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苑松 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河北省井陘縣桃林坪村位于井陘縣城西北20 公里處,屬小作鎮(zhèn)管轄。全村人口1300 人,350 戶,村域總面積4 平方公里,主要有楊、許、馬、何、蘇、廉、趙、陳、畢、溫、杜11大姓氏。
桃林坪村四面環(huán)山,村落占據(jù)位置極好,東與省道平涉線相鄰,縣級小大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東南有白刀梁(山),東北有馬尾山,猶似兩位護衛(wèi)將軍,把守東大門。古村左有龜山,右有蛇山,背靠桃山,面對旗形崖,讓鬼蛇圍繞帥旗展現(xiàn),玄武帝從中坐鎮(zhèn)。據(jù)言傳桃林坪村是一方風水寶地,村西古太行山群山連綿,錯綜交錯,是通往山西省的要道之一,地勢巍峨險峻,古有“鐵龍山”之稱。
桃林坪村風景優(yōu)美,有多處自然景觀,有語曰:“世外桃源地,最美在桃林?!碧伊制杭匀伙L景與人文遺址為一體。其地處太行山麓,是河北省與山西省的交通要道,山勢交叉,地形險要,為典型太行山地貌。南有白刀梁、死人溝,山勢雄偉壯觀,地形錯綜交叉,利于打游擊戰(zhàn)爭,旗形山巍然屹立。東有龜山形如神龜,西有蛇山綿延起伏,北有桃山植被豐富,山川秀麗而宏偉,是古今自然風景之勝地。
據(jù)井陘縣縣志記載:在明朝景泰年間,郝氏一族由本縣的郝家峪搬遷至此并建立莊園,取名:郝家莊。后來,這里又陸續(xù)遷來了楊姓和許姓的人,郝氏就把自己的土地賣給了他們,自己則慢慢地退出了這個地方,由于郝氏在這里有一片桃園,這個桃園地勢平坦,后來這個地方就改名成為“桃林坪”。
桃林坪村全村有古石碑、古寺廟、百年古樹、古街道、古閣、古橋、古石碾、古石磨、古院落、古戲樓等歷史見證。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臉社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皇綱,民俗廟會。其民風淳樸,古韻悠然,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歷史豐富。
關于桃林坪花臉社火的起源背景有兩個說法,其一是大約在600 年前,在桃林坪南邊的楸樹梁上發(fā)生了一場戰(zhàn)爭,將士們浴血奮戰(zhàn),打敗了敵寇,后來村里的老百姓為了紀念這場戰(zhàn)爭,重現(xiàn)當時的戰(zhàn)斗場面,按老人的傳說,精心的組織、刻苦排練,編排了一場花臉社火的回子戲,到現(xiàn)在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桃林坪花臉社火經過歷代民間“藝術家”們的整理,原有24 個回子,武打場景描述的大多是三國、宋朝時各個名將的戰(zhàn)斗場面,其中有一個叫作“五虎莊”的回子是桃林坪人的原創(chuàng)故事。其二是說,大約在三百年前,山西的一個商人來這邊經商的時候將社火傳到了這邊,并逐漸地在這邊推廣了起來,桃林坪村的社火是當?shù)貜R會上押送黃綱的護衛(wèi)隊。
民間社火是春節(jié)期間流行的一種民眾自娛活動,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吧纭奔赐恋厣瘢盎稹睘榛鹱?,是傳說中的火神。歷史上以農立國的中國,土地用以耕種,火用以燒熟食物和取暖,兩者都是人們生存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遠古時期人們憑原始思維認定火也有“靈”,將之視作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由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觀念。從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中產生出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這種祭祀儀式中逐漸加入了娛人的成分,最終形成規(guī)模宏大、內容繁復的民間娛樂活動。
桃林坪花臉社火以民間故事傳說和戲劇故事為主要題材,以單個或一組人物展現(xiàn)一個故事即“一回”,一個故事即為一轉社火。人物要畫社火臉譜,穿社火服裝,持社火把杖。社火游演一般是探馬在前,社火會旗、火銃隊(炮隊)、旗隊、社火隊跟從其后,最后是鑼鼓隊。花臉社火的內容多取自三國、梁山等故事,原本有二十四個“回子”,每個“回子”就是一個故事(一場戲),有三英戰(zhàn)呂布、金龍珠、法華寺、盧俊義上梁山、徐寧上梁山、蜈蚣嶺、擒謝虎、五虎莊等。雖然演出的故事多與戲曲重合,但與戲曲表演不同,花臉社火全是武戲,只打不唱,因此被稱為“武社火”。
沒有唱詞和念白,觀眾如何分辨角色身份呢?花臉社火區(qū)別于其他社火表演的一大特點,就是每個演員臉上都會勾畫臉譜,身著古裝,真刀真槍進行武術表演。每張臉譜代表一個人物。臉譜由村里老藝人使用家傳秘方配制的顏料勾畫而成。顏料分紅、白、黑三色,畫在臉上后不管出多少汗都不會混淆。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桃林坪村的社火隊伍會先在村頭聚攏,鑼鼓齊鳴,引領村民到村里的戲臺前聚會。武術師傅手持令旗,指揮村里的青少年和“花臉”們在戲臺前的廣場上“排兵布陣”。跑陣人員組織有序,左沖右突,穿插換位。村民們在周圍吶喊助威,社火活動達到一個小高潮。跑完陣后,社火隊伍還會在村內主要街道上邊走邊表演。
最后,社火隊伍在鑼鼓聲中重新回到戲臺前,村民自動圍成一個圓形場地。場地上三面大鼓一同擂響,社火的重頭戲開始了。各種扮相的“花臉”輪流出場,刀槍劍戟上下飛舞,讓人目不暇接。桃林坪花臉社火是一種有古老傳統(tǒng)的展演活動,具有加強集體一體化、鞏固信念、提高集體凝聚力以及宣傳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等功能。
(1)音樂節(jié)奏類道具:戰(zhàn)鼓、镲、鑼等
(2)服裝類:假胡子、將軍服、士兵服、官服、丫鬟服等
(3)武器:刀、槍、棍、棒、雙節(jié)棍等
(4)化妝類:彩繪、彩筆等(主要顏色為紅、白、黑、藍)
桃林坪村的花臉社火以武社火為主,多年來久負盛名,因為無論從表演技藝、演員陣容和行頭裝束上,桃林坪村在當?shù)囟际鞘浊恢傅?。尤其是在經濟大潮的沖刷后,能夠世代相傳,每年堅持表演,堅守住傳統(tǒng)民間藝術陣地的村落屈指可數(shù)。2008 年桃林坪的社火被河北省文化廳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 年被升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研究的良好基石,也是民間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具有凝聚當?shù)厝嗣衩褡逑蛐牧?、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使命。同時林坪花臉社火還具有強健體魄、豐富人們情感生活以及加強人們民族自豪感的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
在桃林坪花臉辦公室墻上的一個牌子上寫道:桃林坪花臉社火的發(fā)展,傾注著各級領導的關懷,凝聚著社會各界的愛心,這些關愛見證著桃林坪花臉社火滄海桑田的變遷,也必將隨著桃林坪花臉社火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1)地域性和文化性
社火主要分布在寧夏、山西、河北、河南、新疆、甘肅以及遼寧等地。自至元七年始,元政府先后在北方的農村和城鎮(zhèn)中推行社制,隨后又向南方推廣。按當時的規(guī)定,大約50 家以上即為一社。在這種制度下,社成為村一級的基層行政組織,起著勸課農桑、社會教化等方面的作用。社火作為當?shù)貥O為重要的一項國家級民俗節(jié)日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當?shù)貧v史發(fā)展過程中文化載體的作用,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社會特點等都會在如今的社火表演中或多或少地體現(xiàn)出來,由此看來地域性和文化性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2)節(jié)日性和表演性
在當?shù)鼗樕缁鸹顒硬⒉皇菚r常舉辦,在以往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十五,當?shù)氐拇迕癫艜鶕?jù)傳統(tǒng)自發(fā)組織“耍”社火的活動,雖然近年來,會有相關的部門以及政府等邀請其進行表演,但桃林坪花臉社火本質上還是一種節(jié)日性活動。作為一種以表演為主的傳統(tǒng)非遺,表演性亦是其中心,目的是為了烘托節(jié)日氣氛、祈禱來年順利。
(3)凝聚性與傳承性
桃林坪花臉社火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其本質就是幾百年以來當?shù)厝藗兡哿Φ木唧w體現(xiàn),它早已成為當?shù)厝藗儓F結互助、共同發(fā)展的現(xiàn)實證明,人們對它的發(fā)揚光大不僅是因為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而更重要的則是骨子里的“文化認同”。
1644-1911 年:許*、許*昌、馬*文、陳*來、楊*秀等,共計95 人。
1912-1949 年:楊*來、蘇*孟、廉*民、許*昌、楊*喜、楊*毛等共計37 人。
1950-1979 年:楊*眼、馬*來、楊*珍、趙*文、許*堂、趙*堂、陳*英、許*成等,共計81 人。
1980-2010 年:趙*紅、馬*、馬*廷、許*廷、廉*軍、許*平、許*忠等,共計91 人。
2011-2019 年:楊*濤、杜*偉、何*暉、馬*浩、畢*鵬、許*志等,共計47 人。
(1)本村內的傳統(tǒng)“師徒”傳承
桃林坪花臉社火從出現(xiàn)以來,一直到今天,師徒傳承一直是最重要的傳承方式,由于花臉社火屬于群體類的傳統(tǒng)項目,因此每一代的傳承人都相對較多,每個傳承人在其“退休”之前都會收幾名徒弟,將自己的技術以及表演的心得傳承下去,確保自己的技術能夠后繼有人。這也是花臉社火能夠傳承達六百多年的重要原因。
(2)傳統(tǒng)體育與學校體育教學的融合傳承
桃林坪村屬于小作鎮(zhèn)轄區(qū),位于小作鎮(zhèn)的小作中學,開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活動,將本地的一些民族民間體育活動引入校園,小作中學聘請了這些民間活動的傳承人,邀請他們進學校傳授學生這些古老的民間技藝,在上學期間的每天下午三四節(jié)課,初一初二的學生將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前往不同的社團進行學習,而作為本地唯一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林坪花臉社火社團在學校中廣受歡迎。
(3)節(jié)假日期間民間公益培訓的社會傳承
從2020 年開始,每年的暑假,井陘縣文化館會邀請本縣的一些非遺傳承人在假期開展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培訓,招生范圍主要是當?shù)氐那嗌倌?,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行報名,這種活動一方面可以對桃林坪花臉社火的傳承發(fā)展起到一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影響力,提高社會群眾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
桃林坪村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交通便利的自然村落,隨著井陘縣近年來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加上花臉社火屬于一種群體類的表演項目,當?shù)氐拇逦瘯约皞鞒腥丝梢院鸵恍┞糜喂竞献?,開發(fā)一些短期旅游項目,在當?shù)亻_展一些民俗,舉辦一些傳統(tǒng)的表演活動,吸引城市中的人們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前來旅游和觀看。
桃林坪花臉社火近年來傳承人逐漸減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當?shù)氐耐獬鰟展ふ咧饾u增多,村中人員老齡化嚴重,對于這種情況,政府應該提高對那些堅守的“傳承人”的補貼,一方面增強他們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互聯(lián)網媒體的時代,自媒體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遍及到了我國從城市到農村的每一個角落,城市之中不用介紹,在農村中哪怕是不識字的中老年人如今都會打開手機中的抖音、快手等觀看短視頻,這對于傳統(tǒng)文化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花臉社火的相關負責人可以借助網絡的力量,加大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社火、了解社火、參與社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放下手機、遠離電腦,在閑暇時期走出家門進行體育鍛煉,因此這些民間體育活動要抓住機遇,廣泛開展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提升國民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