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承
大儒認為“民為邦本”,主張“憂民之憂”;領袖追求“救蒼生”,強調(diào)“護蒼生”。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莫不情系蒼生,志在利民。面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我決心,以利天下、濟蒼生為己任,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我當心懷蒼生,急民之急,憂民之憂,時刻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
宋代大儒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天下蒼生,是我血脈相連的手足同胞。而當我把群眾放在心上時,我也正享受別人的牽掛和關(guān)懷。所以,心懷蒼生,何嘗不是愛自己?那么,我若執(zhí)戈守土,必以力保群眾安心、安居、安寧為目標,就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質(zhì)樸的志愿軍小戰(zhàn)士,“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的最大幸?!?我若握印為政,定當以“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為宗旨,就如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我當利濟蒼生,踐于行,成于效,以我所學,盡我全力,造福群眾。
孔子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生而為人,立身于世,就要與天下蒼生同呼吸共命運,效己之力為他們謀幸福。而當我以己之力為群眾解除危難,提供便利,我又何嘗不是在為自己謀未來?那么,我若為師,將潛心傳道授業(yè),啟智鑄魂,就如“燃燈校長”張桂梅,以傳授知識改變女孩的命運,以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境界;我若為醫(yī),將精研醫(yī)術(shù),救死扶傷,就如抗疫先驅(qū)伍連德,一次次以弱小之軀對抗死神,拯救國人,推動中國近代公共衛(wèi)生防疫制度和防疫法規(guī)的建立。
今天,即將開啟人生新篇、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的我,不屑于絕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愿效法意氣風發(fā)的馬克思,于十七歲的青春年華就在《青年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表達“選擇最能為人類工作的職業(yè)”的人生追求。因為,作出這樣的選擇,“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ㄖ笇Ы處煟阂鼊︿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