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福亮 潘萬貴 林毅輝
急性呼吸道感染屬于鼻腔、咽、喉部位急性炎癥反應的總稱,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病毒感染中以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為主[1-3]。目前根據(jù)該病病原學檢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cute respiratory adenovirus,ADV)感染是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主要引發(fā)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進而死亡[4]。考慮到該病具有發(fā)作急、進展快等特點,因此,臨床針對該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尤為重要,應及時明確病原體種類,進而有利于臨床醫(yī)師給予對癥處理。國內外對ADV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得到廣泛重視,但有關該病混合感染及單一感染的臨床特征比較尚無文獻支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ADV感染患兒混合感染的臨床特征,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9月于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yī)院接受治療的63例ADV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1)納入標準:①符合文獻[5]《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有關ADV感染診斷標準;②年齡≤12歲;③鼻咽拭子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測試其腺病毒為陽性或血清樣本測試其腺病毒-lgM抗體陽性。(2)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異常;②病歷記錄不清楚;③標本不合格。根據(jù)其病原體檢出情況分為混合感染組及單一感染組。
1.2.1 標本采集 按照文獻[6]《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中關于呼吸道咽拭子標本的采集步驟進行操作。操作步驟:用壓舌板輕壓舌部,迅速用棉簽擦拭患者口腔兩側腭弓及咽、扁桃體的分泌物,避免咽拭子觸及其他部位;將拭子頭浸入采樣液中(含有阻止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抗生素緩沖液),在采樣液中壓拭子頭部數(shù)次,棄去尾部,旋緊管蓋,以防干燥。將采集好的樣本注明編號、樣本類型、采集時間。樣本提取前,將采集管(外螺旋扣、耐-80 ℃凍存)旋渦震蕩1 min后混合均勻,再進行核酸提取,樣本采集后應及時檢測,2 ℃~8 ℃保存3 d內完成檢測。
1.2.2 試劑準備 從試劑盒中取出qRT-PCR反應液、qRT-PCR酶混合液、管-引物探針,室溫融化,充分振蕩混勻后瞬間離心。試劑使用份數(shù)N=樣本數(shù)+1管陽性對照+1管陰性對照,配置反應體系,加入離心管中,充分振蕩混勻后瞬間離心,按20 μl分裝至PCR反應管中,并轉移至樣本處理區(qū)。
1.2.3 樣本處理 待測樣本按照核酸提取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核酸提取,并在上述準備好的PCR反應管中分別加入待測樣本核酸、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各5 μl,終體積為25 μl/管,蓋緊管蓋,瞬時離心。
1.2.4 PCR擴增檢測 將PCR管置ABI-7500熒光定量PCR儀(美國應用生物系統(tǒng)公司)擴增檢測,設置其逆轉錄溫度為50 ℃,時間10 min,循環(huán)數(shù)為1 cycle,而預變性及變性溫度均設置為95 ℃,預變性時間控制為5 min,循環(huán)數(shù)為1 cycle,變性時間10 s,循環(huán)數(shù)為40 cycles,退火/延伸/檢測熒光溫度設置為55 ℃,時間40 s,循環(huán)數(shù)為40 cycle。
1.2.5 結果分析 根據(jù)分析后圖像調節(jié)Baseline的Start值、End值及Threshold的Value值(Start值建議設在3~15、End值建議設在5~20,同時調整陰性對照的擴增曲線平直或低于閾值線),點擊Analysis自動獲得分析結果,在Report界面察看結果,利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確定本試劑盒病原體臨界Ct值均為35。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流行病學、住院時間及轉歸情況,并重點分析混合感染組患兒輔助檢查(病原學檢查、實驗室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情況。
63例ADV感染患兒鼻咽拭子實時熒光PCR檢測中單一感染組12例,單一感染率為19.05%,均為腺病毒感染,而混合感染組51例,混合感染率為80.95%。
臨床癥狀分析顯示,混合感染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100%)、發(fā)熱(82.35%)及咳痰(72.55%),而單一感染組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100%)、發(fā)熱(100%)及咳痰(50.00%),兩組各項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續(xù))
混合感染組,男29例(56.86%),女22例(43.14%),男女比例為1.32∶1;好發(fā)年齡段為0~4歲(70.59%);臨床診斷為重癥肺炎有24例(47.06%),肺炎27例(52.94%);發(fā)病主要集中于4~9月(84.31%)。單一感染組男6例(50.00%),女6例(50.00%),男女比例為1∶1;好發(fā)年齡段為0~4歲(66.67%);臨床診斷為重癥肺炎有5例(41.67%),肺炎6例(50.00%),急性胃腸炎1例(8.33%);發(fā)病主要集中于4~6月(91.67%)。兩組性別、年齡、臨床診斷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發(fā)病季節(jié)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流行病學比較[例(%)]
表2(續(xù))
所有患兒均痊愈出院,無死亡病例?;旌细腥窘M住院時間為5~46 d,平均(34.59±4.28)d,單一感染組住院時間為3~22 d,平均(17.42±3.25)d。混合感染組住院時間長于單一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010,P=0.000)。
近年來,急性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現(xiàn)已成為我國兒童主要威脅疾病之一。研究調查顯示,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屬于病毒感染,而在已知的病毒感染病例中,腺病毒占主要部分,較易在局部暴發(fā)流行,因此,針對該病的臨床特征及流行病學研究對臨床診療具有顯著意義[7-8]。本研究將ADV感染患兒分為混合感染組及單一感染組,旨在通過分析其混合感染發(fā)病率及臨床特征,提高對該病的認知,以便臨床針對性給予處理措施。以往研究顯示,ADV感染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年齡其發(fā)病率存在顯著差異[9-10],而本研究通過分析患兒性別、年齡、臨床診斷及發(fā)病季節(jié),發(fā)現(xiàn)兩組患兒性別比例均接近1∶1,提示該病患病率與性別無明顯關系,與以往研究報道的男性易感結果不同[11]??赡苁且驗楸狙芯繕颖玖窟^少,需進一步研究。而兩組患兒好發(fā)年齡段為0~4歲,與王和平等[12-14]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因為該年齡段的兒童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善,較易受到外界細菌及病毒感染,其抵抗力較低,且考慮到ADV感染具有交叉感染的特點,該年齡段兒童大部分集中在幼兒園,給病毒感染創(chuàng)造一定的優(yōu)越環(huán)境,因此較易暴發(fā)流行,且單一感染后較易為二次感染做基礎,以致混合感染。本研究通過對ADV感染患兒的病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臨床診斷主要以重癥肺炎及肺炎為主,其中單一組患兒可能是因為腺病毒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及支氣管炎為主,而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率較低。肺炎是小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性肺炎發(fā)病率逐漸降低,而病毒感染及支原體所致的肺炎發(fā)生率呈現(xiàn)顯著升高的趨勢,其中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主要。研究結果還顯示單一感染患兒主要在4~6月發(fā)病,而混合感染主要于4~9月發(fā)病,兩者發(fā)病時間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單一感染患兒樣本量少有關,其發(fā)病主要為春、夏季,與以往研究得出的秋冬季結果不一致[15]??赡苁且驗楸狙芯坑^察時間較短,未涉及全年,且不同地區(qū)其季節(jié)氣候不同,但ADV活性確與氣候存在密切關系。研究中將混合感染患兒作為研究重點,發(fā)現(xiàn)混合感染以腺病毒混合肺炎鏈球菌及肺炎支原體為主,與其臨床癥狀對應,具體原因尚不明確,而患兒在ADV感染的基礎上伴有不同種類不同數(shù)量的其他病毒感染,表明不同病毒之間存在一定的親和性,可能是因為患兒機體遭受第1種病毒感染后,其呼吸道黏膜結構發(fā)生改變,為其他病毒的侵入打下基礎,進而導致混合感染,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16-17]。因此,可通過發(fā)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提高患兒家屬認知度,進而預防性辨別臨床癥狀,盡早入院治療,以避免出現(xiàn)多種病毒感染的情況。另外單一感染患兒住院時間明顯短于混合感染(P<0.05),證實混合感染患兒隨著病情發(fā)展以致多重感染,在治療方面難度系數(shù)更高,因此住院時間相對延長,應做好防備。
綜上所述,ADV患兒混合感染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發(fā)熱及咳痰,男女比例為1.32∶1,好發(fā)年齡段為0~4歲,主要以腺病毒混合肺炎鏈球菌及肺炎支原體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