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舒小鈴
小青瓦屋頂,穿斗式結構,木板墻壁。瀘州市敘永縣石廂子會議舊址,四合院的布局簡單莊嚴,房間內陳列整齊的馬燈、碗、茶壺,見證了80多年前在這里召開的重要會議。
“紅色印記”,處處閃耀。青衣江畔的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廣場,一段歷史刻在浮雕上:紅軍將士目光堅定,互相攙扶幫助,在那段艱難的路程上攀行。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紅軍四渡赤水戰(zhàn)役遺址、石廂子會議舊址、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鄧稼先廣場……四川是一片閃耀著紅色光芒的土地,養(yǎng)育了無數英雄兒女。中國革命曾在這片土地上播下紅色種子,留下數量眾多的“紅色印記”,成為激勵巴蜀兒女勇毅前行的寶貴紅色資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好紅色資源的重要指示要求,先后出臺《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實施辦法》,開啟了我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工作的新局面,必將推動具有鮮明四川特色的“紅色印記”閃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全面普查摸“家底”
近日,自貢市公布首批紅色資源名錄,江姐故居、吳玉章故居、鄧萍故居等位列其中。首批名錄設立“紅色遺址”“紅色文物”“紅色資源特色村鎮(zhèn)和街區(qū)及建筑”等6個類別。
“貫徹落實好《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和《<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實施辦法》,最基礎、最緊迫、最艱巨的一項工作,就是全面摸清家底,對全省重要紅色資源進行普查登記。否則,開展全面認定、保護、傳承、利用等工作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去年6月以來,省委黨史研究室周密部署,統籌市縣兩級黨史部門,組建專門隊伍,有序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紅色遺址普查工作,取得十分豐碩的成果。目前,我們正在對各地上報普查資料進行全面統計和初步審核?!笔∥h史研究室宣教文獻處負責同志介紹道。
紅色遺址是紅色資源最主要的承載形式和最為原初的存在狀態(tài)。四川作為紅色資源大省,紅色遺址數量大、分布廣、種類多、代表性強、特色鮮明,對其進行普查摸底是一項極具復雜性、艱巨性和挑戰(zhàn)性的工作。
“工作中,我們邊探索邊總結邊推開,始終堅持納入標準,始終嚴格申報程序,層層壓實責任,步步規(guī)范操作。以嚴把史實關為例,我們還是發(fā)現一些地方存在夸大史實、變通史實等情況。當然,我們都及時指導當地予以改正?!笔∥h史研究室宣教文獻處相關同志說道。
尊重傳統不“花哨”
13根鐵鏈懸在空中,鐵鏈下是咆哮的大渡河,劇烈搖晃的橋面讓人雙腿打戰(zhàn),不敢向前走也不敢向下看。今天,散去了戰(zhàn)爭硝煙的瀘定橋依然能讓人深深感受到紅軍過橋時的艱險,感觸到英雄穿越時空的偉岸。
“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一定不要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氣、很現代化,花很多錢,那就不是革命傳統了,革命傳統就變味了??梢酝ㄟ^傳統教育帶動旅游業(yè),但不能失去紅色旅游的底色。只有體會到革命年代的艱苦,才能使人們真正受到教育?!绷暯娇倳泴t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作出強調。
《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也明確規(guī)定:紅色物質資源的修繕、修復,應當遵循尊重原貌、最小干預的原則,并依法取得批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修繕、修復的指導。
在蒼山環(huán)抱的邛崍紅軍長征紀念館園區(qū)內,綠樹掩映的石梯路上矗立著一塊塊紅字碑。只見這些石碑形狀并不統一,有的是長方形,有的又有圓弧,石碑上刻著“打土豪 分田地”“中國快要亡國了,只有抗日才能自救”等紅色標語。雖說是紅字碑,但有的石碑上還刻有大片白色的文字,細看內容與革命宣傳并無關系。
“當年紅軍為了讓老百姓增進了解,便利用當地廢棄的修橋功德碑、路碑等,將紅色標語刻在碑上。當年有的紅軍文化水平不高,你看還有錯別字。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石碑上還有白色文字,這是保留了原本的面貌。”紀念館講解員介紹緣由。
不僅是遺跡遺址本身,對歷史事件發(fā)生地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和保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群山險峻。安順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見證了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的驚心動魄。曾經,當地為緩解電力緊張,準備在下游修建水電站?!暗虊我恍藓盟骶推骄徚?,旁邊的紅軍小道也要被淹沒。”經過論證,修水電站的建議被否決,遺址周邊環(huán)境風貌得到保護。
用好紅色“活教材”
“實施紅色旅游發(fā)展工程,依托紅色資源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fā)展?!苯粘雠_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guī)劃》,明確在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zhàn)略背景下,川渝兩地將更好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紅色文化資源整合。
每一處紅色地標背后都有一段歷史,每一處紅色資源都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在做好保護傳承紅色資源的同時,各地各部門推出務實舉措,用好紅色“活教材”。
阿壩州充分運用“紅軍長征在阿壩”歷史,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故事,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瀘州市實施“紅色+”特色發(fā)展,著力打造以“四渡赤水”為重點的紅色文化傳承帶,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瀘州段)建設,規(guī)劃建設太平二郎、石廂子核心展示園,以特色產業(yè)驅動高質量發(fā)展。
巴中市巴州區(qū)打造紅色旅游線路,把紅色點位與民宿、景觀、村落、生活體驗有機結合,依托紅色文化資源與綠色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力爭達到以紅促綠、以綠襯紅的效果。(責編/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