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輝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0)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小學生需學習掌握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獨特作用。[1]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1]由此可見,美術欣賞能力是美術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美術欣賞能力培養(yǎng)力度還不夠。當下教師在美術欣賞課上多關注素描、繪畫、色彩等技能上的教學,忽略了長期的技能課可能會讓小學生產生枯燥和乏味的體驗,導致學生美術欣賞能力不足。運用微視頻等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多種媒體的呈現,能讓抽象的美術內涵表達更具體化,使美術知識更加生動有趣,進而促進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提升?!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提到,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開發(fā)信息化課程資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引進優(yōu)質美術教學資源,充分運用影視影像、網絡等信息化技術,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1]而隨著微視頻的普及和應用,美術欣賞微視頻的開發(fā)與應用應運而生。從當前的情況看,美術欣賞微視頻的研究較少、創(chuàng)設情境不足、藝術感不強、技術運用不協調,難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缺乏可用的美術欣賞類微視頻設計策略和較為完善的開發(fā)流程。
研究美術欣賞微視頻的設計策略,首先需要掌握美術欣賞和微視頻教學的概念。美術欣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1]一方面,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在于讓學生感受作品美,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作者、風格與流派等。另一方面,美術欣賞教學也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興趣。美術欣賞涵蓋了美術情感、美術語言、美術形式、美術風格等方面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美術欣賞能力是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體驗與理解美術欣賞課程的重要部分。研究關注的美術欣賞能力包括對美術思想與情感、美術風格流派、美術表現要素三個方面的掌握程度。[2]美術欣賞微視頻教學資源則是指運用于美術欣賞課程或具有美術欣賞教學意義的微視頻,視頻時長較短,符合微型教學的特點,視頻內容簡潔易懂、清晰明了、重點突出。
傳統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傳統美術欣賞教學多采用文字板書、面授等方式,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且班級學生較多,教師很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集中注意力聽課。美術欣賞具有抽象性特點,依靠文字等方式較難給學生建立直觀的認識,且教師在準備板書、臨摹范畫等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較多,教學效率偏低。美術欣賞的教學單靠文字、范畫等傳統方式很難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多在10分鐘左右,長時間的課堂理論講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降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微視頻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微視頻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除可以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講解知識點外,還可以加以設計,用引導性或互動對話的方式講解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代入感。微視頻符合當下流行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僅可重復學習、隨時復習,還易于分享,能有效延伸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基于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傳統教學的不足和微視頻的教學優(yōu)勢,筆者初步提出微視頻需兼顧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美術欣賞教學目標和微視頻設計技巧三個方面的開發(fā)策略。
首先,分析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問卷調查,運用SPSS等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發(fā)現小學五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但思維活躍、記憶力強,在傳統授課模式下部分學生存在學習信心低、學習認真程度不高,對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常常無法理解,對相關的歷史與社會有所了解但不深入,對作品表達的情感和價值觀一知半解等問題。因此,開發(fā)的微視頻時長不能太長,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教學的知識需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內容設置應難度適中,解說需要語言簡明、主題突出和內容邏輯清晰等。
其次,分析美術欣賞教學目標。美術欣賞課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外繪畫作者、歷史、種類、特色、形式、表現手法;能力目標是培養(yǎng)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標是培養(yǎng)探究對中外繪畫作品的興趣和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素養(yǎng)。[3]基于此,本研究選擇運用學生參與創(chuàng)作的作品微視頻進行情感培養(yǎng);用色彩搭配畫作、雕塑等美術作品加強學生美術欣賞術語的培養(yǎng);并運用色彩搭配的小軟件對學生進行訓練,加強學生對色彩搭配的直觀感知培訓。
最后,從美術欣賞維度和微視頻維度兩方面進行微視頻開發(fā)。在美術欣賞維度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設計。一是美術思想與情感在微視頻中的體現??赏ㄟ^作品的情境創(chuàng)設,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作為要素,創(chuàng)設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微視頻情境。在微視頻情境下,聽覺、視覺、思維、感受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認知,產生情感的共鳴。二是美術欣賞作品的風格與流派??赏ㄟ^在微視頻里添加對美術欣賞作品的流派簡介,創(chuàng)設符合相應風格的微視頻聲像、美術風格意境和美術流派的素材,并添加美術欣賞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時代特點與環(huán)境,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經歷,賞析不同的美術欣賞作品微視頻圖像。三是美術欣賞的表現要素,主要包括美術欣賞作品的題材、形式、色彩等美術要素,以及點、線、結構與空間、明暗與材質等表現形式,把美術欣賞的表現要素中色彩的變化通過微視頻進行呈現,點、線、結構與空間則用三維圖像動畫展示,融合明暗與材質等肌理的變化。
在微視頻維度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設計。一是微視頻的整體風格結合美術欣賞的色彩搭配手法,運用色彩凸顯主體,光線明亮,增強視覺。二是主題與風格一致,闡述的主題突出,符合實際,巧妙地進行凸顯主題且合理的內容布局。三是微視頻中的音樂設計,以氣氛烘托,情感體現,主題呈現為依據。四是攝像和制作技術方面,多采用多機位拍攝減緩視覺疲勞,以及運用合適的視頻特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畫面清晰、正確的白平衡和無偏色的微視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微視頻里的教學內容。[4]
本文對“中外美術作品欣賞”這節(jié)課進行教學設計和微視頻攝制。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美術欣賞能力的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目標包括認識中外美術作品的種類與歷史,了解作品的表現形式、表達手法及藝術特征,欣賞作品的思想與情感,同時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重點在于通過欣賞中外美術作品,分析作品的歷史、意境與意義。難點在于中外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情感與理解。教學過程設計以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呈現的中外美術作品作者與創(chuàng)作歷史切入課堂,播放中外美術作品欣賞微視頻導入課程,再通過講解美術作品欣賞要素的三個方面,提升學生的作品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教師帶教繪畫提高學生對美術表現形式的理解和美術繪畫能力,最后以畫展作品為例賞析并師生互動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美術欣賞微視頻設計
采集到的微視頻素材運用Adobe Premiere視頻編輯軟件、After Effect特效軟件、SrtEdit字幕編輯器等輸出碼流為4M、分辨率為1080P、音頻為48kHz、字幕同步與畫面清晰的適合學生學習的微視頻成品。
微視頻制作完成后,可采用對照試驗分析應用實踐效果、指導改進制作方式。本文選取自主開發(fā)的美術欣賞微視頻運用在教學中,旨在驗證微視頻對小學生美術欣賞教學是否具有促進作用,是否能夠產生正向效果。
研究的應用對象是廣西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某小學五年級的美術教師和學生,選取的小學五年級(一)班和(二)班的美術欣賞課是同一名教師。對教師進行訪談后了解到,五年級(一)班和(二)班是平行班級,學生的美術欣賞素質水平相當,無明顯差異,可以采用對照試驗方式進行。隨機選擇五(一)班作為試驗班級,五(二)班作為對照班級。試驗班級采用微視頻教學作為主要上課形式,教師作為輔導者進行組織和指導,對照班級采用傳統上課形式教學。兩個班級以相同的課時量講授“中外美術作品欣賞”課程,對試驗班及對照班級采用美術欣賞知識小測試、發(fā)放問卷、課堂觀察等方式進行效果評價。
知識小測試結果顯示,試驗班的學生在美術欣賞知識答題上正確率更高,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學生比傳統授課方式的班級更多。在調查問卷中,使用了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問題。數據比較顯示,試驗班的學生普遍認為該節(jié)課更直觀、更形象,對講授的中外美術作品印象更深刻。試驗班在開放式答題上,答題的人數更多,且提出建議的學生也更多,從側面反映了采用微視頻授課可以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更感興趣。部分學生提到,希望在今后的美術欣賞課中多運用微視頻教學形式。在課堂觀察評價上,兩名試驗人員對兩個班的上課情況進行了拍照、觀察和量化記錄,發(fā)現試驗班的上課氣氛明顯更活躍,開小差的學生更少,做筆記的學生更多。在完成課堂學習后,教師繼續(xù)把微視頻發(fā)到班級交流群,延展學生線上學習,并把畫展MV、美術色彩小知識、素描速寫知識、賞析方法等相關微視頻和PPT也一并上傳,讓學生全面掌握課程內容,顯示出更大的課后學習優(yōu)勢。
對比研究發(fā)現,試驗班的學生注意力集中,隨堂小考試的分數高,參與互動的意愿強、興趣高,有學生表示今后還希望使用這樣的方式上課。
在教學試驗課程結束后,筆者對微視頻在美術欣賞教學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總結。
通過微視頻創(chuàng)設美術欣賞教學的情境,有利于將美術欣賞的理論和情感蘊含其中,渲染氛圍,如中外美術作品欣賞課程讓學生欣賞畫作時,創(chuàng)設與繪畫作品相協調的微視頻情境,配以合適的音樂,深化小學生對作品的感知力,從而提高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興趣。美術欣賞微視頻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同時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重點,而微視頻作為一種直觀性強、趣味性高的教學資源,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興趣。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可以深化小學生的美術欣賞情感體驗。靜態(tài)、動態(tài)、立體的美術作品視覺以及圖文并茂的畫面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真切感受美術欣賞的樂趣。
美術欣賞課時間長、內容多。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傳統教學模式往往難以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學習效果不佳,微視頻的融入可以促進傳統教學模式向微視頻的自主學習模式轉變,傳統模式與微視頻互相結合的美術欣賞課程教學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在美術欣賞課的傳統教學中,遇到重難點時,教師用語言描述常常無法讓小學生深入理解,融入微視頻教學模式后,圖像、動畫、音樂及各種視頻特效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重難點內容直觀呈現,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如“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的中國畫欣賞一課,教師播放畫展講解的視頻,學生邊看視頻畫展,教師邊進行國畫重點和難點知識講解,從模糊的概念到清晰的畫面,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內容,從而讓學生有效地理解重難點知識。
微視頻可以讓美術欣賞的抽象理論具體化并直觀地呈現在小學生眼前,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體驗。結構緊湊、藝術多樣、深入淺出的微視頻,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視覺注意力。語言精練、邏輯清晰、畫面優(yōu)美的美術欣賞微視頻,豐富了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把美術欣賞理論轉化為可視化作品,提高了美術欣賞作品的直觀性,使作品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對小學生而言,理解美術欣賞理論中抽象的專業(yè)知識是有一定難度的,微視頻通過短時間的圖、文、聲、像將知識呈現給小學生,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聽覺和視覺均得到調動起來,提高了學習效果。
微視頻的設計重點是主題突出、內容精確、時間短、知識點呈現完善,能提高教學效率。美術欣賞知識點呈現出多而散的形態(tài),運用微視頻呈現這些知識點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微視頻還可以運用于學生課后復習。學生即使在課堂學習中有模糊的知識,課后通過觀看微視頻以及師生交流,也可以消化課堂上的難點知識,從而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
小學美術課堂欣賞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運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欣賞作品和自主學習轉向。小學美術欣賞的教學需要迎著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運用好微視頻教學資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種多媒體終端均可傳播微視頻,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捷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學習美術欣賞的知識內容。運用微視頻教學資源輔助學習,不僅能加深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而且能培養(yǎng)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自主欣賞能力與分析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微視頻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延伸教學,拓寬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視野,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美術欣賞拓展知識。如“中外美術作品欣賞”這節(jié)課涉及世界各地的美術作品,能讓學生直觀感受作品的情感價值觀、表現手法、風格與流派、創(chuàng)作意義等。在引入微視頻教學資源的課堂中,小學生對美術欣賞作品的理解相較于傳統課堂來說更為直觀豐富。
總而言之,隨著義務教育素質化的不斷拓展,美術欣賞微視頻教學資源為小學美術教育帶來了全方位的欣賞教學體驗,提升了美術欣賞課堂的實效。美術欣賞微視頻具有畫面直觀化、問題形象化、學習趣味化等特點,可以很好地契合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需要。將微視頻與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有效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協調發(fā)展。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要積極應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美術欣賞微視頻的運用需要以學生美術欣賞能力提升和美育發(fā)展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