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納,龐德欽,周以斯,楊潔,楊東升,吳杰,孟勝利,王澤鋆,郭靖,申碩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60
2019年12月以來,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迅速在全球蔓延,隨后出現(xiàn)多種突變株。從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采集,并于2021年11月24日向WHO 報告的樣本中,首次確認了B.1.1.529 突變株[1-2]。WHO 于 2021年11月26日將該突變株列為第5 種“密切關注突變體”(variant of concern,VOC),以希臘字母命名法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3]。截至2022年3月中旬,在全球范圍內(nèi)每日新增的140 多萬患者中,超過99%的感染均由Omicron 突變株引起,該毒株已成為全球超過150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絕對優(yōu)勢流行毒株;較以前的突變株更容易感染年輕人和中年人[4],且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5],在肺部的復制性低于Delta 突變株和原型株[6-7]。目前有研究表明,多種技術路線研制疫苗的免疫血清及多種突變株康復者血清,對Omicron 株新型冠狀病毒的中和作用均明顯下降[8-13]。
由于該突變株免疫逃逸嚴重,多款疫苗針對其保護效力下降[14-18]。因此研發(fā)針對該毒株的改良型疫苗是遏制其傳播的手段之一。
相比于原型株的刺突蛋白基因序列,Omicron株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至少存在30 個氨基酸改變,與以往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相比,該突變株具有更高的突變程度[19-20]。其中在69、70 位缺失6 個堿基 5′-ACATGT-3′,214 位增加 9 個堿基 5′-GCCAGAAGA-3′。因此針對這2 處位點設計2 對引物,可通過RT-PCR 區(qū)分Omicron 株與其他新型冠狀病毒。
本研究將RT-PCR 法應用于Omicron 株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原液的特異性鑒別試驗,并對其進行了驗證。
1.1 疫苗原液 原型株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原液(批號:S202103Y001,簡稱原型株原液)、Omicron 株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原液(批號:202201Y001、202201Y002、202201-Y003、202201Y004、202202Y005、202202Y006,簡 稱Omicron 株原液)、Beta 株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原液(批號:202112Y001B,簡稱 Beta 株原液)、Delta 株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原液(Vero 細胞)(批號:202108Y001,簡稱 Delta 株原液)均由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1.2 主要試劑及儀器 RNA 抽提試劑盒(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購自德國 QIAGEN 公司;逆轉(zhuǎn)錄試劑盒(PrimeScriptⅣ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購自日本 TaKaRa 公司;Q5 High-Fidelity 2 ×Master Mix 購自美國 NEB 公司;DNA marker 購自美國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RNase free dH2O、Agarose G-10 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PCR 儀購自美國Applied Biosysteme 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購自英國Syngene 公司。
1.3 引物設計及合成 根據(jù)GIAIDS 數(shù)據(jù)庫中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 株基因組序列(EPI_ISL_402124),應用 Snapgene 軟件設計 6 條引物,OSTF1:5′-CTTGGTTCCATGTTATCTCTGG-3′;OS1R:5′-CCCTGAGGGAGATCTTCTGGC-3′;OSTF3:5′-ATAGTGCGTGAGCCAGAAGA-3′;S2R:5′-CCTGAAGAAGAATCACCAGGAGTC-3′;S1F:5′-CCACGCGAACAAATAGATGGTTATGTCATG-3′;OSTR1:5′-CCATTGGTCCCAGAGATAA-3′。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4 樣本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 使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 試劑盒提取供試品RNA。于1.5 mL離心管中加入 560 μL AVL 溶液,5.6 μL carrier RNA,140 μL 供試品,振蕩 15 s 混勻,室溫靜置 10 min;瞬時離心,加入 560 μL 無水乙醇,振蕩 15 s 混勻;瞬時離心,取上述溶液630 μL 加至吸附柱中(吸附柱放至收集管中),7 227 × g 離心 1 min;將吸附柱放至新的收集管中,吸取剩余溶液,加至試劑盒的吸附柱中(吸附柱放至收集管中),7 227 × g 離心 1 min;將吸附柱放至新的收集管中,加入500 μL AW1 溶液,7 227 × g 離心1 min;將吸附柱放至新的收集管中,加入 500 μL AW2 溶液,16 260 × g 離心 3 min;將吸附柱放至新的收集管中,16 260 × g 離心1 min;將吸附柱放至1.5 mL 離心管中,加入60 μL AVE溶液,室溫靜置 1 min;7 227 × g 離心 1 min;棄吸附柱,管中濾過液即為供試品RNA。用PrimeScriptⅣ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 試劑盒將供試品RNA逆轉(zhuǎn)錄為 cDNA,冰上配制 20 μL 反應體系:4 μL 5 ×PrimeScriptⅣ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2 μL Random 6 mers(50 μmol/L),8 μL RNA,6 μL RNase Free dH2O,混勻。PCR 儀按以下條件反應:30 ℃ 10 min;42 ℃ 20 min;70 ℃ 15 min 使酶失活后,冰上冷卻,即得cDNA。
1.5 PCR 擴增及產(chǎn)物鑒定 以合成的cDNA 為模板,利用正、反向引物進行PCR 擴增。配制50 μL反應體系:Q5?High-Fidelity 2 × Master Mix 25 μL,正反向引物各 2 μL,模板 cDNA 1 μL,RNase Free dH2O 20 μL。PCR 反應條件:94 ℃預變性 2 min;94 ℃變性 30 s,63 ℃復性 30 s,72 ℃延伸 30 s,共35 個循環(huán);72 ℃延伸5 min。1%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凝膠成像系統(tǒng)進行條帶分析。
1.6 引物篩選 根據(jù)Omicron 株S 基因序列中相比于其他突變株所特有的插入及缺失基因序列設計4對引物:OSTF1 / OS1R、OSTF3 / S2R、S1F / OSTR1和OSTF1 / S2R,分別利用這4 對引物對原型株及Omicron 株原液進行RT-PCR 檢測,觀察條帶特異性,篩選合適引物。
1.7 方法驗證
1.7.1 專屬性 取202201Y001 批Omicron 株原液、S202103Y001 批原型株原液、202112Y001B 批 Beta株原液、202108Y001 批 Delta 株原液,按照 1.4 項方法進行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按照1.5 項方法進行PCR 及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7.2 重復性 取 202201Y0011 批 Omicron 株原液,按照1.4 項方法重復進行3 次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按照1.5 項方法進行PCR 擴增及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7.3 中間精密度 取202201Y001 批Omicron 株原液,由2 名實驗人員按照1.4 項方法重復進行3 次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按照1.5 項方法進行PCR 擴增及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重復檢測3 d。
1.7.4 耐用性 取202201Y001 批Omicron 株原液,按照1.4 項方法重復進行3 次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以 cDNA 為模板,設置不同(53、55、58 ℃)PCR 反應退火溫度,其他條件不變,按照1.5 項方法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7.5 靈敏度 用PBS 對202201Y001 批Omicron株原液進行稀釋,使其蛋白濃度分別為25、5、1、0.2、0.04、0.008 μg / mL,按照 1.4 項方法進行 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按照1.5 項方法進行PCR 擴增及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用PBS 對提取的病毒RNA進行梯度稀釋,使其核酸濃度分別為80、16、3.2、0.64、0.128、0.025 6 ng / μL,按照 1.4 項方法進行逆轉(zhuǎn)錄,按照1.5 項方法進行PCR 擴增及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8 方法的初步應用 取6 批Omicron 株原液,按照1.4 項方法進行RNA 提取及逆轉(zhuǎn)錄,按照1.5 項方法進行PCR 擴增及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2.1 方法的建立 使用引物 S1F / OSTR1、OSTF1 /S2R 進行RT-PCR 檢測,原型株和Omicron 株均能擴增出相同大小的條帶,不具備區(qū)分兩者的能力;使用引物 OSTF1 / OS1R、OSTF3 / S2R 進行 RT-PCR 檢測,僅Omicron 株擴增出條帶,具備區(qū)分原型株與Omicron 株的能力,且引物 OSTF1 /OS1R 中 2 條引物均包含了Omicron 株的特征突變位點序列:OSTF1包含了 69、70 位缺失的 6 個堿基 5′-ACATGT-3′,OS1R包含了214 位插入突變的9 個堿基5′-GCCAGAAGA-3′,特異性更強。因此選擇引物 OSTF1 / OS1R作為該方法的引物。見圖1。
圖1 RT-PCR 法引物篩選的凝膠電泳圖Fig.1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for screening of primers for RT-PCR
2.2 方法的驗證
2.2.1 專屬性 Omicron 株原液經(jīng)RT-PCR 檢測可擴增出約 460 bp 的條帶,而原型株、Beta 株、Delta 株原液均無擴增條帶,見圖2。表明該方法專屬性良好,能有效區(qū)分Omicron 株與其他突變株。
圖2 RT-PCR 法專屬性驗證凝膠電泳圖Fig.2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for validation of specificity of RT-PCR
2.2.2 重復性 3 次試驗Omicron 株原液經(jīng)RT-PCR檢測均能擴增出約460 bp 的條帶,見圖3。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圖3 RT-PCR 法重復性驗證凝膠電泳圖Fig.3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for validation for reproducibility of RT-PCR
2.2.3 中間精密度 2 名實驗人員重復3 次對Omicron 株原液進行RT-PCR 檢測,共檢測3 d,均能擴增出約460 bp 的條帶,見圖4。表明該方法中間精密度良好。
圖4 RT-PCR 法中間精密度驗證凝膠電泳圖Fig.4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for validation for intermediate precision of RT-PCR
2.2.4 耐用性 Omicron 株原液在 53、55、58 ℃退火溫度下,經(jīng)RT-PCR 檢測均能擴增出約460 bp 的條帶,見圖5。表明在53 ~ 58 ℃范圍內(nèi)改變退火溫度,該方法均能得到較好的實驗結(jié)果。
圖5 RT-PCR 法耐用性驗證凝膠電泳圖Fig.5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for validation for durability of RT-PCR
2.2.5 靈敏度 隨著Omicron 株原液蛋白和RNA濃度的降低,電泳條帶亮度逐漸降低,蛋白濃度在0.04 μg /mL 以上、RNA 濃度在 0.128 ng / μL 以上,均能擴增出較亮的約460 bp 的條帶,見圖6。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圖6 RT-PCR 法靈敏度驗證凝膠電泳圖Fig.6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for validation for sensitivity(RNA concentration)of RT-PCR
2.3 方法的初步應用 6 批Omicron 株原液經(jīng)RT-PCR檢測,均可見約460 bp 的條帶,見圖7。
圖7 Omicron 株原液RT-PCR 產(chǎn)物凝膠電泳圖Fig.7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of RT-PCR products of bulk of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Omicron strain
滅活疫苗成品多通過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jié)合的反應原理建立的方法來進行抗原鑒別試驗,如傷寒疫苗通過與相應的血清進行玻片凝集試驗,根據(jù)是否有明顯凝集反應進行鑒別;A 群C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采用免疫雙向擴散法,根據(jù)是否能與相應抗體形成明顯沉淀線進行鑒別;吸附破傷風疫苗通過凝膠免疫沉淀試驗,根據(jù)是否出現(xiàn)免疫沉淀反應進行鑒別試驗[21]。目前《中國藥典》三部(2020 版)已有一些基于核酸序列特征建立的鑒別方法,如皮內(nèi)注射用卡介苗成品鑒別,采用多重PCR 法檢測卡介菌基因特異性的缺失區(qū)RD1[22]。雙價腎綜合征出血熱滅活疫苗成品鑒別,采用RT-PCR 法擴增Ⅰ型和Ⅱ型出血熱病毒特異性條帶[21-22]。
本研究根據(jù)Omicron 株S 蛋白基因序列特有的插入、缺失序列設計了僅針對該突變株具有擴增作用的引物,利用該引物建立了RT-PCR 檢測方法,該方法可區(qū)分Omicron 株與原型株、Beta 株及Delta株。驗證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專屬性、重復性、日間精密度、耐用性和靈敏度良好,可用于Omicron 株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原液鑒別。但由于未篩選到適宜的解吸附劑,因此目前還僅能應用于疫苗原液階段的鑒別。后續(xù)會繼續(xù)篩選合適的解吸附劑,以便將該方法用至成品階段的鑒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