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陽
茶——世界三大飲品之一。中國飲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唐代陸羽撰《茶經(jīng)》三卷,被后人成為“茶圣”。宋代茶文化更是到達巔峰。到了現(xiàn)代,茶已經(jīng)成為了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了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茶”這一門藝術(shù),我在重慶井揚子茶藝報名了去杭州采茶的研學(xué)團,去到梅家塢茶文化村,實地學(xué)習(xí)體驗。
Chapter1? ?茶山采茶
梅家塢茶文化村,地處杭州西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西部腹地,梅靈隧道以南,沿梅靈路兩側(cè)縱深長達十余里,有“十里梅塢”之稱。我和王老師及其他幾個茶藝愛好者,今天就將在這里做一天茶農(nóng),深度體驗西湖龍井的文化。
汽車抵達梅家塢,映入眼眸的是一個大宅院。青磚黛瓦,朱紅色的大門,還真有些古風(fēng)古韻。宅院的主人,茶農(nóng)陳大叔熱情地招待了我們,并邀請我們一同前往茶山。
茶山云霧繚繞,還真是應(yīng)了書上那句“高山云霧出好茶”。再環(huán)顧四周,滿世界的茶樹,一入眼簾,便再也不舍挪開。
來到茶山游學(xué),自然得親自體驗采茶。大叔給我們拿來了采茶的工具。戴上蘭花布的袖套、頭巾和圍兜,拿上小竹筐,大家一個個化身為辛勤的采茶人。
正欲開始采茶,卻被一旁的王老師阻止。王老師溫和地提醒,“大家是不是忘了些什么?來之前我可是講過的,看看有沒有同學(xué)還記得。”
我思考了一會兒,這才想起,在手工采茶之前,需要仔細(xì)地洗手,以免茶葉沾染上手上的灰塵和氣味。王老師嚴(yán)肅地說道:“我知道大家第一次采茶,都很興奮,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不做好采摘的準(zhǔn)備,就這樣隨意地采摘,做出來的茶品質(zhì)不好,豈不是毀掉了茶農(nóng)們的辛苦。”
聽老師這么一說,我和其他的同學(xué)都覺得有些愧疚,低下頭,不敢直視老師和一旁的茶農(nóng)陳大叔。
緊接著,王老師又為大家示范了一遍采摘的手法:“采摘的時候要注意,西湖龍井一般是只摘芽頭或者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不能用指甲掐嫩芽葉,要輕輕地提下來。明白了嗎?”
眾人齊聲回答:“明白了!”
隨后,大家洗干凈手,就開始了正式的采茶。
我輕輕摘下一片鮮嫩的茶葉詢問老師:“老師你看這樣對不對?”
老師肯定地點了點頭,“挺好的??磥砥綍r上課有認(rèn)真聽。很標(biāo)準(zhǔn)的一芽一葉。”
其他幾個同學(xué)也都按老師的示范,采摘著茶葉。不一會兒,我們的小竹筐里就鋪滿了茶葉。
采摘好茶葉后,大家一路有說有笑地離開了茶山。
Chapter2? ?茶院制茶
回到大宅院,王老師讓我們把小竹筐里的茶葉輕輕地傾倒在陰涼處,鋪平攤放。
有同學(xué)舉手問道:“老師,為什么我們采回來的茶葉,看起來和我爸平時喝的龍井完全不像呢?”
老師耐心解答:“我們采摘回來的只是鮮葉,要想變成西湖龍井,還需要對它進行制作?!?/p>
茶農(nóng)陳大叔此時也提議:“既然大家這么感興趣,不如親自來試試怎么把鮮葉變成茶?!贝蠹乙宦牽梢宰约褐谱魑骱埦?,十分高興,一個個挽起袖子,躍躍欲試。
茶農(nóng)陳大叔說:“制茶要先把葉子放在陰涼處兩個小時左右,去去水分?!?/p>
在等待茶葉去水的過程中,王老師告訴大家:“影視劇拍攝結(jié)束的時候叫殺青。其實,殺青原本就是制作茶葉的過程?!?/p>
“茶葉也有殺青?”眾人的好奇心被勾起。
“一會兒你們就知道了?!?/p>
看時間也差不多了,茶農(nóng)陳大叔找來一口大鍋,把鍋子燒熱了,將鮮葉放了進去炒制。我也想試試,卻差點被燙傷。
王老師在一旁提醒:“小心一點。這鍋子溫度可有120度左右呢?!?/p>
茶農(nóng)陳大叔多年制茶,雙手似乎已練成鐵砂掌了,早已不懼這樣的溫度。只見陳大叔不停抓、抖茶葉,后又搭、壓、抖、甩。炒制茶葉,對他來說,如魚得水。
王老師說,這一步就叫殺青,是為了去除茶葉中的青草氣和水分,抑制氧化,使葉片變得柔軟,方便揉捻和塑形,讓茶葉散發(fā)出迷人茶香。
Chapter3? ?品嘗
剛做好的西湖龍井還不是最佳品嘗的時候,茶農(nóng)陳大叔拿出了早先做好的西湖龍井給我們品嘗。
溫杯潔具后,將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的龍井投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用85-95℃的山泉水浸潤茶葉,搖香。再用懸壺高沖法注下玻璃杯七分滿的水,片刻之后,即可飲用。
沖泡好的茶,帶著一股鮮嫩清高的香氣,沁人心脾。再觀其湯色,湯色清澈,嫩綠鮮亮。輕抿一口茶湯,鮮醇爽口。喝完茶湯,觀其茶底。芽葉細(xì)嫩成朵,勻齊,嫩綠明亮。不愧是西湖龍井!
采茶、制茶、品茶。這一趟愉快的茶學(xué)之旅,也接近了尾聲。我也明白了,一枚芽茶,從茶農(nóng)手中到茶客杯中,實屬不易。以敬畏之心奉茶,以感恩之心品茶。希望所有人都能從這份大自然的饋贈中有所收獲。也希望中國傳承千年的茶文化,煥發(fā)出它獨特的光芒。
(研學(xué)機構(gòu):重慶井揚子茶藝)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