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高句麗移民《李仁晦墓志》考論*

        2022-06-20 09:04:10王連龍黃志明
        文物季刊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高句麗安東遼陽

        王連龍 黃志明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高句麗政權(quán)是漢唐統(tǒng)治時期由高句麗族在東北地區(qū)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地方政權(quán),自建立伊始,就與中原王朝保持著宗藩關(guān)系,接受冊封,成為中原王朝藩屬朝貢體制下的一個重要成員。在十六國[1]及北朝時期[2],曾有大量高句麗人移民中原王朝。至唐總章元年(668),唐王朝滅亡高句麗,恢復高句麗故地及遼東地區(qū)統(tǒng)治秩序,遷徙數(shù)十萬高句麗移民進入內(nèi)地,分散于隴右、兩京、河南、江淮等地區(qū),形成中華民族大家庭民族融合中重要一環(huán)。關(guān)于高句麗移民事跡,傳世文獻記載較少,近年發(fā)現(xiàn)的碑志文獻中屢見相關(guān)史料,《李仁晦墓志》即是其中較有代表性者。《李仁晦墓志》,全稱《大唐故幽州清化府折沖兼大同軍副使李府君墓志》,出土于河南洛陽附近,北京大學圖書館有拓本傳世[3],氣賀澤保規(guī)《新編唐代墓志所在總合目錄》[4]亦有著錄。根據(jù)墓志記載,李仁晦系高句麗移民,來自樂浪李氏,歷任幽州清化府折沖都尉、大同軍副使,開元中,卒于大同任上,享年四十八歲。墓志內(nèi)容不見傳世文獻所載,可補史闕,具有重要史料價值。今擬結(jié)合傳世文獻及其他碑志材料,對《李仁晦墓志》略作考論,以期于唐代民族融合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有所裨益。

        為行文之便,先謄錄釋文如下:

        志蓋: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

        志文:大唐故幽州清化府折沖兼大同軍副使李府君墓志并序

        君諱仁晦,字游,遼陽人也。立性剛猛,藝能超捷,五才動運,七德施張。曾祖道,后魏渤海太守。祖于,隨安東都護。父弗卒,皇朝右武衛(wèi)冠軍大將軍、南蘇州刺史,有子九人,敕于四方,次當?shù)谑?,依仁志道,早?jīng)四任。轉(zhuǎn)授幽州清化府折沖,充大同軍副使,巡察九圍,撫安群品。神威下震,似南山之雷;渥澤遙沾,若散東溟之雨。埋輪京市,則不問狐貍;掔轡澄天,則清平賊盜?;蚨讲烊盒?,采訪英寮,無滯不疲,干將立斷。全耳目平,心氣不下,愛人如子,奉公無私。春秋卌有八,終于大同之官。嗚呼哀哉!嗟余孤子,幼遭大斬之儀。以開元十八年歲次庚午三月乙酉朔廿八日壬子權(quán)葬于龍門之南,伊川之北劉村原,禮也。將恐代祀綿邈,凌谷遷移,是用封樹記時,勒銘刊石。其詞曰:

        法本不生,物常無性。從緣起滅,隨心垢凈。其一。嗟彼親友,驚悲競集。望室摧心,瞻顏雨泣。其二。龍門之右,伊川之上。嵩岳南瞻,邙山北望。其三。是非交競,高下相傾。宅火不息,海浪常驚。其四。

        關(guān)于李仁晦世系,墓志上溯三代,即曾祖李道,祖李于,父李弗卒。

        李道,見于傳世文獻所載?!段簳肪砣?《王洛兒傳》云:“元紹之逆,太宗左右唯洛兒與車路頭而已。晝居山嶺,夜還洛兒家。洛兒鄰人李道潛相奉給,晨昏往復,眾庶頗知,喜而相告。紹聞,收道斬之?!盵5]《北史》《資治通鑒》載同。北魏天賜六年(409),拓跋紹弒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避難于侍衛(wèi)王洛兒家,鄰人李道仗義相助,后為紹所殺。上引《魏書》接載,及拓跋紹亂平,拓跋嗣以“洛兒等授命不移,貞操逾懇”,賜王洛兒爵新息公,加直意將軍,又追贈其父為列侯,及洛兒卒,贈太尉、建平王。李道與王洛兒等同在忠臣之列,又為保護明元帝而喪命,墓志所載“渤海太守”亦屬贈官。至于李道世系所出,史志無載,可據(jù)“渤海太守”略作推論。李道去世時,與王洛兒同在平城,卒后贈官“渤海太守”。依中古常制,贈官多與郡望相關(guān)聯(lián),可知李道來自渤??ぁN鳚h置渤??ぃ瑲v代因之,至北魏太武帝改為滄水郡,幾經(jīng)反復易名,地轄今河北省河間,東至滄州,北至安次,南至山東省無棣,皆其地[6]??疾炖畹纴淼狡匠堑木売?,應該與北魏移民有關(guān)?!段簳さ牢涞奂o》載,天興元年(398)春正月,拓跋珪攻取后燕中山后,“辛酉,車駕發(fā)自中山,至于望都堯山。徙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高麗雜夷三十六萬,百工伎巧十萬余口,以充京師。……二月,車駕自中山幸繁畤宮,更選屯衛(wèi)。詔給內(nèi)徙新民耕牛,計口受田”[7]。李道所處渤??ふ谝泼穹秶畠?nèi),隨后被拓跋珪遷徙至平城附近,分業(yè)定居,計口受田。

        若進一步言之,李道可能并非渤海本地人,而是后燕遷徙而來的高句麗人。筆者以為原因有三:其一,十六國時期,三燕政權(quán)曾經(jīng)遷徙十萬數(shù)高句麗人進入遼西地區(qū),后輾轉(zhuǎn)遷入鄴城及中山地區(qū)。這一點,筆者有專文研究,此不贅述[8]。其二,李道高句麗人身份,可以得到其子嗣職官除授、籍貫敘述等情況的證明,下文有詳述。其三,李道應該與王洛兒一起來自海東。上言王洛兒,《魏書》《北史》本傳作“京兆人”,不確。王洛兒,少善騎射,服侍拓跋嗣,生活在代北,與京兆無涉。及護王有功,王洛兒被賜爵新息公。洛兒卒后,子長成襲爵。長成無子,弟德成襲爵。王德成又徙建城公,“官至散騎常侍,典作長安”。德成卒,子定州襲爵,孝文帝初,除為長安鎮(zhèn)將。所以,載籍所謂王洛兒“京兆人”,實系其后人仕于長安所改。代北王氏多自樂浪,傳世文獻所見王氏[9],及歷年平城地區(qū)出土樂浪王氏碑志[10],均可為證。加之,李道與王洛兒互為近鄰,定居一地,同是來自天興元年大移民,一起來自樂浪。

        李于,史志無傳,墓志言其曾官隋安東都護。根據(jù)《舊唐書》等所載,唐廷滅亡高句麗后,“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縣一百,又置安東都護府以統(tǒng)之。擢其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縣令,與華人參理百姓”[11],是現(xiàn)存史籍載安東都護府始置于唐初。不過,墓志明確記載李于曾任“隨(隋)安東都護”,也不可忽視。大業(yè)八年(612),隋煬帝親帥水陸兩軍征伐高句麗,三月,過遼河,圍攻遼東城,命刑部尚書衛(wèi)文昇、尚書右丞劉士龍安撫遼東之民,給復十年,建置郡縣,以相統(tǒng)攝。那么,在此期間,隋置“安東都護”類職官,并授予李于,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與“安東都護”相類,隋也曾設(shè)有“安西都護”諸職,唐《康留買墓志》[12]《康磨伽墓志》[13]《宋知感墓志》[14]《史喬如墓志》[15]等碑志文獻都存在相關(guān)史料。上舉諸志主任“安西都護”者多為內(nèi)遷西域胡族,均與李于高句麗人身份官“安東都護”情況相同。當然,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即李于曾在高句麗擔任“安東都護”職位相當?shù)穆毠?,其子嗣仕途發(fā)達,在追憶先祖時,有意淡化仕麗歸唐事跡,籠統(tǒng)稱為隋官,意圖制造家族久在遼東的印象。無論如何,李于“安東都護”的除授,都可以反映出李氏家族勢力強大,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遼東望族。這也為李弗卒的仕途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李弗卒,墓志載為唐右武衛(wèi)冠軍大將軍、南蘇州刺史。右武衛(wèi)冠軍大將軍,秩正三品,內(nèi)遷高句麗移民李仁德、泉男生、高質(zhì)、高乙德等都曾除授同品秩職官。比較之下,南蘇州刺史更值得關(guān)注。南蘇,系高句麗重要山城,東晉時期已建成?!稌x書》卷一百九《慕容皝載記》載,永和元年(345年),“慕容恪攻高句麗南蘇,克之,置戍而還”[16]。義熙十年(414)《好太王碑》云:“守墓人煙戶:……新城三家為看煙。南蘇城一家為國煙?!盵17]大足元年(701)高句麗移民《高乙德墓志》謂乙德父高孚“受寶藏王中里小兄,任南蘇道史”[18]。關(guān)于南蘇城位置,學者多有爭論,筆者曾據(jù)《翰苑·藩夷部》等相關(guān)史料,證明南蘇城即是鐵嶺催陣堡山城[19]。唐王朝滅亡高句麗,設(shè)置安東都護府,南蘇州系高句麗移民降戶十四州之一。相比李于仕隋,墓志特別強調(diào)李弗卒“皇朝”之官,是其右武衛(wèi)冠軍大將軍、南蘇州刺史除授在唐初。前引《舊唐書·高麗傳》所載唐滅高句麗后,安東都護府所轄州縣職官設(shè)置情況,“擢其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縣令,與華人參理百姓”。近年出土的高句麗移民碑志對此多有印證,如《高欽德墓志》[20]《高遠望墓志》[21]載高瑗、高懷、高千、高欽德四代連任建安州都督,《南單德墓志》[22]言南狄曾任磨米州都督,其子南于除歸州刺史,《高提昔墓志》[23]謂高支于授唐易州刺史,《高英淑墓志》[24]記高路行師州刺史等。凡此諸種,皆與李弗卒相一致,力證其為高句麗勛貴,協(xié)助唐庭治理高句麗移民。

        關(guān)于李弗卒子嗣,墓志記載“有子九人,敕于四方”,子嗣眾多,人丁興旺。比較而言,“敕于四方”信息量更大。與《李仁晦墓志》說法類似,已見高句麗移民《南單德墓志》也提到“分隸潦東,子弟郡縣散居。公之家,子弟首也,配仼安東”[25],從而涉及高句麗移民安置問題。在以往研究中,學界多關(guān)注進入唐王朝內(nèi)地的高句麗移民。實際上,在內(nèi)遷移民同時,唐王朝還曾在遼東地區(qū)安置大量高句麗移民。就傳世文獻記載而言,唐王朝在遼東設(shè)立諸多降戶州,用以安置高句麗移民?!杜f唐書》卷三十九《地理志》載:“初置領(lǐng)羈縻州十四,戶一千五百八十二?!鲁侵荻级礁?,遼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南蘇州,木底州,蓋牟州,代那州,倉巖州,磨米州,積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凡此十四州,并無城池。是高麗降戶散此諸軍鎮(zhèn),以其酋渠為都督、刺史羈縻之。”[26]此外,《新唐書》卷四十三下《地理志》也記載了隸于安東都護府的高句麗降戶十四州。新、舊《唐書· 地理志》記載雖然細致,但在州縣數(shù)目上與《舊唐書·高麗傳》出現(xiàn)差異,即“州四十二”與“州十四”的不同。對此,《新唐書·地理志》解釋為“高宗滅高麗,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27]。從宏觀角度上看,因為高句麗遺民的叛亂及新羅的侵掠,唐王朝在儀鳳元年(676)將安東都護府的治所從平壤遷到遼東。此后雖然幾經(jīng)遷徙,但在神龍元年(705)之前,安東都護府的治所大體都在遼東地區(qū)之內(nèi)。這表明唐王朝在失去對高句麗東部、南部故地的控制后,仍然保持著對遼東地區(qū)的有效統(tǒng)治。新、舊《唐書·地理志》所載的十四個高句麗降戶州均在遼東地區(qū),也是這種有效統(tǒng)治的例證。此即《新唐書·地理志》所謂“州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說法的由來。但這種說法也很容易掩蓋另外一個事實,即這十四個降戶州為高句麗降戶最初安置地所在。以《李仁晦墓志》等記載觀之,總章元年后唐王朝已經(jīng)將部分高句麗貴族豪酋降戶集中安置于遼東地區(qū)。換言之,這十四個州最初即作為降戶州用以安置高句麗移民。此外,上引《舊唐書·地理志》在羅列安東都護府所轄諸高句麗降戶羈縻州時,也已經(jīng)明確講到“初置領(lǐng)羈縻州十四,……是高麗降戶散此諸軍鎮(zhèn),以其酋渠為都督、刺史羈縻之”。一方面認定南蘇州等十四個高句麗移民降戶州屬于處置領(lǐng)羈縻州,另一方面“降戶散此諸軍鎮(zhèn)”也與《李仁晦墓志》所反映的安置政策相一致。這都說明在安東都護府設(shè)置初期,十四個高句麗降戶州也隨之出現(xiàn)在遼東。至于出現(xiàn)“州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的現(xiàn)象,只是唐王朝在高句麗故地控制力發(fā)展情況的反映,與高句麗降戶州的最初設(shè)置情況不能混淆。

        關(guān)于志主李仁晦,因為英年早逝,加之權(quán)葬,墓志于履宦、婚姻等情況記載較為簡略。細審之,其中有兩點需要展開討論一下。

        其一,遼陽人。

        墓志開篇明義提出李仁晦系“遼陽人”,這和一般高句麗移民墓志略有不同。稽之已見高句麗移民墓志,述其籍貫大致有“遼東人”[28]、“遼東郡平壤城人”[29]、“遼東三韓人”[30]、“朝鮮人”[31]、“高句麗國人”[32]、“渤海蓨人”[33]、“卞國東部人”[34]等。相比之下,“遼陽人”的提法較為特殊。因為墓志未載李仁晦卒年,若依葬年、享年逆推,其大略生于高宗永淳二年(683),距離高句麗亡國已經(jīng)過去十五年??紤]到李弗卒宦績情況,李仁晦應該生于南蘇州或者兩京地區(qū),而與遼陽無涉。如此,就有必要分析一下遼陽的特殊性。梳理高句麗疆域擴展史,可以發(fā)現(xiàn)高句麗對遼東覬覦已久,并與慕容燕展開長期的爭奪,最終于四世紀末、五世紀初好太王執(zhí)政時期攻占遼陽,完成對遼東的侵據(jù)[35]。此后,遼陽也成為高句麗勢力西部擴張中的重要軍事?lián)c,憑之與隋唐政權(quán)相抗衡。至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同年五月收復遼陽,改名遼州。就此而言,墓志所謂“遼陽”,也可以等同遼東。當然,意義還不止于此。秦始皇二十五年,滅燕,置遼東郡,遼陽為屬縣之一,西漢因之,東漢改屬玄菟郡,故址在今遼寧省遼陽市老城區(qū)。遼陽歷史文化悠久,《史記》 《漢書》之《朝鮮(列)傳》言其地系真番、朝鮮所在,后為燕國侵占,朝鮮遷入今朝鮮半島,是為樂浪朝鮮[36]。此與前文言李道與王洛兒來自樂浪,形成互證。李仁晦祖先來自遼陽所遷之樂浪,自稱遼陽人,也有其歷史文化淵源。在上述背景下,《李仁晦墓志》言仁晦籍貫為遼陽,恰與遼陽特殊性相契合。其實不惟《李仁晦墓志》,《高乙德墓志》也提到朱蒙“大治燕土,正統(tǒng)遼陽”,《泉男產(chǎn)墓志》感嘆“遼陽何許,故國傷心”[37]等,在表明高句麗人身份的同時,也流露出對遼陽的特殊情感。

        其二,大同軍副使。

        在李仁晦短暫人生中,大同軍副使是一個重要的經(jīng)歷,也是其仕途頂峰。墓志載仁晦以“幽州清化府折沖,充大同軍副使”。按,《通典》卷一百七十二《州郡二》載,“河東節(jié)度使所統(tǒng)大同軍,雁門郡北三百里。調(diào)露中,突厥南侵,裴行儉開置”[38]。相比較,《唐會要》卷七十八《諸使中》記載更詳悉:“大同軍,置在朔州,本大武軍。調(diào)露二年,裴行儉改為神武軍。天授二年,改為平狄軍。大足元年五月十八日,改為大武軍。開元十二年三月四日,改為大同軍?!盵39]是大同軍之設(shè),源于裴行儉平叛調(diào)露元年(679)突厥阿史德溫傅之亂。依唐初兵制,“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zhèn),而總之者曰道?!滠姟⒊?、鎮(zhèn)、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將一人,曰大總管,已而更曰大都督”[40]。其中,“諸軍各置使一人,五千人已上置副使一人,萬人已上置營田副使一人”[41]。作為雁北重要軍事部署,大同軍原屬天兵軍節(jié)度,開元十八年(730),“更太原府以北諸軍州節(jié)度為河東節(jié)度。自后節(jié)度使領(lǐng)大同軍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領(lǐng)之,復領(lǐng)儀、石二州”[42]。大同軍升鎮(zhèn)大抵在李仁晦任副使時期。蕃夷移民入唐,首領(lǐng)仕為藩將,部民入為兵士,這是唐代蕃夷移民身份轉(zhuǎn)變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征。這些藩將兵士無論是在唐王朝建立過程中,還是在政權(quán)維護中,都做出了特殊貢獻。如高句麗移民高遠望曾以平州盧龍、幽州清化二府折沖都尉兼安東鎮(zhèn)守副使[43],百濟移民勿部珣以右金吾衛(wèi)將軍領(lǐng)天兵中軍副使等[44]。

        墓志最后載李仁晦終于大同之官,享年四十八歲,開元十八年(730)三月二十八日權(quán)葬于龍門之南,伊川之北劉村原。李仁晦卒于大同,后遷葬洛陽。這里涉及唐代高句麗移民安置地及葬地等問題。為了更清晰地分析這個問題,下面綜合統(tǒng)計唐初第一代及第二代高句麗移民葬地信息,繪制成表一。

        表一 唐初第一代及第二代高句麗移民葬地信息統(tǒng)計表

        從總體上看,高句麗移民葬地集中分布于長安和洛陽兩地。分析高句麗移民卒年與葬地關(guān)系,大體可分為三個時間段:高宗時期,武后時期,及玄宗時期。具體而言,在高宗時期,高句麗移民多葬于長安地區(qū),僅泉男生一例在洛陽。進入武周時期,情況發(fā)生變化,高句麗移民葬地以洛陽為主,只有高乙德葬于長安。到了玄宗時期,情況較為混亂,一部分高句麗移民葬于長安,一部分葬于洛陽。其中,李仁晦的葬地即在洛陽。結(jié)合歷史背景,高句麗移民葬地變化與唐早期政治形勢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傉略辏?68),唐王朝滅亡高句麗,當年即遷徙高句麗王族、貴族等進入長安?!杜f唐書》卷六十七《李勣傳》載,“經(jīng)月余,克其城,虜其王高藏及男建、男產(chǎn),裂其諸城,并為州縣,振旅而旋。令勣便道以高藏及男建獻于昭陵,禮畢,備軍容入京城,獻太廟”[60]。這批高句麗貴族人員大部分被安置于京師長安附近,此舉也符合秦漢以來戰(zhàn)爭移民中貴族遷徙的慣例。但是到了武后時期,甚至早到高宗末期,情況開始發(fā)生變化。麟德元年(664)十二月,武則天滅族企圖廢后的上官儀,賜死李忠,外放郭廣敬,罷免劉祥道,“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簾于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quán),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圣”[61]。高宗大權(quán)旁落后,武后著手武周革命,試圖擺脫關(guān)中政治本位,建立以洛陽為中心的政治架構(gòu)。嗣圣元年(684)九月,“大易官號,改東都為神都”[62]。垂拱四年(688)二月,毀乾元殿,于其地筑明堂。天冊萬歲元年(695)四月,建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武則天在改易都城,修建宮殿,建造明堂、天樞之外,還遷徙大量人口至洛陽。天授二年(691)七月,徙關(guān)外雍同秦等七州戶數(shù)十萬以實洛陽。在此背景之下,作為四夷酋長的高句麗勛貴們自然要從西安遷居洛陽。而且,上舉諸洛陽政治中心建設(shè)過程中,都可以看到高句麗移民的身影。如豆善富曾任右金吾衛(wèi)郎將,監(jiān)東都大和庫[63]。泉獻誠在天授二年(691)奉敕充檢校天樞子來使,兼于玄武北門押運大儀銅等事[64]。及證圣元年(695)造天樞成,高足酉獲封高麗蕃長,漁陽郡開國公[65]。因為武周革命時,遷居洛陽的多是第一代高句麗移民,他們卒后,即葬于洛陽北邙一帶,成為祖塋所在。所以,作為子嗣的第二代高句麗移民即使卒于外地,也紛紛歸葬洛陽。李仁晦就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一員。這也是玄宗時期高句麗移民葬地混亂的重要原因,即一部分高句麗移民隨政治中心的變化,又遷回長安,還有一部分卒后歸葬于洛陽家族墓地。

        猜你喜歡
        高句麗安東遼陽
        是的,但是……
        青年文摘(2023年3期)2023-11-18 10:30:58
        遼陽雷鋒紀念館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xiāng)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滑雪初體驗
        《高句麗語研究》評介
        高句麗族群共同體的早期演進
        高句麗土地所有制演變淺探
        圖書選薦師安東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7
        高句麗樂芻議
        遼陽冮官屯窯址的調(diào)查與發(fā)掘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色| 免费无遮挡禁18污污网站|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男人的天堂av网站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激情玛丽莎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黑人巨大亚洲一区二区久|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图片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亚洲精品6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av一卡二卡日韩av| 人妻哺乳奶头奶水|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中乱码一区无线精品| 日韩在线观看入口一二三四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女同性恋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破外女真实出血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av偷偷| av在线观看免费天堂| 免费a级毛片永久免费| 国产91一区二这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av大全在线爽|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黄色免费看| 国产又色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9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尿失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粉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