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紅
(民樂縣洪水鎮(zhèn)衛(wèi)生院 甘肅 張掖 734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隨著現(xiàn)在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1]。老年COPD患者的氣道產生會可逆性狹窄,呼吸系統(tǒng)出現(xiàn)異常炎癥反應,使其肺功能逐漸下降,影響機體的正常通換氣功能,嚴重者可能逐漸發(fā)展成慢性呼吸衰竭[2]。常規(guī)護理一般采用基礎護理指導,措施較為單一,缺乏整體性,患者的不良情緒不能得到有效緩解,治療積極性降低,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影響[3]。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實施新方法、新理念,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并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可使其通氣功能得到改善[4]。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70 例老年COPD 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詳情如下。
選取我院收治的共計70 例老年COPD 患者,選取時間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1 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A 組(35 例)與B 組(35 例)。A 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1 例、14 例,年齡在61~81(72.36±8.16)歲,病程在4~20(13.24±4.16)年;B 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2 例、13 例,年齡在61~82(72.46±8.21)歲,病程在5~20(13.86±4.04)年。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5]的相關診斷標準;(2)根據(jù)CT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3)年齡>60 歲;(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2)存在認知精神障礙者;(3)合并嚴重的其他臟器功能障礙者。
B 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呼吸頻率、血壓等指標的監(jiān)測,遵醫(yī)囑加強對患者的口頭健康宣教,并對其進行用藥干預、心理干預等。A 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健康知識宣教:患者就診時向其發(fā)放疾病知識宣傳手冊,定期組織患者參加疾病知識講座,并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向患者宣傳該病的病理機制、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保證患者做好日常防護,提升患者對飲食及護理策略的了解。(2)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積極交流,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盡量避免患者因病情反復、氣流受限而造成的情緒波動,盡力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根據(jù)患者負性情緒波動程度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家屬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面支持,保證患者在一個和諧、舒適的環(huán)境下長期生活,使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若患者伴有嚴重的焦慮、抑郁心理時,可根據(jù)患者平時的興趣愛好,憑借想象、聯(lián)想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建立患者的康復信心。(3)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對患者演示正確的呼吸訓練步驟,讓患者定時進行訓練;指導患者學習正確的咳痰方式,先做深呼吸,在深呼吸后指導患者屏住呼吸并及時進行用力咳嗽,以將氣管深部的痰液咳出;指導患者根據(jù)病癥情況進行有氧運動,對其運動反應進行密切觀察。(4)建立家庭護理計劃:護理人員與家屬進行溝通,讓其對氧療量有正確的認識,并清楚進行長期氧療重要性;叮囑家屬對患者的運動、呼吸訓練進行協(xié)助,護理人員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了解。兩組均干預2 周。
(1)生活質量:干預前、干預2 周后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QLICD-COPD)評估,該量表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3 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各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2)肺功能指標:干預前、干預2 周后對兩組肺功能評價,對比兩組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s 用力呼氣量(FEV1)、第1 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3)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Cronbach's α=0.895)評價,采用百分制,評分≥85 分為非常滿意,評分≥60 分為滿意,評分<60 分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計數(shù)資料(護理滿意度)以[n(%)]描述,行X2檢驗,計量資料(生活質量、肺功能指標)以()描述,行t 檢驗,錄入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上,兩組干預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評分明顯提高(P<0.05),與B 組相比,A 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 例數(shù)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A 組 35 70.05±4.31 80.12±5.56 60.13±6.45 74.06±7.12 62.54±4.67 75.46±6.97 B 組 35 70.09±4.16 74.98±4.76 60.15±6.31 67.08±6.97 62.86±4.35 70.16±6.34 t 0.040 4.155 0.013 4.144 0.297 3.328 P 0.969 0.000 0.990 0.000 0.768 0.001
在FVC、FEV1、FEV1/FVC 上,兩組干預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明顯提高(P<0.05),與B 組相比,A 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shù)FVC(L) FEV1(L) FEV1/FVC(%)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A 組 35 1.78±0.30 2.86±0.42 1.08±0.16 2.06±0.26 60.67±10.13 72.03±11.16 B 組 35 1.80±0.29 2.26±0.35 1.06±0.21 1.48±0.27 58.89±10.28 65.49±9.36 t 0.284 6.493 0.448 9.154 0.730 2.656 P 0.778 0.000 0.656 0.000 0.468 0.010
與B 組(77.14%)比較,A 組(97.14%)有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COPD 有明顯的氣流受限特征,由于支氣管遠端有膨脹,使患者的支氣管壁發(fā)生損壞,在發(fā)病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和咳痰,且在老年群體中病情發(fā)生尤為突出,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已經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使其生活質量明顯降低[6]。
常規(guī)護理干預中,患者常因病情反復對護理工作失去信心,配合度極低,對用藥及疾病控制缺乏正確理解,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較大壓力。綜合護理干預對臨床癥狀及肺功能改善的同時,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對患者的系統(tǒng)性心理干預、健康指導,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形態(tài),從而使肺功能受到的損傷降低;指導患者學習正確的咳痰方式,可降低咳痰對患者帶來的不適,使呼吸保持通暢狀態(tài),促進肺功能恢復[7]。
本研究中,A 組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與B 組相比,前者明顯更高。究其原因,綜合護理干預可對患者氣流受限狀態(tài)進行改善,保證患者的正常睡眠護理,促進其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患者對COPD 病情有正確的認知,重視情況得到提高,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時進行康復訓練,有效防止病情反復;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可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使患者的自信心逐漸提高,促進患者進行社交,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A 組的FVC、FEV1、FEV1/FVC 與B組相比,前者明顯更高。究其原因,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平時的飲食及注意事項進行指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通過學習正確的呼吸、咳痰方式,養(yǎng)成良好呼吸的習慣,使呼吸時的能量消耗降低,增強呼吸功能,并定期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增加患者的耐力與日?;顒恿?,最終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此外,A 組的護理滿意度與B 組相比,前者明顯更高。究其原因,在綜合護理干預過程中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患者的合理需求盡力滿足,可使醫(yī)患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
綜上所述,老年COPD 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能夠促進生活質量提高,使肺功能指標得到改善,對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