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wǎng)蓮花縣供電公司 朱艷紅
我的老爸是一位86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但他說話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思維敏捷,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是特別愛學習。
他退休后發(fā)揮余熱,曾在縣關工委工作了多年,后來由于老媽生病需要人照顧,才真正在家休息。他是個閑不住的人,平時除了和老媽種種菜,還跟上班時一樣,關心時事政治。遇到國慶閱兵、建黨100周年等大慶的日子,他都會守在電視機旁觀看。每逢重大會議,他除了收聽收看電視,還會交代我找來報紙讓他慢慢研讀。有時回家,他還會給我們做兒女的分享心得體會。雖然不上班,但每年國務院的放假安排他也得存上一份。
記得,去年在收聽收看建黨100周年大會盛典后,老爸打來電話,要我找份有習總書記講話的報紙給他看。我留意了好幾天,后來又在辦公室東翻西找的,就是沒有看到那份刊載講話稿的報紙。我想,或許是有人捷足先登了吧。過了一段時間,去網(wǎng)上下載打印出來,興高采烈地帶回家送給老爸。誰知,他說,自己已到新華書店購買了單行本。交待的事沒有及時辦好,讓我好不尷尬。
當然,一般年紀大的人都會注重養(yǎng)生。家里除養(yǎng)生的書,還有電視上的養(yǎng)生欄目,老爸也經(jīng)???,他覺得重要的還會抄上幾份,給兒女們每個發(fā)上一份。飲食方面要注意的事項,他抄寫后,張貼到廚房的墻上,以便隨時瀏覽。重要的知識點還會做好筆記摘錄,他的筆記本記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他的字與年輕時一樣剛勁有力。
我在近不惑之年,轉崗從事文字工作后,業(yè)余時間偶有寫作,并有文字見諸行業(yè)報紙雜志。作品發(fā)表后,雜志社有向作者贈送樣刊的習慣,我有時也會將樣刊帶回家送愛學習的父母親看看。父親看到了我的稿,常常打來電話,及時給我鼓勵。父親退休后,縣老干局每年都會贈閱一份老年人雜志,他也是每期每篇必讀。2021年我在該雜志第12期上了一篇稿,父親看到后第一時間給我打來電話。這也是我在該雜志上發(fā)表的第一篇稿子,父親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兒能在他喜愛看的雜志上上稿,為此高興不已。
庚子年疫情防控期間,宅家的老爸開始寫回憶錄,整理后出了本《回望》的小冊子。從老爸的個人簡歷來看,他從師范畢業(yè)后,先后在教育、衛(wèi)生、工業(yè)系統(tǒng)以及鄉(xiāng)鎮(zhèn)、宣傳部門、組織部門、紀委等多個口子的15個單位工作了38年,其中在數(shù)個單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有近16年的時間。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是無法勝任專業(yè)跨度極大的各個崗位的工作。
最令我佩服的是,老爸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直到現(xiàn)在學習依然沒有放松。想來,這也是我要向老爸學習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