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本期陳敏的微小說《中國面館》寫的好,其一是寫出了復(fù)雜、有質(zhì)感的人性。姜東對邁克說:一家人叫“借”,不叫“偷”。然而還是讓邁克離開、補償。既不是無條件的包容,亦不是對人性一味的絕望。姜東以家人的胸懷,給予邁克改正的機會。注意,不是無視錯誤本身,既承認(rèn)人性的瑕疵,也相信人迷途知返的良善本質(zhì)。有厚度。其二是塑造了中國游子在海外奮斗的形象——所執(zhí)著的,不僅要把面做好,創(chuàng)出產(chǎn)品的品牌;還要踐行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樹立國人的人格豐碑。
李海燕的微小說寫作,是后來居上者。本期的《大紅襖》寫的比較機智。大紅襖是全文故事的線索,也是情感升華的線索——類似的伏筆,讀者早已見怪不怪,如果沒有情感的升華,這篇小小說便太過平庸了。奶奶為未來的孫兒媳做大紅襖,祖孫間的溫情,被作者三言兩語寫得暖人心。奶奶將大紅襖交給小蕊,情節(jié)上為把“戲”演完,情感上其實也從單純地追懷孫子,多生出一分對小蕊善良的認(rèn)可。最后執(zhí)意將大紅襖收回,情感上從單純的認(rèn)可,升華為希望這善良的孩子幸福。小蕊最后“終于”哭了,這哭中有悲情,也有感動——為這許許多多善良靈魂的相遇。
小說一定要制造矛盾,起承轉(zhuǎn)合。從矛盾的設(shè)計中,可以窺見作者的功力。本期三石的微小說題目叫“朋友”,表達(dá)的其實是作者的一種理念——做個好人。侯小凡和董平能有深厚的友情,即都看重對方是個好人。問題來了,怎么設(shè)計矛盾才高明?可以設(shè)計一些或大或小的誤會,但不夠好;足夠好的,要和全文的理念發(fā)生沖突。本文做到了。侯小凡的頂包,是友情的最大化,但也是對理念的挑戰(zhàn)。最終,“轉(zhuǎn)”“合”,董平讓好友陪自己去自首,堅決選擇做個好人。這樣的矛盾設(shè)計,才足夠打動人心。
特約欄目主持/袁炳發(fā)
姜東在美國洛杉磯開了一家中國面館。
面館的生意一直不好,后來有了轉(zhuǎn)機是因為一個非裔女人。
那天,姜東正忙和面,門外突然傳來一個女人的叫聲:“這炒面壞了,真他媽的難吃!太難吃了!”
姜東挺驚訝,這誰???便走出來看。是一個壯碩的非裔女人,她已經(jīng)吃光了盤里的面,正將最后一根面條高高挑在空中,大喊大叫太難吃了,還嚷嚷著讓給他退錢。
姜東將她喚回房內(nèi),問:“你要退錢,是嗎?”
她說:“當(dāng)然!”
姜東說:“這面五元一盤,我退你五元,我不僅要退你錢,還要再送你一盤面!你看行嗎?”
黑女人聽后,說:“OK!”
姜東又說:“不過,我有個條件?!?/p>
“什么條件?”黑女人問。
“你得到門外面像剛才一樣,大聲喊叫,說我的面條好吃!”姜東說。
“那當(dāng)然了!沒問題!”黑女人爽快答應(yīng)。她拿了錢,又拿了盤面,轉(zhuǎn)身出去,站在門外面,擺動著胖胳膊,扭著屁股,扯著嗓門高叫:“這炒面太好吃了,它是我今生吃過的最好的面!嗚??!麻麻!嗚啊!太好吃了!太香了!”之后,連筷子都省了去,直接用手抓來吃,三下兩下,狼吞虎咽地將一盤面頃刻扒拉進了嘴里。
第二天,黑女人又來了,這次還帶著她的兒子。
女人對姜東說:“老板,我再吃一盤,行嗎?我還給你做廣告!”
姜東點點頭同意了。
她又問:“我兒子可以吃嗎?他叫邁克,正餓著!”
姜東說:“沒問題!”姜東盛出兩盤炒面,遞給他們。
黑女人舉著面條,在餐廳門前一邊吆喝一邊吃:“這炒面太好吃了,它是我有生以來吃過的最好的面!嗚??!麻麻!嗚??!太好吃了!太香了!”邊說邊用手往嘴里扒;兒子邁克也在門前舉著面盤,扭擺腰臀,騰空跳踢,邊唱邊舞,自由奔放的舞姿與唱調(diào)引來了不少圍觀的路人,不一會兒,進店品嘗炒面的人就排起了長隊。
姜東也出來觀看。原來,那黑人小伙子邁克是個饒舌歌手,他為姜東的面條編了個繞口令,舉著盤子,邊唱邊跳,還配著背景音樂。圍觀人群紛紛給他喝彩,還給了他小費。邁克越唱越來勁兒,一盤面的工夫,便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從此,中國面館的生意大好起來。
邁克天天來姜東的中國面館吃炒面,日子一長覺得有點兒難為情,就幫姜東打些零工:切蔥頭,切土豆,洗車,倒水,干雜活兒。周末,邁克的媽媽外出會朋友的時候,他就住在姜東家,晚上和姜東抵足而眠,儼然成了姜東的兒子,這一干就是六年。邁克得到姜東家人的信任,不僅讓他采購、炒菜、送外賣,人手不夠時,還讓他在前臺收銀。
一天,姜東上洗手間,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邁克一個不高雅的舉動,邁克在洗手間的格擋里坐著,手里嘩啦嘩啦地數(shù)著一沓鈔票。抬頭看見姜東,目光對視的一剎那,邁克一張黑臉頓時“唰”地一下變得煞白,雙手和嘴唇同時哆嗦,顫抖。
邁克低下頭說:“對不起,我保證今后再也不干了!”
姜東問:“你干什么了,孩子?
他說:“我偷了你的錢!”
姜東一把拉住邁克的手,問:“邁克,你跟我干了幾年了?”
他說:“六年!”
姜東說:“六年來,你在我這里吃住,干活,跟一家人似的,我早就把你當(dāng)成我家的一員了,既然是一家人,在我面前永遠(yuǎn)都不許說‘偷’這個字,不管拿了我多少錢,只能說‘借’,不許說‘偷’?!?/p>
之后,又問邁克“借”了多少錢,邁克說三四次下來,大概五千多塊。
姜東說:“這么點兒錢,才五千塊,記住了,你欠我五千塊,以后必須還上,但在你沒有還上我這筆錢之前,你先別在我這里干了,可以嗎?”
邁克紅著臉,說了聲“OK”,拿著錢,背了包就離開了。這一去就是三年。
一日,邁克的母親,那個黑女人興致勃勃趕到姜東面館,請求姜東和她一起觀看她兒子的冠軍選秀,邁克參加洛杉磯的達(dá)人秀,達(dá)人秀開始遴選歌手,邁克第一輪勝出,有可能成為贏家。他的媽媽好高興,邀請姜東和她一起為兒子捧場,姜東沒來得及換掉沾滿油垢的圍裙,就被她拽上了車,趕到演出現(xiàn)場。
邁克已經(jīng)唱完了歌,估計已經(jīng)獲了獎,他正拿著話筒,在臺上發(fā)表獲獎感言:“自我出生以來,我就沒見過我的父親,我沒有過父親的榜樣,在我的印象中,我唯一父親的影子是個中國人,他開著一家中國面館,在我饑餓時,他給我飯吃,還讓我在外面唱歌,我一唱,就有人給我小費,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我具備唱歌的天賦,從此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今天,我有了一個中國爸爸,他就在臺下!”說后,邁克跳下來,給了姜東一個大大的擁抱,那個感動啊,姜東終生都忘不掉。
事后,邁克拿出一張五千元的支票,遞給姜東,說:“爸爸,這是我還你的錢,我有錢了,我有很多很多的錢了。是你的善良和寬容,讓我贏得了人生!”
邁克成了明星,在洛杉磯家喻戶曉。
邁克成了明星之后,也常來中國面館。高出姜東半個頭的邁克,摟著姜東的脖子,在中國面館門前唱他新編的順口歌:中國的面,味道好,大廚的名字叫姜東;姜東的面實在多,吃著吃著熱心窩……
后來,姜東的中國面館在洛杉磯與邁克的名字一樣,家喻戶曉。
作者簡介:陳敏,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商洛學(xué)院教師。出版小說集《詩祭》《紅風(fēng)箏》《你的家園之夢》等;有作品被翻譯成俄文、英文;有作品入選外國教材和國內(nèi)各種考題及眾多選本。曾獲“首屆全國小小說金獎大賽一等獎”“冰心圖書獎”“第七屆小小說金麻雀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