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語言學界對于配價理論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動詞配價理論的應用逐漸擴展到了名詞、形容詞上。形容詞也具有配價、具有支配補足語的能力。本文研究了俄漢語中二價性質(zhì)形容詞的配價問題,分別列舉出了幾個基本的句法框架,并探討了它們在使用時的一些特點,希望可以幫助俄語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形容詞。
【關鍵詞】 俄語;漢語;二價形容詞;配價
【中圖分類號】H35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3-011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3.037
“配價(或價、向,Valence)這一術語借自化學,語法學家從化學中借用這一概念,是為了說明謂語動詞造句時的一種支配能力?!?①這一術語出現(xiàn)于19世紀,并且當時主要出現(xiàn)在邏輯學中,后來才變成了化學術語,19世紀40年代末期,這個術語被引入到了語言學中,并且一般認為配價(валентность)理論是由法國語言學家呂西安·泰尼耶爾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立的。隨著配價研究的深入,德國語言學家將配價概念分為四個層面,提出了動詞配價分類及確定方法,修正了泰尼耶爾關于題元只有三個且只能是名詞成分的說法,將配價理論的研究,擴展到了名詞。認為凡具有支配及制約能力的實詞均擁有配價特性,形容詞和動詞一樣,對有關成分具備固有的支配能力,因此,也可以作為配價載體。對于形容詞的定價我國存在著幾種觀點,本文描述的是可以要求補語的性質(zhì)形容詞,一個形容詞能結合幾個必有的語義成分,就是幾價形容詞。
一、俄漢語形容詞的界定及形容詞配價研究現(xiàn)狀
(一)俄語中形容詞的界定及俄語界形容詞配價研究現(xiàn)狀
80年語法中對形容詞的定義是“表示事物的非過程性特征,并通過詞變性的性、數(shù)、格范疇把這一意義表示出來?!?②俄語中的形容詞按照意義和語法特征分為三大類:性質(zhì)形容詞、關系形容詞和物主形容詞。其中性質(zhì)形容詞用來表示事物的形狀、大小、輕重、顏色等;性質(zhì)形容詞表示事物固有的或是它本身被發(fā)現(xiàn)的特性,這種特性常常有不同的程度,因此性質(zhì)形容詞可以構成比較級、最高級(如красивый–красивее, плохой-хуже),可以構成主觀評價形式。可能有長尾、短尾兩種形式(如белый, белая, белое, белые / бел, бела, бело, белы ——白色的,白的),可以被程度副詞限定,長尾形式在句子中可以作定語或者謂語,短尾形式只能作謂語,性和數(shù)必須和主語一致。都作謂語時,短尾形式表示受到一定條件限制的相對特征,長尾則一般表示事物經(jīng)常的、固有的特征。而關系形容詞和物主形容詞幾乎不具備上述的特征。
俄羅斯最先提出“配價”概念的是Коцнельсон С.Д.,他提出了形式配價和內(nèi)容配價兩個層面的配價概念。俄羅斯研究形容詞配價的文章著作還比較少,主要有Кустова Г.И.的?Валентности и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2006) ; Газизова Р.Ф.的?Комплексные валентные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в адъектив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ях? (1976) ; Палечник И.А.的?Семантико-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ая валентность предикативных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1998) 等,這些專著都指出了形容詞的配價的研究意義,并且是值得被重視的。國內(nèi)的也多數(shù)是一些碩博論文和期刊,主要有袁玉華的《俄漢語形容詞配價對比研究》(2013),孫立鵬的《俄語形容詞配價研究》(2007)等。袁玉華的碩士論文,主要從語義和句法兩個層面對俄漢語形容詞配價的特點等進行分析研究,以闡述不同語言的形容詞配價的不同特點。首先是討論了形容詞配價的確定、價類及其語義題元類別,然后將俄漢語形容詞配價進行對比分析,分別列舉出了俄漢語中的一價、二價、三價形容詞的句法組配,探討了它們在形式句法層面的異同,最后發(fā)現(xiàn)俄漢語形容詞配價差異主要在于類型學上、語義上和句法功能上。孫立鵬在其碩士論文中,對形容詞的配價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討論了與配價相關的概念,配價與題元,配價與搭配等問題。文中還提到把形容詞劃分為一價形容詞、二價形容詞、三價形容詞。一價形容詞主要指關系形容詞和表示事物自身固有特征的性質(zhì)形容詞;二價形容詞主要有表示蘊涵意義的、相互意義的、影響意義的、限制意義的……三價形容詞主要有表示感謝意義的形容詞以及形容詞的比較級等。
(二)漢語中形容詞的界定及漢語界形容詞配價研究現(xiàn)狀
漢語中的形容詞與其他詞類的界限并不完全清晰,但其基本作用都是作定語或謂語。漢語中的形容詞一般分為性質(zhì)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性質(zhì)形容詞是用來表示事物屬性特征的,如“大、好、紅”等。狀態(tài)形容詞表示事物或動作的狀態(tài),如“通紅、黑乎乎、干干凈凈的”等。與俄語中不同的是沒有“關系形容詞”這一分類的,在漢語中對應的表達手段通常是“名詞+助詞的”。在漢語這兩類形容詞都可以作謂語。
在中國,最早提及配價理論的是呂叔湘先生的《中國文法要略》,而第一個把配價理論應用到漢語語法研究的則是朱德熙先生的《“的”字結構和判斷力》。隨著朱德熙先生將“配價”概念引入漢語語法,在國內(nèi)也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如陸儉明、范曉、袁毓林、邵敬敏、周國光、沈陽、鄭定歐等,他們討論了“價”是術語句法層面還是語義層面等問題。配價被學者們分為動詞配價、形容詞配價、名詞配價三類進行研究,把形容詞配價分為數(shù)量類、特征類、語用類三種,根據(jù)形容詞搭配成分數(shù)量的多少通常將其劃分為單價形容詞、雙價形容詞和三價形容詞。國內(nèi)對形容詞配價研究最早的應該是馬慶株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賓語構造》(1983),文章中把“價”定義為“在最小的主謂結構中動詞(不借助于介詞)所能聯(lián)系的名詞成分的數(shù)目”。劉丹青在《形名同現(xiàn)及形容詞的向》(1987)中根據(jù)形容詞和名詞在句法結構中同現(xiàn)的情況研究了形容詞的“向”,指出體現(xiàn)形容詞同現(xiàn)關系的基本句法結構有兩種:一種是定中(形、名)結構,另一種是主謂(名、形)結構。從語義入手,分析形容詞在深層、表層結構的同現(xiàn)現(xiàn)象,最后把形容詞劃分成單向、雙向、相向形容詞。張國憲先生對漢語形容詞的研究是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先后發(fā)表了《論單價形容詞》(1995),《論雙價形容詞對句法結構的選擇》(1995)等四篇文章,作者對配價理論進行論述后,又將劃分出的單價、雙價、三價形容詞進行細化的分類。
形容詞配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首先是最基本的類別——數(shù)量類,分別是一價(單價)、二價(雙價)、三價形容詞,它們分別表示著只需要一個、兩個或三個補足語與價載體同現(xiàn),即一個形容詞與相應數(shù)目的體詞性成分共同出現(xiàn)在一個句法中,其中二價形容詞占多數(shù)。第二個類別是特征類,在句法結構中根據(jù)介詞的有無,可以將形容詞配價分為有標記類配價和無標記類配價。第三個類別是語用類,在漢語中,句法結構的變化,如“被字句”轉(zhuǎn)換成“把字句”等經(jīng)常會造成相關的句子成分特征甚至詞性出現(xiàn)變化。因此根據(jù)謂語形容詞所帶補足語在句法結構變換的過程中,是否在可有價和必有價之間轉(zhuǎn)換,可以將其劃分為靜態(tài)價和動態(tài)價。
二、俄漢語中二價性質(zhì)形容詞配價的配位分析
(一)俄語中二價性質(zhì)形容詞配價的配位分析
二價形容詞除了主體題元之外,還需要客體題元的同現(xiàn)來補充不足的信息。由于俄語中的形容詞有長、短尾形式,有格的支配關系,因此對于它們的分類存在更多種情況。有學者將二價俄語形容詞分成了6類,有情感態(tài)度類,領屬、支配關系類,存缺、包含類,適應類,特點、屬性類。二價形容詞為語句所指派的客體題元包括:對象、內(nèi)容、理據(jù)等方面的,下面將會對幾種情況進行舉例。
當俄語二價形容詞為語句指派的是內(nèi)容題元(作為必有補足語,補足主體的特征、范圍等),那么句法框架就是:N1 + Adjполн. + N5和N1 + Adjкратк. + N5(數(shù)字腳標表示為名詞的間接格形式)。例句:
(1)Стакан, полный водой...(水杯里裝滿了水。)
(2)Полны всеми этими прекрасными вещами...(充滿了所有美好的事物……)
當俄語二價形容詞為語句指派方面題元時,句中的兩個補足語,一個是主體題元,另一個則是方面題元,因此表示方面意義的句法框架主要是:N1 + Adjкратк. +前+ N? 和N1 + Adjкратк. + N5。例句:
(3)Они близки по взглядам. (他們的觀點相似。)
(4)Он болен желудком. (他得了胃病。)
當俄語二價形容詞表示的是主體對于對象而言的合適度時,形容詞使用短尾形式并可以借助前置詞для,句法框架為:N1 + Adjкратк. + N3或N1 + Adjкратк. + для + N2。例句:
(5) Это платье мне длинне. (這條裙子我穿著太長。)
(6)Доска коротка для этой модели. (對于這個模型來說這塊板太短了。)
(二)漢語中二價性質(zhì)形容詞配價的配位分析
“一個句子中要求兩個補足語與之同現(xiàn)的形容詞是雙價形容詞?!雹蹪h語中二價形容詞主要是表達態(tài)度情感意義及致使意義的形容詞,常有介詞標記“對”或“于”,并且二價形容詞本身常有“很”“非?!薄笆帧钡瘸潭雀痹~修飾,句法框架有:(1)N1 +對+N2+A;(2)對N2+A+的+N1;(3)N1+A+的+N2 (N1N2表示的是不同的名詞性成分,N1是主體成分,N2是對象成分)。上述的三個句法框架可以相互轉(zhuǎn)換,如:(1)她對所有人都很大方;(2)對所有人都很大方的她;(3)她很大方地對所有人。諸如此類的形容詞都可以套用到三個框架中并使句子成立。除了上述的句法框架,還可以通過帶“對于”“于”等介詞的句子來判斷,屬于有標記形式。
二價形容詞主要分為兩類:情感態(tài)度義類和致使義類的形容詞。表示情感意義類的形容詞表示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某物所持的情感和態(tài)度,這一類的形容詞是比較多的。如“誠懇”“積極”“大方”“冷漠”“嚴厲”等。二價情感態(tài)度類形容詞又可以分為以下兩個小類:一種是帶兩個必有補足語的形容詞;另一種是帶有一個必有補足語和一個可有補足語的形容詞。
其中帶有兩個必有補足語的情感態(tài)度類形容詞要求語義上與之連結的兩個補足語必須同現(xiàn),否則便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例如:
(1)他對象棋的興趣淡薄了。④
(2)*他淡薄了。
(3)*對象棋的興趣淡薄了。
例句(2)中缺少“淡薄”的對象成分,例句(3)中缺少“淡薄”的主體成分,這兩個句子均不符合語法,“他”和“象棋”都屬于必有補足語。
而帶有一個必有補足語和一個可有補足語的情感態(tài)度類形容詞,雖然在語義上要求有主體成分和對象成分,但是在句法結構上它們并不等值,主體成分具有強制約性,因此它必須出現(xiàn)在表層結構中;對象成分的制約性行對較弱,則可以作為隱含要素,在表層結構中不顯現(xiàn)。例如:
(4)科長對人很客氣。
(5)*對人很客氣。
(6)科長很客氣。
在上面的句子中,例句(5)缺少主體成分,因此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而例句(6)缺少了對象成分,但是句子成立,句子中有一個隱含的可有補足語。
漢語中不管句子中缺少主體成分還是對象成分,可有補足語和必有補足語一般都會被放在價載體之前。并且這類形容詞在句子中充當謂語時,有標記的對象成分可前置起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也可以置于被說明成分之后。漢語中大多數(shù)是借助于“對”“對于”“于”等介詞,而俄語中直接用間接格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俄語二價形容詞的句法框架可以歸納為:N? + Adj? (+ 前)+ N?俄漢語中,性質(zhì)形容詞都可以作定語和謂語,但是表現(xiàn)的方式并不同,俄語中的性質(zhì)形容詞分為長尾和短尾形式,在短尾的情況下它不能作定語。俄漢語有著不同的語言規(guī)則,因此可能導致意思相對應的兩個詞,在不同語言中會支配不同方面的題元。表達同一個意思的兩個句子,性質(zhì)形容詞可能在句中充當不同的成分,因此也得到了不同的句法框架。
三、結語
一般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和復綜語。俄語是表音文字,是一種屈折語,具有豐富的詞形變化,是以詞形變化作為表示語法關系的主要手段。漢語是表意文字,是一種孤立語,因此在漢語里,語法關系是借助詞序和虛詞來表達。一組意思相對應的兩個詞在兩種語言中會有很大的差別,它們的義項不可能完全相同,也因此它們的適用范圍、配價和所支配的題元就會不同,這是由不同的語言規(guī)則和文化導致的。探索不同語言中同一詞類的特點或使用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和使用外語。
注釋:
①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167頁。
②信德麟、張會森:《俄語語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頁。
③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44頁。
④本文的中文例句選自張國憲著的《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參考文獻:
[1]陳亦敏.二價形容詞論元配置及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9.
[2]杜彥玲.獨特的俄語性質(zhì)形容詞[J].林區(qū)教學,2021 (2):87-89.
[3]蔣本蓉.漢語配價理論、語義詞典及支配模式[J].俄語語言文學研究,2008,(1):1-7.
[4]王洪磊.從俄漢比較的角度看漢語性質(zhì)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的語法差異[J].外語研究,2017,(01):42-49.
[5]信德麟,張會森.俄語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6]袁玉華.俄漢語形容詞配價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
[7]楊稼輝.論漢語中的性質(zhì)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D].湖南大學,2010.
[8]張國憲.三價形容詞的配價分析與方法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02,(1):28-33.
[9]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0]張家驊,彭玉海,孫淑芳,李紅儒.俄羅斯當代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作者簡介:
荊琦,女,漢族,黑龍江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