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初學分布,務求平正。既得平正,務追險絕。既得險絕,復歸平正?!睂W習書法快四十年,自覺平正已得而險絕難求,更遑論復歸平正了。年輕時學書功夫用在了小楷上,于鐘繇二王一路頗多涉獵,數(shù)年后卻又喜歡上了王寵,其后兩年又偏愛上了元人倪瓚。我學倪瓚求其逸筆草草、點線之放浪,不求其形似,有其一二處得之即可,還以方正示人。
當代是二王的時代,二王的書風對后世的影響在今時似乎更加明顯,而行書創(chuàng)作更是以習二王為正途,國展數(shù)十年,二王之流行讓書法人趨之若鶩,其大樹之蔭籠罩很少有人能夠跳出!我亦未能免俗,雖然我在行書創(chuàng)作中想努力擺脫,但目力有限,筆下還是二王!近年習明人文征明行書,藉此欲與當世二王稍有不同,其呈現(xiàn)雖難脫窠臼,但慶幸我終于還是有了點想法。
唐人張懷瓘言深識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將此用作對草書佳作的詮釋最為恰當,然字形易得神采難出。浸淫于草書十多年,斤斤與點劃線條上戮力用工,焚膏繼晷,日思夜夢,然興來揮盡紙千張,徒嘆筆下無鬼神!草書的性情與使轉(zhuǎn)是發(fā)揮的兩大關(guān)鍵,使轉(zhuǎn)對于技法層面尚有可為,然性情卻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我目前困惑之所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石珺
民革黨員,重慶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副秘書長,沙坪壩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論壇》總版主,“山城七友”成員。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國書法大展,多次獲重慶市書法類展覽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