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南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0)
由于高速公路行車速度較高,一旦出現(xiàn)路線設計不合理的問題,極易引發(fā)特大、重大交通事故,進而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與財產(chǎn)安全。鑒于此,當前應積極做好路線設計安全性評價等工作,合理選取評價標準與方法,提高行車過程的安全性、舒適性。
就安全性評價工作而言,對于提升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開展安全性評價,能夠?qū)β肪€的各項參數(shù)進行準確掌控,進而保證路線參數(shù)選取的合理效果。其次,基于安全性評價工作,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質(zhì)量滿足建設方面的要求與標準,進而提升高速公路運營期間的安全性。路線設計過程中,經(jīng)常由于自然環(huán)境、人為方面等0.2因素,使得路線設計缺乏安全性,進而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發(fā)生頻率的增大[1]。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設計標準與方法,能夠有效化解這一問題。除此之外,對于路線設計的安全性評價,還要從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角度出發(fā),對線路做出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劃,同時還要對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做出綜合考慮,基于上述多種因素對路線設計的安全性做出客觀評價。
1.2.1 空間曲率
作為安全性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空間曲率對路線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期間,要深入研究事故發(fā)生概率和空間曲率指標之間存在的關系,以此為基礎構建二者之間的關系模型(圖1)。從圖1 中可以看出,隨著空間曲率的增加,事故率也在不斷增大。構建關系模型過程中,應當對具體時間做出全面的分析,并將評價標準作為支撐點,對相關高速公路項目的路線情況與信息做出全面的收集與處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數(shù)據(jù)的處理要針對不同車型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評價標準對路線設計的安全性做出判斷。
圖1 空間曲率和事故率關系
1.2.2 平縱組合
高速公路屬于典型的線性帶狀工程,所跨越的范圍較廣,沿線的地質(zhì)條件較為復雜,這也為路線選擇與設計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最終可能導致路線安全性的降低。鑒于此,在開展路線設計安全性評價工作期間,要對沿線的不同地形要素的組合狀況做出全面、深入的調(diào)研,借助透視圖等方法對各項指標的安全性進行評判[2]。這一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平縱線性組合情況較差,應當對兩者之間的參數(shù)指標進行調(diào)整,進而保證縱面、平面之間有著良好的平衡關系,這也將提高路線設計的安全效果。高速公路平面線型組合類型如圖2 所示。
圖2 高速公路平面線型組合類型
1.2.3 運行速度
通過進行運行速度安全性評價,能夠有效減少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因而,評價期間,不能將評價范圍聚焦在一條具體的路線上,同時還要從全局、整體的角度進行安全性方面的考慮。這一過程中,要重點對路線之間的差數(shù)值做出深入的研究,并借助差異化的評價方法對線路設計的安全性做出評判。
1.2.4 可行性標準
對于可行性標準而言,它是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與標準。在開展路線設計安全性評價工作期間,要嚴格遵守這一標準,同時,對于評價期間發(fā)現(xiàn)的不合標準的位置,要及時做出修改,以此提高路線設計的安全性,并確保各項設計參數(shù)滿足安全性要求。比如,評價期間要重點關注曲線之間的長度等參數(shù)[3]。
2.1.1 直線
首先,直線作為平面線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高速公路路線出現(xiàn)了長直線,將導致駕駛員在行車期間產(chǎn)生單調(diào)、乏味的情緒,并且會增加行駛期間的疲勞感,這對于行車過程極為不利。鑒于此,設計過程中應當對直線長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其次,短直線(斷背曲線)在路線中也較為常見。如果路線中的同向曲線間插入了短直線,那么行駛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錯覺,且從線型角度來看,線路不具有連續(xù)性[4]。為解決這一問題,可采用卵形曲線。
2.1.2 曲線
首先,設計期間不能在長直線的盡頭插入小半徑的曲線。同時,相鄰的曲線之間半徑之比不能出現(xiàn)過大的問題,可以將半徑比控制在0.2~0.8 之間。如果線路中存在連續(xù)的多個平曲線,那么曲線的半徑要不斷的增加或減小,且半徑之間的比值應控制在1.5 左右,以滿足曲率均衡變化等方面的要求。其次,路線設計期間,對于曲線半徑的設計要考慮到地形、地質(zhì)以及外界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確保各種線型的合理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當曲線半徑超過3000m,那么橫向力系數(shù)之間相差較小,行車期間會產(chǎn)生不舒服的感覺。但是,隨著曲線半徑的降低,這一不舒適感將會減輕。當曲線半徑小于3000m 時,應重點做好安全性評價(表1)。
表1 圓曲半檢驗
2.1.3 緩和曲線
對于緩和曲線的評價,首先應當在長度方面滿足超高漸變的最小長度要求;其次,應當對速度增加過程中,橫向加速度變化率進行考慮。一般情況下,緩和曲線參數(shù)要控制在R>A≥R/3 之間,且半徑增大的情況下,緩和曲線的參數(shù)要適當減小。
具體設計期間,有的設計人員更偏向于將3%的縱坡納入緩坡的范圍,這一做法是不正確的,這主要是因為3%也受到坡長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來說,緩坡的最大值不能超過2.5%。針對某一坡度而言,設計坡長不能大于設計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最大坡長數(shù)值;如果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連續(xù)采用超過3%的縱坡,那么復合坡長不能大于設計規(guī)范所要求的最大坡長數(shù)值。此外,對于長大下坡問題,路線設計以及安全性評價過程中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由于長大下坡對于重型車輛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5]。如果高速公路存在連續(xù)的長大下坡,將導致制動設備過熱,進而引發(fā)相應的交通事故。路線設計過程中,應盡可能選擇縱坡平緩的線型方案。在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下,如果必須采用連續(xù)下坡的方案,那么應當設置相應的避險車道,尤其在山區(qū)高速公路的設計工作中,這一點尤為重要。應選擇合適位置設置大型貨車避險車道,以提高山區(qū)高速公路的安全水平。就我國的國家級標準而言,連續(xù)下坡長度不應超過3km。相關學者通過研究之后,對于平均坡度與路線長度之間的關系建議采用下表數(shù)據(jù)。雖然在設計過程中對于縱斷面平均坡度、長度之間有著相關的參考值可以借鑒,但具體設計期間還要考慮經(jīng)濟性方面的因素,如表2 所示。
表2 平均縱坡與路線長度的關系
首先,對于平縱組合評價而言,要借助透視圖進行視覺連續(xù)性的檢查,同時還要確保平縱面線型的各項技術指標有著良好的均衡效果。如果發(fā)現(xiàn)平面、縱面的指標較差,那么應當對二者進行優(yōu)化設計,提高組合效果。比如,當平面、縱面指標都比較高,那么可以適當放寬平縱組合之間的參數(shù)要求。其次,如果平曲線的半徑超過了6000m,且縱面坡差不足1%,設計期間可以不考慮平縱組合的相關要求。對于高速公路而言,平縱線型組合評價極為重要,可采用平包豎的線型方式。此外,組合過程中要對合成坡度進行考慮,確保合成坡度不超出規(guī)范的要求。
為提高高速公路通行速度與駕駛體驗,通常會在路中央設置分隔帶,并對其進行綠化處理。如此一來,便可以提高車輛行駛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效果。在此背景下,視距評價就成了路線設計安全性評價中的一項關鍵指標。對于視距評價而言,首先需要對通行車輛的具體類型做出考慮。其次,不同設計速度對于視距的規(guī)定也不同。其中,表3 為設計速度與停車視距之間的關系[6]。此外,設計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圓曲線的半徑較小,且對向車道之間設置了綠化、護欄等障礙物,那么駕駛?cè)藛T的視線就會受到遮擋與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視距的安全距離就會降低,進而使得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概率增大。鑒于此,在開展路線設計安全性評價工作期間,要確保景觀物與障礙物之間處于垂直安放的情況。除此之外,車道的橫凈距應當將設施面作為界限,保證視距滿足最佳安全距離等方面的要求,以此提高車輛行駛期間的安全效果。
表3 設計速度與停車視距的關系
對于運行車速而言,其本質(zhì)上是通過改善相鄰兩個路段之間的指標組合情況,進而減少容許速度差,使得行車期間的安全隱患得以消減。鑒于此,為提高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安全性,不應過于關注全線(局部)的平縱指標情況,而應當將重點放在整體線型的連續(xù)性等方面,確保相鄰路段有著良好的銜接效果。對于高速公路而言,經(jīng)常出現(xiàn)相臨路段速度相差20km/h 的情況。對于此類情況,要從線型方面做出調(diào)整,并適當提升、降低指標,確保困難路段的設計效果。一般來說,借助運行車速進行路線連續(xù)性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兩種:①設計速度和運行速度之間的一致性評價方法。②也可采用運行速度之間的一致性評價方法。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連續(xù)性評價期間,可以將連續(xù)性的等級劃分為3 個等級:好、較好以及不良。對于大型貨車而言,首先要對運行速度進行計算,如果發(fā)現(xiàn)計算數(shù)值少于設計速度20km/h,那么,在頻繁超車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引發(fā)交通事故。
路線設計的水平不僅對高速公路的運行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到行車期間的安全性。因而,當前應加強對路線設計的研究,并積極做好路線設計安全性評價等工作,重點從平面線型、縱斷面線型以及平縱組合等角度,對其做出客觀的評價。同時,還要結(jié)合評價結(jié)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提高高速公路通行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