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李園,女,山東曹縣人,河北地質大學,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項目名稱 ]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當代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SQ2021056)資助。
[ 摘要 ]
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發(fā)展具有積極促進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自身信念,加快理念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將傳統(tǒng)陣地建設與新媒體相結合,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從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價值入手,以某大學學生為調研對象,深入分析教育現(xiàn)狀與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全新的發(fā)展策略,以供參考。
[ 關鍵詞 ]
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42
思想教育是近年來教育界較為火熱的話題,大量學者開展研究,研究內容較為廣泛,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質、教育價值與意義、教育內容與原則、教學途徑與方法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人生觀念,促使其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成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 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價值
1.1 作為指引大學生成才的指針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成才的重要關鍵時期,此時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的因素干擾而偏離正確的軌道,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可以促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定自身的信念,注重理想與抱負的追求,學會正確判斷,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良好的指引作用,降低外界不良文化產生的影響,正確引導大學生將自身的思想與民族復興相結合,實現(xiàn)中國夢。
1.2 滿足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需求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前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其自身是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命運與發(fā)展。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堅定自身的信念,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民族復興之間的關系,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肩負起自身的責任,成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樹立遠大志向,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1.3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要求
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將其精神與教育相結合,堅定自身的信仰,強化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堅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應對新時代教育多元化挑戰(zhàn),促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自覺抵制自身不良的思想,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共產主義實現(xiàn)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動時代發(fā)展。
2 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現(xiàn)狀調查
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為明確當前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現(xiàn)狀,以問卷調查方式分析,制定調查問卷,整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相關的數(shù)據(jù)信息,為課題研究提供參考。
2.1 選擇調研對象
在研究過程中,為保證各項研究具有說服性,選擇實際案例作為調研對象,以某高校師生為例,該高校具有典型性,可以代表大部分院?,F(xiàn)狀,符合本次課題研究要求。在研究過程中,以文獻法、問卷法、案例法開展研究,探索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現(xiàn)狀與問題,收集學生對其教育的看法,整理內容,形成資料。
2.2 設計調查問卷
根據(jù)題目設計調查問卷,從理論、現(xiàn)狀、目標、問題、創(chuàng)新、策略等角度探究,隨機對案例高校學生開展調查,制定學生問卷,隨機發(fā)放問卷并回收問卷。
以當代大學生為調研主體,針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看法,學生問卷發(fā)放1 500份,有效回收1 498份,有效回收率99.87 %,如表1所示。
通過上述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高校大部分學生對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具有正確的認知,可主動開展各項學習,具有良好的主動性,整體教學效果良好。
2.3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案例高校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該院校92 %的學生對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較為重視,可以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8 %的學生對其持有無所謂的態(tài)度,整體重視不足,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熱情,影響自身的學習與發(fā)展。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在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2.3.1 虛擬與現(xiàn)實的交互沖擊
當代大學生逐漸受到西方外來文化侵蝕,自身的思想逐漸產生動搖,容易受到外界多種文化誘惑,降低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對相關的理念與內涵理解不足,難以形成正確的認知,最終影響自身發(fā)展。判斷性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深度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當前的背景下,虛擬與現(xiàn)實的交互需要學生做出正確判斷,在批判中掌握新思想,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利用具備的知識解決問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因而需要加強對深度的認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素養(yǎng)水平。
2.3.2 教育與自律的相互碰撞
在開展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過程中重點在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主動掌握相關理念,約束自身行為,但在實踐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與條件限制,教師難以全方位地引導學生,教學氛圍不濃厚,導致學生難以深刻理解其課程的意義與價值,在思想上產生偏差。
2.3.3 理論與實踐的不平衡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明顯的“重理論,輕實踐”情況,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停留在淺層的理論知識中,難以深刻理解知識內涵與本質,在面對復雜環(huán)境挑戰(zhàn)時難以運用自身的理論知識來應對,逐漸產生思想上的偏移,限制自身發(fā)展。
3 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創(chuàng)新策略
3.1 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程作用,系統(tǒng)講解相關理論知識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在開展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應全面開展創(chuàng)新,以思政課程為媒介,形成全新的教育體系,注重知識講解的系統(tǒng)性,打造全新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教育陣地,將知識內容全面落實,促使其深入人心,強化學生自身認知,產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堅定自身信念,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品質,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感染每一位學生。例如,積極推進“三進”工作,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從認知、認同、實踐三個方面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提升學習主動性,切實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強化現(xiàn)有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如構建“課堂派”“云教學”等模式,利用線上教學來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信息手段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本質與內涵,強化主動意識形態(tài),加快教育改革。
3.2 營造優(yōu)質的校園文化氛圍構建德才兼?zhèn)浣逃犖?/p>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具有積極促進意義,利用潛移默化的影響來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應全面開展創(chuàng)新,營造優(yōu)質的校園文化氛圍,將知識內容融入校園中,促使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逐漸掌握思想的本質,受到良好的熏陶,以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可以構建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如將名人名言、英雄事跡、書畫作品、紅色事件等張貼在文化長廊中,也可以制作雕塑來弘揚時代精神,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感。積極構建校園精神文化,如定期播放廣播,唱響思政主旋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為專欄開展各項教學,樹立良好的典型,如在“七·一”“一二·九”等紀念日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時代感,利用現(xiàn)階段的學校教育模式來引導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實現(xiàn)思想發(fā)展的積極向上。
3.3 創(chuàng)建形式多樣的實踐課堂,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積極創(chuàng)新現(xiàn)階段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教育方法來推進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化教育內容,如積極帶領學生參觀相關地紅色教育基地與博物館,感受革命先輩的精神,在學習中實現(xiàn)民族精神的傳承,產生愛國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深入基層活動,通過走進鄉(xiāng)村、走進企業(yè)、走進事業(yè)單位來感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面貌,明確改革開放四十年祖國的變化,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多種形式開展教學,通過社會環(huán)境資源的整合來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支撐各項學習活動的開展,掌握實踐發(fā)展規(guī)律,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品質與能力,成為優(yōu)質的人才。
3.4 老師言傳身教,發(fā)揮標榜作用
任課老師應該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言傳身教,才能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給他們樹立榜樣,無形中就能感召學生對老師進行模仿,以老師作為標榜,從而提高他們自身的社會主義思想。因此,只有從源頭上增強老師群體的社會主義思想意識,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強化老師將自身的理想與教育教學成績緊密結合的意識,才能處理好個人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傳播知識和培育人才為己任,達到對大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日常講習中,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兩人為一組,這樣不但有利于他們傾聽他人思想,發(fā)現(xiàn)問題并為其指出問題,還可以幫助其自身了解到他人的不同意見并改正自身不足,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優(yōu)秀品格,對他人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
3.5 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引導當代的學生對中國發(fā)展形成正確的認識,完善他們對現(xiàn)代中國的認識,明確時代賦予自身的使命,主動將自身理想抱負融入國家與民族的發(fā)展大業(yè)中。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要想提高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首先就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引進新型的教學模式,利用網(wǎng)絡的相互性來滿足人與人的溝通交流。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在線交流溝通,及時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走向及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開展相關的針對性教育。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有效規(guī)劃利用,不但可以提升老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還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任課老師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日常教育中積極宣傳英雄人物的實例,引導學生學習其優(yōu)良品質。例如,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輔助下,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xiàn)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促使他們不斷完善自身政治思想儲備,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只有牢牢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將當下大學生的課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相結合,不斷發(fā)揮學校的引導作用,秉持為學生盡責、為教育盡職的精神,為他們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鋪平道路,也為推動高校教育教學做出貢獻。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明顯的沖擊,導致當代大學生容易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因此,應積極深化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加快教育體制的升級轉型,強化教學模式與策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適應時代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夢瑤. 立德樹人維度下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 南方論刊,2021(5):107-109,112.
[2]劉薇. 團體輔導技術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1(14):185-188.
[3]馬麗丹,許艷麗,熊曉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J]. 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0):45-47.
[4]文萍,馬宏賢,顏彩媛. 新時代大學生黨建立體化工作平臺建設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36(8):74-76.
[5]李紅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實踐[J].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4):17-22.
[6]趙繼穎,孫浩然.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提升路徑研究[J]. 理論觀察,2019(7):12-14.
[7]王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閾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J]. 法制博覽,2020(21):219-220.
[8]馮國芳,史琳. 習近平理想信念重要論述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啟示[J]. 鄧小平研究,2019(6):1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