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萌
欒花開了。
花瓣不大,也沒有什么味道,小小的花朵,無聲地開,無聲地落。就像趕著完成任務似的,欒花剛把頭臉伸出樹枝來,就在微風下撒了歡兒地扭動著,一不留神就被欒樹媽媽松了手,在空中輕盈地飄舞著,忽然栽了一個大跟頭,便躺在地上了,安安靜靜的。
幾個小瓣,形如琉璃盞,一個個小小的、柔軟的、精致的花芯悶在里面不敢出頭,小心翼翼地蜷縮著,安靜得像個嬰孩。金黃之中有一絲秋天獨有的成熟與穩(wěn)重,而盞底的酒紅色則是優(yōu)雅與溫柔的最好代言。它是小巧玲瓏的,自然是需要萬分呵護的,但它知道自己終是要與粗袤豪邁的大地相擁的,于是更加收斂起來,捂著自己的臉不露出來。這讓它愈發(fā)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了。
欒樹的葉子也不是很大,十幾片葉在一枝細細的條上,透著一種深沉的綠。這種代表著生命的顏色是綿厚的、穩(wěn)重的,是從來不爭風頭的一種從容不迫,它是有修養(yǎng)的,就像一個守候在大家閨秀旁多年的貼身丫頭,從不張揚,從容淡雅。
若走遠去看,便是萬千欒花集于一處,于樹葉之中,渾然成一體,似乎在集體吟誦著,似乎在默默祈禱著。祈禱些什么呢?也許是明天花兒可以開得更動人吧。但它們現在已經讓人感到震撼了,以至于沒有什么別的花能與它們相媲美了。這難道不是嗎?它們像夕陽揮別時云霞所顯現出的金光一樣光彩熠熠,美麗耀眼。
風過林梢,欒樹忽而飄搖起來,一條金黃的河流直沖下來,像銀河在白日里從樹上瀉下,然后在大地間流淌。于是樹上、風里、地間,形成三條河流,彼此默默地相望著。這是無聲的河流,美到令人無法呼吸的河流。在它流淌的時候,仿佛連時間也停滯不前了,就只有人和樹,在這奔涌的河流中都靜默著不說話,無聲地相望著。人癡,樹寐,這是最好的風景。
此時,只有簌簌葉響,那是金色的河流在訴說它的往事。
它有什么往事呢?它也是從一棵小苗慢慢長起來的,只不過,和其他樹相比,它實在顯得太過于安靜,太過于不會彰顯自己。它不像白楊那樣高大筆直,生長于條件艱苦的大漠,也不像南國的木棉花,開得一片火紅,人人稱贊。它的花雖然美,卻美得那么安靜,那么低調,無聲無息,默默綻放著屬于自己的青春。
欒花開了。
望著它的身影,我知道,我也應該像它一樣,一天天積攢力量,從不抱怨,從不張揚,而是始終想著太陽,默默成長。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指導教師:趙純亞
[吉吉工作室][ JIJIGONGZUOSHI]
有些花不光開在枝頭,也綻開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欒花的開放便是如此。在敘述結構上,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完全投入到欒花開放的場景中:先從近處細碎的花瓣寫起:它初露芬芳,是優(yōu)雅與溫柔的代言人,小巧的花羞澀地躲在葉子間,有著環(huán)佩叮當般的美感;再寫遠觀,萬千欒花集于一處,竟然組成一幅壯觀的圖景,像夕陽揮別時云霞所顯現出的金光一樣光彩熠熠。面對此情此景,“我”忍不住駐足思索,為什么欒花美得如此安靜,綻放時卻流光溢彩?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發(fā)出感慨:正是一天天的不斷蓄力、向陽生長,才孕育了生命的厚重。一朵朵欒花,低調而鮮艷,最終的盛放,并非來自季節(jié)的恩賜,而是來自強大的內心。
不畏坎坷,不懼孤獨,低調努力,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這正是欒花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適用文題】美麗的遇見;____的往事;心中的花朵;青春的模樣……
(小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