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
有的大學畢業(yè)生在和單位簽協(xié)議時,會開玩笑地說簽了“賣身契”。不幸被言中的人,確實感覺不到工作的意義,每天埋頭做些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的事情,在自責、抱怨、無奈中度過每一個工作日。這樣的抱怨聽著很熟悉,說著也很解氣,但是你的時間真的是被公司拿走了嗎?
曾做過一個游戲,四五個人抱住一個人的胳膊、腿、腰,目的是不能讓他行動,被抱住的人則要掙脫才算贏。力量對比很懸殊,但是結果令人驚訝,不論被抱住的是壯實的小伙子,還是看上去文弱的小女生,只要有足夠的堅定與堅持,最終都能掙脫束縛。這只說明一個問題,束縛不是來自外界,常常是自己套上的,因為只有自己才是身體的主人。
談到時間,同樣如此。有些人總是抱怨工作無聊,也有人會抱怨在工作中不得不加無意義的班,但是如果問問自己既然這樣,為什么還要留下來?無論答案是什么,都會發(fā)現(xiàn),留下來的理由都比“不浪費時間”更重要。
這正如當一個人進入一場游戲之前,一定是了解并承認了游戲規(guī)則才選擇進入的,在選擇時就已經(jīng)決定了什么對當下的自己是更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棄的。當游戲開始時,如果感覺很不喜歡,可以選擇退出,單純的抱怨只能讓自己變得更無力,游戲也更無趣。所以,沒有人真的能束縛你的手腳。當你覺得時間在被別人浪費時,透過那個表面,去看看自己在其中獲得了什么,然后再決定是甘愿待在原地,還是趕緊解套。無論是哪個結果,你都是自己時間的主人,有權為自己作決定。
有的時候被浪費時間完全是個意外。例如為了配合項目,花了大量精力認真完成的工作,在向領導匯報時,卻被告知因為情況變化不需要了。
工作中的意外的確讓人不舒服,但抱怨之后,看看除了沒得到預期的結果之外,自己到底有沒有收獲?比如感受了某種心態(tài)、認識或了解了一位同事、鍛煉了一種技能,這些都是個人的財富。如果用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發(fā)掘工作中的“含金量”,你就會看淡一時的得與失,因為你練的是把握時間的內功。
還有一種情況。你感覺公司拿走了自己的時間,也許是因為你對時間缺乏管理。建議你把“如何利用一天”詳細記錄下來,分析合理性,列出新的工作計劃表,根據(jù)更合理的進度安排工作,直到養(yǎng)成習慣。
不愿浪費時間是件好事情,說明你想成就自己。借吉利根的話來說,成就自己的訓練是在所有的工作生活中,包括“被浪費”的時間。所以無論現(xiàn)在的狀況怎樣,你都可以利用工作中給你的所有,并且學會選擇如何利用,你被浪費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握在你手里的時間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