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娜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呈局限性或廣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縮,其發(fā)生與心理、飲食、環(huán)境等因素密切相關。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起病緩慢、病情遷延難愈,患者常伴有明顯的胃黏膜糜爛、出血,存在一定的癌變風險,且有研究指出腸上皮化生、異性增生均是CAS的病理表現(xiàn),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病情會呈進展性發(fā)展,最終會發(fā)展為胃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來,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逐年上漲,臨床常采取四聯(lián)療法治療此類患者,但是部分患者病情仍遷延不愈,病情存在進展的趨勢,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因此,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影響因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對控制病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诖?,本研究回顧性收集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特征,旨在分析患者病情進展的影響因素,以期為后期實施相應干預措施提供理論指導?,F(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排除及納入標準篩選出82例患者。
(1)納入標準:①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與《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中相關標準相符,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癥狀,如1上腹痛、腹脹、餐后飽脹及早飽感,進食可加重或減輕等,可伴有食欲減退、噯氣、反酸等癥狀;胃鏡檢查可見黏膜紅白相間,白相為主,黏膜皺襞變平或消失;經胃黏膜病理組織活檢明確存在黏膜腺體萎縮;②患者的病例及隨訪資料完整;③病程超過6個月;④所有患者均遵醫(yī)囑行標準四聯(lián)治療(奧美拉唑腸溶片+枸櫞酸鉍鉀顆粒+阿莫西林膠囊+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
(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放療或化療史;②既往有精神病史;③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④合并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疾病;⑤免疫系統(tǒng)異常;⑥合并消化道潰瘍;⑦既往有消化道手術史。
1.3.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295,規(guī)格:20 mg),1次/片,2次/d;枸櫞酸鉍鉀顆粒(西安利君方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1023690,規(guī)格:1 g∶110 mg),使用50 mg的溫水沖服,1次/袋,4次/d;阿莫西林膠囊(康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395,規(guī)格:0.125 g),0.5 g/次,3次/d,每日總劑量不超過4 g;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北京京豐制藥(山東)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825,規(guī)格:0.1 g],0.2 g/d,2次/d。連續(xù)治療2周。
1.3.2 病情進展判定方法
隨訪2年期間,所有研究病例均完成定期復診,利用胃鏡檢查結合胃黏膜病理組織活檢明確患者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發(fā)生情況。根據(jù)患者病情進展情況進行分組(發(fā)生病情進展組、未發(fā)生病情進展組)。
1.3.3 基線資料調查
研究者詳細統(tǒng)計所有患者的基線資料,主要包含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病程、受教育程度、家族慢性萎縮性胃炎史、合并糖尿病,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糖尿病診斷標準;合并高血壓,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壓診斷標準;飲酒史、吸煙史、飲食習慣、服用致胃炎藥物、膽汁反流、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通過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反應性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明確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強代謝型、弱代謝型)。
(1)病情進展情況:統(tǒng)計隨訪2年期間82例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進展為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例數(shù)。(2)基線資料比較。(3)將初步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作為自變量并賦值,采用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影響因素。
臨床主要癥狀為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胃脘飽脹、消瘦乏力、食欲減退,可伴有反胃酸等癥狀、腹瀉等,個別患者伴有黏膜糜爛、上腹明顯痛感及出血。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鏡下可見黏膜紅白相間,白色黏膜為主,皺襞變細或平坦,黏膜血管顯露,及黏膜呈顆粒或結節(jié)狀等,亦可有黏膜糜爛,出血現(xiàn)象;胃黏膜活檢顯示黏膜固有腺體減少,代之以幽門腺化生或腸腺化生,間質炎癥浸潤顯著。
隨訪2年期間,82例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出現(xiàn)腸上皮化生有9例、不典型增生有5例、胃癌為0例,發(fā)生病情進展的患者共計14例,病情進展率為17.07%(14/82),病情未進展率為82.93%(68/82)。
發(fā)生病情進展組患者飲酒史、辛辣飲食習慣、Hp感染、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強代謝型占比高于未發(fā)生病情進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病程、受教育程度、家族慢性萎縮性胃炎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服用致胃炎藥物、吸煙史及膽汁反流占比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發(fā)生與未發(fā)生病情進展組的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以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情況作為因變量,出現(xiàn)病情進展賦值為“1”,未出現(xiàn)病情進展賦值為“0”,將2.2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飲酒史、飲食習慣、Hp感染、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納入作為自變量并賦值說明,見表2。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有飲酒史、飲食辛辣、Hp感染、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為強代謝型是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危險因素(>1,<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影響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淺表性胃炎發(fā)展而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慢性萎縮性胃炎列為胃癌前病變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具有阻斷慢性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fā)展為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是胃癌的作用。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以標準四聯(lián)藥物治療為主,能有效阻礙病情的進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標準四聯(lián)治療后仍會出現(xiàn)病情進展,加大治療難度,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
本研究中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臨床特征主要為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胃脘飽脹、消瘦乏力、食欲減退,可伴有反胃酸等癥狀、腹瀉等,個別患者伴有黏膜糜爛、上腹明顯痛感及出血。隨訪2年期間,82例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率為17.07%,需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因此,為了有效避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的不斷進展,分析導致病情進展的影響因素,并提前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意義重大。
本研究初步比較發(fā)生病情進展組與未發(fā)生病情進展組患者基線資料發(fā)現(xiàn):發(fā)生病情進展組患者飲酒史、辛辣飲食習慣、Hp感染、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強代謝型占比高于未發(fā)生病情進展組,并經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有飲酒史、飲食習慣辛辣、Hp感染、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為強代謝型是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危險因素。而吳玉秋等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疾病進展受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齡、膽汁反流與胃癌家族史因素影響,與本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樣本量大小、樣本量年齡、藥物治療方式不同有關。逐個分析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原因:(1)飲酒史: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長期攝入酒精不僅會影響臨床四聯(lián)藥物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而且酒精會刺激患者的食管及胃黏膜,減少胃液、胰液的分泌,加重消化功能失常程度,繼而導致胃黏膜出現(xiàn)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增加患者病情進展風險。對此,建議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對于有飲酒史的患者應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飲酒的危害,并監(jiān)督患者治療期間少飲酒或戒酒,以保證治療效果,降低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情進展風險。(2)飲食習慣:辛辣的飲食對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會明顯增加患者胃腸的負擔,可能會引起胃黏膜病變,患者病情轉歸情況較差,進而增加患者病情進展風險。對此,建議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對于偏愛辛辣刺激性飲食的患者,應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飲食結構,叮囑患者應以清淡食物為主,嚴禁食用辛辣食物,促進其健康行為,以降低病情進展發(fā)生風險。(3)Hp感染:有研究指出,Hp感染程度和胃黏膜炎癥程度呈正相關。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厭氧型螺旋桿菌,主要寄生于機體胃黏膜表面,在定植到胃后會對胃黏膜產生影響,還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Hp感染的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黏膜遭受長期的炎癥刺激,可使胃黏膜微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細胞增殖異常,引起胃潰瘍、胃黏膜發(fā)生萎縮,進而促進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誘發(fā)胃癌。對此,建議臨床醫(yī)務工作者應于患者就診時檢查其Hp感染情況,發(fā)現(xiàn)Hp感染陽性者要給予相應殺菌藥物治療,徹底清除Hp,進而降低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風險。(4)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呈強代謝型患者的胃pH值會更低,可影響四聯(lián)藥物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并且藥物長期處于亞抑制濃度狀態(tài)下,會引起細菌的微進化和耐藥菌株出現(xiàn),使得Hp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耐藥性增加,直接影響四聯(lián)藥物療效,增加患者病情進展風險。對此,建議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在患者就診時應進行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及Hp藥敏試驗,明確患者基因多態(tài)性及Hp耐藥性后選擇最佳的藥物方案,以降低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風險。
綜上所述,有飲酒史、飲食習慣辛辣、Hp感染、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為強代謝型是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危險因素,臨床應重視伴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并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未結合其他醫(yī)院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且樣本量較小,此為本研究的局限性,未來還需開展多中心研究并增加樣本量分析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進展的危險因素,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