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金軍(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畜牧水產站)
牛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該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給養(yǎng)牛業(yè)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臨床癥狀可將其分為急性敗血型、肺炎型和水腫型。因為犢牛免疫系統(tǒng)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抗逆能力相對較弱,更易發(fā)生巴氏桿菌病。2020年10月,江蘇南京某養(yǎng)牛場犢牛突然發(fā)病,根據臨床表現、細菌分離培養(yǎng)等綜合分析后確診為巴氏桿菌病,現將該病具體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及防控措施等總結如下。
1.巴氏桿菌病簡介。在犢牛飼養(yǎng)過程中,受不良環(huán)境因素影響,犢牛極易被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發(fā)生巴氏桿菌病。該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另外,病菌侵害犢牛體表也可引發(fā)該病。巴氏桿菌侵入犢牛體內后,先在呼吸道內繁殖,到達一定數量后,慢慢侵害到肺部并引發(fā)炎癥,導致肺泡氣體交換受到影響,抑制患牛二氧化碳排出和氧氣吸收,嚴重時可使患牛缺氧。
2.多殺性巴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為兩端鈍圓的球形短桿菌,沒有芽孢,為革蘭氏陰性菌。該菌在自然環(huán)境中抵抗力較差,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存活的時間非常短,尤其是在陽光直射下,僅能存活幾分鐘,75%的酒精、來蘇爾、過氧乙酸等消毒液及多西環(huán)素、土霉素、利高霉素等抗生素都能有效殺滅多殺性巴氏桿菌。
3.巴氏桿菌病的流行特點。因多殺性巴氏桿菌受季節(jié)變化影響較小,因此,該病的流行時間較長。當生活在不良環(huán)境中的犢牛自身抵抗力降低后,極易被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引起急性敗血型巴氏桿菌病。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傳播途徑比較復雜,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體表接觸、蚊蟲叮咬等途徑傳播擴散,病牛糞便、汗液、口水、鼻涕、眼淚等都會檢出多殺性巴氏桿菌。
4.巴氏桿菌病的臨床表現。根據病牛臨床癥狀可分為急性敗血型、肺炎型、水腫型等多種類型。
(1)急性敗血型臨床表現。病牛體溫升高,精神萎靡,被毛凌亂,食欲不振,呼吸困難,呼吸常伴有鼻孔出血,鼻涕中帶有泡沫,病牛不定時地流眼淚,個別病例出現腹瀉。急性敗血型巴氏桿菌病的治愈率很低,尤其是犢牛因自身抵抗力差,極易發(fā)生死亡。
(2)肺炎型臨床表現?;挤窝仔桶褪蠗U菌病牛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如呼吸困難、咳嗽,流出的鼻涕中帶有血液,嚴重的因呼吸困難而發(fā)生窒息,甚至出現死亡。病牛精神不振,無精打采,不愛活動,常臥地不起。
(3)水腫型臨床表現?;妓[型巴氏桿菌病牛主要表現為牛各部位腫脹,尤其是眼睛外部輪廓、頭部、胸部、舌頭及咽喉等更為明顯,同時伴有輕微的呼吸困難,口、鼻流出大量液體。
牛巴氏桿菌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是對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使用接種環(huán)或取樣器從牛糞、分泌物及病變組織中采樣,將樣品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檢測。經過革蘭氏染色后,鏡檢發(fā)現兩端有著色的桿菌,即可確定為巴氏桿菌。病變組織主要在病牛的血液、內臟器官、淋巴組織等處采樣,特殊情況也可在病牛體表組織取樣,病牛病變越嚴重,取樣成功率越大。
另外,也可檢驗血清,目前常用的有試劑盒、試紙條檢測,血清學檢測的優(yōu)點是檢測快,操作簡單方便。還有酶聯免疫檢測法和生物鏈的聚合酶鏈反應等檢測方法,酶聯免疫檢測法是對血清中的抗體含量進行定量分析,判斷牛只是否被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生物鏈的聚合酶鏈反應又稱為PCR技術,是當前比較先進的檢測方法,對多殺性巴氏桿菌釋放的核酸進行準確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說明存在多殺性巴氏桿菌,否則沒有該病菌存在,PCR檢測方法精準度高,但缺點是檢測設備和檢測費用較高,對檢測人員專業(yè)技術要求高。
犢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包括化學藥物治療和中草藥治療。
1.化學藥物治療。多殺性巴氏桿菌對多西環(huán)素、利高霉素等抗生素藥物非常敏感,治療效果十分明顯,在用藥中應嚴格掌握使用劑量,確保用藥安全,避免出現藥物中毒情況。臨近出欄的肉牛嚴禁使用,以免發(fā)生藥物殘留情況,如果必須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必須延遲出欄時間,度過休藥期后才能出欄屠宰;奶牛臨近產奶期也嚴禁使用抗生素,如果必須使用,嚴禁出售用藥后奶牛生產的牛奶,需進行無害化處理。
目前,在養(yǎng)牛生產中常用的抗生素有利高霉素、土霉素、煙酸頭孢噻呋、多西環(huán)素等,采用肌內注射的方法進行給藥。多殺性巴氏桿菌對酒精非常敏感。因此,在給病牛注射抗生素前后都要用75%的酒精對注射器、鑷子等器械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避免被多殺性巴氏桿菌污染,引起牛巴氏桿菌病的擴散。
2.中草藥治療。除了使用化學藥物治療牛巴氏桿菌病外,還可使用中草藥治療該病,效果也非常理想。如貝母、知母、黃連、黃芩、梔子、石膏、牛蒡字、白礬、射干、赤芍、山豆根、黃柏、連翹、銀花、荊芥、薄荷、桔梗、白芷等中草藥材對多殺性巴氏桿菌均有較為顯著的抑制作用。水煎灌服或磨粉沖水,治療效果十分明顯。使用中草藥治療牛巴氏桿菌病見效慢,同時由于中草藥具有強烈的刺激味道,可能會發(fā)生病牛抵抗吃藥的現象,需付出較多的人力和時間。中草藥的治療特點為用藥安全性高,無藥物殘留,但治療期較長,用藥不方便。
1.加強消毒工作。巴氏桿菌抵抗力較弱,對大多數消毒液都很敏感,因此,加強養(yǎng)牛場環(huán)境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每周給牛及牛舍四周消毒兩次,外來人員及車輛嚴禁進入生產區(qū),生產區(qū)購置專用的運輸車,以便將生產區(qū)外的飼草飼料、設備設施及其他物品經過消毒后運輸到生產區(qū)內;有條件的養(yǎng)牛場應安裝監(jiān)控設備,供外來人員參觀、學習、指導,生產區(qū)的工作人員進出生產區(qū)必須洗澡、消毒、更換工作服和工作鞋帽。
交替使用消毒劑,并從正規(guī)廠家購買,嚴格按照消毒劑的使用要求進行稀釋配制,在有效濃度和有效期內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防止致病微生物產生耐藥性。消毒劑選擇應遵循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原則,以保證消殺效果理想,要給牛只提供衛(wèi)生安全、舒適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以利于牛只健康生長,充分發(fā)揮其生產性能,增加養(yǎng)牛場的經濟效益。
2.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有條件的養(yǎng)牛場最好采取自繁自養(yǎng)的養(yǎng)殖模式,如果必須引入牛只,需做好牛病流調工作,避免從牛巴氏桿菌病疫區(qū)引入牛只,帶來疾病引起疫情;購買時要經過檢驗檢疫部門嚴格檢疫后,確定沒有巴氏桿菌病及其他疾病時才能引進牛只,購買的牛必須在隔離舍飼養(yǎng),隔離期結束后經檢驗檢疫合格后才能混群飼養(yǎng)。
飼料應符合不同階段牛的
營養(yǎng)需求,各種營養(yǎng)成分含量足量且比例平衡,尤其是犢牛料應容易消化、吸收、利用,杜絕使用發(fā)霉變質的飼料;飲水充足,不能出現斷水情況,飲用水應符合標準,致病微生物、重金屬離子不能超標;每天給牛只提供足夠的活動時間和活動量,以增強牛只體質,同時,定時清掃牛舍,將糞便和其他污物集中消毒后堆積發(fā)酵漚肥,以殺滅致病微生物,保障牛只生活在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及技術人員應勤巡視牛群,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以便盡早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3.科學合理的免疫工作。養(yǎng)牛場應根據本地牛病流行情況,結合本場免疫接種經驗,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嚴格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疫苗,根據疫苗要求進行存放、稀釋、配制,在有效濃度和有效期內使用,以保證免疫接種效果。牛巴氏桿菌疫苗是滅活苗,其安全系數較高,能產生較高水平的抗體,有效防止牛只發(fā)病。
巴氏桿菌病對犢牛的危害較大,給養(yǎng)牛場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預防該病的發(fā)生,需科學接種牛巴氏桿菌病疫苗,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牛舍、活動場所的衛(wèi)生,定期對上述場所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給犢牛提供衛(wèi)生安全、舒適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給犢牛提供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全價配合飼料,飲用水要安全、足量,以保障犢牛健康,降低犢牛發(fā)生巴氏桿菌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