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雄, 趙文靜
(1.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 山西 臨汾 0410002.山西省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00)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在外周動脈阻塞性病變中十分常見,是由于周圍血管動脈硬化和繼發(fā)血栓形成,從而引起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肢體缺血,主要表現(xiàn)為間歇性跛行、下肢缺血性疼痛、肢體缺血性壞死,是引起下肢截肢的主要因素[1,2]。此外,隨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人的生活模式是高熱量、運動少等不健康的,PAD也就逐漸成為老年人群的常見病癥,具有高致殘率,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故識別老年PAD的高危人群,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早期預防尤為重要。目前,治療PAD的方法有運動、藥物保守治療等,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動脈旁路移植術和動脈腔內治療,但這兩種方法的選擇仍存在爭議[3]。因此,本研究納入老年PAD可能的危險因素,經(jīng)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篩選出老年PAD主要危險因素,識別高危人群;其次在此基礎上比較動脈旁路移植術和動脈腔內治療對老年PAD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PA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指南》[4]診斷標準;②經(jīng)CT血管造影、彩超檢查證實;③符合動脈旁路移植術和動脈腔內治療適應證;④年齡60~75歲;⑤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者;②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③惡性腫瘤者;④下肢動脈手術史者。根據(jù)以上標準,本研究共納入90例患者為病例組,另取同期于本院進行體檢的90例老年人為體檢組。體檢組納入標準:①年齡60~75歲;②體檢組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者,不能配合完成調查;②認知功能障礙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病例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 法
1.2.1資料收集:收集病例組和體檢組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吸煙史、酗酒史、高血壓、高血脂等。
1.2.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腔內血管形成術治療,根據(jù)造影結果制定手術方案,常規(guī)局麻后,穿刺同側股動脈并置入5F動脈鞘,利用導絲和導管使其通過靶血管。待導絲進入真腔后,用直徑和長度適宜的球囊緩慢加壓使其發(fā)生擴張,然后根據(jù)造影結果決定擴張程度,對病情較為復雜的患者,則需要再更換穿刺部位并逆行穿刺后再次造影,若再次進行擴張后,造影顯示殘余狹窄大于50%則需植入支架,術后對穿刺部位進行縫合止血。觀察組給予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常規(guī)消毒并進行局部麻醉后,解剖游離患側閉塞動脈上、下端,利用自體靜脈血管或人工血管分別在患側閉塞動脈上、下端進行段側吻合。
1.3觀察指標
1.3.1脛后和足背動脈指標:治療前后,檢測患者脛后和足背動脈的血管內徑、血管峰值流速、血流量。
1.3.2氧化應激:治療前后,于清晨采集患者肘靜脈血,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
1.3.3術后不良反應:治療后,統(tǒng)計兩組傷口愈合不良、術后感染、血栓形成、患肢腫脹等發(fā)生率。
2.1PAD發(fā)病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病例組和體檢組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酗酒史所占比例、高血脂和腦梗死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病例組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體檢組(P<0.05),見表2。
表2 PAD發(fā)病的單因素分析
2.2PAD發(fā)病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發(fā)病為因變量(健康人群=0,PAD=1),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是老年人發(fā)生PAD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PAD發(fā)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兩組脛后和足背動脈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脛后和足背動脈指標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其中觀察組治療前后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脛后和足背動脈指標水平比較
2.4兩組氧化應激反應比較:治療后,兩組SOD水平明顯降低(P<0.05),MDA水平明顯升高(P<0.05),其中觀察組SOD水平治療前后差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MDA水平治療前后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氧化應激反應比較
2.5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較(P<0.05),見表6。
表6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n(%)
PAD是常見外周血管疾病之一,也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盡管現(xiàn)在的治療手段不斷進步,但PAD仍然是造成截肢的主要原因,故掌握老年患者PAD的高危因素并盡快采取措施預防具有實際意義[5,6]。單因素結果顯示,病例組和體檢組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酗酒史所占比例、高血脂和腦梗死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病例組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體檢組,提示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腎功能不全可能是影響老年人發(fā)生PAD的因素。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老年人發(fā)生PAD的獨立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分析原因如下:①高血壓:血壓水平太高,血流會使血管內膜和內皮功能發(fā)生損傷,因而血液中脂質也更易沉積在血管壁,從而會使動脈粥樣硬化出現(xiàn)進展[7],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患者的血壓。②糖尿?。禾悄虿刮⒀h(huán)功能出現(xiàn)紊亂,損傷內皮功能,使得基底膜增厚,血小板功能發(fā)生異常,紅細胞變形能力差,因而血小板和紅細胞會過度凝聚,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從而使血流變慢和血液粘滯度增高,進而導致血管壁中粥樣斑塊形成,使得肢體缺血缺氧,最終發(fā)生動脈硬化閉塞[8]。③冠心?。褐饕∽?yōu)榇笮秃椭行蛣用},臨床表現(xiàn)為動脈變硬和動脈增厚,此外還會有粥樣斑塊及鈣化斑情況,激發(fā)血栓形成,因而會發(fā)展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9]。④慢性腎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是一種促炎癥狀態(tài),此類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血管平滑肌細胞及脂質過氧化產生影響,從而對血管產生毒性作用,進而促進動脈硬化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0]。
關于PAD的治療,臨床上往往采用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這種治療方式可改善患者癥狀。腔內血管形成術是通過加壓球囊,而使患者患側斑塊殼產生縫隙,最終達到動脈管腔擴張而通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對這種治療方法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脛后和足背動脈指標水平治療前后差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SO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MD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給予老年PAD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而氧化應激反應程度嚴重,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較高。分析原因可能與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創(chuàng)傷較大有關。
綜上所述,老年PAD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因此針對此類患者要控制其血壓、血糖等,并給予各項干預措施,從而起到預防PAD發(fā)生的目的。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給予老年PAD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而氧化應激反應程度嚴重,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