息。如上文所述,河外四圈地本為木邦侵占的孟定領(lǐng)地,后由木邦轉(zhuǎn)贈耿馬。對此,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在“耿馬宣撫司”和“鎮(zhèn)康土州”條中有正確記述。而“孟定土府”條記述錯誤的原因是耿馬土司為明廷析孟定土府地所設(shè),有明一代其亦隸屬于孟定府,“孟定土府”條錯誤沿用了明代孟定府轄境及隸屬情況。此后,光緒《云南全省輿圖》因循《一統(tǒng)志》的記述,未將耿馬河外四圈地劃入順寧府,直到宣統(tǒng)二年《云南全省輿圖》繪制時才得以更正。其二,耿馬土司關(guān)于轄區(qū)的記載基于其實際管控而言,而孟定土府除記述實際轄地外,還重申了其歷史上被明廷拆分、木邦及耿馬鄰司侵占之故土。參見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2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37b、601b、602a頁;尹紹亭、唐立主編: 《中國云南耿馬傣文古籍編目》,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9、595頁;國家圖書館編: 《國家圖書館藏珍稀清代地圖集匯編·云南全省輿圖》(第三卷),西安地圖出版社2014年版,第787—788頁。亦載,耿馬司轄境“西至舊木邦宣撫(慰)司界一百二十里”(22)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卷四八三《順寧府》,《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23冊,第537b頁。。可知此時耿馬宣撫司轄地包含南汀河以西四圈之地,并直達怒江東岸,且清廷已予承認。

        今鎮(zhèn)康縣治南傘鎮(zhèn)緊靠中緬國界?!澳蟼恪睘榇稣Z地名,“南”(婻)為貴族“小姐”之意,“傘”是“送”的意思(23)鎮(zhèn)康縣人民政府: 《鎮(zhèn)康縣地名志》(內(nèi)部發(fā)行),1986年版,第61頁。,合起來即“隨小姐帶來的土地”。結(jié)合傣文文獻、地名志等,如圖1所示,明末以來,耿馬土司轄境西北部已達軒崗、軒萊和南傘一帶。(24)鎮(zhèn)康縣人民政府: 《鎮(zhèn)康縣地名志》(內(nèi)部發(fā)行),第5、70頁。參照宣統(tǒng)二年(1910)《云南全省輿圖》(25)〔清〕 云南防團兵備處繪: 《云南全省輿圖》,宣統(tǒng)二年秋云南防團兵備處繪印,天津中東石印局印制。需指出的是,該圖以小勐統(tǒng)河為永昌、順寧二府府界的同時,又將耿馬司界延續(xù)到南傘(即勐英)一帶,二者存在矛盾。實際情況是,順寧府應(yīng)包括南傘附近地區(qū)。和《云南省地志·鎮(zhèn)康縣》(26)沈?qū)氫]: 《云南省地志·鎮(zhèn)康縣》,云南官印局1921年印制,第4頁。等輿圖資料可知,自乾隆二十九年耿馬宣撫司改隸順寧府以降,永昌、順寧二府南部府界北段即耿馬與鎮(zhèn)康土司界。此界西起怒江,向東達南傘西北端,再折向東南至南汀河北岸之軍賽,沿大雪山南麓均勞、勐止一線,最終在勐底西側(cè)達云縣與鎮(zhèn)康交界處。

        圖1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永昌府與順寧府南部府界資料來源: 底圖參照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清時期》“云南”圖,第48—49頁。

        耿馬宣撫司領(lǐng)地向西拓展到怒江東岸的同時,因其插花地割斷孟定與永昌府的地域聯(lián)系,導(dǎo)致孟定土府成為永昌府屬“飛地”,而耿馬與孟定之間的界線也成為順寧、永昌二府南部南段的府界。清光緒年間耿馬土司承襲親供冊載,其轄地“西至南滾河界一百二十里”(27)《耿馬宣撫司土職罕華基親供宗圖清冊》,光緒十四年六月,耿馬縣檔案館藏,全宗號: 148,目錄號: 1,案卷號: 14。??芍?,此時耿馬、孟定二司南段以“南滾河”為界。據(jù)方國瑜實地調(diào)查,孟定與耿馬原以孟定壩東端的“四方井”外山梁為界,清季被耿馬侵占,以孟定壩中南公河(南滾河)為界,孟定土府割壩子之半屬耿馬。(28)方國瑜: 《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第874頁。傣文史籍《孟定土司源流》載: 嘉慶十七年(1812)孟定與耿馬發(fā)生械斗,耿馬奪走孟定“東楞”(孟定上壩)從枯老壩的“組楞”(四方井)一直到南拱(罕洪)大片土地。(29)楊鑄譯: 《孟定土司源流》,尹紹亭、唐立主編: 《中國云南耿馬傣文古籍編目》,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594頁?!豆ⅠR土司歷史》載,在土司罕朝璦時,曾修筑驛道至南滾河邊。(30)〔清〕 《耿馬土司史》(同治傣文手抄本),楊鑄編著: 《耿馬歷史資料匯集》(內(nèi)部資料),1998年,第54頁。罕朝璦在任時間為乾隆三十六年至嘉慶八年(1803)(31)題本: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署理云貴總督彰寶《為題請罕朝璦承襲云南耿馬宣撫土司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 02-01-006-002248-0011。,這說明最遲于嘉慶初年,耿馬與孟定二司便以南滾河為界。參照宣統(tǒng)二年《云南全省輿圖》(32)〔清〕 云南防團兵備處繪: 《云南全省輿圖》。等可知,嘉慶二十五年,耿馬與孟定界,即順寧、永昌二府南部南段府界,應(yīng)西起今南汀河與怒江交界處,向東沿南汀河至今中緬國界,再順今國界往北,在今耿馬縣南宋里村附近折向東南,再沿小勐統(tǒng)河向東南,復(fù)經(jīng)南片河向東,在遮哈以北過南汀河,經(jīng)南滾河折向東南之耿馬大山,最后向西南沿耿馬大山山脊直達怒江東岸。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自乾隆二十九年以降,永昌府南界并非如譚圖所示跨南汀河及領(lǐng)有今鎮(zhèn)康縣南部大片地區(qū),該地實為順寧府轄屬耿馬宣撫司河外四圈地。耿馬土司轄地西部直達怒江東岸,從中隔斷了永昌府與孟定土府的直接聯(lián)系,并致使永昌、順寧二府南部府界又分為南、北兩段。

        (二) 順寧府與景東直隸廳界線

        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載,緬寧廳“東至戛里江二百里”(33)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卷四八三《順寧府》,《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23冊,第537b頁。?!瓣├锝奔搓├锒螢憸娼Q?!吨袊鴼v史地圖集·清時期》“云南”圖順寧府與景東直隸廳也以瀾滄江為界,但該畫法有待商榷。

        景東在明代為府,“康熙四年,置流官,設(shè)掌印同知。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隸廳?!?34)《清史稿》卷七四《地理二一》,第2336頁。宣德五年(1430),明廷在今臨滄市一帶“置云南孟緬長官司”(35)《明宣宗實錄》卷六七“宣德五年六月乙亥”條,《明實錄》第11冊,第1575頁。,景東府隔瀾滄江與勐緬司分界。乾隆十一年(1746)十月,勐緬長官司土舍爭襲,夷民肯請歸流,清廷遂“將猛緬土司裁汰”(36)題本: 乾隆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云貴總督張允隨《為云南猛緬地方改設(shè)流官題請順寧府右甸通判移駐猛緬添駐雜職等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 02-01-006-000778-0010。;十二年,置緬寧廳,設(shè)流官,隸屬順寧府(37)《清史稿》卷七四《地理二一》,第2334頁。。由此,明代勐緬長官司與景東土府界就成為順寧府與景東直隸廳之間的府級界線。

        但是如圖2所示,跨瀾滄江的今臨滄市平村鄉(xiāng)“四腳馬”地區(qū),一直流傳著四百多年前景東土府陶氏將“秧陶”姑娘嫁給勐緬土司俸家時,秧陶“要一塊晌午包(陪嫁地)”,景東土司便把“四腳馬”這塊面積為306平方千米(38)臨滄縣人民政府: 《臨滄縣地名志》,1984年,第108頁。三邊插花的三角地劃給了勐緬的故事。(39)相傳,秧陶在送嫁途中自殺身亡,但勐緬土司對“四腳馬陪嫁地”的所有權(quán)未變更。從西南地區(qū)的地方“習(xí)慣法”來看,“陪嫁地”產(chǎn)生后,其所有權(quán)歸夫家所有,夫家可自由當(dāng)賣,女兒死了也不退還。參見中國科學(xué)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組編: 《涼山彝族自治州普雄縣瓦吉木鄉(xiāng)社會調(diào)查報告(初稿)》,1962年,第74—75頁。有載:“四百多年來,它一直屬于臨滄管轄,但平村(即‘四腳馬’)人民一代代傳說平村的外婆家是景東?!?40)潘其昌: 《陪嫁姑娘的胭脂地——平村》,臨滄縣委員會文教委員會編: 《臨滄縣文史資料(第3輯)》,臨滄氣象局印刷廠1995年印制,第209頁。明清時期,西南地區(qū)土司間聯(lián)姻贈送“陪嫁地”的情況通常發(fā)生在相鄰?fù)了局g。聯(lián)系勐緬鄰封土司中只有景東土知府為陶氏(41)〔清〕 毛奇齡著,楊東甫、楊驥校注: 《蠻司合志》,廣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2頁。,平村孤懸瀾滄江以東而當(dāng)?shù)貍髡f其外婆家在景東且四百多年來臨滄一直管治“四腳馬”地,宣德五年此地“置云南孟緬長官司”,以及清乾隆十一年改土歸流等情況(42)乾隆十一年改土歸流后,緬寧廳既然繼承了勐緬長官司領(lǐng)地,說明其已以官方的名義承認了因土司“陪嫁地”而改變的府級界線。可推知,無論明末清初的勐緬長官司與景東土府,還是清代置緬寧廳后順寧府與景東直隸廳,都不能完全以瀾滄江為界,而要將今臨滄平村鄉(xiāng),即明末清初景東土府和勐緬長官司聯(lián)姻轉(zhuǎn)贈勐緬長官司的“陪嫁地”考慮在內(nèi)。因此,譚圖“云南”圖所示清嘉慶二十五年順寧、景東二地南部界線應(yīng)改為自緬寧廳圈內(nèi)東側(cè)跨瀾滄江,向東過勐樂河,在勐樂(屬景東土府)西南轉(zhuǎn)向西北,經(jīng)界牌,最終抵達瀾滄江,再沿瀾滄江向北延伸。

        圖2 明后期景東土府陪嫁勐緬土司“四腳馬”地資料來源: 底圖為云南省測繪局編制《云南省地圖集·臨滄縣》,1982年,第83頁。

        二、 土司治所、駐地訂正

        (一) 蒗蕖土舍駐地

        蒗蕖土知州位于滇西北滇川交界。清順治六年(1649),土知州因兵燹遺失號紙,清廷降土知州為“土舍”管理地方。此后,土舍阿為柱有功,“于道光十九年六月間,由各地方夷民叩懇援照舊例,詳請具頒給號紙、印信祗領(lǐng)任事供職”(43)題本: 光緒四年四月十五日,云貴總督劉長佑《題為核明阿國寶年已及歲夷眾悅服請準(zhǔn)承襲云南永北直隸廳蒗蕖土知州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 02-01-03-11892-005。,恢復(fù)了土知州職銜。譚圖所示明代蒗蕖土州(44)譚其驤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7冊《元·明時期》,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第78—79頁。及清代蒗蕖土舍駐地(45)清順治六年至道光十九年間,蒗蕖土司以“土舍”任事,管理地方,同時,蒗蕖州也變?yōu)椤拜蹀U州”。因此,這一時期內(nèi),土舍雖仍管地方,但“蒗蕖廢州”已不屬國家經(jīng)制政區(qū),故從原土知州“治所”改稱土舍“駐地”。參見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卷四九七《永北直隸廳》,《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23冊,第714a頁。,均位于今寧蒗縣政府所在地大興鎮(zhèn),龔蔭亦持此觀點(46)龔蔭: 《中國土司制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1頁。。這或與民國六年(1917)民國政府于白蕖壩大八村(今大興鎮(zhèn))設(shè)寧蒗縣佐,以及1950年之后寧蒗縣政府駐扎于此有關(guān)。(47)寧蒗彝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寧蒗文史資料選輯(第1輯)》,攀枝花新華印刷廠1991年印制,第4頁。但是爬梳各類史料,筆者未見蒗蕖土州曾設(shè)治于今大興鎮(zhèn)的記述。

        參考清末宣統(tǒng)二年《云南全省輿圖》(48)〔清〕 云南防團兵備處繪: 《云南全省輿圖》。和民國《永北縣全圖》(49)龍云、盧漢修,周鐘岳纂,李春龍、牛鴻斌點校: 民國《新纂云南通志》卷九《現(xiàn)行設(shè)治區(qū)域圖·永北縣全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頁。等地圖資料,蒗蕖土署在跑馬坪至大村街之間交通要道上,此處今可見寧蒗縣新營盤鄉(xiāng)東風(fēng)村,且東風(fēng)村尚遺存土司衙署房舍三間(100°54′54″E,27°10′54″N,H 2 598 m)。再者,1950年以前,東風(fēng)村因其為土司衙門所在地還得名“衙門村”。通過晚清輿圖、地名稱謂及實地調(diào)查情況可以確定,晚清時蒗蕖土司治地仍在今東風(fēng)村。對于衙門村蒗蕖土司衙署修建的時間,《中國文物地圖集》認定其修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50)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國文物地圖集·云南分冊》,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頁。從蒗蕖土司衙署遺址遺存狀況來看,修建于嘉慶十九年之說有一定可信度,而蒗蕖土州于衙門村立署的時間應(yīng)當(dāng)更早。

        明清以來,滇川藏交界地帶受藏文化影響,土司多實行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制度,如木里安撫使輪駐木里、康塢、瓦爾寨三大寺,三大寺即土司衙署。(51)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木里藏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組: 《木里文史》第1—10輯,涼山州紅旗印刷廠1987年印制,第45—84頁。蒗蕖土州和毗鄰的永寧土知府,均按傳統(tǒng)由土司長子世襲土司職務(wù),掌行政權(quán),次子世襲喇嘛寺堪布職,掌宗教大權(quán)(52)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云南省編輯組: 《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納西族社會及其母系制調(diào)查》(寧蒗縣納西族家庭婚姻調(diào)查之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頁。,且堪布駐扎的喇嘛寺通常也設(shè)在土司衙署附近。清代衙門村建有薩迦寺,為蒗蕖境內(nèi)宗教活動的中心。關(guān)于衙門村薩迦寺修建的年代有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修建于清代(53)云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 《寧蒗彝族自治縣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208頁。,一種認為其由活佛職嘉那布主持,始建于13世紀(jì)(54)寧蒗彝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研究室: 《寧蒗大事記》,云南民族出版社2016年版,第43頁。。鑒于藏傳佛教薩迦派傳入該地的時間早于明末清初興起于滇川藏交界地區(qū)的黃教,所以薩迦寺修建應(yīng)早于明末清初。也就是說,從明代蒗蕖土州設(shè)立后至20世紀(jì)50年代民主改革,衙門村應(yīng)一直是蒗蕖土司駐地。

        (二) 南甸宣撫司治所

        依“云南”圖顯示,南甸宣撫司衙署位于今梁河縣政府所在地遮島,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明初,南甸土知州“司治故為府州地,在半個山下”(55)〔清〕 屠述濂纂修: 乾隆《騰越州志》卷一〇《邊防》,鳳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頁。,指今梁河縣曩宋鄉(xiāng)大地村。該村有衙門遺址,現(xiàn)殘存石條、柱礎(chǔ)、石獅子等(56)梁河縣人民政府: 《梁河縣地名志》,1994年,第38頁。,又名“老官城”。正統(tǒng)九年(1444),南甸土知州升為南甸宣撫司后(57)《明英宗實錄》卷一一七“正統(tǒng)九年六月癸未”條,《明實錄》第16冊,第2360頁。,土司刀樂硬南遷司署于團山(又稱“蠻干”或“上城”),在今南甸九保街小團坡建衙門。(58)《南甸司刀龔氏世襲宗譜》,德宏州志編委會辦公室: 《德宏史志資料(第一集)》,德宏州團結(jié)報社印刷廠1985年印制,第202頁。清乾隆四十年(1775),為控御邊境土司和防范緬軍,清廷在南甸“設(shè)都司守備各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六員帶兵一千名分駐防守。該處屯兵數(shù)多兼之民夷雜處”,移騰越州判“住在同城”處理民事。(59)奏折: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十六日,署理云貴總督圖思德《奏請將騰越州判移駐南甸以資彈壓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 03-0350-032。是時,“營規(guī)廢弛,將驕兵橫,奪取民財,調(diào)戲婦女,歧視少數(shù)民族。都司管應(yīng)龍,本司城人,不能制,司署至不能舉火者累日。乃共議遷司署于永安新城?!?60)《南甸司刀龔氏世襲宗譜》,德宏州志編委會辦公室: 《德宏史志資料(第一集)》,第209頁。乾隆《騰越州志》亦載:“宣撫世居蠻干,在司東,今移永安,在司西……乾隆中,移駐防兵及州判于司,思氏請于官,撤其故署堂歸永安?!?61)〔清〕 屠述濂纂修: 乾隆《騰越州志》卷一〇《邊防》,第134頁。今梁河縣有“新城”村,即因南甸宣撫司署遷設(shè)于此而得名。(62)梁河縣人民政府: 《梁河縣地名志》,第68頁。咸豐元年(1851),南甸宣撫司河?xùn)|地區(qū)“出妖人”,率眾圍攻永安,司署被焚,土舍刀繼緒(63)咸豐二年,南甸土司刀鴻緒病故后,堂弟刀繼緒護理代辦。參見題本: 咸豐二年三月十八日,云貴總督吳文镕《為題請刀鴻緒之妻蓋氏撫孤刀繼緒護理代辦管理云南永昌府騰越廳屬南甸宣府司事務(wù)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 02-01-006-005088-0050。暫移司署于羅卜絲莊蠻東。后來刀氏“率司署全體回治田心,草創(chuàng)司署以居,號曰遮島(即下城)”(64)《南甸司刀龔氏世襲宗譜》,德宏州志編委會辦公室: 《德宏史志資料(第一集)》,第210頁。。此后,南甸宣撫司衙署一直設(shè)置于遮島。

        南甸土司歷史上司治團山(九保)、永安新城和遮島,三地位置呈三角形。(65)尤中: 《南甸土司轄境及其駐地的變遷》,《民族學(xué)報》1981年第1期。因譚圖清時期“云南”圖以嘉慶二十五年為準(zhǔn),故宣撫司設(shè)衙于新城村,繪于今梁河縣政府駐地遮島應(yīng)誤。

        猜你喜歡
        景東永昌土司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energy on magnetically tuned 6Li–6Li Feshbach resonance
        書畫作品鑒賞
        “土司文化圈”的內(nèi)涵、特征與意義
        景東縣總工會:開展法律知識培訓(xùn)進企業(yè)活動
        Fort Besieged
        書畫作品賞析
        國畫作品賞析
        包景東教授和他的《物含妙理》之教學(xué)篇
        物理與工程(2018年4期)2018-08-31 09:04:38
        烏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大美之土無量景東
        今日民族(2015年12期)2015-07-27 08:10:31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二三区|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欧美一级在线全免费|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亚洲激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国产高清天干天天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www| 手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v| 成人做受黄大片| 欧美丰满大爆乳波霸奶水多| 久久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日本免费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日本成人久久| 俺来也三区四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hd高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少妇高潮无码自拍|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新版 |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成色www永久网站婷| 少女高清影视在线观看动漫 |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高清| 国产夫妇肉麻对白| 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九九99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级在线视频|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 久久综合五月天啪网亚洲精品|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长腿校花无力呻吟娇喘的视频| 99免费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