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中,都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童話篇目。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童話故事占據(jù)很大比重,這些童話包括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的童話篇目,童話中的主角大多是小學生喜歡的神話人物和動物形象。這些童話蘊涵了創(chuàng)作者高超的想象力,故事情節(jié)夸張、文字描寫符合兒童心理、表達的情感異常豐富,字里行間無處不折射著真、善、美的光芒,充滿童趣,富有啟發(fā)性,每一個小學生面對童話都會欣喜若狂,讀有所得。童話教學能以此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顯著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塑造學生更加健康的人格素質。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著極為顯著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能高效掌握童話教學方法,將會顯著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童話教學,要從童話閱讀、童話寫作、童話話劇三個角度進行深度的研究,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提升策略。根據(jù)各個年齡段的知識和能力,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好童話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童話教學的方式方法,有效地教授童話故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讀、說、畫、演、寫等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以達到提升學生閱讀體驗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童話
“童話”是屬于兒童文學的一類題材,富有情趣,深得童心。童話作者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借助豐富的想象、奇異的幻想、優(yōu)美的語言、夸張的情節(jié)來塑造童話主人公形象,達到關照社會生活,滲透思想教育的目的。童話在小學階段主要分布在低段和中段,一二年級所占比例最大。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一年級上下冊有《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媽媽》《手捧花盆的孩子》等21篇童話,二年級上下冊有《坐井觀天》《丑小鴨》《風娃娃》等11篇童話,三年級上下冊有《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七色花》3篇童話,四年級上下冊有《巨人的花園》《漁夫的故事》《普羅米修斯》等6篇童話。小學階段的童話教學主要從創(chuàng)設童話故事情景氛圍入手,借助童話中真善美的元素,通過童話文體語言生動、形象突出、情感豐富,切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從課堂教學活動、課外實踐活動、情感體驗活動等多種方式和多個層面,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感,鍛煉學生辨別是非的素質,促進兒童的美好心靈的塑造和培養(yǎng)。
二、小學童話教學的目標要求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遵循童話的基本特點。富含幻想性和兒童情趣是童話的基本特點,童話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虛構的,與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和理解能力比較接近,能引領兒童感受童話的美和趣,通過想象進入童話世界,明辨是非,塑造美好的心靈。童話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很強的新穎性和神秘性,能引導小學生在有趣的閱讀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童話的語言飽含著幽默性和模糊性,童話語言中蘊涵著深刻的意味,能指導學生在體驗中去品味,去思索。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活潑,趣味性強,能牢牢吸引住孩子,具有理想性和極致性,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很有幫助。童話人物的形象學習,通過系列訓練全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童話教學時應緊緊抓住童話文體的特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童話教學能引導學生樂于動腦、敢于表達、勇于模仿,引導學生閱讀童話和聽童話能訓練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和傾聽能力,引導學生參與表演童話、編寫童話的活動, 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觀察、表達、對話、想象等能力,一些優(yōu)秀的童話作品還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情感體驗、意志毅力、性格品質等非智力方面的品質,一些童話作品富含科學精神,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初步的科學探究品質,同時在引領學生價值判斷、道德意識,文學審美情趣獲得良好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三、強化基礎知識,扎實開展童話閱讀教學
童話故事幾乎是所有兒童的最愛,每一位中低年級學生都能從童話學習中發(fā)現(xiàn)和收獲快樂。小學童話教學要巧妙地利用童話文體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特點,在閱讀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學習資料,強化學生閱讀、朗讀能力訓練,促進學生語文基礎能力得以發(fā)展。
(一)資料輔助,引導閱讀
在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影響到教學效果,其中最為重要的就在于學生對童話作品內涵的理解以及教師個人對童話作品的品讀角度。為了能讓小學童話閱讀教學得以更高質量的開展,教師就要針對童話故事內容精心查閱相關資料作為教學輔助,引導學生了解童話的地域背景、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等,把一些抽象的文字內容通過輔助資料變得生動具體。輔助資料內容可以是圖片、文字,或是音樂、視頻等,其作用就是能準確恰當?shù)貙⑼捁适鲁尸F(xiàn)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童話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快樂參與各種教學互動。在教師正常上課的過程中,這些材料要適時導入,達到創(chuàng)設童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這些材料也能更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地理解教材,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輔讀資料要同童話故事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促進學生迅速地深入教材,讓課本上靜態(tài)、固定的文字內容能更加飽滿、生動。利用童話適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利用童話文體發(fā)展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為了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生需求,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經(jīng)典童話故事都經(jīng)過了適當?shù)膭h減和科學合理的加工后方引入教材,這樣的教材內容雖然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了解童話全部內容,就極易產生“不知所云”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加以科學引導,結合輔讀資料就能更加快速高效地讓學生了解童話故事脈絡,填補教材空白。
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的童話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PPT來動態(tài)演示烏鴉喝水童話故事的整個過程,讓學生仿佛在看動畫片一樣掌握教材內容,觀看完系列視頻后,教師則帶領學生一起做烏鴉喝水小實驗,瓶子中放入淺淺的水,如何在不動瓶子的情況下喝到水?學生就會學以致用,將烏鴉的小妙招利用起來,在瓶子里放入石頭,水位很快就漫上來了。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仿若身臨其境在烏鴉喝水的童話故事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強化內容,角色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利用的教學方法就是朗讀,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朗讀訓練,就能更全面地掌握教材內容,掌控文章韻律,領會文章主旨。分角色朗讀,備受學生喜愛。童話故事具有很強的音律感,并且故事主角大多都是學生喜愛的小動物,這些可愛角色的設定拉近了學生的距離,并且年齡幾歲的小學生剛剛脫離父母來到小學,對周圍的一切尚不熟悉,極具有好奇心理。因此,無論是在看視頻,還是看書、閱讀,小學生都會進行自我代入,幻想自己就是故事里的角色。這樣的代入感能促使小學生打破現(xiàn)實,在另一個世界里抒發(fā)情感。分角色朗讀能很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心理特性,因此,教師在童話教學中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活動,以美妙的朗讀作為引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的第一把鑰匙,而不是生硬地學生拖進自己所認為的“童話境界”。教師可以在教學前進行示范朗讀,而后按照童話故事角色人數(shù),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小組內部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課上進行小組間競賽。通過朗讀,揣摩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朗讀關通過后既是個性化的文本解讀,引領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讓學生在童話中走個來回,力爭走進童話人物的內心深處。例如,在講授《小木偶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同學通讀課文,將不認的字、不懂得的詞加以解釋,將基礎性學習內容掌握之后,再找出文章中的內涵角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鼓勵學生在練習的時候適當加一些表情和肢體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童話閱讀的興趣,促進童話教學更加生動。
四、學以致用,指導學生嘗試童話寫作
在童話教學中,需要結合兒童游戲、童話劇表演、童話自創(chuàng)等多種教學形式,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學生學習、生活環(huán)境等多個范疇內,特別是要讓學生嘗試童話寫作,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感受童話學習的樂趣。童話寫作要使學生能盡情沉浸在自己的童話世界中,盡情發(fā)揮想象力,其中續(xù)寫童話是較為常見的童話寫作方式。教師提供不夠完整的故事材料,讓學生據(jù)此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故事的開頭、中間、結尾或是任何部分的續(xù)寫,讓故事整體更加有趣且完整。童話故事因為自身特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學生隨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而沉浸感受,乃至故事結束學生依舊戀戀不舍,難以忘懷。因此,教師就要趁熱打鐵,讓學生發(fā)揮自己想象力猜測故事接下來會如何發(fā)展,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寫下來,從而完成童話續(xù)寫內容。續(xù)寫素材也不要局限于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尋找一些經(jīng)典童話、當代童話或是教師自己設計童話。
在學生續(xù)寫時,教師要予以科學的續(xù)寫指導,避免學生難以落筆。首先,在開展續(xù)寫之前,續(xù)寫素材一定要是學生熟悉的內容,所以續(xù)寫素材要通讀幾遍,學生對文章有了感情后方可開展。同時,教師也要在學生續(xù)寫前,帶領學生共同來弄清楚故事中每個角色的特點,而后再依據(jù)實際的故事情境,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開展天馬行空的設想再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學生要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到續(xù)寫創(chuàng)作中。其次,續(xù)寫方式不限,可以第三人稱視角,局外人來闡述,也可以是第一人稱,自己就是故事主角。例如,在進行《九色鹿》的童話續(xù)寫中,學生就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九色鹿以后的生活,會遇到什么樣的人,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會緊密聯(lián)系教材中的童話背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相關語言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升華。無論是哪一種人稱的寫作方式,都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童話寓意,為自己日后的創(chuàng)作夯實基礎。
五、拓展形式,引導學生在童話話劇表演中學習語文
有效的童話教學不僅能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尤其關注到了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智力方面的發(fā)展,通過童話教學,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意志毅力、性格品質等非智力方面的培養(yǎng)。童話教學活動必須是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的。兒童有著很強的表演欲,而童話表演正是兒童喜歡的表演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童話表演,可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人物形象,拓展語言表述練習方式,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所以,語文教師要合理開發(fā)和利用童話教學資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童話的過程中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改編童話劇時,對低學段學生,教師就可以選好簡單合適的童話劇本,帶領學生進行排演。對中高學段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自主改編。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也能更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力。劇本準備好后,教師就要將學生加以分工,幾名學生準備演出服裝,幾名學生準備話劇道具,幾名學生則布置舞臺,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突發(fā)各種狀況,教師則要加以引導,輔助學生自主解決。最后,教師則要根據(jù)劇本的角色特點,合理分配角色,在排練的過程出現(xiàn)問題加以調整??偠灾幣叛堇[童話話劇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全程參與,無論是將童話改編成為適合學生角度的劇本,還是服裝背景的布置,又或是最后的表演,都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口語交際、形體表演、思維轉換等,綜合地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善用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達到童話教學的目的?;谛W生愛動腦、樂表達、善模仿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引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豐富奇妙的想象貫穿始終,組織學生聽童話、讀童話、寫童話、演童話。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科學精神,讓學生切實感受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自然法則,提升審美情趣。對童話閱讀,教師要針對童話故事內容精心查閱相關資料作為教學輔助,進行分角色朗讀,促使學生深度感受童話內容。對童話寫作,教師要提供不夠完整的故事材料,讓學生據(jù)此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故事的開頭、中間、結尾或是任何部分的續(xù)寫,讓故事整體更加有趣且完整。對童話話劇,編排演繹童話話劇的過程中,無論是童話改編成劇本,還是場景和頭飾的布置,還有對話和動作,都要讓學生全程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童話教學活動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