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俐,張永強,馬軍民,崔凡*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檢驗科;2.骨科;3.內(nèi)分泌科,安徽 蕪湖 2410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遠端神經(jīng)異?;虿煌瑖乐爻潭妊懿∽儗е碌淖悴扛腥?、組織層破壞或潰瘍。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糖尿病足幾率為15%~25%,尤以2 型糖尿病足為主。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加劇和糖尿病人群擴大,2 型糖尿病足感染率也呈上升趨勢[1]。糖尿病足感染危害性大,導致截肢風險提高50%左右,合并感染患者較非感染患者死亡風險更高,約為2 倍。明確感染后病原菌種類和菌株耐藥性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作用,同時便于預后觀察和改善[2]。氧化應激指標被證實能評估糖尿病感染嚴重程度,但其表達水平與2 型糖尿病足感染嚴重程度是否有關(guān)并不明確[3]。為進一步明確2 型糖尿病不同感染程度的氧化應激指標變化、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情況,從而指導今后感染預防、診斷、治療等工作,開展本研究并報道如下。
1.1.1 研究相關(guān)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1999 年推出的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美國感染協(xié)會在2012年推出的糖尿病足感染診斷標準,或發(fā)生2 型糖尿病足但并未感染。排除標準[4-5]:其他類型糖尿?。婚L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自身免疫性疾??;疑似惡性潰瘍;精神疾病史;嚴重心肝腎腦疾病。根據(jù)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法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分級[6]:足部潰瘍表淺,無臨床感染征象為Wagner 1級;潰瘍較深,合并組織感染,無深部膿腫或骨髓炎為Wagner 2 級;深部潰瘍,有骨髓炎或膿腫為Wag‐ner 3 級;足背、足跟、腳趾等局限性壞疽,表現(xiàn)為缺血性壞疽,一般合并神經(jīng)病變,為Wagner 4 級;全足壞疽,為Wagner 5 級。其中Wagner1 級為無感染的對照組;Wagner 2級為輕度感染組,Wagner 3級為中度感染組,Wagner 4級、5級為重度感染組[7-8]。
1.1.2 資料 回顧分析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7年7月-2020 年4月60 例無感染的2 型糖尿病足患者資料,歸為未感染組,2 型糖尿病病程為5~17 年。另選157 例發(fā)生感染的2 型糖尿病足患者資料;2 型糖尿病病程為5~20年;均檢測血清氧化應激指標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褪黑素(MT);根據(jù)感染程度分為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分別為66 例、51例、40例,糖尿病病程分別為6~20年、6~19年、5~19 年。上述各組性別、年齡、2 型糖尿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見表1。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
表1 各組一般資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ach group(±s)
表1 各組一般資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ach group(±s)
組別未感染組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χ2/F值P 值n 60665140- -性別(男/女)25/3539/2728/2323/170.1070.8924平均年齡/a 64.12±3.1264.87±3.0963.98±4.5664.99±3.650.4190.59252型糖尿病病程/a 8.98±1.339.06±1.548.87±1.398.76±1.090.3760.7051
1.2.1 氧化應激指標檢測 患者于檢測前一晚常規(guī)禁飲禁食,次日清晨采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取上清液,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OD、MT、MDA 水平,使用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盒。
1.2.2 病原菌檢測 取樣:無菌生理鹽水對潰瘍局部清創(chuàng),采集深部病損組織放于無菌塑料樣品杯中,2 h內(nèi)送至微生物實驗室。標本處理:研磨標本,三區(qū)劃線法接種于血/中國藍分隔瓊脂平板上,平板置入含5%CO2的35 ℃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標本涂片、革蘭染色,顯微鏡觀察病原菌,判斷種類;對于可疑厭氧菌感染標本,研磨后的標本接種在血瓊脂平板上,置入?yún)捬醍a(chǎn)氣袋內(nèi),35 ℃培養(yǎng)。病原菌初篩和鑒定:培養(yǎng)24 h 后,用接種環(huán)挑取菌落涂片、革蘭染色,顯微鏡觀察病原菌形態(tài),單一有意義病原菌生長直接鑒定病原菌,行藥敏試驗;混合感染標本先分離提純有意義病原菌,鑒定病原菌,行藥敏試驗。革蘭陽性菌接種在血平板上,陰性菌接種在中國藍平板上;真菌接種在沙保羅瓊脂平板上,35 ℃培養(yǎng)18~24 h,鑒定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培養(yǎng)7 d 無病原菌生長為陰性。挑選單獨純化菌落,使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VITEK-2 COMPACT 檢定儀鑒定;革蘭陽性菌菌懸液濃度:0.5~0.63 麥氏單位;革蘭陰性菌菌懸液濃度:0.5~0.63麥氏單位;厭氧菌及棒桿菌菌懸液制備濃度:2.7~3.3麥氏單位。
1.2.3 藥敏試驗 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均使用全自動藥敏分析儀法,分別使用AST-GP67 卡、ASTGN09 卡。真菌選擇微量稀釋法檢測和ATB FUN‐GUS 3 藥敏試驗;根據(jù)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推薦的藥敏試驗方法和藥敏判斷標準判斷結(jié)果;敏感率=敏感菌株株數(shù)/該類菌株總株數(shù)×100%。多重耐藥菌為同一菌株耐藥≥2 種,統(tǒng)計不同感染程度組所有檢出菌株多重耐藥情況。
各組血清MDA、SOD、MT 水平,菌株檢出數(shù)和病原菌類型占比,多重耐藥菌占比,主要病原菌對臨床常用藥物敏感率。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t/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血清MDA 從低至高依次為未感染組、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血清SOD、MT 從高至低依次為未感染組、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不同感染級別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oxidative stress indexes in different infection levels(±s)
表2 不同感染級別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oxidative stress indexes in different infection levels(±s)
組別未感染組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F 值P 值n 60665140- -MDA/(μmol·mL-1)25.13±2.1827.54±2.8730.43±3.1933.67±3.7618.98<0.001 SOD/(nU·mL-1)78.65±6.4373.43±6.1267.54±5.9460.17±4.8921.54<0.001 MT/(ng·L-1)48.04±3.4340.54±3.1936.32±2.4329.82±3.8723.09<0.001
其中輕度感染以革蘭陽性菌為主,中度和重度感染以革蘭陰性菌為主,輕度感染組病原菌分布與中度和重度感染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見表3。
表3 不同感染級別組病原菌檢測結(jié)果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pathogens in different infection levels[n(%)]
輕度感染組多重耐藥菌占20.83%(15/72);中度感染組多重耐藥菌占29.69%(19/64),重度感染組多重耐藥菌占39.62%(21/53),其中輕度感染組與重度感染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45(P=0.0464)。各組藥敏檢測結(jié)果見表4-6。
表4 輕度感染組革蘭陽性菌對藥物敏感率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 mild infection group(n=17)
表5 中度感染組革蘭陰性菌藥敏度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moderate infection group(n=34)
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住院和下肢截肢、死亡的重要原因,因為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周圍神經(jīng)、血管缺血性病變以及足部皮膚容易受損,損傷皮膚表面極易感染且創(chuàng)面久不愈合[9]。由于高血糖抑制白細胞趨化,因此發(fā)生感染后病原菌容易擴散,病情惡化,故需盡早抗感染治療的。目前我國糖尿病足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有明顯地域性差異,因此分析當?shù)靥悄虿∽愀腥竞蟛≡湍退幮允种匾猍10-11]。此外糖尿病足發(fā)病和進展均與氧化應激有關(guān),因此有必要觀察感染后應激指標變化。
SOD、MT、MDA 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多的酶類和非酶類血清氧化應激指標,能較準確、客觀地反映患者機體氧化應激狀態(tài)[12]。本研究中血清MDA從低至高依次為未感染組、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血清SOD、MT 從高至低依次為未感染組、輕度感染組、中度感染組、重度感染組(P<0.05),說明2 型糖尿病足感染導致機體氧化應激異常??紤]是因為:①氧化應激反應介導內(nèi)皮細胞炎性反應,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細胞自噬,促使內(nèi)皮細胞衰老,導致血管內(nèi)屏功能紊亂,引發(fā)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參與糖尿病足潰瘍形成和感染[13]。②氧化應激反應一定程度上誘導炎癥反應,促使炎性因子持續(xù)釋放,導致潰瘍面長期處于炎性期,周圍正常細胞壞死凋亡,延遲愈合,增加感染風險[14]。③氧化應激誘導胰島素缺乏(胰島素對感覺神經(jīng)元、軸突受體有營養(yǎng)作用)導致神經(jīng)損傷,導致潰瘍面持久不愈,增加感染風險[1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輕度感染以革蘭陽性菌為主,中度和重度感染以革蘭陰性菌為主,輕度感染組病原菌分布與中度和重度感染組比較均有差異(P<0.05)。輕度感染組革蘭陽性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度感染組革蘭陰性菌主要為大腸埃希菌;重度感染組革蘭陰性菌主要為陰溝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弗氏檸檬酸桿菌。本研究結(jié)果與殷慧慧等[16]研究報道的2 型糖尿病輕度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為主,中度和重度感染以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菌為主的結(jié)論相似。均體現(xiàn)為糖尿病足感染加重,病原菌從以革蘭陽性菌為優(yōu)勢菌逐漸變?yōu)楦锾m陰性菌為優(yōu)勢菌的趨勢。李艷艷等[17]報道上海糖尿病足感染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毛喆[18]等指出浙江糖尿病足感染以糞腸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與本研究結(jié)果有明顯差異,這與近年來關(guān)于2 型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Mate 分析指出的國內(nèi)糖尿病足主要病原菌存在明顯地區(qū)差異的結(jié)論一致??紤]各地2型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不同是因為生活習慣差異、氣候環(huán)境差異、臨床常用抗菌藥差異等導致[19]。此外本研究中,隨著感染從輕度變?yōu)橹囟榷嘀啬退幘急葟?0.83% 升高到39.62%,提示感染加重,多重耐藥幾率更高。本研究中輕度感染組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慶大霉素、二甲胺四環(huán)素敏感率均>90%;中度感染組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均>90%;重度感染組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敏感性>90%??梢姼腥炯又?,臨床常用藥物中能達到90%藥敏感率的藥物減少。考慮這種現(xiàn)象與中重度感染患者可能有糖尿病足史、住院史,或有抗菌藥使用史有關(guān)[20]。
基于以上結(jié)果和既往相關(guān)研究,在糖尿病足首次確診時可根據(jù)Wagner 分級法確定糖尿病嚴重程度、應激反應情況等進行治療,結(jié)合臨床特征和當?shù)夭煌瑖乐爻潭雀腥竞笾饕≡植己湍退幮灾笇Э咕幨褂?。在清?chuàng)、控制血糖、改善循環(huán)、調(diào)劑應激反應等基礎(chǔ)上,對輕度感染患者可使用針對革蘭氏陽性菌的窄譜抗菌藥等治療;中度感染給予左氧氟沙星等廣譜抗菌藥治療;重度感染給予頭孢吡肟、亞胺培南等治療,此外考慮重度感染存在多重耐藥,需要聯(lián)合用藥,必要時結(jié)合外科手術(shù)等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