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秋
邳州市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江蘇邳州 22130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在妊娠期發(fā)生的一種糖代謝異常病癥,我國 GDM 病發(fā)率約為 1%~5%[1]。 目前針對GDM 的治療多以飲食及運動療法為主,且多數(shù)患者經(jīng)干預后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部分患者仍需配合藥物治療[2]。 既往臨床實踐也顯示,予GDM患者適量的胰島素強化治療可有效減少其妊娠期、分娩期及產(chǎn)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更好地保障母嬰健康[3]。門冬胰島素屬于一種速效胰島素類似物, 具有作用時間短、起效快、餐后血糖降低效果理想、達峰值時間短等特征, 在GDM 治療中也可發(fā)揮良好療效[4];而在人胰島素強化治療后,也能有效糾正外周血清氧化與抗氧化失衡,進而起到調(diào)節(jié)血糖水平的效果[5]。該次研究選取 2019 年2 月—2021 年 11 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52 例GDM 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予以人胰島素及門冬胰島素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52 例GDM 患者為研究對象, 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分為兩組,各26 例。對照組年齡24~37 歲,平均(28.77±4.01) 歲; 使用胰島素孕周 24~36 周, 平均(29.36±2.15)周。 觀察組年齡 23~36 歲,平均(29.17±3.45)歲;使用胰島素孕周 24~33 周,平均(28.57±2.24)周。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jīn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6]確診為GDM,經(jīng)飲食及運動控制1 周后,空腹血糖(FPG)>5.3 mmol/L,餐后 2 h 血糖(2 hPG)>6.7 mmol/L;②單胎妊娠;③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孕前糖尿病患者;②內(nèi)分泌疾病患者;③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
兩組患者均于睡前予地特胰島素注射液 (國藥準字J20140106)注射治療,用藥劑量結合患者實際血糖水平、病情進行調(diào)整;同時接受同樣的飲食及運動指導?;诖擞鑼φ战M患者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國藥準字J20160057)治療;三餐進食前30 min 皮下注射,總劑量為0.3~0.8 U/kg,根據(jù)血糖情況調(diào)整用量。予觀察組患者門冬胰島素(批準文號S20020032)治療,三餐進食前5 min 皮下注射,總劑量為0.3~0.8 U/kg,根據(jù)血糖情況調(diào)整用量。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 周。
記錄用藥 1、5、7 d 三餐后 2 h 的 2 hPG 水平以及FPG 水平。用藥7 d 后,比較血糖達標時間及早餐前血糖水平。 統(tǒng)計自然分娩、剖宮產(chǎn)情況。 統(tǒng)計羊水過多,胎兒宮內(nèi)窘迫、產(chǎn)后出血、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情況。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 1、5、7 d 后, 三餐后 2 hPG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PG水平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 2。
表1 兩組三餐后 2 hPG 水平對比 [(),mmol/L]
表1 兩組三餐后 2 hPG 水平對比 [(),mmol/L]
組別對照組(n=26)觀察組(n=26)t 值P 值治療1 d早餐后 中餐后 晚餐后治療5 d早餐后 中餐后 晚餐后8.36±1.62 7.35±1.59 2.269 0.028 8.22±1.66 7.15±1.62 2.352 0.023 7.82±1.13 7.05±1.02 2.579 0.013 7.58±0.96 6.70±0.66 3.852〈0.001 6.92±1.54 6.12±1.03 2.202 0.032 7.12±1.06 6.28±1.06 2.898 0.006治療7 d早餐后 中餐后 晚餐后6.48±0.32 6.20±0.21 3.730〈0.001 7.15±0.64 6.58±0.35 3.984〈0.001 6.56±0.44 6.12±0.35 3.990〈0.001
表2 兩組治療后 FPG 水平對比 [(),mmol/L]
組別 治療1 d 治療5 d 治療7 d對照組(n=26)觀察組(n=26)t 值P 值6.02±0.85 6.08±1.02 0.230 0.819 5.71±0.82 5.67±0.79 0.179 0.859 5.37±0.45 5.29±0.36 0.708 0.482
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早餐前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早餐前血糖水平對比 ()
組別 血糖達標時間(d) 早餐前血糖水平(mmol/L)對照組(n=26)觀察組(n=26)t 值P 值8.26±0.82 8.10±0.46 0.868 0.390 4.05±1.02 4.13±1.03 0.281 0.780
觀察組自然分娩、剖宮產(chǎn)分別17 例(65.38%)、9例(34.62%);對照組為 19 例(73.08%)、7 例(26.92%),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61,P>0.05)。 觀察組母嬰不良結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門冬胰島素是一種與人胰島素同源的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之一。 替換人胰島素B 鏈第28 位的脯氨酸為天冬氨酸即可獲得門冬胰島素, 在20 世紀90年代便已被核準用于GDM 的治療, 我國則自2009年開始將該藥物用于GDM 治療中[7-8]。 對比可溶性人胰島素,注射后的門冬胰島素仍主要呈單體存在,極少形成六聚體。有研究認為,對比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曲線, 門冬胰島素藥動學更顯貼合, 能夠在用藥0.5~1 h 后達到高峰,與餐后血糖高峰時間一致[9-10]。該藥物使用后可在5~15 min 內(nèi)起效, 藥效可維持3 h 左右,既具有起效快的優(yōu)勢,也能夠長時間調(diào)節(jié)血糖水平[11-12]。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則屬于一種短效可溶性人胰島素, 于中性溶液中主要存在形式為六聚體[13];而六聚體要想發(fā)揮作用需要先解聚成為二聚體或單體才能夠穿過毛細血管,起效時間較長[14]。因此生物合成人胰島素一般在用藥0.5 h 后起效,需在進餐前0.5 h 用藥,不僅降低了臨床效果,且患者用藥體驗也不足[15-16]。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藥效高峰約在用藥2~4 h 后,與餐后血糖增高曲線并不一致,且藥效持續(xù)時間在6~8 h 之間, 容易引發(fā)餐前或夜間低血糖[17]。
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1、5、7 d 后,三餐后2 h P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門冬胰島素可更為顯著地調(diào)節(jié)患者血糖水平,穩(wěn)定患者血糖值。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早餐前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門冬胰島素對餐前血糖水平影響較小。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及母嬰不良結局發(fā)生率分別65.38%、11.54%,對照組分別73.08%、15.38%,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汪國芳[18]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取門冬胰島素治療,觀察組患者不良妊娠狀況發(fā)生率為4.44%,對比觀察組的8.8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梢婇T冬胰島素對比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在GDM治療中具有相似的安全性,用藥效果更理想。
綜上所述,對于GDM 患者,胰島素類似物比人胰島素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為其提供更為有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