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鞈?/p>
【摘要】 村上春樹在短篇小說《泰國之旅》中講述了主人公早月的覺醒歷程。在外界的引領(lǐng)與療愈之下,她一步步認識到是心中的仇恨使自己陷入困境,也逐漸領(lǐng)悟了生命的意義,從而邁向正常的生活。小說體現(xiàn)了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在于對人生的自由追求的核心思想。
【關(guān)鍵詞】 《泰國之旅》;村上春樹;覺醒
【中圖分類號】I1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2-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04
1995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阪神大地震震動了整個日本,隨后不久又發(fā)生了奧姆真理教發(fā)動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一系列可怖的事件為日本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在災(zāi)難接連降臨之時,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身邊的世界,發(fā)現(xiàn)它實際上是極不安全,隨時可能崩塌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這兩個事件為背景,先后創(chuàng)作了六篇小說,并將其整理為短篇小說集《神的孩子全跳舞》出版?!短﹪谩肪褪瞧渲械牡谒钠≌f。
本篇小說的主人公早月所代表的是因為內(nèi)心的仇恨而失去真正的自我的一類個體。作為一個小有成就的中年女醫(yī)生,她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內(nèi)心卻一直被常年的陰影所籠罩。在阪神大地震發(fā)生不久之后,早月前往泰國去參加一場學(xué)術(shù)會議,而后在一個碰巧的機會下結(jié)識了導(dǎo)游尼米特,并在他的指引下接受了一位老婆婆的心靈治療,從而找尋到了心靈的出口。縱觀《神的孩子全跳舞》中的六篇小說,主要都是表現(xiàn)災(zāi)難來臨時人們對于自身心靈之空虛與創(chuàng)傷的猛然覺察,以及他們在地震之后逐漸轉(zhuǎn)變的過程。而村上春樹將這一篇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設(shè)置在遠離地震中心,甚至遠離日本本土的泰國,更是弱化了地震本身的存在,而強調(diào)人自身的心靈的震動。本文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來探究主人公早月是如何別人的幫助下走向的自我覺醒,其中又蘊涵著村上在生命意義方面怎樣的思想。
一、早月的心理困境
小說的主人公早月在少女時期遭受過性侵,多年以來她的心中一直填滿了對于“那個男人”的仇恨。據(jù)文學(xué)評論家加藤典洋推斷那個男人是她的繼父,他凌辱了早月,致使她懷孕并墮胎。這樣噩夢般的經(jīng)歷無疑給早月帶來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強奸創(chuàng)傷綜合正指出,在遭遇性侵之后的一段很長的時間,被害少女的情緒逐漸平緩下來了,但是仍舊有許多遺留下來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持續(xù)幾個月甚至幾年、幾十年。并且,研究顯示受父親性侵的女性往往會面對更多長期性心理上和社會方面的問題,盡管對早月實施暴行的是她的繼父,但這樣一種家庭內(nèi)部的關(guān)系給她帶來的傷害有增無減。早月唯一可以尋求幫助的庇護者——母親,也并沒有給予她身心上的保護。小說中,“父親死后不到一個月,母親就把一堆爵士樂唱片連同音響裝置處理得一干二凈”①。因此,這一次的傷害本身使她的心靈產(chǎn)生了難以愈合的缺口,甚至影響到她多年之后的婚姻和生活。
然而這只是早月空虛的生活的起點,由這一事件所衍生出的她自己心中累積的仇恨才更為致命。早月本身是一個善良的人。在乘坐的飛機上出現(xiàn)病人的時候,她雖然擔心像以往一樣又遇到和診所醫(yī)生撞到一起的尷尬處境,還是決定聯(lián)系乘務(wù)員嘗試救治??墒牵@一個善良的人,內(nèi)心卻被仇恨控制了。如果說她的繼父對她犯下那樣的罪行是人性中惡的體現(xiàn),那么“惡”以這樣的方式降臨在早月身上之后,以仇恨的形式占領(lǐng)了早月的心靈,并隨著歲月的增長變得越發(fā)頑固。幾十年來,早月的生活都被對于繼父的仇恨所囚禁,一刻不得安寧。她在泳池旁做的噩夢就給出了這樣的暗示:一開始她只是從鐵絲籠外觀察那只發(fā)抖的兔子,“可意識到時,她本身成了兔子”,被困在籠中。
早月原本在美國的醫(yī)院從事研究,事業(yè)蒸蒸日上,研究也初見成果,但是婚姻的破裂加之在美國遭遇的一系列不順的事情使她的身上“有什么短路了”,不顧同事的勸阻執(zhí)意回到日本。很顯然這并不是她自己清楚考慮過后做出的選擇,更像是一個情緒化的決定。盡管她漂亮、聰明、剛強,生活也十分光鮮,但仇恨使她喪失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的能力,以至于在很多時候她并不能弄清楚自己內(nèi)心的真正想法。此外,讓那個男人得到報應(yīng)的念頭更是占據(jù)她的頭腦長達三十年之久,在這三十年里,“她一次也沒看丟他的行蹤”??墒?,在被問到在神戶有沒有認識的人時,早月卻斷然地否決了??梢钥闯觯龑嶋H上不愿意提起那個她深深憎恨的人,想要抹去這段經(jīng)歷。這樣矛盾的想法更加突出地表現(xiàn)出了仇恨給她的心靈帶來的空虛和混亂。早月是村上塑造出的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生命軌跡的人物形象,但她同時也代表了像她一樣遭遇過侵犯,并在之后的生活中無法擺脫其影響的一類人。更廣泛地來看,她的形象可以反映每一個被心中的仇恨所挾持而喪失對生命自由追求的個體。
二、覺醒路上的“導(dǎo)游”
小說中的早月是幸運的,當她帶著沉重的仇恨走過了一半的人生時,在泰國遇到了幫助她走出困境的引路人——尼米特。尼米特是負責早月泰國一行的導(dǎo)游兼司機,一個看起來古板、沉默,并帶有一點洞察世事之感的人物。在早月的心理發(fā)生轉(zhuǎn)變的過程中他就像是一個閱歷豐富的智慧長者,在不經(jīng)意間對早月循循善誘。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交談之后,尼米特大概體察到了早月心中的陰影。他先是帶領(lǐng)早月前往一個無人使用的帶游泳池的別墅,讓她痛快地游幾天泳。在這五天的時間中,早月沉浸在一種全然不思不想的狀態(tài)中,并且意識到懷著這樣心理狀態(tài)來生活正是她所向往的。在假期即將結(jié)束時,尼米特又請早月去見一個老女人,為她做心靈的治療。
除此之外,尼米特與早月之間的談話也對早月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在尼米特與早月聊天的過程中,爵士樂作為一個話題被多次提起。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尼米特開車帶著早月前往度假村的路途中,尼米特音響中放的老爵士樂勾起了早月對有關(guān)父親的記憶的回憶。在父親去世之前她還沒有遭遇過那樣的侵害,生活也是順順利利的。對于早月而言,那段時光里的爵士樂所代表的是心靈的幸福與自在。
第二次聊到爵士樂是在游泳歸來的途中,尼米特和早月說到他之前的雇主——一個挪威寶石商人。在那個商人去世之前的三十三年間,尼米特每天都跟隨著他,幫他做事。尼米特講到挪威主人曾讓他聽一首爵士樂的事情,他從樂曲中聽出了主人所說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的自由魂,但卻不能弄清是否確實是自己聽出來的,因為長久的相處已經(jīng)使他與挪威商人從某種意義上同心同體了。早月與仇恨的關(guān)系似乎也是如此。在與仇恨長期共生的過程中,它仿佛變成了早月的雇主,使早月在不知不覺中模糊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對它言聽計從了。尼米特對此是毫不后悔的,他主動地接受了這種同化,因為這正是他想要過的生活(至少從尼米特的表述上看),但早月卻是被動地被同化。當尼米特問她如果人生重新來過,是否還會選擇同樣的人生時,早月的回答是“不清楚啊”,“預(yù)料不出”。這個問題或許提醒了早月在與仇恨共存的過程中她已經(jīng)逐漸喪失掉了自身精神上的獨立性。
見過老女人之后,在機場的咖啡屋里,尼米特給早月講起他的挪威主人告訴他的北極熊的故事。在主人的講述中,北極熊一年只交配一次,剩余的時間都在深深的孤獨中度過。這樣的生活在早月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尼米特替她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那么北極熊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主人給出的回答以簡潔具體的語言直接點明了早月所需要反思的核心問題——“我們活著又到底是為了什么呢?”早月的生活正是北極熊的翻版,深陷在無意義的孤獨之中。雖然她被仇恨所困,無法清晰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但當她在尼米特的引導(dǎo)下跳出自我去看待北極熊的生活時,便能夠發(fā)現(xiàn)這樣的生活是沒有意義且荒謬的。同樣,村上春樹將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設(shè)置在遠離日本的泰國大概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這樣的理由——唯有跳出那個熟悉的自我,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才更容易看清自己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走出困境。
三、走出人生的困境
起初,對于是什么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如此空虛,早月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直到被尼米特所引見的老女人一語道破心中的癥結(jié)。老女人用一種“預(yù)言夢”的方式告訴早月她的身體里有一顆“舊石子”,并且說在不久后她會夢見一條大蛇把那顆石子吞下去。最后老女人又補充說“那個人沒死”,“那個人”就是指的早月一直以來憎恨的那個男人,而預(yù)言中的石子所象征的便是早月的仇恨,早月必須要拋掉它才能夠順利地生活。關(guān)于這個老女人的身份以及她是如何做出預(yù)言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她做出了如此神奇的預(yù)言,就使這個“心靈的治療”帶有了一種神話化的色彩。
除此之外,小說中特別寫到的灰毛猴也極具神話化色彩。在尼米特開車帶早月前往帶泳池的別墅時,途中要翻過一座山,文中這樣寫道:“灰毛猴們沿路邊坐成一排,以算命似的眼神定定地注視著疾馳而去的汽車。” ② 猴子在日本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猴子是有靈性的。在日語里,猴子的發(fā)音與“去”同音,因此這種動物也被賦予了驅(qū)除災(zāi)禍和病苦,帶來智慧和幸福的含義。并且在后面灰毛猴又再一次出現(xiàn),也是“默默無聲地注視著她”。由此可以引發(fā)出這樣的猜想:早月來到的這個帶有神秘意味的別墅可能是村上所設(shè)計的一個被賦予了某種祝福的非現(xiàn)實世界。
村上春樹采用這樣的設(shè)計,一方面或許是因為在所經(jīng)歷的這樣深重的災(zāi)難面前,即便是有合適的契機,早月也很難靠個人的力量來擺脫仇恨的控制。他安排這些情節(jié)便給了早月一個走出困境的出口。另一方面,神話化的敘述方式能夠超越所敘述之事的表象,從而抵達其本質(zhì)。老女人的預(yù)言就是以這種方式指出來早月所面對的困境的本質(zhì)。
想要真正地走出困境,在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困境是什么之后,弄清要怎樣從思想上“走出”也同樣重要。在小說開篇的部分,早月在飛機上吃荷爾蒙的時候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她再次心想,更年期這玩意兒想必是神對人類——對活個沒完沒了的人類的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警告(或捉弄)?!雹鄞蠖鄶?shù)人并沒有能享受發(fā)達的醫(yī)療帶來的生命延長所提供的好處,反而是需要面對更多讓人煩惱的問題。這個想法實際上就是在問人們因何而生。
為早月預(yù)言夢境的老女人和她說:“你一定要把石子扔到什么地方去才行,否則死后燒成灰,也還是有石子剩下?!雹芤簿褪钦f,如果生的時候未能拋掉仇恨,自由地生,到死時也無法順利地死去。在返回別墅的路上,尼米特也告訴早月“生與死在某種意義上是等價的”。這里就體現(xiàn)了西方存在主義的生死觀中的一些思想:生與死并不是對立的,死亡是生的一種延續(xù),是生的條件;而生與死都是人的存在的一種形式,人對于生的本真的追求只有在認識到死亡將在某刻到來之時才會被激發(fā)出來。
同時,小說中的生死觀還帶有著日本民族的獨特思想傾向:日本人在承認生與死是存在的兩個階段的基礎(chǔ)上,還追求“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存在境界,生的時候要自由燦爛地生,死的時候也要在最燦爛的時刻超脫地死。早月在前面三十多年的歲月里一直在仇恨中生活,她的生缺少自己的意義與色彩,即便是某一天死去靈魂也會一直被禁錮著。在接受老女人“治療”的當天夜里,早月意識到了自己在向死亡過渡,意識到了是她自己的仇恨的想法使得自己總是處于痛苦之中,也意識到了她之前所過的生活如同石頭般毫無生氣,而她對于自由地生的追求也終于被激發(fā)了出來。
小說的最后,早月決定聽從那個老女人所說的夢的預(yù)言,等待夢的到來,等待大蛇將她心中的仇恨消除。坐在返回日本的飛機上,早月又想起了父親在世時常聽的《四月的回憶》,這也暗示著早月意識到了她所剩余的人生的出口所在。“我將這樣重返日本,早月想道?!边@一次返回日本不再是由于身體的短路,而是心境平和的,早月由自我決定的,帶著重生的期待而返。
綜上,《泰國之旅》將目光從災(zāi)難本身延伸到以不同的想法看待這場災(zāi)難的人們身上,從而引出對深陷于仇恨的早月逐漸走出困境的講述。從這一篇作品可以看出村上創(chuàng)作這一部小說集的目的不僅限于反映地震對于人們心靈的震動,更是在關(guān)注到當時日本社會大環(huán)境下人們精神上的普遍空虛和混亂之后為鼓舞每個社會個體尋找生命的意義而作,蘊含著村上對于社會中個人的命運與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注以及對生與死意義的獨特思考。
注釋:
①②③④村上春樹:《神的孩子全跳舞》,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75頁,第78頁,第70頁,第85頁。
參考文獻:
[1]李沛紅.日本文學(xué)中的極致審美——死亡美學(xué)[J].青年文學(xué)家,2019,(18):118-119.
[2]馬薇.淺議村上春樹小說中的存在主義死亡意識[J].西安社會科學(xué),2010,28(04):160-161.
[3]夏麗麗.遭父性侵女性成年后的家庭困局——一項基于系統(tǒng)視角和依戀理論的臨床案例分析[J].社會工作,2017,(04):54-64+110.
[4]尚一鷗,孟慶樞.文學(xué)史意義的地震災(zāi)難講述——以村上春樹的《神的孩子都跳舞》為中心[J].東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03).
[5]村上春樹.神的孩子全跳舞[M].林少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6]崔育源.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學(xué)——論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J].散文百家(理論),2021,(10):16-17+19.
[7]孟辰.村上春樹作品中的精神療愈和自我救贖[J].大眾文藝,2021,(15):25-26+29.
[8]張新.在行走中療愈——論村上春樹小說中的旅行書寫[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2021,(01):120-127.
[9]胡冬霞.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J].今古文創(chuàng),2021,(03):30-31.
[10]鐘康睿.《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村上春樹的生命奧秘[J].大眾文藝,2020,(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