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了幾封久違的作者的手寫信。
打開是工工整整寫在信紙上的文字,可以想見這些孩子寫這些的時候是多么鄭重。很榮幸也很開心,我是那個值得他們信任、傾吐心事的人。
有一封信中作者說,TA覺得編輯是作者的心理醫(yī)生,不需要回應(yīng)什么,當情緒轉(zhuǎn)化成文字的那一刻,文章投進郵箱的那一刻,心靈就已經(jīng)得到慰藉了。
我又何嘗不想說,其實作者也是編輯的心理醫(yī)生,當看到郵箱中一封封炙熱的來稿,讀到那些或赤誠或溫暖的文字時,我的心靈仿佛也跟著經(jīng)歷了一場治愈之旅。
TA說寫文投稿過來的那段時間正值身心俱疲的困難時期,碼字的同時心緒也漸漸恢復(fù)了平靜,寫文是TA自我療愈的一種方式。事實上,當收到這封來信的時候,我也正經(jīng)歷著工作、家庭的很多事情,TA說,“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很多話,它并沒有辦法分享,只能把它寫成文字?!被叵肫鹞乙郧耙灿幸欢螘r間狀態(tài)非常低沉,很多個夜晚都會被噩夢驚醒,睜著眼望著天花板,閉上眼咬緊牙關(guān)無限循環(huán)圍繞我的各種我當時沒有辦法解決的事,醞釀半天仍毫無困意的時候就起身碼字,把剛剛的噩夢在頭腦中梳理清楚,然后敲擊出來一個輪廓,再細細調(diào)整細節(jié),最后形成一篇自我感覺還不錯的小說。其實,在這個思維流動的過程中,寫字人也變相地整理了凌亂的頭腦,很多問題也由此而變得不那么使人困擾了。當看到TA在信中這樣說的時候,我深以為然。
還有一封讀者來信,信上說了自己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困惑。TA在信中說自己有一點兒內(nèi)向,有一點兒社恐,喜歡獨處,與朋友相處時害怕自己冷落了別人,但是在一起時又擔(dān)心自己的哪種行為或言語使得別人難過。巧合的是,我也是一個自帶社恐屬性的女編輯。梳理了自己的內(nèi)心之后,我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小感受、小想法分享給了TA,讓TA放松些看待友誼這件事,也是借由這個機會告訴也有同樣煩惱的自己,人都有情緒化的時刻,有的時候他人的不開心很可能是因為TA正陷于一個難題之中,這時候,千萬不要把他人的不開心歸咎于自己身上,這是很傷害自己的一種歸因方式;友情是很簡單的,只要在一起開心,沒有誰主動得多了,主動得少了這一說,可以把心態(tài)放輕松一些,凡是那些愿意留在你身邊的,喜歡的不是你更多地和他們交流,只是覺得氣場合,這時候只要自然相處就好。也不必感覺自己冷落了他們,或許他們正是很喜歡自己的安靜。
這些年做編輯,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有至少七八封郵件,每一封都記錄著不一樣的故事,承載著作者深深淺淺的心事。幾乎每隔幾天都能在收發(fā)室拿到孩子們寄來的手寫信、明信片、畫作,里面五花八門的可愛字體,飽含著對雜志的美好祝愿,對文字的熱愛,對未來生活的明媚希冀。每每讀到孩子們的故事、煩惱、疑惑,總會覺得在其中也找到了自己人生問題的答案,周身充盈了年輕與活力,人生充滿了希望。
很多時候我都很想親手寫一封回信,按照原地址寄回去,但是每次落筆時卻不知寫什么好了。我不知道對面的人是何身份,有著怎樣的故事,也沒打算深入追尋,我只是想,你路過我,留下了一些故事,或許不是想要一個答案,我看到了,就像你被傾聽到了,無須多言,默默陪伴,這樣就足夠了。
編輯/王語嫣4ABC27A2-8BAB-48B1-9AE5-414C3D7A93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