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秋
初中階段的學科教育是為了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語文這作為個階段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它關系到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限制,目前的初中語文讀寫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為此,我們應擺脫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識到閱讀和寫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進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從而切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對于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
閱讀和寫作是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閱讀是理解然后吸收,寫作是理解然后表達。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達。經驗告訴我們,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有重點地讀,邊讀邊理解,其效果遠遠勝于全文漫無目的地翻來復去地讀。讓學生從讀到寫,這是從學習理論到實際運用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就是要根據(jù)課本的內容來進行寫作,從而使學生在讀和寫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語言的核心思維,從而逐漸地提高其整體的語言能力,使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可以充分利用閱讀和寫作之間的互補性,讓學生獲得大量的寫作材料和技能,并對其進行綜合利用,提高其閱讀和寫作水平,最終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和提升。
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
1.應用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不科學。首先,部分教師不能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特性展開教學,沒有考慮學生如何看待讀寫結合教學,也尚未考慮學生對讀寫結合教學的接受程度。其次,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的認識不夠系統(tǒng)、科學,認為讀寫結合就是對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的機械結合,只是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來簡單地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寫結合教學情境。最后,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功利性較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讀寫結合教學通常是采取了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提高讀寫能力,并不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只能機械地應用閱讀、寫作技巧,思維得不到發(fā)展和提升。
2.師生忽視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師生忽視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是不利于教學展開的,一方面,從學生的閱讀積累來講,閱讀文本應提供大量的內容供學情需要和學生興趣來選擇,而且閱讀文本的層次也需要豐富,所以學生的閱讀不足,阻礙了學生寫作的發(fā)生,進而很難有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人所經歷的生活體驗,用盡可能豐富的間接經驗幫助學生豐富對于人生對于生活的認識,從而有更加多元的創(chuàng)作動機。教師忽視了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關系,則會導致學生對于生活日常的關注度下降,對于文學的敏感消失,共情能力和文字能力發(fā)展緩慢,從而加速了閱讀和寫作關系的分離。因此,重視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是師生應該具備的共同意識。
三、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
1.改變觀念,樹立讀寫結合教學意識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融合,引導學生借助其他領域的知識,讀寫結合,拓寬寫作視野。以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寫作》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準備一則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讓學生仔細閱讀報道內容,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態(tài)勢以及兩年來疫情對人民生活的影響,體會有關部門和醫(yī)護工作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想要把疫情遏制住的決心。然后,教師講解新聞稿件必須具備的要素、格式和類型等,引導學生掌握如何撰寫一篇新聞稿。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平日里看到的新聞報道,與班級同學交流。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參照課上學到的寫作方法,嘗試著寫一篇新聞稿,并讀給同學聽,互相交流、改進。通過先閱讀新聞報道,再學寫新聞稿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快速抓取關鍵信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并且在范例的指導下學會寫新聞稿,增強寫作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2.賞讀課文,儲存素材學習寫作技巧
(1)賞讀課文,儲存寫作素材。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先讀懂課文再品析課文進而讀透課文,汲取課文的精華和要點,為學生寫作所用。以七年級上冊課文《濟南的冬天》為例,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將情感用質樸的語言表達出來,描繪出了濟南冬天別具一格的景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筆勾畫出能表現(xiàn)濟南冬天景色優(yōu)美的語句,再具體賞析,通過多朗讀、多品析、多交流,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出的情感。學生通過揣摩課文重點語句的方式,在賞析中自然而然的學習了景物的描寫,儲備了寫景的素材,體會到了濟南冬天如水墨畫般的景色,感受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向往,也學到了如何寫一篇描繪風景的文章。
(2)賞讀課文,學習寫作技巧。初中語文教材里的課文,不光展現(xiàn)作者豐富的情感、傳達的人生哲理,還有很多寫作技巧是值得深入推敲、琢磨的。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重點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豐富學生作文的形式。以八年級上冊《背影》為例,作者在敘述時,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多種描寫手法,將父親送自己去車站,給自己買橘子的畫面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懷念、感激。豐富的語言形式,為學生的寫作技巧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借鑒。
3.利用評價,提高讀寫結合教學質量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積累了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后,便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仿寫與寫作。教師在學生仿寫和寫作后,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模式,例如老師批改,學生互相批改,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習作,在反復地修改、對比、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初中課文的哪些素材、技巧是可以借鑒的,哪些還是需要內化再用的。教師合理利用評價模式,不斷打磨學生習作,學生能夠越來越熟練地掌握寫作的技巧,將在課堂和生活中積累的素材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內容中,最終達到細膩、流暢地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綜上所述,為有效培養(yǎng)與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讀寫結合的教學措施。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措施,有助于初中生語文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的同步提高,切實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邱 麗7BD9C040-083C-48D0-8F45-EADADD9C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