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芙 Han Sai Por
1.“韓少芙——樹林的靈魂”展覽現場
樹林的靈魂
(The Forest and Its Soul)
2022年4月9日—5月22日
展覽地點:新加坡泰勒版畫院
(STPI Creative Workshop&Gallery)
韓少芙(生于1943年,新加坡),于 1995 年獲得新加坡文化獎。
藝術家的經歷塑造了她低調的美學語言,并以自然、幾何形狀為藝術形式。藝術家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看起來很柔和,使她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辨識度,講述了她多年的經歷。同時,藝術家在美術和景觀建筑方面的專業(yè)背景深化了她對自然和環(huán)境的敏銳理解,并給她的工作也帶來了影響。藝術家大多數作品都受到東南亞熱帶森林中動植物的啟發(fā)。它們反映了該地區(qū)不斷變化的自然景觀,以及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不利影響的砍伐森林行為。
在此次展覽“樹林的靈魂”中,藝術家與STPI深度合作,并使用照片凹版、激光切割等新技術創(chuàng)作了三十多件紙本作品。許多幽靈般的樹的枯枝由紋理紙雕刻而成,再一層一層地疊加,在最后一幀中產生一片樹林,例如作品《在寂靜中》()、“夜與日”系列()。借助激光蝕刻技術,藝術家的素描變成了一片火一般的樹林,正如她的“燃燒的樹林”系列(Burning Forest series)一樣。在 STPI 手工制作的紙上,這兩種方法都留下了標志性的“燒焦”和著色效果,進一步增強了這些作品的顆粒感。
2.“韓少芙——樹林的靈魂”展覽現場
熱帶雨林是熱帶地區(qū)標志性的景觀,生長在熱帶的人都會對它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童年是在熱帶雨林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雨林里的一草一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對自然的喜歡源于生活中我對自然的觀察、接觸和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靈感源自生活的經歷,描繪和塑造出心中要傳達的觀點,或是情感抒發(fā)。熱帶雨林成為我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是很自然的因果關系。
3.韓少芙,《原生》,布面上的木材染制桑樹皮,130×130×2.5 cm,2022,? Han Sai Por / STPI
4.韓少芙,《白色的果實》,雕刻紙漿上的丙烯繪畫,14×19×55 cm,2022,?Han Sai Por / STPI
5-6.“韓少芙——樹林的靈魂”展覽現場
熱帶雨林不只具有景觀價值,它對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人為了經濟、發(fā)展的需求,沒有計劃地過度砍伐樹林,對自然生態(tài)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影響,也對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我們都應該知道,所有的生命和自然是互相依賴共存的,我們要懂得如何取得平衡,知道如何去保護它。但要對自然進行深入的了解需要科學和邏輯的研究和分析。我要讓自己的作品更有說服力,就必須要對自然科學有進一步的研究,只有真正對自然生態(tài)有了深入了解,才能豐富創(chuàng)作的內容和增加作品的說服力。我一直都對自然科學和生物學感興趣,平時閱讀了不少有關的書籍,并且親自到森林里去觀察和體驗,了解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彼此間相互依賴的關系。如果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植物被清除了,它們便沒有了食物和庇護所,也會跟著滅絕。我小時候的很多野生動物、植物現在都滅絕了,年輕一代新加坡人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了。在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還有許多起伏的山丘和樹林;20世紀80年代,當我從英國回來時,以前的山丘和樹林被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樓和平坦的道路,我以前住過的地方已經消失,沒有留下一絲痕跡,這讓我非常吃驚和失落。新加坡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了移山、倒海、造陸的大工程。遺憾的是,我童年時候的景觀記憶被抹平了。我的許多作品都是在追憶小時候我在樹林里溜達時看到的景物。
2010年我的展覽“改變中的景觀”() 就是在表現新加坡不斷變化的景觀,以及它造成的影響。2011、2013、2015、2018 年(韓國)的 “ 黑森林”系列(),以黑色代表被砍伐和燒焦了的樹林,以樹筒、木炭和骨頭的實體裝置呈現出滄桑的實景——沒有了生命跡像的悲哀,希望借此激發(fā)人們對森林中生命的關愛和保護。2022年在濱海劇場展出的 “微生物的景觀”() 裝置展,以黑色陶土雕刻了一百多個不同造型的微生物,表面披著鮮麗的色粉,布置在曲形的走道上。在走道的盡頭,是由樹枝編織而成、懸掛的網中透出的光影,下方圍著一圈質感豐富的樹皮。走道的上方懸掛著飄逸的、樹葉形狀的紙塑,在沉靜里看到微妙的動感,在黑暗里隱約看到一些色彩,制造出森林里隱藏著的神秘微生物的另一種景觀。
我對空間有著超強的敏感性,空間與物體之間的配合、距離和比重在藝術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立體雕塑而言。美是不是藝術的必要因素?美可以是浮夸的,沒有標準的,會對藝術創(chuàng)作造成破壞,但美有時是不能缺少的藝術靈魂,就看藝術家如何去拿捏了。美蘊藏在我藝術創(chuàng)作里,觀眾自然會感受到,我憑著自己的視覺和感覺,把美的分量注入藝術創(chuàng)作中,帶出視覺和感覺的價值和意義。
我喜歡在不同的媒介里實驗和發(fā)現新的思考與創(chuàng)意,只在一條路上一直走到底,不是我的性格??萍疾粩鄤?chuàng)新的時代提供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點子,帶給藝術新的思路和可能性。即使在不同媒介的創(chuàng)作中,我要傳達的信息仍然是一致的,就是我對自然的喜好、對自然環(huán)境的關注,希望能通過我的創(chuàng)作提醒人們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保護。
7.韓少芙,《海的視野》,在STPI特制紙上的丙烯繪畫,127.5 ×166×3.5 cm,2022,? Han Sai Por / STPI
8.韓少芙,《海景》,在STPI特制紙上的丙烯繪畫,125 ×156.5 ×3 cm,2022,? Han Sai Por / STPI
9韓少芙,《在寂靜中》,STPI手工制作的激光切割紙,35.5 ×46×3 cm,2022,? Han Sai Por / STPI
10.韓少芙,《曠野》,紙上平板印刷,74 ×106 cm,2022, ? Han Sai Por / STPI
我的作品有很多是公共雕塑。公共雕塑有著不同的使命,藝術家要接受和尊重委托人,以及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挑戰(zhàn)性較大。材料的選擇、雕塑的構思和造型結構都在挑戰(zhàn)著藝術家的信心和經驗,在感性中要配合理性的思考,并且,時間、精神和體力上的付出都很大。
這次的展覽也是在繼續(xù)傳達我對樹林的感情,“樹林的靈魂” 是這次展出的主題,其中有三十多件作品是在STPI下設的工作坊里完成的。在STPI 的團隊協助下,我利用工作坊里的版畫和紙塑的設備,嘗試了一些新的創(chuàng)作,有傳統(tǒng)的石版畫,也用了現代激光技術在紙面切割和燃燒,營造出樹林被燃燒后的質感和畫面效果??萍寄軒椭囆g家把心中的構想實現,增添了藝術的多元性,在未來,科技與藝術會不斷激發(fā)出新的火花。只要對藝術有熱忱,藝術就會是一件有趣的事,你會陶醉在其中,這是我對年輕人的一點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