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雨
近日,在伊朗萊希政府削減食品補貼導致基本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后,伊朗多地持續(xù)爆發(fā)抗議。圖為位于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菜市場。
近日,在伊朗萊希政府削減食品補貼導致基本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后,伊朗多地持續(xù)爆發(fā)抗議。而在此前的3月16日,伊朗議會通過萊希政府提交的2022~2023財年預算,其中最為重要的變化是廢除了前總統(tǒng)魯哈尼在2018年4月實施的42000伊朗里亞爾兌換1美元的官方固定匯率政策。該政策最初是為結束長期存在的匯率雙軌制而制定,但因不切實際,浮動匯率制仍被保留。官方固定匯率則變?yōu)樽兿嗟恼a貼,也被稱為特惠匯率,主要用于支持基本生活必需品、谷物飼料、藥物和醫(yī)療設備的進口,以保障在美國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下,伊朗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和價格仍能保持穩(wěn)定。因此,萊希政府的此次匯率改革也是對政府補貼政策的重大改革。然而,這一改革很可能是一次冒險的嘗試。
從4月中旬開始,伊朗政府相繼取消了對面粉、雞蛋、奶制品、食用油、谷物飼料等商品的匯率補貼,導致該國市場上大量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并最終引發(fā)伊朗民眾的全國性抗議。截至5月27日,伊朗市場上面粉價格較匯率改革前翻了約四倍、食用油價格漲幅超過80%、雞肉和雞蛋價格翻了約兩倍、糖價漲了七倍。與此同時,里亞爾兌美元的匯率跌幅也達到9%。伊朗民眾的不滿情緒不斷加劇,最終,5月5日伊朗南部胡澤斯坦省爆發(fā)了對物價上漲的抗議,此后抗議活動迅速蔓延至全國并持續(xù)至今,加劇了伊朗政府與社會間的對立。
匯率改革引發(fā)的物價上漲還使萊希政府受到來自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攻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萊希的個人權威。盡管在5月6日,直接向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負責的《世界報》發(fā)文支持萊希政府的改革,但5月7日,另一份直接向最高領袖負責的《伊斯蘭共和報》卻發(fā)表社論讓萊希下臺。這兩份被認為是替最高領袖發(fā)聲的報紙對萊希的一贊一批,打破了外界對最高領袖無條件支持萊希的認知,也激起了保守派內部的競爭。5月8日,一直力挺萊希的保守派議長加里巴夫首次批評其政府的經濟政策。
此外,匯率改革導致的社會和政壇波動還有可能削弱伊朗在伊朗核協(xié)議談判中的地位。萊希政府因急需足夠外匯穩(wěn)定國內物價,對解除能源出口制裁與金融制裁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該情況下,伊朗可能會對美國作出讓步,以盡快重啟伊朗核協(xié)議。但對美國而言,伊朗爆發(fā)的全國性抗議恐使反對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重返伊朗核協(xié)議的共和黨人再次印證“極限施壓”政策的有效性,進而增加拜登政府重返伊朗核協(xié)議的阻力。
萊希政府為何執(zhí)意在此時實施匯率改革?從其官方說明來看,此時進行匯率改革是為解決特惠匯率政策對伊朗經濟造成的七大危害:一是補貼在實際分配上的不公正。由于使用特惠匯率進口的補貼商品是以同一價格出售給所有民眾,這導致高收入群體獲得更多補貼,而真正有需求的低收入群體卻所得很少。二是滋生腐敗。一些投機者并未及時將特惠匯率用于商品購買,而是在自由匯率市場兌換成里亞爾后進行投資牟利。三是造成逆向走私。由于靠補貼進口的商品價格遠低于地區(qū)內其他國家,一些投機商人便將這些商品走私到別國進行出售。四是造成出口減少。五是限制國內制造業(yè)發(fā)展。由于生產商們都想使用特惠匯率進口所需商品,但特惠匯率數(shù)量有限且發(fā)放有優(yōu)先次序,因而生產商會因等待特惠匯率耽誤生產進程。六是導致市場商品短缺。七是削弱了伊朗國內生產者的國際競爭力。
事實上,特惠匯率政策的危害在其確立之初便已被頻繁討論。魯哈尼政府堅持該政策是因為當時伊朗正遭受美國發(fā)起的“經濟戰(zhàn)”,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價格穩(wěn)定是其政府經濟政策的目標,即“保生存”。自2021年8月萊希政府上臺至今,伊朗的經濟狀況并未出現(xiàn)明顯改善,相反各項民眾易感的經濟指標還在不斷惡化。例如,2021年伊朗的年通脹率高達40.2%,比2020年增加了3.8個百分點;2021年的失業(yè)率為12.5%,創(chuàng)近八年來新高。可以看出,現(xiàn)階段伊朗經濟仍處于非常時期,萊希政府選擇在此時放棄“保生存”的特惠匯率政策或有兩大動因。
首先,萊希政府對伊朗未來的經濟前景的感到樂觀。自2018年美國退出伊朗核協(xié)議并向伊朗發(fā)起“極限施壓”政策后,伊朗外匯儲備急劇下滑,至2020年已跌至40億美元。但進入2021年后,得益于美國重返伊朗核談判的順利進展,伊朗石油出口額開始回升,部分海外銀行凍結款項也得以回流,其外匯儲備迅速增加至230億美元,這極大提升了萊希政府對未來經濟向好發(fā)展的信心。2月21日,伊朗中央銀行公共關系主管甚至表示:“即使制裁持續(xù),2023年經濟形勢仍會好轉?!贝送?,萊希政府也一直對在短期內重振伊朗核協(xié)議充滿信心。
其次,萊希政府對匯率改革的補救措施感到自信。為減少匯率改革導致的物價上漲對民眾購買力的負面影響,萊希政府在執(zhí)行匯率改革前已先將就業(yè)者工資平均上調了10%,但事后證明改革引起的物價上漲率遠高于10%。此外,萊希政府還計劃在改革實施后迅速跟進新的精準現(xiàn)金補貼政策,加大對社會低收入群體的補貼力度,取消對占人口數(shù)量10%的最高收入群體的補貼。按其計劃,新政策執(zhí)行后,反映伊朗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shù)將從37.7%降至32.7%,這樣便可實現(xiàn)在匯率改革執(zhí)行后至少兩個月內伊朗民眾平均購買力的提升。然而,多數(shù)民眾在匯率改革過程中并未收到補貼,或被告知不符合申請補貼的條件。
客觀而言,萊希政府的此次匯率改革走向失敗的可能性較大。首先,未來伊朗外匯儲備雖會增加,但其增加限度和周期長度都較為有限,難以保障自由浮動匯率的長期穩(wěn)定。究其原因,一是因俄烏沖突而遭受美西方制裁的俄羅斯降低了石油出口價格,伊朗恐難在自身制裁解除后完全奪回失去的全球能源市場份額。據(jù)路透社5月19日的報道,由于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打折,已導致4000萬桶伊朗原油失去買家。二是即使美國解除針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但未來為迫使伊朗在彈道導彈研發(fā)和地區(qū)問題上讓步,美國仍有可能對伊朗發(fā)起新的制裁,這意味著重振伊朗核協(xié)議后該國外匯增長周期也難以長久。其次,在伊朗國家與社會間矛盾激化且派系政治競爭重新抬頭的背景下,萊希政府為維持政局穩(wěn)定,或將通過在短期內加大對民眾的補貼來延續(xù)其政府合法性,屆時改革前的匯率雙軌制很可能將再次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