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信息時代,圈群四起。
有圈群的地方就有交流,有交流的地方就有碰撞。當然,有一些圈常年靜默;有一些群正常休克;還有一些工作群,只有發(fā)布與回復(fù),你懂的。
哪里圈群活躍,哪里碰撞密集。自從有了社交圈群,許多人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人以群分”。不過,具體到某一熱點事件、某一刷屏話題,一個群里往往又會至少細分出兩個陣營。多少人一言不合就退群、分組、拉黑,甚至翻臉、友盡、絕交。自以為懂得左右平衡、知道前后對照,一般不輕易否定/認可一個人;但是,某些時刻的線上交流互動,聊至深處真話暴露,你會忍無可忍地突然想取關(guān)屏幕那端你尊重、信賴過的某位朋友。而你,很可能也曾或者也將被一個自認為知面、知心的朋友取關(guān)。
志同為友,道合為朋。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所以,何必計較朋友在認知上的某些差異?只要不是大是大非問題,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哪怕你認為那是扯淡、那是胡話。
近來,我也有小小的研究成果。話題背景是:當與朋友熟人線上產(chǎn)生分歧時,如何迅速而友好地定紛、息訟、止爭。社交群里,一對一或多對多的討論產(chǎn)生爭執(zhí)時,你可能會闡釋,會辯解,會開導(dǎo)……這些難以奏效之時,卻有一招可以即時搞定。許多朋友喜歡發(fā)送那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有的習(xí)慣發(fā)一個調(diào)皮的揮手再見,有的發(fā)一個不那么甘心的“呵呵”表情。網(wǎng)上簡單調(diào)查了一下,好像沒有人沒遇到過不愉快的交流。而我,更喜歡適時鍵入一組大拇指的圖標,那意思是:服了!你牛!還是你對!你滿意了吧?呵呵。當然,他(她)在那端接收到的信息是:強,強,強?!按竽粗浮辈辉偈恰按竽粗浮?,變身為完美的“休止符”。
一句話,可以讓人跳起來;一句話,可以讓人笑起來。信息時代,依然是信息不對稱時代,不過,有一個表情符號,可以讓隔空爭論的雙方坦然、釋然一笑,妙,難以言傳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