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宇航 劉義振
中緬鐵路是泛亞鐵路西線的重要路段,是我國西南部省市連接東南亞、歐盟的新通道。目前,膠漂港處于在建階段,打通瑞麗與膠漂的鐵路是我國國際鐵路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本文結合貨運量、貨運周轉量、貨運距離、貨運線路等因素建立灰色預測模型GM(1,1)對中緬的貨運量進行預測,從而對我國未來國際貿易的貨物走向進行研究,為中緬鐵路建設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進行綜合分析。
我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并形成了五大港口群,由于我國海岸線大多面向東部以及南部,運往歐盟的貨物大多時限較長,貨運成本相對較高。2011年我國開通了首趟中歐班列,為我國貨物運輸開辟了新的道路。2017年簽署“南向通道”框架協(xié)議,將我國內陸貨物運往東盟以及歐盟國家的運行時間相較東部出海節(jié)約了10天左右。我國為了加快貨物流動,構建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十字”運輸通道,北連“中歐班列”,南接“海上絲路”,西承“泛亞鐵路”,東倚“長江經濟帶”。其中中緬鐵路(昆膠線)為泛亞鐵路的西線,2011年5月,中緬雙方達成備忘錄,目前,我國昆明至瑞麗段鐵路順利建設中,緬甸方由于各種社會原因還在磋商中。昆膠線的建成將為中緬雙方的貿易帶來長遠的發(fā)展,在提升緬甸的戰(zhàn)略地位同時,會幫助我國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性。我國是一個貿易大國,2020年我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了6846億美元,同比增長6.7%,中國—東盟互為最大貿易伙伴,與歐盟的貿易額達到了5860億歐元,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的快速發(fā)展對區(qū)域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對昆膠線的研究甚少,主要原因是中緬鐵路西線還存在修建問題,但是昆膠線(圖1)的建設勢在必行,其不僅是我國貨物運輸的重要通道,還是我國國際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中緬鐵路(昆膠線)示意圖
本文通過建立灰色預測模型對中緬貿易額進行預測,結合具體的地理位置,港口設施建設等條件,分析昆膠線在建成后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灰色預測模型GM(1,1)
GM(1,1)模型可對數據少、序列不完整及可靠性低的數據進行預測,其不考慮分布規(guī)律或變化趨勢,適用于指數增長性的中短期預測;GM(1,1)灰色預測步驟如下:
1.數據的檢驗與處理
首先為了保證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對數據進行檢驗處理。公式如下:
2.建立GM(1,1)模型
原始數據滿足級比值檢驗后,建立GM(1,1)模型:
在選擇指標數據時,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保證數據可獲得性的原則。本文主要選取中緬兩國的貿易額、兩國城市間的距離、貨運量、客運量、客貨運周轉量等指標,數據來源主要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云南省統(tǒng)計年鑒》《德宏州統(tǒng)計公報》。根據灰色預測模型GM(1,1)公式(1)-(9)計算中緬貿易額的預測值,為中緬未來貿易的交通建設提供支持。選取中緬2014-2020年邊境口岸的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以及客運周轉量數據,對四個指標分別進行預測。本文通過運用SPSS軟件對上表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得出預測結果如下:原始數據在進行級比值檢驗時,客運量與客運周轉量均未通過級比檢驗,因此進行了平移轉換,客運量在原始值的基礎上加入平移轉換值1696.00,得到檢驗通過??瓦\周轉量在原始值的基礎上加入平移轉換值114780.00,得到檢驗通過。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通過級比值檢驗。
(1)四項指標的模型構建結果分析
表2貨運量模型構建結果
表3貨運周轉量模型構建結果
表4客運量模型構建結果
表5客運周轉量模型構建結果
其中,后驗差比C值用于模型精度等級檢驗,該值越小越好,一般C值小于0.35則模型精度等級好,C值小于0.5說明模型精度基本合格,如果C值大于0.65說明模型精度等級不合格。該四項指標的后驗差比C值均小于0.35,說明模型精度等級好。
(2)四項指標的模型檢驗表分析
模型檢驗中相對誤差值越小越好,該值小于0.2說明達到要求,小于0.1說明達到較高要求;級比偏差值越小越好,該值小于0.2說明達到要求,小于0.1說明達到較高要求。通過對四項指標的相對誤差、級比偏差進行分析,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的模型擬合效果較好。貨運量相對誤差最大為8.600%,貨運周轉量相對誤差最大為7.355%,且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的級比偏差均小于0.2,說明兩者均達到較高要求,而客運量與客運周轉量的模型擬合效果不佳,相對誤差分別達到了27.975%和31.536%,且級比偏差最高達到了-0.459。這主要是因為緬甸政府局勢不穩(wěn),同時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兩國的客運量驟降,同時緬甸政變也是導致客運量下降主要原因。借于客運量與客運周轉量預測效果不佳,下文主要對貨運量及貨運周轉量進行預測分析。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的預測值如下表:
根據表6預測數據可知:中緬兩國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逐年呈上升趨勢,且上升趨勢平穩(wěn)。2025年中緬貨運量將首次突破1億噸,2030年達到了1.7462億噸。隨著中緬鐵路的建設與開通,中緬兩國的貨物需求量將呈現明顯的增長,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成正比趨勢增長。緬甸作為我國國際戰(zhàn)略的途徑國家,其境內的仰光港口僅能停靠萬噸級的船舶,已經明顯不能滿足對外貿易的需求,同時,仰光港口受到天然水深的限制,其擴容性不強。而與河北曹妃甸港相似的膠漂港擁有很深的港外航道,且港內風浪小。膠漂港不僅能夠滿足緬甸的外貿需求,同時它在孟加拉的吉大港、緬甸的仰光港、印度的加爾各答港之間的貨運交通中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當膠漂港建成時,將成為緬甸最大的遠洋深水港。其承擔著緬甸對外貿易的重任。
表6中緬鐵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預測值
3.中緬鐵路(昆膠線)機遇與挑戰(zhàn)分析。中緬鐵路建設的提出,為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開辟了新的動力源,但是該鐵路建設涉及了兩個國家,其不僅有機遇也同樣存在挑戰(zhàn)。(一)中緬鐵路的發(fā)展機遇。隨著中緬貨運貿易日漸增長,而表6中的預測值僅僅是目前中國與緬甸的貨運量,而中國與歐盟的貨運目前主要通過中歐班列或者南部港口海運。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的增長不僅提高了兩國的貿易額,還對兩國間的交通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緬鐵路(昆膠線)是聯通中國西南部與東盟甚至歐盟的重要通道,傳統(tǒng)的鐵海聯運從中國南部港口出發(f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往東盟各國與歐盟各國,中緬鐵路(昆膠線)的建成,將使得我國的貨物能夠直接從陸地運輸到印度洋上的膠漂港,經過一次鐵海聯運即可到達歐洲各國,與中歐班列形成南北兩條貨運線,提高我國與國際貨物的互聯互通,也弱化馬六甲海峽對我國戰(zhàn)略地位的影響。對于東盟的貨物,可以采用中老鐵路直抵新加坡,或通過廣西的防城港海運至印度尼西亞甚至澳大利亞。同時,中緬鐵路的建成將使得我國南部港口運往歐洲的貨物轉向緬甸出海,不僅縮短了運輸時間,同時節(jié)約了運輸成本。(二)中緬鐵路的發(fā)展挑戰(zhàn)。目前,緬甸國內政局不穩(wěn),以及民聲反對,導致中緬鐵路的建設一直進展困難,同時,緬甸鐵路大多使用的是米軌,而我國使用的是標軌,這在瑞麗口岸運輸時會導致貨物裝卸搬運問題,存在貨物損耗的風險。中緬鐵路與膠漂港均在建設中,具體的港口貨運信息不明,因此在中緬鐵路開通以及膠漂港正式運營后,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指標評價體系,運用更多的科學工具,對中緬鐵路的建設與運營進行更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