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芳
初心,是一種方向,不怕路途遙遠,就怕中途迷失。
余華說:“我為什么寫作?因為我不喜歡當牙醫(yī),我想每天睡覺,想不上班,且寫作的稿費還能歸自己不是。”
汪曾祺說:“我為什么寫作?是因為從小到大數(shù)學不佳。”
巴金說:“我正是因為不善于講話,有感情表達不出來,才求助于紙筆,用小說的情景發(fā)泄自己的愛與恨,從讀者變成了作家。”
不難看出,他們寫作的原因并沒那么復雜,就是這么簡單,甚至有點“戲謔”。也許你是渴望用文字療愈自己,也許你是為了稿費,也許你是為了提升自己。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我們就應該回歸簡單、淡定的本心,忠于自己,正如這默默無聞卻能傲視風雨、自強不息地生長在山間路旁的草木。不違本心,活出真實,卑微但不自卑,率性但不張揚、不刻意、不造作,不與風爭鳴,不與日爭榮,自由自在詮釋生命的充盈,悄然地完成自己平淡卻豐富的一生。但不少人覺得寫作很難堅持,不知道如何能按時完成文章的創(chuàng)作,為什么會這樣?大概是,在最初的熱情和新鮮感褪去之后,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寫作原來并不如我們想的那般光鮮。相反,它是一件孤獨且痛苦的事情,是的,痛苦。
不知你是否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時候,生活一地雞毛,忙得連放松的時間都沒有,還要完成五天一次的寫作打卡;有時候想破腦袋,搜腸刮肚,坐在電腦面前苦苦憋了好幾個小時,寫出的話反復否定;有時候自己辛辛苦苦熬夜寫完的文章,投稿后如石沉大海,無人問津,自信心受挫。
好像,這些都讓人無比沮喪、懊惱。久而久之,你甚至對寫作產(chǎn)生深深的恐懼心理。那為什么我們還要寫作,給自己找罪受,讓自己這么痛苦呢?因為熱愛,難以割舍,我們需要這樣的“痛苦”來磨煉自己?!巴纯唷币彩且粋€人思想深度的原材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去穿越這份痛苦、反思痛苦,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沒有捷徑。當然,這里的“痛苦”指的是看書、寫作、感悟等系列過程中經(jīng)歷的痛苦。一個人從文字當中感受到痛,這份痛就會轉(zhuǎn)化成力量,而寫作的本質(zhì)就是思考。不管你寫作的初心是什么,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寫作與閱讀是密不可分的,輸出與輸入同樣重要。路遙曾說:“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活著就是要時刻接受磨難?!奔偃缒悴幌氡簧詈莺莩榇蜻^耳光之后再得到脫胎換骨的成長,無疑通過書籍去吸取他人的經(jīng)驗教訓是最好的成長方式。但,只閱讀不寫作,你怎會逼著自己將心中所想轉(zhuǎn)換成文字?只存在腦子里的思考和寫下來的感觸可是兩碼事。只寫作不閱讀,你的文章就極其容易變成個人狹隘的觀點,通篇的“自說自話”。
有人說,一旦你知道為什么而生活,你就能承受任何一種生活。同樣,一旦你知道為什么而寫,你就能更加堅定地去堅持。輪船之所以能夠在浩瀚的大海中???,不是因為海面沒有狂風巨浪,而是因為它有堅定不移的掌舵手;候鳥之所以每年都要大量地遷徙到固定的地方,不是因為它們不想擁有更多的領(lǐng)地,而是它們知道哪里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歸宿。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卻常常忘記初心,正如紀伯倫所說:“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
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許多柴米油鹽的奔波,少了許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已經(jīng)不知道為什么而來,又要到哪里去。途中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竟讓我們迷失了最初的方向。糾結(jié)迷茫的時候,讓我們在最空的地方安坐,放空心靈,讓心歸零。人生有時候,需要緩沖來清醒,需要思考來明志。摒除欲望雜念,唯有此時,那份初心才會撥云見日,再次明朗。不忘初心,堅定內(nèi)心的追求,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