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英杰
(1.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深井開采實驗室,山東 萊州 261442;2.山東省深海深地金屬礦智能開采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014)
緩傾斜中厚礦體在金礦山中所占比重較高,礦體傾角較緩造成礦石搬運困難,不適用淺孔留礦法等靠自重運輸?shù)牟傻V方法,15m以下的礦體厚度也限制了分段崩落法或垂直走向進路法的應用。對此種礦體,合理的采礦方法選擇一直是制約礦體安全高效回采的重要方面,也是礦山亟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對于開采此類礦體,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是上向水平進路充填采礦法。對于此類采礦方法,很多學者在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充分的研究,王炳文[1,2]等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確定了采場進路最佳跨度,極大提高了采場生產能力。宋恩祥[3]根據(jù)礦山實際情況,將原有的空場中深孔采礦法改為盤區(qū)機械化上向水平分層進路充填采礦法,極大地降低了采場損失率及貧化率。
針對膠東某礦山上向水平進路充填采礦方法礦石回采效率低、充填不接頂問題嚴重、工人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在原方法基礎上,通過合理安排回采順序提高了進路回采效率、降低了施工及安全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安全效益,值得推廣。
膠東某礦山主采礦脈礦體呈大脈狀,在走向及傾向上均呈舒緩波狀,走向NE60°,傾向SE,傾角為28°~32°,平均厚度13.8m,平均品位為1.7g/t。礦石為黃鐵絹英巖和黃鐵絹英巖質碎裂巖,賦存于厚大斷裂蝕變帶中,礦體的頂?shù)装鍑鷰r為構造破碎蝕變帶和玲瓏、文登超單元花崗巖[3]。
目前主要采用盤區(qū)式上向水平分層進路充填采礦方法回采礦體,采場進路沿礦體走向布置,采場進路回采結束并充填后再進行相鄰進路開采,直至分層礦體回采結束后再進行抬層作業(yè)。采場內單進路回采、隨采隨充的采充順序限制了采礦效率的提高,分級尾砂膠結充填法的固有缺點使充填體很難完全充滿進路,充填體距離進路頂板仍保持一定的空間,這就造成了多進路開采時頂板暴露面積過大引起安全隱患。見圖1、圖2。
圖1 原采礦方法采場平面圖
圖2 原采礦方法135線剖面圖
礦房按照50m長度劃分,并垂直于礦體走向布置。階段高度44m,分段高度11m,每個分段分4個分層進行回采,不留頂?shù)椎V柱。礦房和礦柱均為沿礦體走向的進路,按照礦體水平厚度確定進路數(shù)量,礦房和礦柱進路間隔布置。進路單側長度為50m。礦房分為一步采礦房和二步采礦房,一步采礦房回采礦房進路,二步采礦房回采礦柱進路。為保證二步采進路回采安全,確定二步采采場滯后一步采采場4個分層以上。
采準工程由盤區(qū)折返式分段斜坡道、分段脈外巷、換層聯(lián)絡巷等構成,切割工程主要為分層南穿,用以劃分采場。分段斜坡道與上部中段貫通,作為人行及風流通道。盤區(qū)布置有盤區(qū)溜井,充填管路井。盤區(qū)溜井與下部倒運中段連通,作為礦毛石倒運通道。充填管路井向上貫通上部中段巷道,并與分段脈外巷連通,用以充填管路敷設。
(1)回采順序。133線、135線、137線采場南穿間距為50m。135線平層采場采準南穿施工到礦體上盤之后,根據(jù)礦體厚度布置一步采進路,如一分段135線平層采場平面圖(圖1)1#、2#進路所示,進路間預留礦柱尺寸為3m,作為后續(xù)二步采進路,進路規(guī)格為5*4㎡四分之一三心拱。1#、2#進路同時進行回采,在施工至133線、137線采場南穿2m處停止施工,準備充填。充填時,在礦體下盤外施工板墻進行一次性充填,充填高度為3m,留下1.2m空頂高度作為上層開采時的補償空間。充填結束拆除板墻后,施工換層聯(lián)絡道及南穿至礦體上盤,換層高度為3m,繼續(xù)在下層采場一步采1#、2#進路的位置壓頂施工至距離133線、137線采場南穿2米位置處,南穿單側進路長度為50m。在135線二分層采場充填結束后,由二分段預先施工的下向二分層換層聯(lián)絡道處施工南穿至礦體上盤并壓頂回采一步采2#、3#進路。如此循環(huán)上采,直至結束(箭頭表示進路開采方向)。
為保證足夠的一步采場超前高度,在135線采場一步采進路施工至二分段平分層時,可由132線、137線采場南穿向兩側施工二步采進路,二步采進路規(guī)格為3*4㎡四分之一三心拱。132線、137線采場二步采施工的前提為保證132線、137線采場一步采進路提前施工至二分段平層以上。在二步采進路施工結束后,在南穿礦體下盤外搭建板墻進行一次性充填,充填高度為3m。充填結束后,按照一步采的回采順序一次上向回采直至結束。135線采場剖面如圖二所示(其中①1#表示一步采1#進路)。
(2)鑿巖爆破。采用BoomerT1 D鑿巖臺車鉆鑿,巖石爆破實用最常見的2#巖石乳化炸藥,導爆管為非電的微差型起爆管。人工裝藥。根據(jù)巖石的軟硬程度及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狀況進行炮孔布置,減少大塊產出,產出率控制在15%以下[4]。采場頂板采用光面爆破,有利于保護采場頂板的穩(wěn)定。光爆孔間距0.5m,裝藥密度0.4kg/m,抵抗線0.6m,采用空氣間隔裝藥結構。進路回采孔深為3.0m~3.2m,孔距0.9m~1.0m,排距0.5m~0.6m,裝藥密度0.5~0.7kg/m,炸藥裝填結構為連續(xù)裝藥,雷管置于孔底炸藥即反向裝藥形式,孔口處用0.3m長度的炮泥填塞。壓采落礦孔深4.0m,孔距0.9m~1.0m,排距0.8m,裝藥密度0.60kg/m,采用反向柱狀連續(xù)裝藥結構,孔口用炮泥填塞0.2m。
(3)采場通風。進路回采時采用JK58-1№4(5.5kW)局扇和φ300mm阻燃導風筒壓抽混合式通風方式,新鮮風流從中段巷或分段巷經采場聯(lián)絡巷進入采場,清洗工作面后,污風由抽出式風機抽出。壓采落礦時新鮮風流從中段巷或分段巷經采場聯(lián)絡巷進入采場,清洗工作面后,污風由充填通風上山排出。采場內部視情況設置局扇輔助通風,確保采場作業(yè)環(huán)境。
(4)頂幫管理。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通風結束后使用2m以上的排險釬子進行撬毛排險,對于無法撬掉的大塊浮石,采用鑿巖臺車進行沖擊,沖擊不下來的考慮進行鑿巖爆破處理。同時緊跟作業(yè)面進行錨桿穿帶(掛網(wǎng))支護,錨桿采用管縫式錨桿,長1.8m。錨桿孔網(wǎng)度為1000mm×1000mm,錨桿孔直徑38mm,錨桿孔深比錨桿長度大50mm~100mm,錨桿孔盡量垂直巷道輪廓線施工,最低不得小于75°,不得沿節(jié)理面、裂縫打孔。對較破碎的頂板及不穩(wěn)固的礦柱,必要時采用噴射混凝土或聯(lián)合式噴錨網(wǎng)支護方式,確認采場安全后方可進行下一步作業(yè)。
圖3 采場平面圖
圖4 135線采場剖面圖
(5)采場出礦。采用1.0m3柴油鏟運機出礦,鏟運機進入采場鏟取礦石后,經采場聯(lián)絡道、分段巷道將礦石運至溜井卸礦。采場回采結束后進行粉礦回收,向下0.3m徹底清理底板,對高品位礦石及粉礦進行裝袋回收[5]。
(6)采場充填。每分層的礦石清理完畢后,在采場聯(lián)絡道口砌筑充填擋墻。充填管路由充填通風上山引入采場,采用分級尾砂非膠結充填,充填高度3.0m,各分層充填后留1.5m的作業(yè)空間[6]。充填水排至采場水窩中,再用潛水泵直接排至中段或分段水倉。最后一個分層回采完畢后,進行充填接頂,頂柱回采完畢后也要充填接頂[7]。
經改進的上向水平分層進路充填采礦法在膠東某金礦成功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原采礦方法相比,優(yōu)化后的采礦方法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
以135線采場為例,每一分層采場減少板墻搭建數(shù)目為3個,節(jié)省板墻材料費、人工費約8000元。因為充填保留1米的未充填接頂空間,所以在上分層進路施工時避免了鉆鑿掏槽眼,從而節(jié)省了爆破材料,按照每一循環(huán)進尺2m,節(jié)省25Kg炸藥計算,每分層單采場節(jié)省炸藥費用134000元。
原采礦方法進路為1/4三心拱斷面,其拱形兩肩位置為損失礦量。新方法單采場每層增加回采礦量為470.4t,可提高經濟效益134938元。
以原采礦方法每條進路東西迎頭每天一個循環(huán)進行對比,因上述采礦方法一步采兩條進路同時施工,每個迎頭每天施工一個作業(yè)循環(huán),每循環(huán)約減少鉆孔一半,鉆孔效率提高一倍,在總作業(yè)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每個采場每日增加開采礦量為100t,每層經濟效益提高約1434290元。
因采場進路充填時保留1.2m高的未接頂空間,在上層進路施工時提供了爆破自由面,同時為頂板光面爆破提供了較好的條件。頂板光面爆破效果更好,頂板圍巖擾動較小、頂板裂隙發(fā)育不充分。完整圍巖減少了頂板支護工作量,有效減少了頂板圍巖垮落安全隱患。
上向水平分層進路充填法經過優(yōu)化改進,將原來進路順序開采改為礦房礦柱進路二步驟回采。經過現(xiàn)場應用發(fā)現(xiàn),新采礦方法極大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頂板安全系數(shù),同時降低了礦石損失率,減少炸藥消耗,較大幅度得提高了經濟效益,適于在具有相似條件礦山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