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梅, 朱文超, 廖芳芳, 白立偉
(1.貴州省觀山湖區(qū)金華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2.貴州省辣椒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辣椒屬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qū),可作為食用蔬菜、化工原料和天然色素材料等[1]。在我國,辣椒栽培歷史悠久,種質資源豐富。近年來,辣椒作為第二大產值蔬菜迅速發(fā)展,已成為我國多個省、市及縣的主要經濟支柱作物。貴州省是全國的辣椒重點產區(qū),種植和加工業(yè)規(guī)模已居全國第一,辣椒的栽培面積約33.4 萬hm2,占全國栽培面積的17%,產值約30 億元,辣椒已成為貴州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2]。在生產上,貴州的辣椒品種主要以散生朝天椒為主,紅熟時間不一致,采收期長,在貴州的寡日照條件下,辣椒單產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機械化利用率低,導致貴州辣椒采收成本過高,極大地打擊了椒農種植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辣椒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因此,以機械化程度較成熟的河南當?shù)刂髟云贩N簇生型朝天椒三櫻椒DM-6 為對照,對全國范圍內引進的9 個簇生型朝天椒品種的植物學性狀、抗病性、辣椒素含量和產量進行對比,旨在篩選出綜合性狀優(yōu)良,適宜貴州地區(qū)種植的簇生型朝天椒品種,為簇生型朝天椒品種改良及機械化采收提供理論和數(shù)據(jù)依據(jù)[4]。
試驗地位于貴陽市花溪區(qū)貴州省辣椒研究所(26°32′N,106°27′E),試驗地海拔1 074 m,年平均溫度15.6℃。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類型為黃壤,pH 為5.82,有機質含量為33.85 g/kg,全 氮 2.07 g/kg,堿 解 氮244.49 mg/kg,全 磷0.53 g/kg,速 效 磷18.67 mg/kg,速效鉀129.65 mg/kg。前茬作物為大蒜。
供試材料共10 個,材料來源及名稱見表1。
表1 試驗品種概況
試驗共設10 個處理,各品種為1 個處理。采用田間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3 次重復,每個重復小區(qū)面積10 m2,株行距40 cm×60 cm,每小區(qū)種植30 株,平均2 200 株/667m2。2020年4月7日播種,采用漂浮育苗方式育苗。5月25日定植于大田,定植前,各試驗小區(qū)施入有機肥20 kg,復合肥2.5 kg 作底肥,采用高畦覆膜雙行定植。整個生育期隨水追施復合肥,尿素,共計施肥2次,幼苗期施肥量較小,每667 m2施入5 kg 復合肥+1 kg 尿素,開花結果期需肥量大,每667 m2施入10 kg 復合肥+2 kg 尿素。辣椒生長期間交替使用吡蟲啉、阿維菌素、甲霜銅、克露、安克錳鋅等藥劑防治主要病蟲害。定植后進行統(tǒng)一常規(guī)管理,整個生育期觀察記錄相關植物學性狀[2]。
考察指標包括植物學性狀,抗病性、抗逆性、辣椒素含量及產量。植物學性狀為株高、株幅、分枝數(shù)、果長、果橫徑和果形等8 個指標,具體參考《辣椒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5]。株高: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從地面至植株最高點的垂直距離;展開幅度:測量植株在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葉幕最大直徑和垂直投影距離;每小區(qū)每個品種隨機選取5株開花后定點觀察記錄相關植物學性狀,產量統(tǒng)計時每小區(qū)采用“梅花樣”采樣,隨機選擇5個樣本植株適時采收紅熟果計產。辣椒素含量為新鮮的商品椒果肉中所含辣椒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6];抗病性主要檢測抗炭疽病(炭疽和疫病為兩種病害)和疫病的能力,抗逆性主要指耐旱及耐澇的能力。
抗病性利用病情指數(shù)進行評價。其是根據(jù)一定數(shù)目的植株或植株器官各病級(把植株或植株某一器官感染病害的輕重程度)計算其發(fā)病株(器官)數(shù)所得平均發(fā)病程度的數(shù)值。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shù)= ∑(該級病株數(shù)×病級數(shù))/(調查總株數(shù)×最高發(fā)病級數(shù))×100%
抗病類型劃分標準:高抗(HR):0 ≤病情指數(shù)≤5;抗病(R):5<病情指數(shù)≤10;中抗(MR):10 <病情指數(shù)≤20;感?。⊿):20<病情指數(shù)≤30;高感(HS):病情指數(shù)>30。
由表2 可知,供試的10 個辣椒品種株高普遍不高,最高為DM-6(CK),達78 cm,最矮的品種為遵義地方品種XD13-1,為55 cm,其余品種株高為58~75 cm。各品種開展幅度為45~70 cm,開展度最小的品種是XD13-1,最大是DM-6(CK)。所有品種的平均分枝數(shù)為12.3 個,噸椒高產抗病王的分枝數(shù)最多,為16 個,原種三櫻椒的分枝數(shù)最少,為8 個,其中XD13-1 側枝多,但節(jié)間縮短較明顯,側枝圍繞主桿結果。果形上,除北科子彈頭、原種三櫻椒為子彈形,大眾910、精品蔬束生為鷹嘴形,華為高抗椒王為長指形,XD13-1 為細指形外,其余各品種均為指形。所有品種果色均為艷紅;熟性除大眾910為中熟外,其余品種全部為早熟種。
表2 供試辣椒的農藝性狀
由表3 可知,各品種辣椒素含量為1.96~2.83 mg/g,其中,椒萬金的辣椒素含量最高,為2.83 mg/g,較DM-6(CK)顯著增加0.77 mg/g,且均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其次為北科子彈頭和噸椒高產抗病王,辣椒素含量分別為2.66 mg/g 和2.58 mg/g,精品蔬束生最低,為1.96 mg/g,顯著低于其他品種。鮮椒產量,噸椒高產抗病王最高,為1 310 kg/667m2,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大眾910 產量最低,為1 105 kg/667m2。原種三櫻椒、大眾910、英邦新8 號和XD-13-1 的產量低于DM-6(1 220 kg/667m2),其余品種產量均高于DM-6。除噸椒高產抗病王抗疫病能力表現(xiàn)為高抗(HR)外,疫病指數(shù)為4.11%,其余9 個品種均表現(xiàn)為抗?。≧),其疫病指數(shù)為6.17%~9.67%。所有參試品種對炭疽病的抗性能力均表現(xiàn)為中抗(MR),其炭疽病指數(shù)為15.7%~18.9% 。所有品種均表現(xiàn)出耐澇性和耐旱性。
表3 供試辣椒品種的辣椒素含量、產量及抗性
綜合比較10 個參試辣椒品種農藝性狀、產量、抗性及辣椒素含量,其中,華為高抗王、北科子彈頭、椒萬金、噸椒高產抗病王4 個品種表現(xiàn)優(yōu)良,主要表現(xiàn)為早熟、植株生長健壯,抗性好,且鮮椒產量和辣椒素含量較高。其中華為高抗椒王、北科子彈頭、椒萬金、噸椒高產抗病王4 個品種的鮮椒產量分別為1 290 kg/667m2、1 275 kg/667m2、1 238 kg/667m2、1 310 kg/667m2,分別較對照DM-6(CK)高70 kg/667m2、55 kg/667m2、18 kg/667m2、90 kg/667m2,產量差異明顯;華為高抗椒王、北科子彈頭、椒萬金、噸椒高產抗病王的辣椒素含量分別為2.35 mg/g、2.66 mg/g、2.83 mg/g 和2.58 mg/g,均顯著高于對照DM-6(2.06 mg/g)。其中,除北科子彈頭果形為子彈形外,其余3個品種均為指形,果長為6.8~7.8 cm,果粗在1.1~1.2 cm。因此,華為高抗椒王、北科子彈頭、椒萬金、噸椒高產抗病王4個品種可作為貴州省山地機械化采收朝天椒備選品種進行種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