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
似乎生來就對文字有情懷,我喜歡看書,喜歡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和書中人物一起快樂或悲傷。
總會聽到有人問,我們應(yīng)看些什么書?我認為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我常常按照個人喜好看書,有時看些名著,有時看些小說散文,有時也會看些益智書籍。我看的書很雜,但不亂。
還記得最初接觸魯迅先生的文章,覺得不可思議,也看不懂其中的精華。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漸漸多了,也漸漸了解了魯迅先生當(dāng)時生活的社會,把他的文章找出來重讀,頓覺耳目一新,盡管還有疑惑的地方,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樣毫無頭緒了?!犊袢巳沼洝贰栋正傳》《藥》……這些作品殘酷卻真實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我特別喜歡那句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經(jīng)典永遠是經(jīng)典,永遠值得你去閱讀、去品味。
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三國永遠是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段撲朔迷離的歷史,在易中天教授解說下更具魅力。有人說品三國是多數(shù)男生的愛好,作為女生我也愛它,愛雄才大略的曹操,愛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愛堅韌不拔的劉備,愛重情重義的關(guān)羽……每次拿起,都欲罷不能,《易中天品三國》可謂掀起一股讀書潮流,它通俗卻精辟,無論老少,人人都為之沉迷。
跟緊潮流,但絕不能迷失自己。
或許當(dāng)代有許多青少年都喜歡一些80后新生代作家,比如韓寒、郭敬明……他們的文字流露出放縱與不羈,正如他們躁動的青春,永遠充滿激情與活力。也有一些長輩并不認同他們的文章,正如不認同青春期的我們的一些觀點與做法。
但我就是我,始終堅持正確的自己。
有人說喜歡讀書的女孩是安靜的,我恰恰相反。書造就了我開朗的性格、樂觀的態(tài)度。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愛上了看書,并以此為樂,讓我們一起遨游文字的海洋,做快樂的讀書精靈。