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妍 蔣海杰 劉艷 孔曉梅 劉李平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內(nèi)科,遼寧 大連 116022)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fā)病迅速、病情進展快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心電圖檢查常用于檢查心肌梗死,但30%左右患者無典型的胸痛表現(xiàn),僅在發(fā)作時心電圖才可檢出典型的心肌梗死特征性ST段改變〔3,4〕。因此,尋找及時有效的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指標尤為關(guān)鍵。微小RNA(miRNA)是長度為18~22 nt的一類非表面RNA,在蛋白翻譯和靶基因過程中發(fā)揮顯著作用。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具有明顯相關(guān)性〔5,6〕。本文探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表達與心肌損傷和心功能相關(guān)性,旨在為診斷和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指導。
1.1一般資料 選擇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組,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7〕中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②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③精神疾病者。急性心肌梗死組男35例,女28例;年齡65~78歲,平均(71.28±4.53)歲;體重指數(shù)18~27 kg/m2,平均(22.73±1.95)kg/m2。另選擇醫(yī)院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65~79歲,平均(71.41±4.98)歲;體重指數(shù)18~26 kg/m2,平均(22.26±1.89)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臨床資料完整且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表達測定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測定miRNA-34a和miRNA-126表達,具體方法:采集受試者5 ml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10 min,3 000 r/min,半徑10 cm,收集患者血清,采用Trizol試劑盒提取血清中總RNA,測定RNA純度和濃度,取1 μg逆轉(zhuǎn)錄,生成cDNA。采用SYBR綠色染料法定量檢測,依據(jù)逆轉(zhuǎn)錄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逆轉(zhuǎn)錄cDNA,內(nèi)參基因選擇U6,檢測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表達。取cDNA進行qRT-PCR,反應條件:95℃預變性5 min,95℃ 15 s、56℃復性20 s,72℃延伸45 s,共完成32個循環(huán),每個樣品設(shè)置3個復孔。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采用2-△△Ct法計算miRNA-34a和miRNA-126 mRNA相對表達量。
1.2.2心肌酶測定 采集受試者5 ml空腹外周靜脈血,以10 cm半徑、3 000 r/min轉(zhuǎn)速,離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心肌肌鈣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
1.2.3心功能測定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測定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行χ2檢驗、t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價值;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與心肌酶和心功能相關(guān)性。
2.1兩組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相對表達量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組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相對表達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相對 表達量比較
2.2兩組心肌酶指標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組血清cTnI、CK-MB和CK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肌酶指標比較
2.3兩組心功能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組LVEDD和LVESD顯著高于對照組,而LVEF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比較
2.4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與心肌酶和心功能相關(guān)性 miRNA-34a與cTnI(r=0.673)、CK-MB(r=0.748)、CK(r=0.659)、LVEDD(r=0.725)和LVESD(r=0.796)呈線性正相關(guān),而與LVEF(r=-0.829)呈線性負相關(guān)(均P<0.05);miRNA-126與cTnI(r=0.709)、CK-MB(r=0.762)、CK(r=0.718)、LVEDD(r=0.654)和LVESD(r=0.823)呈線性正相關(guān),而與LVEF(r=-0.793)呈線性負相關(guān)(均P<0.05)。
2.5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價值 經(jīng)ROC曲線分析,miRNA-34a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靈敏度為73.68%(28/38),特異度為64.00%(16/25);miRNA-126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靈敏度為72.09%(31/43),特異度為65.00%(13/20)。見圖1。
圖1 ROC曲線分析血清miRNA-34a和 miRNA-126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內(nèi)粥樣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從而造成冠狀動脈阻塞,產(chǎn)生局部心肌缺血性壞死和損傷,可表現(xiàn)為胸骨后壓榨性疼痛,甚至可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伴隨心電圖改變及心肌酶顯著增高〔8~11〕。心肌酶通常包括cTnI、CK及CK-MB。當心肌細胞膜通透性增強或缺血壞死時心肌酶進入血液內(nèi),故而測定心肌酶有助于心肌損傷診斷〔12,13〕。CK-MB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的金標準,且是心肌酶譜的核心,但由于CK-MB半衰期較大,對一些臨床癥狀不明顯者,可能會由于錯過最佳診斷期而耽誤治療〔14〕。cTnI具有調(diào)節(jié)橫紋肌與心肌的收縮作用,僅存在于心室肌與心房中。外周血血液中cTnI在生理狀態(tài)下含量極少,當出現(xiàn)心肌受損,則會導致大量cTnI釋放入血,在心肌梗死血液中明顯增高,在檢測心肌損傷中具有較高特異性。本研究表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肌損傷。
miRNA是廣泛存在于真核細胞且進化高度保守的一類非編碼小分子RNA,主要通過誘導序列特異性靶RNA降解或抑制RNA翻譯來調(diào)控分化、凋亡及增殖等細胞生物學變化。miRNA對人體各類組織、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具有重要調(diào)控作用。miRNA在冠心病基本病理特征如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5〕。miRNA在心臟組織的失衡表達可能是心臟功能和形態(tài)改變的原因之一〔16〕。miRNA-34a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中高表達,且可作為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的一項預測指標。有研究報道顯示〔17〕,miRNA-34a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高表達,認為其可能參與了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且可作為反映冠心病病情嚴重程度的血清學指標。miRNA-126能夠減少新生血管,使血管壁功能和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還能夠通過上調(diào)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表達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發(fā)展〔18〕。miRNA-126具有抑制血管炎性反應和維持血管結(jié)構(gòu)的作用,且與再灌注損傷嚴重程度相關(guān)〔19〕。譚順林〔20〕研究報道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NA-126表達高于健康體檢者,且心功能Ⅳ級血清miRNA-126表達高于Ⅱ級和Ⅲ級,Ⅲ級高于Ⅱ級,可見血清miRNA-126表達與心功能相關(guān)。本研究表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明顯升高;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綜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NA-34a和miRNA-126高表達,具有良好診斷效能,且與心肌損傷和心功能密切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